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關於工廠化乳鴿的飼養管理,希望這些知識能幫助到正在飼養的你們。
一、乳鴿飼養的改革
肉用鴿的人工孵化已取得成功,可發展工廠化肉鴿生產卻受到人工育雛的一定限制。鴿子是晚成鳥,剛出殼的雛鴿身上無毛或有稀疏的絨毛,不能起保溫作用,鴿本身也缺乏調節體溫的功能,雛鴿的眼微閉,雙足站立不穩,不能自由採食,需靠親鴿的乳哺餵而生長。
為了提高生產力,為了突破親鴿哺育的難關,研究人員開展人工育雛、人工哺餵鴿乳的攻關,如今已經從探索階段邁入生產實用階段。
育雛車間 傳統的商品肉鴿場的建築十分簡陋,除了產卵、孵卵用的草窩外,沒有另加保溫設備,雛鴿是靠母鴿體溫來保溫,寒冷季節育雛成活率相對較差,夏天巢窩受高溫影響而細菌泛濫,因疾病而亡的雛鴿增加。
工廠化的育雛室要求在離孵化車間100~200m外,可以共用雙線路電路,以免停電。育錐室要求遠離種鴿場,設在一年四季盛風的上方向,要求地勢高,排水暢,保持乾燥、潔靜,遠離民宅。
育雛季節,要求對飼養人員進行封閉管理,嚴禁與種鴿場、孵化廠工作人員串崗,減少相互交叉感染。工作人員進入育錐室必須淋浴更換白色潔淨工作服後再操作。
育雛車間,淋浴間:層高2.8m,牆面貼瓷磚到頂,頂部刷白色防潮塗料,地面鋪防滑地磚;更衣室:牆面全部用防潮塗料,地面用防滑地磚,室內有各人專用更衣箱;廁所:牆面貼1.2m高瓷磚,地面鋪防滑地磚;通道:磨光石子地面,牆貼1.2m瓷磚,其餘則全部用防潮塗料。
男女淋浴室、男女更衣室、男女廁所、通道、貯存室、雛鴿室、值班休息室、配電間、哺乳室、哺乳床(67cm或100cm)、緩衝通道、哺乳雛室2、餵乳床(2或3層)、育雛室(可一分為二間,視育雛數量而開啟)、育雛網床、衝洗間、待運室。
貯存室:防滑地磚,牆面採用塗料;雛鴿室:地面磨光石子
,牆貼1.2m高瓷磚,設傾斜式下水道,便於衝洗消毒,室內有保溫設備(用熱氣水汀或電加熱器),要求室溫能保持在30℃
以上,這兒是雛鴿從孵化室運來後的待哺室,要保證雛鴿不打堆,不著涼。待毛幹後送入哺乳室(將個別體小、體弱的交由保姆鴿餵哺);值班休息室:牆面全部塗料刷白,地面普通水泥地;配電房:這是整個車間電源控制集中處。
牆面全部塗料刷白,水泥地面上加絕緣橡皮;哺乳室分二間,根據出殼需要而用,牆面貼1.6m瓷磚,地面磨光石子,有暢通下水道,便於衝洗消毒;哺乳床:床底下採用電加溫線,均勻地鋪在下邊(如電熱毯),各床有溫度自動調節器,床面溫度因需要而定,床上鋪大草紙(保護電熱毯潔淨),雛鴿託盤採用紙質一次性軟硬型盤,每盤可放5~10隻雛鴿,以操作方便為宜,放雛,前墊上軟草紙,一天換2次。
哺乳室:室內可採用蒸汽水汀加溫,也可採用電熱器(電熱板、遠紅外電熱管等),使室內溫度保持在25-30℃,與床面保持一定的溫差,便於空氣流通,保證哺乳雛鴿有新鮮氧氣,這個溫差也有利於工作人員的操作;育雛室:地面牆面要求與哺乳室相同,室內也有加溫保暖裝置,地下有暢通下水道,有一定傾斜,保證不積水,每次育雛結束,衝洗、消毒;室內溫度控制在20-25℃;育雛床:底下有電加溫裝置,床面溫度在25~30℃,床面另鋪草蓆或草包,將10日齡或15日齡雛鴿放到此處養,為了防止打堆、擠壓,可用塑料呈十字或硬紙板呈十字隔開,每格放10~20隻雛鴿,在草蓆或草包上放大草紙,一天換2次。
哺乳床與育雛床可採用鍍鋅管或塑料管,布上鋼絲網眼網或塑料網,以經久耐用,不生鏽材料為佳,此外要便於衝洗,通氣性要好,網高以10cm左右為宜,育雛床可加高至12~15cm,太高不便於人工哺餵操作,太低怕乳鴿撲出網外,造成損傷,布置層次,以實用、增效,方便操作為宜,一般以三層為好,底下一層距離地面70cm,可以坐著操作,相隔40~50cm為第二層,第三層高度為1.70m,第四層為2.20m,床寬為1.0~1.2m左右;清洗間兼用品倉庫:地面磨光石子,牆面1.2m貼瓷磚,其餘防潮塗料;待運室:人工哺餵結束,轉籠養時分級或上市過秤裝箱盒的操作室,地面磨光石子,便於車輛運轉,牆面1.6m為瓷磚,其餘防潮塗料,室內有加溫裝置,保持室溫20℃。
車間內,凡是需保溫的房間,窗戶採光要明亮,可用雙層保暖窗,一般室內裝單扇採光窗;保溫室內用保溫門,裝地彈簧,便於車輛進出。操作室內一般安裝照明用日光燈,每床下裝防潮燈,便於衝洗消毒。
在錐鴿室進出口處裝電子滅菌燈,在緩衝通道二側各裝一盞滅菌燈。在哺乳室與育雛室中間裝通風管道,一側為廢氣排出,另一側為新風管道。對外進出通道,必須裝捲簾門或地彈簧門,防鼠入內,另加紗窗,紗門,防蚊蠅鑽入。
今天的文章希望大家看完之後對大家有所幫助,大家看完文章有什麼問題都可以在評論區給到我們留言哦,謝謝大家的關注以及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