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衛央
在疫情蔓延的特殊時期,老師們化身為「網絡主播」,學生們則進入「雲端學習模式」。
當網課撞上青春期,重壓之下,如何做好家長?
網課是疫情催生出來的「新生物」,居家學習,不僅僅是對老師和學生的挑戰,更是對家長的挑戰。
尤其面對叛逆青春期的孩子,很多家長都有同感,無論你讓孩子做什麼,他們都會先通過反對來表明自己獨立的態度,並要求你不要插手他的生活。父母根本沒辦法跟孩子好好溝通,家長情緒失控,親子關係緊張。
青春期是一個奇妙的階段,他們總是想和你證明,「我是個大人了,我有權決定自己的生活方式」,而如果父母逼得越緊,孩子就越發與父母疏遠。
那麼,在如此情景下,家長應該如何應對網課?如何配合推動這群難搞的小傢伙的學習,從中獲取家庭教育的養分和動力呢?
調整對孩子上網課的期待
父母要重新審視自己對孩子的期待,然後進行適當的調整。
我們都期待孩子有個好的未來,但是這個好未來是否意味著只要現在成績好,就一定有好未來呢?
這點真的不好說,現在社會變化非常快,早在10年前我們都沒辦法想像孩子可以通過網絡上課。
知識的變化如此之快,未來社會需要的是持續不斷的學習力,而不是你已經掌握了多少知識。
所以,我們對孩子的期待絕對不只是他認認真真完成作業,網課能夠專心去聽就好。
學習是一場需要持續投入時間和精力的長久戰役。
如果我們花很多時間去焦慮緊張,盯著孩子的網課不放,親子關係就越僵化,孩子就越不自律,就會越來越多的陷入跟孩子的衝突之中。
網課不是禁錮我們的「魔掌」,而是一個新的挑戰和對話方式。
最近上高一的兒子跟我抱怨,網課太無聊了!
我說:悶在家裡太久了,天天上網課很累吧,有什麼媽媽可以幫助你的,你儘管說。
對於學習,孩子是主力軍,你就是那個支持者。
講實話,上網課就是很難集中注意力,孩子沒辦法完全自律,這是事實。
因此,我們家長一定要調整期待,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問題,不要以自己的高標準去嚴格要求孩子。
改善和維護好的親子關係
因為居家上網課,孩子跟父母的矛盾衝突不斷增多。
上個月,石家莊某小區一個16歲孩子,上網課時不認真,父母忍不住責罵了他,孩子一時衝動,從高樓一躍而下。
看到這樣的新聞,心理會一直很堵得慌。
青春期孩子心理上會有躁動,學業壓力,長時間頻繁地在同一個環境內進行枯燥的學習,加上父母的不理解,難免會做出一些過激行為。
正如李玫瑾教授所說,青春期的孩子,不要再用呵斥的語言來對待孩子,孩子的自尊會受打擊,從而激發孩子的叛逆心。
父母要用平和的態度,儘量少做情緒失控的榜樣。
有一段時間,兒子一整天呆在房間不願出來,也不願跟我們父母多講一句,看起來很累的樣子,不開心都寫在臉上。
我們不知道他在想什麼,做什麼。後來,他爸想出一招,父子PK羽毛球,然後一起看綜藝節目,慢慢地他開始放鬆心情,漸漸地臉上又多了笑容。
當孩子不願意溝通時,試著換一種他們感興趣的方式,來一點「共同關注」。
我們要把親子關係放在第一位,網課放在後面。
孩子情緒好,狀態好,學習能力才可以發揮,他的專注力才以提高;就會更有心力來做好學習這件事情,才更有力量去面對困難。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想讓孩子成為怎樣的人,首先父母自己要成為這樣的人。
深以為然。
我們關愛和照顧好自己,才會有能量去溫暖和支持孩子。
疫情把我們宅在家裡,我們通過做美食啊、看書啊,來豐富自己的生活。
對孩子來說,關在家裡也很艱難。既然我們對孩子學習的專注和自律影響有限,我們不如享受跟他們一起來做點什麼事情,培養一些共同興趣,親子關係也會更融洽。
青春期孩子的變化,是由於他們身體,大腦、荷爾蒙分泌產生迥異於童年的飛速成長,促使他們的認識、思想、行為等方面也接連產生變化。
真正了解他們產生巨變的真正原因,為孩子提供溫暖的支持、穩定的生活環境,以及充足的耐心。
父母是一個潤物細無聲的角色。我們要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問題,安撫好孩子的負面情緒,真正去尊重和理解孩子。
家長好好學習,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END---
草木衛央:熱愛生活和文字,希望以真誠樸素的心追求心中的詩和遠方。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讚、轉發、關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