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鴿的育肥,因涉及到場地、設備、管理和不可避免的某些損失等具體問題,故現在鴿場很少施行。小編現在把它作為一種常識簡介如下。
3周齡的乳鴿,體重達500克以上(平喙),便可以出售。但此時乳鴿的肌肉含水量高,皮下脂肪少,肉質較差。為了提高乳鴿的品質和增強適口性,獲得更高的市價。應在上市前進行5~7天的人工填肥。經過填肥的乳鴿,烹調後皮脆、骨軟和肉質香嫩。
1.填肥的對象。一般選擇15~17日齡,體型較大,肌肉豐滿,羽毛整齊光亮,體重在350克以上,健康無傷殘的乳鴿作為填肥對象。體弱瘦小、羽毛粗糙和皮肉赤黑者不宜用於填肥。填肥對象選好後便置於填肥床。填肥場所要寧靜,乾燥,通風良好,溫度適宜,並能防止鼠害。
2.填肥設備。填肥設備包括:填肥床、填肥器、漏鬥、滴管、浸料盤和拌料桶。
3.填肥飼料。常用玉米、糙米、小麥和豆類作填肥飼料。可以適當添加食鹽、禽用複合維生素、礦物質(包括微量元素)和健胃藥。能量飼料佔75~80%,豆類佔20~25%。
為了利於乳鴿的消化吸收,通常將顆粒大的飼料粉碎成小顆粒並浸泡4~8小時使之軟化後才填喂。
4.填肥方法。填肥一般在填肥床上進行。每隻乳鴿每次填料50~100克(料水各一半),每天填餵兩三次,每次填料完後休息一下便讓乳鴿瞬眠。填肥處要求安全寧靜,通風良好,光線不要過強,冬季要安上保溫裝置,以便給乳鴿保暖。乳鴿數量少得,用手工填肥;多者便用填肥器填肥。填餵方法有如下四種。
(1)機械填喂。把料和水按1:1稱取拌勻,浸泡軟化後一同放入填餵器的盛料漏鬥內,左手提鴿,右手將鴿嘴掰開並接到填餵器的出料口,右腳踩動開關,飼料和水就一齊注入乳鴿味囊內,每踩動開關一次就填餵一隻乳鴿,每小時可以填餵300~500隻。填餵時要防止損傷乳鴿的口腔和舌頭。
(2)漏鬥——滴管填喂。此法是把1個漏鬥和1根長30釐米直徑為1.5釐米的滴管連在一起,在每排填肥床的上方高40釐米左右處拉1根鐵線,把漏鬥掛在鐵絲上,並可前後移動。將飼料粉碎成粉狀並用熱水拌成漿糊狀(也可以煮熟),待冷卻後便倒入漏鬥中。左手抓住滴管的末端,右手將乳鴿的嘴掰開並接到滴管的末端,左手鬆開滴管頭,這時半固體、半流質的糊狀料就流入乳鴿的嗉囊內。餵料量由左手控制。此法的特點是設備簡單、操作容易。
(3)手工填喂。用手將軟化了的顆粒料慢慢填入乳鴿的嗉囊內,然後用玻璃注射器吸清水,把針頭脫掉後便對準鴿子的口腔,把水注入。要防止誤把水注入乳鴿的氣管中。
(4)口腔吹喂。吹餵者先把經過浸泡的碎粒料與適量水一起含入口內,然後左手提鴿右手將鴿嘴到開,口對著鴿的日腔輕緩地1次把水料一齊吹進乳鴿的味囊內,每含1口水料便吹餵1隻乳鴿。香港的一些零售商常用這種方法填肥乳的。採用這神方法,要經過訓練,掌握好氣量,吹餵水料量要適應乳鴿的消化能力,若乳的有口腔疾病,就不能用此法填肥,以免危害人體的健康。四、乳鴿的人工哺育
人工哺育乳鴿,對提高種鴿的繁殖率起到重要的作用。
它與親鴿自然哺育比較,可以減少親鴿哺育的生理負擔,提早10多天至20天產下一窩蛋;依不同的品種,乳鴿增重率提高3.5~8.8%。近幾年來,人工哺育乳鴿還處於試驗階段。
人們根據自然鴿乳的營養成分來研製人工鴿乳,但所調配的人工鴿乳僅限於餵活8日齡以上的乳鴿,而8日齡以下的乳鴿則很難養活。這就說明了自然鴿乳中還有一些重要的因子尚未被人們所了解。所以,出殼的乳鴿通常由親鴿或保姆鴿餵養至8~12日齡時才進行人工哺育。保姆鴿可由同品種的鴿子擔任;土鴿或信鴿也可以。一般每對良種鴿(純種)配3~5對保姆鴿,以保證雙方乳鴿在同一天或相差一天出殼。因為出殼時間越相近,並仔的效果就越好。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內容了,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