文:夏·沙仁高娃
當前,疫情防控關鍵時期。心理防疫成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攻堅戰的重要一環。如何及時加強心理疏導,做好自我心理調節?為此,博州人民醫院心理科主任李鴻舉針對不同群體給出建議。
01 特殊時期的兒童心理健康
「媽媽,病毒什麼時候走呀?我想出去玩了。」家住溫泉縣查幹屯格鄉的葉斯波爾經常這樣問媽媽古麗亞。古麗亞說:「兒子最近不鬧騰了,就想著什麼時候可以出門。」兒童與許多成年人一樣,一直處於居家狀態,難免會出現一些情緒波動。
李鴻舉說:「針對居家期間兒童的情緒波動,家長首先要學會和孩子溝通,通過了解他的內心想法,再幫助他解決問題。可以通過一起做烘焙、做家務、做遊戲、講故事的方式,讓兒童的居家生活豐富起來。同時,家長要給孩子安排合理的作息、飲食、學習、娛樂時間,減少電子產品的使用。」
02 居家人員的心理調節
出現焦慮、困惑、憤怒、抑鬱、失眠等心理和行為,該如何應對調節?
「最近總是睡不好,晚上睡不著,白天吃不下東西。丈夫和兒子都在工作崗位沒有回家,總是覺得心裡有事。」市民王女士向李鴻舉說起自己最近的狀況。李鴻舉介紹,王女士是因為居家期間的作息、飲食不規律,加之對丈夫、兒子的擔憂引起的失眠和焦慮。
李鴻舉給出建議,首先要保持規律健康的生活作息和起居,制定每日計劃。通過讀書、看電影、室內運動(健身操、放鬆冥想、瑜伽)、做家務等方式充實生活。同時,居家人員應正視自身情況,接納自己偶爾出現的不良情緒並積極調適,積極應對居家期間的生活,當出現情緒異常波動或嚴重焦慮時,應及時就醫。
03 「準媽媽」的擔憂
家住精河縣精河鎮東城風景小區的「準媽媽」陳溫靜,很擔心肚子裡的寶寶,她說:「最近,我的睡眠質量不是很好,白天在家裡看看電視,閒餘時間總是想東想西,擔心肚子裡的寶寶。」
「疫情防控期間,孕婦的情緒波動較大,孕期焦慮時應學會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自主緩解過分緊張。當出現睡眠質量不佳時,要避免高鹽食物幹擾睡眠,在家人陪護下適量運動,可以緩解失眠症狀。」李鴻舉說,特殊時期,孕婦家屬應積極幫孕婦做好心理疏導和安慰,避免孕婦焦慮,無法調節時,應及時就醫。
04 一線人員該如何調節心理
「我們重點關注的應該是一線人員,他們是英雄。他們身心都承受著不同程度的工作壓力,也會面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李鴻舉說。
李鴻舉為奮戰一線的工作人員給出幾點建議:避免長時間工作,適當輪班休息;飲食清淡豐富,保持免疫力;每天因地制宜開展體育活動;接受焦慮情緒,允許自己的負面情緒適度宣洩;保持與家人的聯繫,獲得情感上的支持;肯定自己的專業能力和自我價值,提高自我效能感。
此外,當出現緊張、焦慮等情緒波動時可以撥打博州疫情防控心理諮詢熱線:0909-2319120。
博爾塔拉報社出品
監審:呂海洪 編審:王飛 編輯:陳亭 責編:唐姍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