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題:怎樣才能讓養殖的雛鵝健康成長呢
三農導語: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雖出自年僅七歲的駱賓王,但也描繪了一幅出塵飄逸的白鵝遊水圖。鵝,大家都不陌生,它有很多吃法,比如報菜名中的燒子鵝,粵菜系中的廣東碌鵝,黃燜家族的黃燜仔鵝,農家魯式風格的醬燜鵝腿塊。當然了我們養鵝不光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食慾。古有王羲之愛鵝,專門建一鵝池來欣賞鵝的姿態,所以無論我們最後的目的是什麼,我們都必須讓雛鵝們都健康長大,下面小編就跟大家來講講怎樣讓脆弱的雛鵝們健康地長大。
一、準備鵝舍
首先要做的就是消毒,現將各種用具進行消毒,鵝舍打掃乾淨,先用對人畜無害的百毒殺進行消毒,濃度0.2%即可。再用福馬林和高錳酸鉀混合,由於福馬林和高錳酸鉀混合後會放出大量熱量,導致氧化性氣體揮發出來,所以必須封閉門窗。等待一天後可以開窗通風。
消毒完畢後要對,鵝舍進行保溫處理。可以用一些木屑稻草當作墊料達到保溫乾燥的作用。再加一些取暖設備,可以用煤爐或者紅外線燈等。然後檢查檢查鵝舍是否漏風。最後裝上抽風機確保能夠換氣。保溫準備做好後,鵝舍就差不多完成了。給雛鵝們準備好放好水盤,料盤打開取暖設備使溫度保持在29攝氏度。就可以讓雛鵝入住了。
二、 飼養管理
對於雛鵝的飼養首先要保證鵝舍內的溼度控制在60%以上,65%以下。溼度不合適就會導致雛鵝的體質變差。所以為了保證溼度合適,就需要積極換氣,積極換墊草。關於雛鵝的飲水和飼喂,雛鵝剛進舍的時候要先喝水,水中應混合葡萄糖水,高錳酸鉀水溶液和複合維生素。為了儘可能緩解雛鵝飲水產生應激反應,可以加入抗菌素等。要注意雛鵝可能不會主動飲水。這時候應對它有足夠的耐心,進行人工餵水。等雛鵝們在鵝舍裡待有兩個個小時的時候,對其進行餵食,放置少許雛鵝專用飼料,讓他們自行進食就可以了。同樣它們可能不會主動去食料這時同樣要進行人工餵料。
由於雛鵝的消耗系統還沒有完全發育。消化不好排便較快,所以要要進行多次餵食,但每次不能太多。大概在雛鵝一周大之前每天至少餵料八次,但也不要超過十次根據餵料的多少進行計算。重要的是八次之中需要有兩次在晚上進行餵食。等鵝長到一周後,可以減少餵料的次數,但晚上至少餵料一次。三周齡以後就可以補充雛鵝的礦物質口糧了,可以餵一些綠豆大小的保健砂。
三、溫度與光照的控制
不同年齡的雛鵝的溫度的要求有所不同,越小的雛鵝需要的溫度越高光照越強,在雛鵝一周齡以前要保證全天能接受光照,鵝舍的溫度也要保證在29攝氏度左右,當雛鵝兩周齡後,白天正常的光照已經可以滿足它的生長需要,僅需要晚上接受光照即可,而溫度保持在26攝氏度左右,等雛鵝慢慢長大,溫度逐日遞減,一直到雛鵝四周齡的時候保證溫度在20℃左右就能保證雛鵝過渡到成長期了。
小編有話說:一定要注意,雛鵝在餵食之前,需要先進行開食之前的餵水操作,切記不可一次性餵食太多飼料,遵循一日多餐的餵法,防止出現積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