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是我國第31個「中國學生營養日」,今年的主題為「合理膳食倡三減 良好習慣促三健」。三減是減鹽、減糖、減油,三健是健康體重、健康骨骼、健康口腔。
5月20日是我國第31個「中國學生營養日」,作為家長,你知道孩子吃得健康嗎?有哪些食品被醫生列為最不適合學生吃的呢?
>>隨機採訪
孩子愛吃漢堡雞翅
不愛喝水愛喝飲料
「你家孩子最愛吃什麼食品?」5月20日,華商報記者就這一問題隨機採訪了西安5位中小學生家長,得出的結果驚人相似,孩子們最愛吃的基本都是口味比較重的食物,快餐類居多,喜好飲料。
「周末孩子基本上都要到外面吃頓飯,過過癮,他覺得我做的飯沒味道。」家長王女士說,兒子上小學六年級,最愛吃漢堡雞翅,再配上飲料,有時候一杯都不夠。幸好孩子喜歡踢球,還不胖。
「最近天氣熱了,每天放學抱一瓶飲料。」女兒上初二的陳先生說,自己去接孩子的時候帶的有水杯,但人家不喝,就和同學在學校門口買飲料,還挺貴的,十幾塊錢一杯,加糖加冰,覺得好喝,嫌白開水沒味兒。「我提醒她喝飲料會長胖,但好像控制不住,學校門口飲料店每天圍一群孩子。」
「火鍋、烤肉,是兒子最喜歡的。」趙女士的兒子上五年級,她說,孩子口味挺重,就喜歡這些食品,平常愛吃肉不愛吃菜,現在橫向發展,成了小胖墩了。
>>醫院門診
孩子營養過剩、不均衡導致「小胖墩」
「門診上來的孩子,多是小胖墩,才十一二歲有的就180斤重,主要的問題就是營養過剩、營養不均衡。」西安醫學院一附院營養科孫楊主任介紹說,小學、中學的孩子都有,主要是肥胖超重的問題,還有一些是發育不良,太瘦,呈現兩個極端。醫生會通過膳食的調查分析,給出科學的營養處方。
2018年,陝西省飲食營養協會曾發布《西安市城區內1000例小學生飲食營養健康狀況》調研報告,調查顯示,西安市小學高年級(9歲—11歲)學生每天食物攝入比例較高的分別為蔬菜、麵食、畜禽肉、米飯、奶製品,而豆製品、水果、蛋類和水產類等食物攝入頻次較低。同時對維生素A、核黃素、維生素C、鈣、鋅等微量元素攝入不足。
>>專家建議
含糖飲料要少喝
油炸食品要少吃
「現在的孩子們對不健康的食物太偏愛了,首推就是含糖飲料,尤其是夏天,有的孩子一天喝幾瓶。」孫楊說,含糖飲料首先會導致齲齒,導致體內鈣的丟失,從而讓牙齒變得更為脆弱;經常飲用含糖飲料的兒童比不飲用的兒童肥胖風險增加1.7倍,還會導致脂肪肝、糖尿病等風險。
此外,油炸食品、燒烤、加工肉製品、麻辣火鍋、串串、甜點、雞排、漢堡、巧克力、薯片、方便麵等,都是醫生心目中的不適合學生吃的食品。「偶爾換個口味可以,但不能長期依賴。」孫楊說,健康的零食,推薦牛奶、酸奶、水果和堅果、雞蛋。
早餐要吃「硬貨」
品種越多越好
前一段時間,很多人都關注到網紅醫生張文宏關於孩子早餐的建議,就是一定要吃高營養、高蛋白的東西,每天早上準備充足的牛奶,充足的雞蛋,吃了再去上學,早上不許吃粥。
「專家強調的就是優質蛋白的攝入,一定要注意孩子的早餐,給孩子吃點『硬貨』。」孫楊說,早餐要提供能量和蛋白質,佔全天總營養的30%,種類越多越好,可以包括主食、雞蛋、牛奶(豆漿或者酸奶),還可以有一些菜品,葷素搭配,品種多樣,這樣才是一頓營養豐富的學生早餐。
省人民醫院臨床營養科田亞濤醫生介紹說,食物蛋白質的胺基酸模式越接近人體蛋白質的胺基酸模式,則這種蛋白質越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被稱為優質蛋白質。例如,動物蛋白質中的蛋、奶、肉、魚等以及大豆蛋白質。奶類富含鈣,是優質蛋白質和B族維生素的良好來源,增加奶類有利於兒童少年生長發育,促進成人骨骼健康。雞蛋的維生素種類齊全,礦物質如鈣、磷、鐵、鋅、硒等的含量也很豐富。健康人每日可吃一個雞蛋。蛋黃,是蛋類中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的主要來源,富含磷脂和膽鹼,對健康有益,儘管膽固醇含量較高,但若不過量攝入,對人體健康則不會產生影響,因此吃雞蛋不要丟棄蛋黃。魚、禽和瘦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類、維生素A、B族維生素、鐵、鋅等營養素。大豆富含優質蛋白質、必需脂肪酸、維生素E,並含有大豆異黃酮、植物固醇等多種植物化學物,是優質蛋白質的重要來源。
吃飯不要太快了
會影響認知能力
專家建議,學生的消化系統結構和功能還處於發育階段,必須保證早餐營養充足,午餐和晚餐要做到營養均衡、量適宜,進食速度過快、不吃早餐,會影響認知能力,增加發生超重肥胖的風險。
為了骨骼發育,要天天喝奶。快餐在製作過程中用油、鹽等調味品較多,經常吃可增加肥胖、高血壓等慢性病的危險。要清淡飲食,少在外就餐,少吃高能量、脂肪、食鹽或添加糖高的食品和飲料,足量飲水,每天800至1400毫升,首選白開水。
>>專家提醒
不要靠忍飢挨餓來減肥
過度節食易導致營養不良
「還有一個重要問題要注意,就是不能通過忍飢挨餓這樣的方式來減重。」孫楊主任說,有些學生尤其是女生比較注意形象,覺得胖了不好看,會餓著不吃東西來減重,這對於學生來說很不可取。兒童青少年正處於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營養應均衡,應避免過度節食,或採用不科學的減重方式(如飢餓療法)控制體重,過度節食行為容易導致營養不良,甚至厭食,這對於學生群體來說危害太大。同時,也應避免暴飲暴食,暴飲暴食會增加超重肥胖的風險。
有規律的身體活動、充足的睡眠與減少靜坐時間可促進兒童青少年生長發育、預防超重肥胖的發生,並能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兒童青少年每天應累計至少60分鐘中等強度以上的身體活動,增加戶外活動時間,保證吃動平衡。 華商報記者 李琳
肥胖,營養不良……
孩子的營養問題有這些
中小學生身體生長發育較快,對能量和營養的需要量較高。但不少孩子日常飲食隨性,肥胖、營養不良、微量元素缺乏已成孩子面臨的主要營養問題。
肥胖會對孩子的身體發育造成嚴重影響,還會影響兒童青春期發育,危害呼吸系統及骨骼,對心理、行為、認知及智力產生不良影響。
營養不良主要表現為消瘦、生長遲緩和低體重。除了遺傳、疾病等因素,兒童營養不良大多是由於不健康的飲食行為所致,比如不愛吃富含蛋白質的肉類、蛋類、奶製品等。 綜合
編輯: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