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學者:三指標看大陸疫情後會否「制裁臺灣」

2020-12-16 臺海網

兩岸官方和民間的氣氛對立更趨嚴重,是因臺灣人對疫情太恐慌還是因「反中」情緒導致?「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如此分析研判……

民進黨當局為了防堵新冠肺炎疫情,兩岸官方和民間的氣氛對立更趨嚴重,是因臺灣人對疫情太恐慌還是因「反中」情緒導致?「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向香港中評社分析研判,大陸應該還不至於在經濟上制裁臺灣。但可以從疫情後,大陸觀光客會不會來,大小三通是否恢復,以及ECFA會不會繼續這幾個指標可以觀察。

至於臺灣如果不要靠大陸,經濟發展是否可以維持?王健全說,這可能要打上一個問號,可能可以,但要看怎麼維持,是要高成長還是平庸成長,或者是低度成長。

1

兩岸更撕裂且對立是不好現象

臺灣內部正積極防止新型冠狀肺炎病毒的入侵,陸海空建立各式各樣的防堵牆,主要是切斷和大陸的人流往來,但兩岸間的氛圍,不管是官方還是民間,都因此次疫情更加撕裂且對立。

王健全接受中評社訪問時,談到此狀況表示,這是不好的現象,蔡英文之前曾說,如果我們行有餘力會幫忙大陸,所以將來兩岸還是要談,這時候兩邊都流於民粹的話都不好,他曾看到一個調查發現,大陸人痛恨臺灣人的程度更甚日本人,這就很糟糕,所以臺灣應該積極尋求兩岸共同防疫,把臺灣經驗、物資去和大陸做一些分享,這對兩岸未來發展會比較好。

2

對在大陸的臺商會否有影響?

至於這樣的對立未來對於在大陸的臺商是否會有影響?王健全說,當然多少會有影響,這對臺灣在大陸的服務業都不是好事,譬如一些臺灣品牌 會有大陸人消費觀感的問題,所以兩岸間還是不要太民粹,共同防疫、共同防災、共同打擊犯罪,這都可以合作,官方也應該滅火,不要讓民間繼續惡化。

王健全認為,蔡英文如果要跟大陸有對談機會,這時候就不要讓民粹去弄僵了兩岸氛圍,要更積極將共同防疫當成突破口,和大陸互相交流移轉經驗,就他所知,臺灣這次是早一步有了解到大陸新冠肺炎疫情發展狀況,所以趕快設立「防疫中心」,所以資訊的交流,物資的互通有無等等,都是兩岸未來對談的基礎。

王健全說,如果連兩岸的民間氣氛都弄僵了,那未來連談都不用談

3

兩岸關係對立原因是什麼?

至於對立的原因,是臺灣對疫情的恐慌還是「反中」情緒導致?

王健全認為,以前兩岸間,臺灣人對於大陸人好感度不會太差,但現在有點逆轉,以前大家都認為大陸經濟發展前景比較看好,不看好臺灣,但這次疫情後,臺灣對自己的信心增加,對大陸是下降的。

4

大陸對臺經濟制裁力道會加大嗎?

至於大陸疫情過後,會不會因此對臺灣的經濟制裁力道加大?

王健全說,臺灣官方如果有釋放出善意,做滅火動作,是可以彌補的。 王健全強調,目前看來,臺灣只要不挑釁,甚至對大陸有積極作為有善意,兩岸的和平大架構,大陸的和平戰略不會變。

來源:香港中評社

相關焦點

  • 學者:蔡英文在逼大陸對臺灣進行經濟制裁嗎?
    但是,從實質上看,臺灣經濟低迷徘徊的事實並未因此改觀,仍然持續低於2019年世界經濟3%的增長水平。特別是臺灣經濟發展隱憂並沒有改變,除了缺電、缺水、缺地、缺才與缺人「五缺」等老問題外,發電「棄核增煤」政策導致的環境汙染問題日益突出,島內政黨惡鬥,政治紛爭擴大,內外部政經環境持續惡化。
  • 島內學者聲稱:疫情爆發後,臺灣人對自己信心增強,對大陸下降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也讓兩岸對立氣氛更趨嚴重。臺「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分析認為,以前大家都認為大陸經濟發展前景比較看好,不看好臺灣,但這次疫情後,臺灣人對自己的信心增強,對大陸下降。王健全研判,大陸應該還不至於在經濟上制裁臺灣。但可以從疫情後,大陸觀光客會不會來,大小三通是否回復,以及ECFA會不會繼續這幾個指標可以觀察。 至於臺灣如果不要靠大陸,經濟發展是否可以維持?王健全說,這可能要打上一個問號,可能可以,但要看怎麼維持,是要高成長還是平庸成長,或者是低度成長。
  • 臺灣抗不住大陸經濟制裁
    日前,國臺辦再度公開表示不歡迎在大陸賺錢又在島內支持「臺獨」的「綠色」臺商,在島內引起極大關注。大陸是否用經濟手段對付「臺獨」、制裁臺灣,已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若大陸對臺實施經濟制裁,臺灣經濟將會遭受重創。依目前兩岸形勢觀察,大陸對臺實施經濟制裁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 大陸不歡迎「綠色」臺商 經濟制裁論震撼臺灣
    人民網香港6月6日電臺灣消息:國臺辦表示不歡迎個別長期支持「臺獨」的「綠色」臺商,以及中國社科院學者撰文稱,大陸不排除對臺灣實施經濟制裁等信息,連日來在臺灣政商界引起強烈震蕩。  臺北股市6月3日因「大陸可能經濟制裁臺灣」的說法,大跌204點,跌幅達3.4%。
  • 臺灣學者:島內利用疫情詛咒大陸就是詛咒臺灣自己的幸福!
    推薦者的話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博士候選人、兩岸同等待遇研究臺灣學者王裕慶,疫情發生後留在大陸。而且,筆者作為在疫情期間留在大陸的臺胞,也近距離發現到大陸對疫情的防控,也非有些臺灣媒體抹黑描述的那樣鬆散與侵害人權。正因,新型冠狀病毒本身就是一個新的疾病,在醫療方式上不論是對大陸或臺灣的防疫來說,都是一個艱巨任務,故而我們真的不能在疫情期間表現出到處抹黑對方噴政治口水與幸災樂禍的行為。
  • 不怕大陸經濟制裁?民進黨當局高官聲稱:大陸貿易更依賴臺灣
    2016年蔡英文就任臺灣地區領導人後,雖宣稱要推動「新南向政策」來降低對大陸貿易依賴程度,但今年臺灣對大陸(含香港)出口額佔臺灣出口總額的比率卻創下歷史新高。對此,國民黨「立委」李貴敏質詢時提及,兩岸關係緊張,若哪天台灣跟澳大利亞一樣被大陸制裁怎辦?臺「行政院長」蘇貞昌、「經濟部長」王美花都講不出明確有效辦法,「國發會主委」龔明鑫則語出驚人的聲稱,大陸更依賴臺灣。
  • 疫情過後,大陸會對臺灣有什麼動作?
    善惡終有報,天道好輪迴,不信抬頭看,蒼天饒過誰。在大陸舉國「抗疫」的過程中,民進黨當局不僅沒有一絲的同胞之情,哪怕是一句暖心的話都沒有,還別有用心地利用大陸抗擊「疫情」的艱難時刻,毫無底線地對「疫情」進行政治操弄,利用綠媒和網軍,肆意散布假消息,打擊抹黑大陸,煽動「反中」「仇中」,妄圖以疫謀「獨」。「疫情」後,兩岸關係回不去了
  • 大陸會對臺進行經濟制裁嗎?國臺辦這一表態不同尋常……
    從臺灣方面公布的數據來看,近年來,尤其是2019年,臺灣經濟增長強勁,已重新成為「亞洲四小龍」之首,中美貿易紛爭似乎給了臺灣經濟反彈向上的出路。但是,從實質上看,臺灣經濟低迷徘徊的事實並未因此改觀,仍然持續低於2019年世界經濟3%的增長水平。
  • 媒體:大陸軍力壓倒臺灣 臺凱子軍購於事無補
    原標題:媒體:大陸軍力壓倒臺灣 臺凱子軍購於事無補 原標題:媒體:大陸軍力壓倒臺灣 臺凱子軍購於事無補   觸發反彈 抗議外加制裁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蘇格表示,美國此舉不利於中美關係大局和臺海和平穩定。
  • 天地廣闊任遨遊 臺灣學者看好大陸發展前景
    天地廣闊任遨遊 臺灣學者看好大陸發展前景 2019年10月08日 08:33:00來源:臺海網 >   臺海網10月7日訊 據廈門衛視報導,新中國成立70周年慶祝活動在臺灣島內持續引發熱議,不少臺灣學者表示,大陸日益成為臺灣同胞投資興業、安居生活的熱土,未來會有越來越多臺灣同胞跨海到祖國大陸實習創業就業,共享祖國繁榮富強的偉大榮光。
  • 臺學者:大陸對臺灣的反制可能在疫情結束之後
    奇蹟中國編輯:拾遺今年在國內爆發的疫情,也是牽動著無數人的心,在這困難的時刻,我們看到了國人的團結,看到了國家的偉大,也看到了世界各國對我們的幫助,這些足以讓我們感動,也足以讓我們每一個人銘記。但,其中不乏一些落井下石之輩,而最想不到的就是臺灣的舉動。應該說是蔡英文當局的舉動,對於我們這次的疫情,他們不僅選擇了冷眼旁觀,雖然我們不要求他們處於人道主義的援助,但是他們的落井下石,也讓我們感到心寒。可以說的是蔡英文當局和支持蔡英文的那波人們,是被豬油蒙住了心,在這種無關乎國家政治立場的疫情之下,他們帶進了政治的考量。
  • 美國制裁中企 臺灣何能幸災樂禍?
    美國制裁華為儼然是勒住脖子要置其於死地,臺灣官方何以能幸災樂禍讓人不解,臺灣股民終於清醒過來,現在才想到美國制裁華為、騰訊、抖音、阿里巴巴等中國企業,臺灣科技業也中槍!  根據臺灣「財政部」8月發布的「2020年7月海關進出口貿易初步統計」,累計今年1至7月臺灣對中國大陸與香港出口794.3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73.8億美元(+10.2%),佔總出口的42.7%。
  • 大陸不排除對臺採取經濟制裁 臺灣商人急表態
    ,稱「不排除大陸會對臺灣採取經濟制裁」,居然引起臺灣工商界一片恐慌,當日臺灣加權指數狂跌200點。陳水扁「5·20」講話後,國臺辦首次作出回應,發言人張銘清說:「推動兩岸的經貿及各方面的交流是我們一貫的立場,不會有臺商投資受影響,但要說明的是,對於在大陸賺錢又回到臺灣支持『臺獨』的人,我們是不歡迎的。」
  • 別趁疫情對大陸落井下石!臺灣學者:「天然獨」會挑起「必然統」
    疫情當頭,民進黨「政府」應強調防範疫情,不要過度衍伸,並呼籲網民自製,當臺灣有「天然獨」的民意時,別忘了對岸有「必然統」,用歧視、憤怒的框架對著大陸,並不是聰明的作法。杜聖聰,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現為銘傳大學廣電系助理教授,曾任中天電視兩岸中心召集人等,多次往來兩岸採訪兩岸新聞。
  • 被制裁後 澳大利亞欲拿臺灣問題來刺激中國大陸?
    據臺媒報導 受到中國大陸與澳洲發生貿易衝突的影響,遭中國大陸制裁的澳洲試圖尋找代替的出口市場,有澳媒指出,澳洲的貿易官員近期與臺灣進行經貿對話,試圖為國內受到衝擊的出口損失止血。《雪梨晨鋒報》在12日報導指出,雖然澳洲目前尚不考慮與臺灣籤訂自由貿易協定(FTA),但總理莫裡森領導的政府急需尋找替代市場,為來自中國大陸的貿易打擊止血;報導透露,雖然礙於議題敏感而選擇匿名,不過,臺澳雙方相關人士皆證實雙邊已展開經貿對話的消息,並稱是在亞太經合會(APEC)的框架下進行對話。
  • 臺當局「得意了」,直言:大陸根本離不開臺灣
    從會議數據中不難看出,臺灣地區之所以能在疫情期間維持增長的經濟狀況,很大的原因來自大陸。如果沒有大陸,臺灣地區的經濟增長將難以實現。但是臺灣陸委會卻認為,從臺灣地區的「出口額」能看出,大陸非常依賴臺灣地區「出口」的商品。兩岸關係有益臺灣,大陸是臺貿易順差地兩岸關係在「經貿問題」上一直都處於難捨難分的狀態之中。
  • 從疫情中看「大陸配偶」在臺灣的酸甜苦辣
    雖經各方努力,600多名滯留湖北的臺灣同胞眷屬已用搭臨時航班的方式返回臺灣,但這一來一往的過程中受到衝擊最多的一個群體更需要各界的關注和支持,他們就是臺灣同胞的另一半——「大陸配偶」。在這場疫情之下,他們被臺灣綠營政客、媒體和網絡輿論抹黑攻擊不僅一次。
  • 臺灣「國史館」限制大陸學者查檔,倒行破壞兩岸學術交流
    7月26日下午,臺灣「國史館」網站宣布「臺北及新店閱覽室自8月1日起停止閱覽服務」,進行為期約一個半月的整修;在整修完成後,同步調整閱覽規則。新規則規定,以所謂「平等互惠原則」為由,拒絕大陸及港澳地區學者調閱館藏資料;若是臺灣人士則改為延長審核時間的申請預約制。
  • 兩岸經濟增長,臺當局:大陸根本離不開臺灣
    導讀:近年來,大陸和臺灣地區的貿易往來逐漸增高,如今,大陸已成為臺灣地區最大的貿易順差地。那麼這是為什麼呢?今年的「兩岸企業家峰會」針對逐漸增加的「出口額」給出了答案。從會議數據中不難看出,臺灣地區之所以能在疫情期間維持增長的經濟狀況,很大的原因來自大陸。如果沒有大陸,臺灣地區的經濟增長將難以實現。
  • ECFA可能被大陸廢止 臺灣學者警告大陸:廢止後兩岸越走越遠
    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俗稱ECFA)籤訂10年,外界不斷有可能大陸會終止ECFA的疑慮。對此,「中華經濟研究院」副執行長李淳表示,ECFA沒有所謂的10年條款,只有內建的終止條款。不過如果ECFA終止,李淳斷言兩岸經濟上會越來越遠「永遠沒有回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