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科普|心理篇】疫情當前,普通人如何自我調整心態?

2020-12-15 央視網

  編者按:疫情當前,每個人都是其中一員。雖然沒有一線抗「疫」工作者那麼大的身心壓力,但疫情的延長、爆炸式訊息的輸送等,也讓普通人在一定程度上出現了焦慮、恐慌、緊張、擔心。該如何自我調適,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心理健康?

  本期科普專家:吳大興,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醫學心理中心教授、中國心理學會心理學普及工作委員會委員

  一、普通人自我調適有哪些方法?

  第一,面對疫情遇到的一些問題,尤其是自我心理恐慌的問題,要積極察覺,不能否認,要去接納自己的恐懼。作為一個普通人,社會人,肯定會有恐慌情緒的,這個時候要察覺自己的情緒。

  第二,一定要去了解權威的信息,不信謠、不傳謠,這是做好心理防護的前提。現在信息很多,這個時候就要有理性的判斷。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情緒化的,首先要有理性判斷。

  對待疫情,包括以後可能的一些公共事件或者自然災害,或者人生所遇到的挫折,我們既不悲觀,也不過分樂觀。我們一定要接納這個事實,然後才有可能去應對。

  第三,最主要的一點,個人的心理防護是持久戰。戰「疫」是一個持久的過程,心理應對也是一個持久的過程,需要接納這個過程。對我們普通人來講,這樣的心理防護才是做到位了。

  那在疫情過去後,我們應該要讓自身對生命意義的思考得到提升,感悟生命需要、珍惜生命,更要敬畏生命、敬畏自然。這樣我們就能夠更順利地處理生活當中的一些困難,更好地應對下一步的心理壓力,包括一些創傷。

  二、普通人如何做簡單的心理測評?

  面對疫情,我們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有心理反應,用專業詞叫應激反應,通俗表達叫壓力反應。一個月內我們稱為急性應激反應,會有恐懼、緊張、焦慮;一個月以後,也會出現一些延遲性的反應。 實際上,很多人在第一個階段、第一個月的時候沒有急性應激反應,到了一個月以後才可能出現一些反應。

  針對急性應激反應,目前有一個心理健康自評問卷,也叫SRQ,是世界衛生組織編制的一個問卷。它有20個問題,答是,就記1分,答否就是0分,積分累積大於等於7分以上,就說明這一段時間心理反應比較大,需要求助。可以向周圍的親戚朋友尋求幫助,也可以去醫院進行相關心理方面的幫助。這是一個初步的鑑別,告訴我們如果心裡壓力達到這個值,就需要做好自我調整。

  如果自我調整後,心裡還不能夠平靜,那麼就可能需要去找心理專家,進行一對一面對面地交流。但現在由於疫情,很難去找一對一的諮詢,所以建議要多尋求一些對自己有用的資源,談一談,聊一聊。比如說有哪些困難,可以和朋友、親戚、老師、同事進行求助,得到了心理支持,壓力就會減輕。(文字整理:光明網記者肖春芳)

  鳴謝:中國科協、央視頻

相關焦點

  • 疫情當前,普通人如何自我調整心態?
    原標題:疫情當前,普通人如何自我調整心態?編者按:疫情當前,每個人都是其中一員。雖然沒有一線抗「疫」工作者那麼大的身心壓力,但疫情的延長、爆炸式訊息的輸送等,也讓普通人在一定程度上出現了焦慮、恐慌、緊張、擔心。該如何自我調適,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心理健康?
  • 新冠肺炎防控科普知識 第44篇 居家心理篇 防疫一線工作人員如何自我調適心理
    新冠肺炎防控科普知識第44篇 居家心理篇 防疫一線工作人員如何自我調適心理
  • 【防疫科普】疫情期間學生常見心理問題有哪些?如何「復位」?
    當前,我國疫情防控已進入新階段,但疫情帶來的心理問題卻不容忽視,尤其是首次面臨大範圍社會群體隔離和「延遲開學」挑戰的青少年群體。開學在即,如何準確識別學生群體心理健康問題,及時幫助學生調適心態、恢復正常的學習生活狀態呢?  作者:北京協和醫院心理醫學科主治醫師姜憶南  新冠疫情影響了學生群體原本規律的學習生活,勢必也會對他們的心理產生某些影響。
  • 防疫科普 | 實用貼!冬季防疫,普通人該做什麼?
    防疫科普 | 實用貼!冬季防疫,普通人該做什麼?>如何防疫?秋冬季節即將來臨,國內疫情會不會迎來第二波高峰迴應秋冬疫情判斷時,張文宏樂觀表示:「今年秋冬全球疫情防控,是一個非常不均衡的態勢。中國在這種情況下一直維持著比較好的防控態勢,我相信下一階段中國的疫情防控仍然會延續目前的防控策略」,同時他呼籲公眾不要過度擔心,但一定要持續做好基本防護。
  • 這些防疫科普讀物關心你的身體與心理,均配免費電子版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蔣肖斌)新冠肺炎疫情牽動人心,如何防護是每個人關心的話題。為此,北京出版集團聯合權威機構、作者,組織編寫並出版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公眾防控指南(第一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家庭自我防護手冊》(最新修訂版)《新冠肺炎防控青少年心理諮詢百問百答——來自12355的聲音》等優質防疫科普讀物。並配有免費電子閱讀服務。
  • 馨語心聲 溫暖相伴 ——嘉興教育學院市禾馨心理與家庭教育諮詢中心組織青少年防疫心理關懷志願服務在行動
    越是疫情嚴峻,越要維護「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良好心態。    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幫助青少年學生堅定信心、保持健康心態?三是開展心理微課輔導,正在組織上線6-8個專題的心理微課,重點解決防疫期間,如何更好地幫助青少年進行積極情緒培養、居家自主管理、學業規劃安排等。服務開展以來,短短3、4天的時間,就推送了35篇防疫心理科普文章,閱讀量12800多人次,多篇文章被市教育局「嘉興教育」微信平臺、市婦聯「嘉興女性」轉發。播送了防疫心理微課程,在線聽課人數超過8000人。
  • 疫情易引發心理問題,科普宣教如何發揮作用?
    作者:雷躍捷、張曉輝、姚魁這次突發的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波及面廣,影響面大,不僅對民眾的生活以及國民經濟帶來巨大的壓力,而且對民眾的身心健康也造成了明顯的影響,因而當前的防控也亟需高度重視科普宣教在預防和疏導因新冠肺炎引發的心理問題的作用
  • 疫情下的特殊高考,該如何調整心態?
    至今尚未消退的疫情更給高考增添了新的心理壓力或焦慮情緒。取得好成績是每個學子都有共同的目標,但在此時,不同的人卻有著不一樣的狀態,在最後「衝刺」的過程中,考生要面對前途不確定、怕發揮不好等心理的煎熬,還要承受疫情下特殊學習模式、戴口罩等多種不適,同時還要面對來自周圍人各種對健康等問題的詢問、「關心」。這些都會讓原本就被高考緊逼的考生面對的心理衝突,應引起家長足夠重視。
  • 「心理疏導」復學心理調適指南之幼兒、家長、教師篇
    疫情的突如其來,居家的網絡學習方式,開學的延期等等,這些變化都將成為孩子們獨一無二的記憶!6月1日,我們即將迎來幼兒園開學複課,在接下來的這段時間裡,孩子們需儘快調好狀態,提高心理素質,以健康樂觀的心態和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投入到幼兒園生活中,這是我們共同的期盼。為此幼兒園特意為大家準備了一份心理調適指南。
  • 防疫科普┋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做好心理幹預和疏導?
    疫情期間主要心理問題應對法精神衛生專家楊甫德介紹, 受疫情影響,一些人心理會受到衝擊,產生焦慮、恐慌、失眠等症狀,如何緩解這種壓力,讓自己平穩度過疫期? 大家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來應對。●疫情心理應激產生四階段●首先要了解疫情心理危機產生規律。 經歷非正常重大事件後,很多人可能會出現心理應激,通常經歷4個階段:第一階段:警覺反應期主要表現為震驚、恐慌、高度警覺、不知所措,或者頭腦裡一片空白。
  • 疫情防控期間,如何緩解心理壓力?專家支招
    所以,當前全市疫情防控形勢仍然嚴峻,不允許我們有絲毫放鬆。烏魯木齊市:指導居民經常性開展家庭下水道消殺新聞發布會上,烏魯木齊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尚玉嵐,從五個方面介紹了居民小區實行封閉管理後,是如何做好居民小區防疫工作的。
  • 心理建議:普通人已經做好心理防範,被隔離的我又該怎麼調節?
    經過國家和各方的努力,作為普通人,已經了解並掌握了很多關於調整自身心理壓力的方法,但是對於那些疑似病症的人、正在接受隔離觀察的人,該如何看待別人的「另眼相看」,又該如何疏解自己的心理壓力呢?被隔離者在防疫工作上與普通人沒有太大的差別,只是在克服別人的偏見上需要多加注意。
  • 後疫情時代,各種疫情相關心理問題的真相
    抗擊疫情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持久戰,近日國內新冠疫情擴散呈現出較為平穩的態勢,後疫情時代正悄悄拉開帷幕。如今被突如其來的疫情按下「暫停鍵」的社會秩序,要重啟要恢復,涉及方方面面。後疫情時代,我們要把重心轉向恢復社會秩序常態上,其中災難精神健康服務,即心理防疫尤為重要。
  • 普通人如何做好疫情中的心理調節(三)
    新型肺炎,不僅威脅著身體健康,也威脅著人們的心理健康。 微心戰疫心理援助團隊組織了一群優秀的心理諮詢師團隊,發布了一版科學、專業的心理防疫手冊。當你仔細閱讀完這本小冊子,相當於一位資深的心理諮詢師和你面對面交談。
  • 疫情「心理應激」是自我保護!心理專家教你如何化解家人心理危機
    打開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圖片北京回龍觀醫院心身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顏峰介紹,從臨床情況分析,目前這些心理問題主要分為四類情況,包括周邊出現新冠肺炎病例密切接觸者而感到恐慌,居家隔離導致家庭成員之間產生矛盾,疫情期間兒童的心理建設和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等。對照自身,如果家庭中出現這些問題,我們應該如何給予關注與調適,下面來仔細說說。
  • 防疫小課堂丨在被隔離期間,如何調整心態?心理專家分享指南
    四川在線記者 石小宏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遭遇戰中,不僅有眾多「逆行戰士」奮戰在與病毒抗爭的一線,還有萬千普通群眾也在貢獻著自己重要的力量。其中,也包括因疫情而被隔離的人群。在被隔離期間,如何調整心態?四川在線記者採訪了成都市精神衛生中心心理專家,分享一些心理小知識。
  • 逆境攜行,你我同心——優秀心理防疫標語展示
    ,我們待在家中為社會做出我們唯一能做的貢獻,所以在這次的心理防疫標語活動中,用文字來表露我們的心聲,我們和你們永遠是在一起的。守護心理,防疫在我。萬人同心,終將逢春。——機械193夏磊 註:疫情當前,使人害怕的不是病毒而是人的心理活動。只有內心不去害怕隱瞞它,並且我們一同努力做好防疫工作,戰勝它不是難事。
  • 心理研究所|北京疫情再擴散:疫情防控常態化,如何進行心理調試?
    心理研究所|北京疫情再擴散:疫情防控常態化,如何進行心理調試?第一, 調整心態,要真正做到接受疫情防控常態化,並且真正改變一些必要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比如科學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減少非必要聚集性活動、室內多通風、勤洗手和使用公筷等。這些既是疫情防控需要人們做出的行為改變,也是從長期提高每一個人的健康素養。第二,要持續關注國家和地方疫情防控舉措的新政策。
  • 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做好自我心理調節?聽專家怎麼說
    文:夏·沙仁高娃當前,疫情防控關鍵時期。心理防疫成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攻堅戰的重要一環。如何及時加強心理疏導,做好自我心理調節?為此,博州人民醫院心理科主任李鴻舉針對不同群體給出建議。01 特殊時期的兒童心理健康「媽媽,病毒什麼時候走呀?我想出去玩了。」家住溫泉縣查幹屯格鄉的葉斯波爾經常這樣問媽媽古麗亞。古麗亞說:「兒子最近不鬧騰了,就想著什麼時候可以出門。」
  • 複課心理調整 | 開學第一課,做好心理建設
    此次複課涉及學生數量多、年齡小,各校疫情防控措施、標準不變,家校合作也更為重要。全市千餘所中小學已做好準備,各項防疫物資均已到位,數萬名教職員工提前到崗。各校均已制定應急預案,經過各種驗收。「真心希望開學時候,這些預案都不會啟動。」市教委有關負責人說,希望家長要帶頭做好自身防護。幫助學生調整好作息時間,與學校、老師配合好,共同為學生創造良好的生活學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