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做好自我心理調節?聽專家怎麼說

2020-08-14 博爾塔拉報

文:夏·沙仁高娃

當前,疫情防控關鍵時期。心理防疫成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攻堅戰的重要一環。如何及時加強心理疏導,做好自我心理調節?為此,博州人民醫院心理科主任李鴻舉針對不同群體給出建議。

01 特殊時期的兒童心理健康

「媽媽,病毒什麼時候走呀?我想出去玩了。」家住溫泉縣查幹屯格鄉的葉斯波爾經常這樣問媽媽古麗亞。古麗亞說:「兒子最近不鬧騰了,就想著什麼時候可以出門。」兒童與許多成年人一樣,一直處於居家狀態,難免會出現一些情緒波動。

李鴻舉說:「針對居家期間兒童的情緒波動,家長首先要學會和孩子溝通,通過了解他的內心想法,再幫助他解決問題。可以通過一起做烘焙、做家務、做遊戲、講故事的方式,讓兒童的居家生活豐富起來。同時,家長要給孩子安排合理的作息、飲食、學習、娛樂時間,減少電子產品的使用。」

02 居家人員的心理調節

出現焦慮、困惑、憤怒、抑鬱、失眠等心理和行為,該如何應對調節?

「最近總是睡不好,晚上睡不著,白天吃不下東西。丈夫和兒子都在工作崗位沒有回家,總是覺得心裡有事。」市民王女士向李鴻舉說起自己最近的狀況。李鴻舉介紹,王女士是因為居家期間的作息、飲食不規律,加之對丈夫、兒子的擔憂引起的失眠和焦慮。

李鴻舉給出建議,首先要保持規律健康的生活作息和起居,制定每日計劃。通過讀書、看電影、室內運動(健身操、放鬆冥想、瑜伽)、做家務等方式充實生活。同時,居家人員應正視自身情況,接納自己偶爾出現的不良情緒並積極調適,積極應對居家期間的生活,當出現情緒異常波動或嚴重焦慮時,應及時就醫。

03 「準媽媽」的擔憂

家住精河縣精河鎮東城風景小區的「準媽媽」陳溫靜,很擔心肚子裡的寶寶,她說:「最近,我的睡眠質量不是很好,白天在家裡看看電視,閒餘時間總是想東想西,擔心肚子裡的寶寶。」

「疫情防控期間,孕婦的情緒波動較大,孕期焦慮時應學會分散自己的注意力,自主緩解過分緊張。當出現睡眠質量不佳時,要避免高鹽食物幹擾睡眠,在家人陪護下適量運動,可以緩解失眠症狀。」李鴻舉說,特殊時期,孕婦家屬應積極幫孕婦做好心理疏導和安慰,避免孕婦焦慮,無法調節時,應及時就醫。

04 一線人員該如何調節心理

「我們重點關注的應該是一線人員,他們是英雄。他們身心都承受著不同程度的工作壓力,也會面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李鴻舉說。

李鴻舉為奮戰一線的工作人員給出幾點建議:避免長時間工作,適當輪班休息;飲食清淡豐富,保持免疫力;每天因地制宜開展體育活動;接受焦慮情緒,允許自己的負面情緒適度宣洩;保持與家人的聯繫,獲得情感上的支持;肯定自己的專業能力和自我價值,提高自我效能感。

此外,當出現緊張、焦慮等情緒波動時可以撥打博州疫情防控心理諮詢熱線:0909-2319120。

博爾塔拉報社出品

監審:呂海洪 編審:王飛 編輯:陳亭 責編:唐姍姍

相關焦點

  • 疫情防控期間,如何緩解心理壓力?專家支招
    確診病例自7月31日以來呈波動式下降,在傳染病防控過程中,整體發病水平下降、但又伴隨小幅度波動的情況是常見的。所以,當前全市疫情防控形勢仍然嚴峻,不允許我們有絲毫放鬆。組織開展各類線上文體娛樂活動、網上心理諮詢服務,引導居民舒緩情緒、理解配合防疫工作。集中醫學觀察人員心理壓力大?專家:要努力保持內心的平和狀態新聞發布會上,新疆心理衛生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徐向東針對接受醫學觀察人員如何做好心理調查和情緒管理,提出了多方面的建議。徐向東說,接受醫學觀察人員感受到一定的心理壓力,是正常的反應。
  • 自我調節是消除恐慌心理的最好辦法
    為此,記者專訪了濟寧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市級心理救援醫療隊專家、濟寧市精神病防治院心理四病區副主任、副主任醫師劉霞。 記者:疫情期間,很多人談起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就會非常恐慌,您如何看待疫情下的這種情緒反應?
  • 專家指導:疫情期間,家長如何自我調節情緒 | 家長學堂
    疫情期間 家長如何 自我調節 情緒?居家空間的封閉局限,經濟的持續支出,以及可能的收入減少,每個家庭都感受到了疫情帶來的各種影響。 對於家長們而言,疫情期間既要照顧好老人,還要儘可能地去陪伴兒女,在保證他們生活的前提下,還要儘可能讓他們避免受到疾病的侵擾,其壓力可想而知。只有調整安頓好自己,才能更好地照顧家庭生活及陪伴孩子,並順利地度過疫情期。
  • 心理專家說丨疫情防控期間,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態
    四川在線記者 石小宏12月7日,成都市郫都區出現了本土疫情,各項防控舉措正緊張有序地進行。近日,輸入性確診病例的川航飛行員再度引起人們的關注。防控不能有絲毫的放鬆,做好個人防護的同時,如何才能既保持健康的身體,又有一個健康的心態?為此,四川省精神醫學中心的專家進行了解讀。
  • 復工在即如何做好心理「換擋」?聽專家來解說
    「隨著疫情形勢的不斷好轉,我們發現,心理問題也在隨著疫情的變化而變化。」黑龍江省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心理危機幹預專家組成員、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史文紅通過分析近兩個月來求助者的心理狀態總結了百姓發生的心理問題,並為大家如何做好心理調節迎接全面復工進行了指導。
  • 疫情下返校復學的教師如何才能做好學生心理建設工作?—博導專家這樣支招!
    為了穩妥有序推進學生返校復學工作,全面做好師生心理健康工作,讓全體師生以積極樂觀的心態投入教學工作和校園生活,在2020年5月5日晚,我校邀請了華南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應用心理學系主任田麗麗教授面向全體教師開展主題為《疫情下返校復學教師的自我心理調節及學生心理建設工作的建議》。
  • 疫情期間,考生如何做好自我防護?
    在今年這個特殊的一年中,因為疫情,高考被迫延遲一個月,那在這個疫情期間,作為考生應該要如何做好自我防護呢?圖片來源於網際網路第一,在考試之前,按照教育部門和衛生健康部門的相關要求,進行14天的體溫測量和健康狀況監測,考生應從精神、心理
  • 疫情期間,黃山市民如何保持心理健康,且聽專家怎麼說
    今天(2月5日)上午,黃山交廣邀請來自市疾控中心的心理諮詢師——胡向青作客黃山交廣直播間,融媒體可視化直播,和黃山市民聊一聊,疫情下如何保持心理健康,如何緩解我們的過度的「應激
  • 疫情期間如何合理安排時間,減輕焦慮感?心理學專家來解答 | 用「心...
    疫情期間師生遇到的心理問題,專家幫您解答:疫情期間如何緩解學業和畢業焦慮?3位心理專家給出攻略::心理學教授給師生家長支招專家提醒戴好「心理口罩」疫情期間如何調節緊張情緒?心理專家給出7「心」建議:專家為你解答心理學教授為你講解聽心理專家分享建議:疫情當下如何向孩子解釋新冠肺炎?聽聽心理專家怎麼說:防疫期間與家人有矛盾如何處理?
  • 寧波哪個醫院看白癜風,白癜風患者該如何做好自我心理調節?
    核心提示:寧波哪個醫院看白癜風,白癜風患者該如何做好自我心理調節?白癜風不同於其他的皮膚病,易擴散難治療,會給患者的容貌造成嚴重的傷害,還會給患者造成嚴重的心理壓力。心理的調節是很重要的。那麼白癜風患者該如何做好自我心理調節?
  • 防疫科普┋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做好心理幹預和疏導?
    疫情期間主要心理問題應對法精神衛生專家楊甫德介紹, 受疫情影響,一些人心理會受到衝擊,產生焦慮、恐慌、失眠等症狀,如何緩解這種壓力,讓自己平穩度過疫期? 大家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來應對。第二階段:消極防禦期為了恢復心理上的平衡,控制不良情緒,個體會本能地啟動自我保護機制,如否認、退縮、迴避、抑鬱、焦慮或者漠視危險的存在,或者控制悲傷的表達。第三階段:現實適應期危機事件一段時間以後,人們能夠採取積極的態度面對並接受現實,尋求各種資源,努力設法解決當前的問題,焦慮情緒逐漸減輕,社會功能改善,自信心增加。
  • 心懷陽光,溫暖前行——吐魯番市全面做好未成年人心理疏導助力疫情防控
    部署疫情防控以來,我市部分學校教師和學生主動到村(社區),承擔做好志願服務工作,大部分學生都在家裡學習。長期居家相對封閉的生活,他們的思想情緒如何,成為了市疫情防控各單位牽掛的大事。8月10日,吐魯番市人民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湖南醫療援疆專家、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心理專家鄧雲龍等走進吐魯番廣播電視臺《火洲政風行風熱線》直播節目,請看報導。
  • 疫情期間糖友們如何做好自我管理
    目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依然嚴峻,防控工作正處於關鍵時刻,為了減少交叉感染機會,避免出行和聚集,各村莊、小區均進行人員出入管制,許多糖尿病患者不能前往醫院就診,給糖友們複診配藥等帶來困難。 在新冠疫情的嚴峻期間,我們時刻關心著廣大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糖尿病患者長期處於高血糖狀態,機體防禦感染的能力偏低,是各種感染的高危人群。
  • 疫情期間親子關係緊張怎麼辦?心理學專家分享家庭教育「五部曲」 |...
    疫情期間師生遇到的心理問題,專家幫您解答:疫情期間如何緩解學業和畢業焦慮?3位心理專家給出攻略::心理學教授給師生家長支招專家提醒戴好「心理口罩」疫情期間如何調節緊張情緒?心理專家給出7「心」建議:專家為你解答心理學教授為你講解聽心理專家分享建議:疫情當下如何向孩子解釋新冠肺炎?聽聽心理專家怎麼說:防疫期間與家人有矛盾如何處理?
  • 疫情防控期間居家學習生活10條建議來了
    在這段特殊的疫情防控期間同學們在家如何度過如何緩解和調節自己的情緒如何與父母共度一段有意義的時光如何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如何讓自己變得更加堅強獲得成長與進步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為此,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為全體中小學在疫情期間居家生活學習提出以下建議:
  • 疫情期間如何做好心理防護
    比如長期焦慮、抑鬱等容易導致食欲不振、腸胃疾病、 冠心病等,其原因與不良心理狀態引起的身體免疫力下降有很大關係。面對當前嚴重的疫情,通過穩定情緒,調節心態、可以增強身體免疫力,有 利於預防和治療疾病。如果類似情況持續超過一周(喪親一般 6 個月內)以上,且嚴重影響正常的工作生活和社會關係,或感到很痛苦卻不清楚自己 是什麼性質的情況,特別是在疫情之前就有相關心理問題者,須及時向心理專業 人員或向醫療部門求助。 小貼士:有反應很正常,總痛苦求幫忙 三、面對壓力,心情總不好,是不是就成「神經病」了 ?
  • 疫情「心理應激」是自我保護!心理專家教你如何化解家人心理危機
    打開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圖片北京回龍觀醫院心身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顏峰介紹,從臨床情況分析,目前這些心理問題主要分為四類情況,包括周邊出現新冠肺炎病例密切接觸者而感到恐慌,居家隔離導致家庭成員之間產生矛盾,疫情期間兒童的心理建設和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等。對照自身,如果家庭中出現這些問題,我們應該如何給予關注與調適,下面來仔細說說。
  • 疫情期間高三、初三學生如何做好複習備考?
    疫情期間,高三、初三畢業年級學生如何保證居家學習的效果?如何做好複習備考?3月20日,記者從全省各地教育部門獲悉,各地針對高三、初三年級學生居家學習提出建議,助力畢業年級學生科學規劃,調整心態,積極備考。
  • 疫情防控期間,如何緩解心理壓力?
    疫情之下,很多人出現了各類心理困擾,如恐慌、不敢出門、失望、易怒、過於樂觀等情緒。對此,我們應該如何應對並有效緩解呢?以下是專家對四類人群的建議:1. 感染者:感染者最易出現恐慌、不安、孤獨、無助、壓抑、抑鬱、悲觀、憤怒、緊張等情緒,還可能產生被他人疏遠躲避的壓力、委屈、羞恥感等。這種時候,必須正視疾病,謹遵醫囑,並將心理問題告訴心理醫生,按醫囑服藥。
  • 常態化防控情緒調整丨疫情導致惶恐擔心患抑鬱症該如何自我調適?
    常態化防控情緒調整丨疫情導致惶恐擔心患抑鬱症該如何自我調適?他們又該如何調節?>該如何自我調適?如果沒有那麼嚴重,可以日常自我調節,配合心理諮詢或專業的心理熱線來獲得支持和幫助。保護自己的身心健康,也避免了因自己的情緒低落而給家人造成負擔的傷害和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