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科普】疫情期間學生常見心理問題有哪些?如何「復位」?

2020-12-17 海外網

  編者按:4月13日,北京公布初三高三開學時間,至此,除港澳臺地區外,全國已有30個省區市公布了開學時間,只剩湖北尚未明確。當前,我國疫情防控已進入新階段,但疫情帶來的心理問題卻不容忽視,尤其是首次面臨大範圍社會群體隔離和「延遲開學」挑戰的青少年群體。開學在即,如何準確識別學生群體心理健康問題,及時幫助學生調適心態、恢復正常的學習生活狀態呢?

  作者:北京協和醫院心理醫學科主治醫師姜憶南

  新冠疫情影響了學生群體原本規律的學習生活,勢必也會對他們的心理產生某些影響。相信大部分同學都有能力積極有效地面對這些影響,而這裡只是通過10個問題,來提醒學生和家長,什麼情況下我們需要格外重視學生們的心理健康。

  問題1:哪些情況提示學生的心理狀態可能存在異常?

  出現持續的煩躁,不能靜下心來做事情......

  出現入睡困難,夜間容易驚醒,或者早晨過早醒來(或者晚上睡的很晚,雖然起床時間已經不早,但整體睡眠時間不足)......

  對各種信息過於敏感、緊張......

  容易憤怒,與家人發生衝突......

  對以往感興趣的事情提不起興趣來......

  問題2:哪些學生更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既往存在精神和心理問題的學生;

  有血緣關係的家族成員患精神心理疾病的學生;

  近期負性生活事件較多的學生;

  平素性格過於敏感,容易緊張,「心太重」的學生。

  問題3:能否通過簡單的方法來評估學生的心理狀態?

  在這裡給大家推薦一個非常簡單的小工具,叫做PHQ-4,是一個簡單又專業的心理評估工具:

  在過去兩周裡,您感覺自己被以下症狀所困擾的頻率是?

  評分的方法也非常的簡單,問題1+問題2的得分如果超過3分,或者問題3+問題4的得分如果超過3分,均提示學生可能已經存在心理問題。

  問題4:有哪些簡單的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放鬆和緩解?

  可以使用以下幾種「工具」,進行自我調適:情緒日記、放鬆呼吸訓練、正念減壓、積極的自我陳述等。

  問題5:何種情況下需要去看醫生?

  問題3中的小工具,連續2次(間隔2周)評分均為異常,並且明顯的影響日常生活和學習,就建議尋求專業醫生幫助,進行系統的評估。

  問題6:作為家長,我們能做些什麼?

  作為家長,可以嘗試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注意觀察自己的精神心理狀態是否穩定,前面5個問題同樣適用於家長;

  第二,留意孩子的日常行為,是否發生顯著變化;

  第三,如果發現孩子的行為讓自己擔心,首先和孩子坐下來談一談,先了解一下孩子當前內心的感受和想法,並詢問孩子有什麼樣的需求,希望得到什麼樣的幫助;

  第四,引導孩子使用評估工具進行評估;

  第五,對孩子出現的問題保持冷靜,不要顯得過度驚慌失措。

  問題7:初、高三學生,如何面對生活學習節奏的變化?

  1.讓生活作息維持規律是應對這一突發變化的必要條件,列一個日常生活計劃並認真執行,避免自亂陣腳;

  2.除緊張的學習生活外,適當安排自己平素喜歡的、帶來充實感、愉悅和放鬆感的活動;

  3.面對自身的情緒波動,不批判,不責備,如果出現應有效地打斷。

  問題8:小學生如何加強行為訓練?

  對於小學生而言,因為自我管理能力較差,有兩點需要在家長的監督下完成:

  1.幫助孩子安排充實的學習和娛樂生活,合理規劃作息時間、營養膳食及運動;

  2.對各種場景下的防護要進行針對性的訓練,為復學做好準備。

  問題9:留學生回國隔離?

  每天都有很多留學生計劃回國,回國後首先要面對的是14天的隔離。這個過程看上去輕鬆,但相信每一位經歷者都會有不同的內心體驗。如何讓這一過程更加輕鬆呢?試著做到以下幾點:

  1.保持日常通訊聯繫;

  2.尋求和提供交流、安慰、支持和彼此的關心;

  3.警惕不要恣意發洩,以免造成後續的惡性循環。

  問題10:留學生在國外如何面對跨文化差異?

  還有很多留學生在國外繼續留守,應認識到疫情的危害,積極主動地做好有效隔離與防護。這期間除了保持和家人、朋友的聯繫、溝通和交流以外,應格外注意跨文化因素可能導致的一些問題。因為人類在面對疾病等應激問題時,既往的文化與習俗還是會有很大差異和影響。學生群體往往會受從眾心理影響較大,可能還有來自不同國籍的朋友、戀人,因此,在國外的留學生應有意識地監測自己的從眾心理,為自己做出符合自身利益的理性選擇。

  《協和醫學雜誌》、光明網科普事業部聯合發布


責編:盧思宇

31766798,.【防疫科普】疫情期間學生常見心理問題有哪些?如何「復位」?,.2020-04-14 10:23:39,.204183,.盧思宇

相關焦點

  • 升學e網通開展525心理健康活動 助學生做好復學期間心理復位
    隨著國內疫情進一步得到控制,全國大中小學正在陸續返校復學。但在重新返回校園的喜悅之外,學生們暴露出來的心理問題也越來越多。開學考試成績明顯下滑、上課注意力不易集中、學習效率低、對學校嚴格的防疫措施產生牴觸情緒、同學之間人際關係緊張……初、高三應考生因疫情打亂原有複習計劃,備考複習焦慮程度更加嚴重。
  • 宋廣文:開學後,如何做好學生的心理「復位」工作
    隨著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不少學校學生已陸續返校,從學校方面來講,對學生的心理關懷也要進入新階段。那麼,學校應如何做好學生的心理「復位」工作,使其儘快回歸正常的學習生活之中?對於畢業班和中高考的學生來講,學校應如何緩解其緊張壓力?目前,我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情況如何?
  • 防疫科普┋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做好心理幹預和疏導?
    疫情期間主要心理問題應對法精神衛生專家楊甫德介紹, 受疫情影響,一些人心理會受到衝擊,產生焦慮、恐慌、失眠等症狀,如何緩解這種壓力,讓自己平穩度過疫期? 大家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來應對。第四階段:恢復成長期多數人經歷了危機後變得更為理性,在心理和行為上變得較為成熟,開始通過一定的途徑獲得積極的應對技巧。●心理危機多個方面的過度心理反應●其次,要了解疫情心理危機主要表現。有的人在經歷疫情危機的四個時期時,會在認知、情緒、行為、軀體等方面,出現過度的心理反應。
  • 【防疫科普】疫情期間咳嗽莫怕!呼吸科醫生支招
    編者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咳嗽」刺激著當事人及旁觀者敏感的神經。如果實在嗓子難受,忍不住咳嗽兩聲,可能你也會如坐針氈——我不是中招了吧?如果是走在路上,旁觀者在對你拋來異樣目光的同時也會加快腳步,以最快的速度和你保證1米以上的距離。咳嗽的你可能會整日處於焦灼煩躁的狀態。
  • 【防疫科普|心理篇】疫情當前,普通人如何自我調整心態?
    編者按:疫情當前,每個人都是其中一員。雖然沒有一線抗「疫」工作者那麼大的身心壓力,但疫情的延長、爆炸式訊息的輸送等,也讓普通人在一定程度上出現了焦慮、恐慌、緊張、擔心。該如何自我調適,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心理健康?
  • 【防疫科普】疫情期間,慢阻肺患者要注意什麼?
    該病中老年人群患病率較高,是僅次於高血壓、糖尿病的中國第三大常見慢性病。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不能忽視這種肺部疾病隱形殺手。  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廣州醫科大學黨委書記冉丕鑫表示,「全國有1億人以上的慢阻肺患者。
  • 防疫科普┋疫情期間如何疏導孩子的焦慮和厭學情緒?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民眾應對心理壓力的問題受到廣泛關注,其中,青少年學生群體更面臨開課不開學的挑戰。他們會有什麼樣的身心變化?應該如何疏導他們的焦慮和厭學情緒?本期科普專家:陳秋燕,西南民族大學社會學與心理學學院院長、教授,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一、疫情期間,青少年的身心會有什麼反應?具體的表現有哪些?
  • 【防疫科普】疫情期間咳嗽莫怕!呼吸科醫生支招-新華網
    編者按: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咳嗽」刺激著當事人及旁觀者敏感的神經。如果實在嗓子難受,忍不住咳嗽兩聲,可能你也會如坐針氈——我不是中招了吧?  今天,光明網「防疫科普」邀請呼吸科醫生和大家談談,當下應該如何心平氣和地看待「咳嗽」,既不小題大做,也不延誤診治時機。
  • 疫情之下常見的心理疾病有哪些?專家教你這樣調整自己
    解放軍總醫院第四醫學中心醫學心理科副主任醫師彭國球以「疫情之年,出現心理疾病怎麼辦」為題,向網友全面地分享了疫情期間可能出現的心理問題,以及如何調節的小技巧。  疫情之下常見的心理疾病有哪些?  疫情給很多人的生活造成了方方面面的影響,不光是日常的衣食住行,還有可能導致心理疾病。彭國球表示,疫情之下,常見的心理疾病主要有三類。  第一,睡眠障礙。很多人因為疫情打亂了生活節奏,導致睡眠質量變差。也有人受到左鄰右舍的影響,個人生物鐘發生改變,睡眠節律打亂了。
  • 肇慶宣卿中學:一班一張日程表,重視學生心理「復位」
    肇慶宣卿中學副校長李德保介紹,學校已經與肇慶市教育局、肇慶新區管委會充分溝通,形成聯動互通機制,做好口罩、防護服、消毒液等防疫物資的保障,並將按照市的部署進行多次防疫應急演練。 該校第一批返校為初三、高三年級的學生。據提前摸底,該年級學生寒假大都在肇慶市外居住。
  • 【防疫科普】疫情期間嬰兒如何做好防護?這8條要記住
    【防疫科普】疫情期間嬰兒如何做好防護? 責任編輯:劉鳴 免責聲明: 網站內所有新聞頁面未標有來源
  • 原標題:【防疫科普】疫情期間咳嗽莫怕!呼吸科醫生支招
    編者按: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咳嗽」刺激著當事人及旁觀者敏感的神經。如果實在嗓子難受,忍不住咳嗽兩聲,可能你也會如坐針氈——我不是中招了吧?
  • 這些防疫科普讀物關心你的身體與心理,均配免費電子版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蔣肖斌)新冠肺炎疫情牽動人心,如何防護是每個人關心的話題。為此,北京出版集團聯合權威機構、作者,組織編寫並出版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公眾防控指南(第一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家庭自我防護手冊》(最新修訂版)《新冠肺炎防控青少年心理諮詢百問百答——來自12355的聲音》等優質防疫科普讀物。並配有免費電子閱讀服務。
  • 疫情易引發心理問題,科普宣教如何發揮作用?
    目前,疫情心理預防和援助工作已經開展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些心理健康的科普書籍及時編寫和印製出來了,如清華大學出版社聯合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出版了《線上加油站 新冠疫情下心靈守護操作指導》,一些健康網站推出了心理援助科普方面的熱線和專欄。如中國計劃生育協會官方微信公眾號推出了「心理援助專欄」,發表了諸如「如何應對『宅家』引發的孤獨感」之類的心理健康科普宣教文章。
  • 疫情防控期間,如何緩解心理壓力?專家支招
    確診病例自7月31日以來呈波動式下降,在傳染病防控過程中,整體發病水平下降、但又伴隨小幅度波動的情況是常見的。所以,當前全市疫情防控形勢仍然嚴峻,不允許我們有絲毫放鬆。通過簡訊、微信等方式,持續宣傳防疫政策和知識。組織開展各類線上文體娛樂活動、網上心理諮詢服務,引導居民舒緩情緒、理解配合防疫工作。集中醫學觀察人員心理壓力大?專家:要努力保持內心的平和狀態新聞發布會上,新疆心理衛生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徐向東針對接受醫學觀察人員如何做好心理調查和情緒管理,提出了多方面的建議。
  • 心理健康大講堂《如何面對兒童常見心理問題》節目回顧
    ——心理健康大講堂《如何面對兒童常見心理問題》在北京新聞廣播電臺《健康北京》欄目播出。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知名專家、北京市精神衛生保健所宣傳科主任梁月竹與主持人李凱對話,向聽眾講述「如何面對兒童常見的心理問題」。
  • 疫情期間怎樣更好守護學生成長
    怎樣在疫情中保護學生的心理健康?記者:在疫情時期,學生的心理健康容易出現哪些問題?目前,學校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時,可採用「科普工作和專業輔導相結合、個人輔導和家庭輔導相結合、各種服務平臺和網絡通信手段相結合」的思路和方式,通過電話、QQ、微信等網絡手段提供在線心理輔導服務。學校可以為學生和家長編寫疫情期間心理調適的在線讀本,可以通過網絡建立班級群或更小的學生群開展在線心理課堂。
  • 華東師大的心理防疫:《疫路心防》出版 熱線和直播並進
    2月15日,華東師範大學推出心理防疫科普書籍《疫路心防》,於2月15日正式出版。電子版同步上線,免費提供下載。此外,華東師範大學還於1月31日同時推出心理熱線和在線直播「華東師範大學新冠疫情心理援助網絡平臺」。
  • 緊張焦慮、不知所措、親子衝突……疫情期間學生「心病」如何化解
    寒假加上延遲開學,許多學生已經在家「宅」了一個多月。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緊張焦慮、「停課不停學」初期的不知所措、長期封閉環境造成的親子衝突……多種因素下,不少青少年學生出現了心理問題。 非常時期,身體健康很重要,但心理健康也不容忽視。學生都出現了哪些具有普遍性的心理問題?為什麼最親的父母與孩子長時間相處這麼難?學校、家長如何用科學的方式引導學生直面問題、紓解壓力?
  • 藝考生集訓期間常見的心理問題,該如何調節?
    對於很多美術生來說,美術集訓之路是所有美術生必經之路,這一路可算得上磕磕碰碰,每天長時間的枯燥乏味的不停練習,手腕不停的來回擺動,又要面對聯考又要面對校考,讓不少美術生產生了巨大的升學壓力和並不成熟的心智,走不好,就一落千丈,走好了,就登峰造極,今天小編就跟大家聊聊關於集訓期間最容易出現哪些心理問題,看看你是否中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