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2017屆畢業生的最後一堂思政課

2020-12-16 東方網

  又到梔子花開時節,青年人該帶著怎樣的家國情懷走出校園,走上社會?這個時代,又需要怎樣的擔當與熱血?昨天下午,復旦大學黨委書記焦揚為2017屆畢業生上了最後一堂思政課。

  「這些天,我在校園裡經常與穿著學士服的同學們不期而遇,看著他們興高採烈,我的心裡也充滿了豐收的喜悅。」一上課,焦揚以學姐的身份祝賀在座的學生們即將順利畢業。

  「哪位同學來說說,你覺得復旦人的氣質是什麼?」臺上第一個問題提出。安靜幾秒後,年輕的聲音爭相回答:自信、博學、獨立、低調、擔當……「很棒,真的很棒。」在焦揚看來,這些氣質都深深融入復旦人的血液,刻印在心上。這種精神氣質,是最能感染人和打動人的,而學校的軟實力,也正是通過每一位學生的氣質得以顯現。

  焦揚也從一個個小故事中,娓娓道來她所認同的氣質——復旦人始終堅守的家國情懷。創校之初,馬相伯老校長與當時130位學生籤名脫離教會控制的震旦大學,創立復旦;2017屆公共衛生學院畢業生,新疆學生熱依汗古麗·買買提渴望回到西部、服務西部,她說:「知識確實改變了我的命運,如果我不回去,誰來改變西部的命運?」……至今,復旦學生中,每年參與志願服務超過2000人次,申請服務基層的選調生,人數年年增長。

  始終堅守追求卓越,始終洋溢人文氣息……關於復旦的氣質,還可以列出很多很多,焦揚話鋒一轉,「但氣質從來不是孤立的,大學的氣質,歷來是在時代中磨礪的,是與時代同向同行的。」她提出期待,希望青年的個人夢與家國夢,與這個時代的大勢相融。

  年輕人在這大時代中如何自處?「國家的發展,讓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充滿自信,讓我們的學生自信滿滿地走向新的崗位,」焦揚說,「但在這個大時代中,青年們還不能馬放南山、高枕無憂,機遇與挑戰同在,復旦人能做的,是把奮鬥的責任扛在肩上、舉在手上。」

  在實現夢想的路上,青年總有忐忑。提問環節,一位法學院碩士畢業生的問題引起不少共鳴。「我還是會擔心,不知道怎樣適應不同的生活環境,和新角色、新崗位所處的社會環境,擔心自己的理想抱負沒有施展的空間……」

  「理想和現實的巨大反差,可能會給我們帶來挫折感、失敗感,這種感覺是正常的,」焦揚這樣回答,「我給大家的建議是不忘初心,寬容大度,放低身段,擺平心態,不妨把這些經歷作為人生的閱歷,把種種不如意作為人生的積累和財富。」

  「希望大家仰望星空的同時也腳踏實地。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讓心態歸零。」她講到復旦的老教授蔡祖泉,當時他已是全國電光源領域的頂級教授,依然會去車間參與燈具製作。他的弟子不解。蔡祖泉回答:「不經常到燈光車間流流汗,怎麼感受到工人同志的需求和他們的甘苦?一棵樹,要紮根大地,才可以生長得更好,我不能使自己浮起來。」

相關焦點

  • 復旦大學為畢業生開講最後一堂思政課 用奮鬥為思想的行囊細縫針腳
    昨天,復旦大學黨委書記焦揚為即將離校的2019屆畢業生上了最後一堂思政課,主題就是「為國奮鬥,永久奮鬥」。  焦揚說,每年的此時,身為大學教師,看著學生們離開校園放飛理想,心情總是特別複雜。所謂「慈母手中線,臨行密密縫」,她選擇為即將離校的學生上最後一節思政課,就像為大家的思想行囊縫上細密的針腳,希望學校的期望和老師們的囑託時刻伴隨著學生。
  • 一堂「有溫度」的思政課走進大學
    當天,由河南省委宣傳部、河南省教育廳主辦,河南廣播電視臺承辦的「出彩河南人」楷模發布廳進校園活動走進河南師範大學,為河南師範大學及其附中、附小師生上了一堂生動的思政課。活動以一堂「有溫度」的思政課為主線,貫穿了整場活動的5個環節。
  • 離校前再上一堂思政課,臨朐一中校長留了三句話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為切實加強畢業生理想信念教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近日,臨朐一中黨委舉行2017級畢業思政課。通過離校前最後一堂思政課堂,引導學生立鴻鵠志、懷報國心、做奮鬥者、成時代人。臨朐一中2017級優秀畢業生代表、家長代表及學校班子成員、骨幹教師100餘人一起參加了這場有深度有格局的思政課。
  • 專業課也是育人課——復旦大學從「思政課程」走向「課程思政」
    新華社上海2月7日電題:專業課也是育人課——復旦大學從「思政課程」走向「課程思政」 新華社記者季明、吳振東 高校思政課與專業課雖分屬不同領域,但都有「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的共同使命。在復旦大學,3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示範課程、2門「中國系列」課程、13門綜合素養課程、28門已融入「思政元素」的專業課程,初步構建起多層次互補、有機融合的大思政教育體系,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的圈層效應正日益顯現。
  • 如何破解"兩張皮" 復旦大學課程思政示範課開講
    2017年 6月,復旦大學獲批上海市高校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整體試點,推進三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示範課程、兩門「中國系列」課程、13門綜合素養課程、28門專業課程的課程思政建設工作。據悉,復旦大學今年6月 11日通過了《復旦大學課程思政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全面推進示範課程建設,明年將建成72門示範性課程。據悉,推進課程思政的重要舉措之一,就是教師分類教育培訓,全面提升教師課程思政的意識與能力。
  • 安徽師範大學師生熱議「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課」
    安徽師範大學師生熱議「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課」 2020-03-10 15:53:26   來源:安青網
  • 復旦:變「思政課程」為「課程思政」,將實現所有學科全覆蓋
    3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示範課程、2門「中國系列」課程、13門綜合素養課程、28門已融入「思政元素」的專業課程……變「思政課程」為「課程思政」,打造多層次互補、有機融合的思政教育體系,在復旦大學,思政教育面貌已是「日新月異」;2018年將實現所有學科課程思政的「全覆蓋」。
  • 復旦大學以一流黨建思政引領頂尖一流大學建設
    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全國高校思政工作會議召開後,復旦大學著力構建「三線聯動」、立體化的黨建工作格局,將黨的全面領導融入和內嵌到學校治理各環節,滲透到基層一線「神經末梢」,以一流黨建思政工作引領頂尖一流大學建設。
  • 實驗室裡的一堂思政課
    2020-09-24 09:36圖文來源:南京日報 硫酸銅製成美麗玫瑰送給新生實驗室裡的一堂思政課  通訊員 郭嘉寧攝遺世獨立的藍玫瑰、灼灼其華的黃金雨,南京農業大學理學院的學長學姐們用親手製作的滿滿4箱的手工品,迎接學弟學妹。這次活動,不僅讓他們在實踐中鞏固知識,更讓他們在奉獻中找到了價值感。一次別樣的實驗課成了一堂生動的思政課。 「因為疫情,上個學期的實驗課都是在線上完成的,學生幾乎沒有親自動過手。」
  • 光明日報評論員:這是一堂深刻的思政課
    原標題:這是一堂深刻的思政課 「在這次抗疫鬥爭中,青年一代的突出表現令人欣慰、令人感動。」9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號召全社會為青年一代點讚。如今正值開學季,總書記的肯定與勉勵,對於青年一代來說,就是一堂深刻的思政課。
  • 復旦大學課程思政示範課公開課向全校教師發出...
    這門課程由文博系教授呂靜主講,是文博系學生的一門專業必修課,也是復旦大學課程思政示範課程之一。最近,復旦大學把10月21日至11月28日面向全校教師公開的42門來自各院系的課程思政示範課程發布在教務處網站上,並向全校教師發出邀請,歡迎大家積極參與觀摩交流,共同推動課程思政建設提質增效。
  • 復旦大學思政工作順勢「升級」
    在復旦大學,破題如是——依託一根網線,把發生在中國大地上、學校師生身邊的真實抗疫故事,做成最鮮活的思政教材、最具感召力的育人樣本,源源不斷地引入課堂,將抗疫力量轉化為育人力量。疫情期間「停課不停學」,在復旦,不僅4580門次的網課悉數上線,思政課更一舉成為網課中的「爆款」。
  • 全國大學生同上一堂思政大課
    這是一堂關於疫情防控的思政大課。短短兩個多小時,四位思政「大咖」解讀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於疫情防控的決策部署、分析中國抗疫彰顯的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講述防疫抗疫一線感人故事,也將必勝的信念和青春的擔當傳遞到學子心中。
  • 湖北大學上演「歡樂送」 校長寄語畢業生不辜負時代
    湖北大學上演「歡樂送」 校長寄語畢業生不辜負時代 2017-06- 向正鵬 攝   中新網武漢6月22日電 (王義芳 吳珊 張詩琪 徐金波)校園迷你「馬拉松」、文藝晚會、畢業生紀念餐、最後一堂思政課……畢業季來臨,湖北大學黨委書記尚鋼、校長趙凌雲帶領900多名畢業生,連日來在校園裡舉行了一場「歡樂送」。
  •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來了!這是一堂學生思政課、一堂教師育人示範...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以抗擊新冠疫情為主題,採用了「雲課堂」的形式,「共和國勳章」獲得者鍾南山,三位「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的獲得者張伯禮、張定宇、陳薇,他們都是以「老師」的身份,為全國中小學生上這重要的「第一課」。 這不僅是一堂學生思政課,也是一堂教師育人示範課、一堂國民教育課。
  • 甘肅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教師赴復旦大學開展「思政課程」與「課程...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落實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進「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發揮好每門課程的育人功能,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升教師綜合素質,8月16日至22日,甘肅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組織25名思政課教師、思政工作者參加了復旦大學舉辦的高校「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協同育人第七期專題培訓班。
  • 自動化學院2019屆本科生同上大學最後一堂課
    6月26日晚9:00,自動化學院2019屆本科畢業生在S1#203,219同上大學最後一堂課。學院黨委書記王永君、黨委副書記範俊峰、副院長黃鶴松、自動化系主任程學珍、電氣系副主任白星振、專業課教師代表、全體輔導員與2019屆畢業生同上最後一堂課。
  • 一堂最長的思政課丨《給未來自己的一封信》回到畢業生手裡
    ……飽含青春氣息的話語寫入2017年《思修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堂上「給未來自己的一封信」。 2017年步入大學時,馬克思主義學院讓同學們「給三年後的自己」寫一封信。2020年,這封來自三年前自己的信,又回到了各自手中。寫這封信,不僅是為了制定目標,更重要的是在內心做一個標記:「我已經是一名大學生了」,獲得新角色的認同感。
  • 一堂別開生面的紅色故事思政課
    11月25日,由18位開國元勳後代組成的紅色故事宣講團受邀來到我市,為渝水區羅坊中學的學生們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紅色故事思政課  整場思政課氣氛熱烈、掌聲不斷,學生們紛紛表示將把老一輩革命家的優良傳統傳承下去,努力學習,爭做新時代的「四有新人」。
  • 看鄭州大學的一堂思政課
    大河網訊(記者 劉曉明)9月6日,由省委宣傳部、省教育廳、鄭州大學主辦的「出彩河南人」楷模發布廳開學進校園活動在鄭州大學舉行。這次活動利用9月份學生開學的契機,讓抗疫先進典型走進學校、走近學生,以他們的先進事跡影響學生、感召學生,推動思政課真正「活起來」「火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