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科普┋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做好心理幹預和疏導?

2020-08-15 瀟湘名醫

疫情期間主要心理問題應對法

精神衛生專家楊甫德介紹, 受疫情影響,一些人心理會受到衝擊,產生焦慮、恐慌、失眠等症狀,如何緩解這種壓力,讓自己平穩度過疫期? 大家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來應對。

●疫情心理應激產生四階段●

首先要了解疫情心理危機產生規律。 經歷非正常重大事件後,很多人可能會出現心理應激,通常經歷4個階段:

第一階段:警覺反應期

主要表現為震驚、恐慌、高度警覺、不知所措,或者頭腦裡一片空白。

第二階段:消極防禦期

為了恢復心理上的平衡,控制不良情緒,個體會本能地啟動自我保護機制,如否認、退縮、迴避、抑鬱、焦慮或者漠視危險的存在,或者控制悲傷的表達。

第三階段:現實適應期

危機事件一段時間以後,人們能夠採取積極的態度面對並接受現實,尋求各種資源,努力設法解決當前的問題,焦慮情緒逐漸減輕,社會功能改善,自信心增加。

第四階段:恢復成長期

多數人經歷了危機後變得更為理性,在心理和行為上變得較為成熟,開始通過一定的途徑獲得積極的應對技巧。

●心理危機多個方面的過度心理反應●

其次,要了解疫情心理危機主要表現。有的人在經歷疫情危機的四個時期時,會在認知、情緒、行為、軀體等方面,出現過度的心理反應。

認知方面

有的人因為擔心傳染病的問題,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總是關注疫情,對別的事情往往關注度不夠。並且對身體的異常感覺會特別關注,會把身體的不舒服以及其他異常感受跟新冠肺炎聯繫起來,處在一種被傳染威脅的感覺當中,認為隨時隨地可能會有被傳染的風險。

情緒方面

可能會出現緊張、擔心、焦慮、恐慌。總是控制不住的會擔心自己和家人會被感染。還有的人會覺得無助,覺得絕望,或者容易激怒,尤其是對親近的人容易發脾氣。

行為方面

行為方面也會出現一些特殊的表現,最常見的就是迴避。疫情期間長期不外出,在家整個生活是一種混亂的狀態。少數人可能會出現吃藥、酗酒等行為,想通過這些行為來緩解自己恐慌、焦慮所帶來的情緒或行為問題。

軀體方面

會出現一些不舒服的感覺。比如心慌、頭痛、全身出汗,疲勞、精力不足、食欲不振等反應。

●5個方面積極應對疫情心理危機●

面對疫情引起的過度心理反應,可以從積極調節情緒、避免過度關注、保持社會聯繫、規律生活作息、學會適當求助這5個方面應對。

在積極調解情緒上,要認識到每個人在經歷重大負性事件後都會有一些焦慮、擔心等負性情緒。這些大多都是正常的反應,接納並允許自己有這些情緒。有意識的穩定自己的狀態,可以做一些 深呼吸放鬆、音樂放鬆、冥想 等訓練。

在避免過分關註上,適度的有節制的關注疫情信息,既不懈怠輕視,也不草木皆兵,這樣有助於心態的穩定。

在保持社會聯繫上,可以通過電話、視頻等方式和自己的親人、朋友、同事保持聯繫,接受其他人的支持,而且還要幫助支持其他人,體驗投入感,提升幸福感。

在規律生活作息上,保持生活節奏的穩定,按時睡覺和起床,保證一日三餐,可適當閱讀、運動,做一些自己感興趣或者提升愉悅感的事情,要保證一天的時光是充實的。

在學會適當求助上,當遇到心理困境時,可以找到自己信任的家人、朋友訴說,或者找到一個隱私的地方,大哭一場,讓自己的情緒得以緩解。必要時可撥打心理援助熱線或尋求心理醫生幫助。

楊甫德提醒,精神障礙患者病情波動或復發有以下先兆:如睡眠不好、飲食不規律、生活懶散、發呆發愣、煩躁易怒、說話離譜、情緒低落長時間不能改善等,應引起重視。

來源:健康北京,內容有刪改

【來源:新疆科協】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防疫科普┋疫情期間如何疏導孩子的焦慮和厭學情緒?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民眾應對心理壓力的問題受到廣泛關注,其中,青少年學生群體更面臨開課不開學的挑戰。他們會有什麼樣的身心變化?應該如何疏導他們的焦慮和厭學情緒?本期科普專家:陳秋燕,西南民族大學社會學與心理學學院院長、教授,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一、疫情期間,青少年的身心會有什麼反應?具體的表現有哪些?
  • 心懷陽光,溫暖前行——吐魯番市全面做好未成年人心理疏導助力疫情防控
    部署疫情防控以來,我市部分學校教師和學生主動到村(社區),承擔做好志願服務工作,大部分學生都在家裡學習。長期居家相對封閉的生活,他們的思想情緒如何,成為了市疫情防控各單位牽掛的大事。8月10日,吐魯番市人民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湖南醫療援疆專家、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心理專家鄧雲龍等走進吐魯番廣播電視臺《火洲政風行風熱線》直播節目,請看報導。
  • 許燕:疫情防控科學化的心理疏導與幹預方式至關重要
    新華網北京3月31日電(記者楊昱)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疫情不僅是對公共衛生事業的挑戰,也是對民眾心理的挑戰。疫情發生後,應該怎樣建立心理危機幹預預警機制,防範和降低社會風險?在疫情和後疫情時期,人們如何提高心理免疫力,保持心理健康?近日,新華網《「疫」線觀察》欄目專訪了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許燕。
  • 多措並舉做好大學生心理幹預和疏導工作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群眾心理健康和心理疏導問題,強調「加強心理幹預和疏導,有針對性做好人文關懷」。大學生群體是一個特別需要關注的群體。大學生心理問題因人而異,主要取決於不同個體的生理、心理基礎及其生活環境,但特定事件尤其是災難性事件會對大學生群體心理產生強刺激式的碰撞。
  • 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做好自我心理調節?聽專家怎麼說
    心理防疫成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攻堅戰的重要一環。如何及時加強心理疏導,做好自我心理調節?為此,博州人民醫院心理科主任李鴻舉針對不同群體給出建議。01 特殊時期的兒童心理健康「媽媽,病毒什麼時候走呀?我想出去玩了。」家住溫泉縣查幹屯格鄉的葉斯波爾經常這樣問媽媽古麗亞。古麗亞說:「兒子最近不鬧騰了,就想著什麼時候可以出門。」
  • 做好心理幹預和疏導工作 為中小學生心理健康保駕護航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強心理幹預和疏導,有針對性做好人文關懷」。要動員各方面力量全面加強心理疏導工作。因為疫情不僅會影響人們的生理健康,而且也會給人們的心理健康帶來傷害。第四,學校環境下能夠開展的心理活動課所強調的體驗性、生成性都不便於利用網絡實施,所以居家學習期間中小學開授的網課一般不會包含心理活動課。那麼,在中小學生居家而不能到校學習的情況下,有必要採取一些措施,做好中小學生心理幹預和疏導工作,為學生的心理健康保駕護航。
  • 「我快要崩潰了,不知怎麼辦」…疫情期間,心理疏導志願者幫你邁過...
    她是崇明區教育局的一名心理專家,從事心理輔導工作已有20年,疫情防控期間成為了一名心理疏導志願者。在崇明,像她這樣的心理疏導志願者還有很多,早在2月初,崇明便已組織專業力量做好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目前已建立完善的疫情防控心理疏導體系。疫情防控,眾志成城,志願服務在四處湧現。除了醫護志願者、社區防控志願者、物資運送志願者等,心理疏導志願者也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
  • 如何做好疫情期間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以湖南交通職業技術...
    高職院校作為我國高等教育中的一員,師生同樣承受著心理壓力,應當充分認識到心理支持在疫情防控期間的重要性與緊迫性。面對疫情,高職院校師生也會產生應激、焦慮、緊張、抑鬱等心理反應。1月26 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緊急心理危機幹預指導原則》,為規範、科學地開展疫情期間相關心理危機幹預工作提供指導;2月2日,國務院應對疫情聯防聯控工作機制印發《關於設立應對疫情心理援助熱線的通知》,要求設立應對疫情心理援助熱線,做好社會心理服務工作,向公眾提供心理支持。以湖南交通職業技術院校為例,開展了相應工作。
  • 四川婦兒工委系統戰疫中主動作為,協調協同,助力做好疫情防控期間...
    省民政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關於落實民政部<兒童福利領域服務機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第一版)>的緊急通知》《關於做好疫情期間兒童關愛保護保障工作的通知》。同時,省政府婦兒工委辦啟動兒童工作資源中心專業力量,提供線上服務,在網上組織對各地區有需求的婦女兒童和家庭開展「一對一」心理疏導服務。
  • 韓城市堅決做好疫情防控期間反邪教工作
    為做好疫情防控期間反邪教宣傳工作,韓城市委政法委立即行動起來,堅決貫徹落實中央關於「生命重於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反邪教是維護國家安全的一項重要工作,也是爭取人心的一項重要工作,事關人們群眾切身利益,事關社會和諧穩定」重要指示。
  • 婁底市關於開設「抗擊疫情 心理護航」新冠肺炎防控期間心理援助...
    廣大市民朋友:為科學規範地開展新冠肺炎流行期間心理衛生服務工作,根據國務院應對新冠肺炎聯防聯控機制《關於印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心理援助熱線工作指南的通知》精神,婁底市迅速組建了一支由心理專業人士和經過認證有豐富經驗的心理諮詢師組成的專業志願者團隊
  • 疫情宅家期間,幼兒園三類人員需開展心理危機幹預
    (1)內容多元豐富,人群覆蓋廣泛  疫情初期,幼兒園向家長推送《預防新型冠狀病毒告家長書》《新型冠狀病毒家庭防護手冊》《關於武漢,這些故事可以講給孩子聽!》等宣傳文章,就如何做好自我保護進行溫馨提示,通過多種形式讓家長和孩子在宅家期間也能夠正視疫情帶來的變化;增強家長以及幼兒在應對公共衛生事件時的「心理彈性」,從而做好心理調適、減少帶來的負面影響。
  • 貴州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已開展心理諮詢和疏導47.6萬人次
    央廣網貴陽3月2日消息(記者陳屹)3月2日,據貴州省衛健委透露,截至2月29日,貴州省共對全省476110人次目標人群進行了新冠肺炎防控心理疏導、救援和幹預,涵蓋38個醫療衛生機構、35個隔離點、64個社區(村寨)、31個企業(大型超市)。
  • 關於設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心理援助熱線的通知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正處於關鍵時期,為做好防控疫情的社會心理服務工作,向公眾提供心理支持、心理疏導等服務,根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緊急心理危機幹預指導原則》(肺炎機制發〔2020〕8號)、《關於設立應對疫情心理援助熱線的通知》(肺炎機制發〔2020〕18號)、《關於印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心理援助熱線工作指南的通知》(肺炎機制發〔2020〕24號)
  • 心理疏導居家期間學生學習、心理如何調適?聽聽老師的建議
    面對延期的寒假,同學們和家長、老師可能是最焦慮,也是最擔心的。所以,針對學生寒假在家,如何做好複習,不至於功課落下太多,學校給家長和學生3個建議,希望大家可以參考。1明確學習計劃沒有老師現場督促,學習一樣可以及進行。
  • 【防疫科普】疫情期間學生常見心理問題有哪些?如何「復位」?
    當前,我國疫情防控已進入新階段,但疫情帶來的心理問題卻不容忽視,尤其是首次面臨大範圍社會群體隔離和「延遲開學」挑戰的青少年群體。開學在即,如何準確識別學生群體心理健康問題,及時幫助學生調適心態、恢復正常的學習生活狀態呢?  作者:北京協和醫院心理醫學科主治醫師姜憶南  新冠疫情影響了學生群體原本規律的學習生活,勢必也會對他們的心理產生某些影響。
  • 深圳要求學校複課後需做好學生心理疏導與輔導
    4月22日上午,深圳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疫情防控學生返校專場新聞發布會,通報了深圳疫情防控最新情況,重點介紹學生返校防疫措施以及今年中考的有關安排。深圳市福田高級外國語中學校長沈志良介紹,除了加強疫情防控排查,保障師生身體健康之外,還要做好人文關懷,保障師生心理健康。
  • 疫情期間孩子心理疏導建議 心理諮詢師教您靜心備考
    疫情期間孩子心理疏導建議 心理諮詢師教您靜心備考  近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漳州不少心理專家表示,疫情期間,家長應多留意孩子的情緒波動,並以科學的方式積極疏解,幫助孩子慢慢轉變心態。  家長要給孩子正面影響  記者:如何發現孩子的不良情緒,孩子有了不良情緒該怎麼辦?
  • 名山區教育局:解放小學五舉措開展疫情期間心理健康教育
    四川新聞網雅安2月24日訊 為切實加強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更好保障學校教師生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更好地對學校師生進行心理疏導和健康教育,解放小學實施五個舉措對全校師生進行疫情防控期間的心理健康教育。分層次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課。
  • 後疫情時代,各種疫情相關心理問題的真相
    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我們的工作重點全力放在對新冠患者的治療上。防疫期間,舉國注意力都集中在對患者病症的救治工作上,相對來說,處於疫情陰影中人們的心理健康很容易被忽略。極端的不安與恐懼、暴露在極大壓力下人們的精神健康問題在後疫情時代逐漸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