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種鵝通常指的是開始產蛋的鵝,雄鵝開始配對,鵝用於繁殖後代。育種鵝的目的是獲得更多的鵝蛋,並為肉鵝業提供高生產性和體質健康的雛鵝。由於飼餵方式不同,鵝的生產能力經常變化很大。因此,如何制定合理的育種管理模式,充分發揮鵝的生產潛力,是鵝生產的關鍵環節之一。
鵝的特點是生長發育基本完成,各種飼料的消化能力很強。第二次蛻皮也已完成,各個地方都發育成鵝和品種。在這個階段,能量和營養物質消耗主要用於育種,因此飼養管理必須與產蛋或保留種相對應。
一、繁殖鵝的選擇
通常的選擇方法基於體型,外觀選擇和基於記錄數據的選擇。儘可能將兩種方法結合起來。
1.依照體型和外觀選擇
體形和外觀特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鵝的生長,健康和生產性能。依照體型和外觀的選擇是鵝群開發中常用的簡單快速的選擇方法,特別適用於生產沒有個體記錄的商業鵝的鵝廠。
2.依照記錄的數據進行選擇
難以精確地選擇具有優異性能的鵝並且僅通過選擇外觀就可以繼承後代的良好特性。只有依靠科學記錄和統計分析才能確保正確的選擇。為此,鵝廠必須有產蛋量,蛋重,蛋形指數,產蛋年齡,飼料消耗量,雄鵝受精率,孵化率,雛鵝重量,4周齡體重。8周齡,在繁殖期結束時很重,在收穫期開始時很重(肝臟類型還應確定鵝後代的脂肪和肝臟重量,而羊毛品種還應測量年度毛髮產量和羊絨率等)和其他生產性能指標應系統地測量和記錄,然後使用這些數據採用適當的方法。選種。
二、鵝的餵養方法
鵝的餵養主要以鵝舍飼養為主,輔以放牧,可以降低飼料成本,提高鵝的產蛋率。在南方養鵝種,每鵝通常30至40個卵,高產50至80個;在北方養鵝和鵝種,每鵝通常70-80個卵,100個高產以上。為了發揮鵝的產卵潛力,有必要進行科學育種,以滿足鵝的營養需求。集約化養殖,養殖方法是地面養殖,網上飼養和網箱養殖。
1.地面飼養
該物種可以在地面上升起,運動場和洗浴池設置在房屋外面,這在生產中更常用。
2.網上飼養
當熱網升起時,模板佔地面積的20%~25%,飲水機和糖放在網上。鵝有一個日光浴區域,有溝渠和堅硬的地面。向沐浴溝中加入20-30%的水,換水並每周清洗溝渠一到兩次。為了防止浮遊生物出現在水中,每100升水可以用1g硫酸銅處理。板條地面是梯形木條,寬2釐米,底寬1.5釐米,高2.5釐米。條帶之間的距離為1.5釐米。
3.籠養
鵝在金屬籠中飼養,通常分為兩層。放養密度比墊料高75%。鵝通過籠子的網狀底部落到地面,可以機械清除,自動餵食和飲用。然而,生產過程複雜且成本高。籠子寬100釐米,深70釐米,高90釐米(鵝)或100釐米(鵝)。每個籠子放置兩到三隻鵝。保持架底部由鋼絲製成,直徑為5毫米。母鵝籠的斜度為12',這樣鵝蛋可以自動滾到鵝蛋收集槽上。槽式飲水器深6釐米,寬8釐米。槽位於飲水器的同一側。槽深10釐米,寬18釐米。上邊緣的寬度為1.2釐米,可以防止鵝灑上飼料。
三、鵝群結構
合理的雞群結構不僅需要組織生產,還需要提高生育能力。在生產中,我們必須及時通過老雄鵝和雌鵝添加新鵝。母鵝的頭三年產蛋量最高,未來開始下降。因此,平均母鵝利用期不超過3年。公共熱利用期不應超過3年。鵝的成分一般為30%1歲鵝,25%為2歲鵝,20%為3歲鵝,15%為4歲鵝,10%為5歲鵝。
五、雄鵝的飼養管理
雄鵝育種的管理與卵的受精率和孵化率直接相關。在鵝群的繁殖過程中,我們應該時刻關注雄鵝的營養水平以及雄鵝的體重和健康狀況。在鵝的繁殖季節,雄鵝與母鵝配對多次。積累了精,體力消耗大,體重明顯減少,從而影響了蛋的受精率和孵化率。為了使雄鵝保持良好的繁殖狀態,雄鵝的繁殖不僅與雌鵝組合在一起。在食物外,在小組開始後,雄鵝應補充複合飼料。複合飼料應含有動物蛋白飼料,以幫助改善雄鵝的精液質量。餵食方法通常是將鵝在固定時間運送到操場上,將雄鵝留在容器中,餵食飼料,讓它自由進食。因此,在一段時間(約12天)之後,雄鵝用於停留在容器中並等待餵食飼料。
當開始餵飼料時,為了區分雄鵝和鵝,可以標記鵝的管理和分組。雄鵝的飼養可以持續到鵝的繁殖結束。
如果是人工授精,可以在播種期開始前將其提供給全價複合飼料約1.5個月。特別是,必須保證蛋白質飼料。飲食需要16%-18%的粗蛋白質和每千g的新陳代謝能量。 2700千卡,當飼料配製時,可添加3%~5%的動物飼料(魚粉,蠶等),加一定量的維生素(每100千g濃縮液中含400毫g維生素E)即可見效。為了提高精液質量,為了提高鵝蛋的受精率,雄鵝和鵝每天餵100g穀物發芽飼料,秋季繁殖季節餵胡蘿蔔和甜菜,冬天和春天250-300g。優質綠色樹苗35~50g或足夠綠色飼料。
雄鵝應該要多放出來少關著,加強鍛鍊,防止過多的脂肪,以保持雄鵝強壯,雄鵝群體不用太大。提高小組最好,一般每組15~20。如果雄鵝群太大,就會引起相互爬跨、腰鬥,影響公鵝的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