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身心俱疲、情緒煩亂、心理失衡時,不妨讓自已放輕鬆,聽一曲柔和的音樂,讓自己的心態平和下來,使心理走上正軌。音樂療法是治療心理疾病的一種有效方法。古今中外都有音樂能療疾之說。音樂可以陶治情操,人可以從音樂中獲得力量。聽音樂不僅是一種美的享受,它還能調節人的情緒。當心情沮喪、悶悶不樂時,打開音響,聽聽音樂,不僅可享受到一種美的藝術,而且可陶治情操,激發熱情,興奮大腦,使你從中獲得生活的力量和勇氣。事實上,音樂能夠被作為一種深具潛力的治療工具,是由它所潛在的特性決定的:
1.音樂能直接影響一個人的內在感情;2.音樂能使一個人得到對「美」的滿足感;3.音樂能誘發一個人的活動力;4.音樂是多元性的;5.音樂是一種非語言的溝通工具6.音樂有一定的構造性與組織性;7.音樂活動能使一個人感到自我滿足;8.音樂活動能促進一個人統合運動機能9.音樂活動能幫助一個人宣洩內在的情緒;10.團體音樂活動能幫助促進人際關係。雖然經過許多學者數十年的努力,音樂治療的效果至今仍沒有一致性的定論;不過已有一些源自經驗性研究結果的理論性概念被發展出來,其中有部分概念更可被引以為證,證明音樂治療是一種獨特的治療模式,摘要這些發現如下:
1.音樂可引發生理反應,但很難預料這些反應的方向;2.音樂可引發心理(情緒/情感)反應;3.音樂或許能引發想像及聯想;4.音樂可引發認知反應5.音樂有引發生理及心理「共鳴」的潛力;6.每一個體對音樂之生理的、心理的與認知的反應均是獨一無三的7.音樂可同時引發心理的、認知的及生理的反應;8.每一個體對音樂既有的了解程度及喜好度,與所引發的心理及生理反應很有關係;另外,其他的一些個人差異性也會影響對音樂的反應;9.音樂的成分與音樂整體一樣,均會對心理及生理產生影響;10.音樂對其他治療方法可能有增強或減弱之影響;
11.對音樂的心理及生理反應可能是不一致的或相反的12.除了聆聽之外,某些音樂經驗可能有助於壓力處理13.音樂的震動特性可能成為壓力處理的有力因素;14.對音樂的生理的、心理的或認知的反應可能因音樂訓練而異;15.由於音樂主要應用右大腦半球的功能,或許可用來阻斷左大腦活動或促進右大腦的運作16.音樂可作為正增強物來強化想要的行為,聆聽或參與音樂歷程是一種愉快的經驗;17.音樂可藉由作為一種暗示,提供個體生理放鬆的線索,亦可當做注意集中點,因而可從分心狀態或誘發焦慮之思考中再集中注意力;18.音樂可作為放鬆及積極性感情反應的一種誘發刺激;19.音樂或許可作為自律神經系統活動的一種制約刺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