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這位4歲俄羅斯小女孩貝拉嗎?她曾因會說7國語言而爆紅網絡,俄語、英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漢語,小朋友樣樣精通,自由切換,面對嘉賓用多國語言提問對答如流。
看起來呆萌可愛、無憂無慮的小貝拉,為何會有如此高的語言天賦?
貝拉的媽媽說,開始教貝拉英語時,她才2歲。很快,媽媽就注意到了她對語言的興趣,她給貝拉的每一門語言課都聘請了老師,在她4歲的時候,就陸續學會了7門語言。
從早上10點到下午1點,再從下午5點到晚上8點,貝拉每天花6個小時學習外語。許多人指責她的父母剝奪了孩子的童年,但貝拉的父母表示,她是通過知識遊戲互動來學習,孩子也是真的很喜歡上這些外語課。
聰明的小貝拉也許是一個特例,但我們從媽媽的話中可以了解到,貝拉對於語言不僅有天賦,更有興趣和熱情。如何讓我們的孩子也像她一樣,不由自主地愛上外語呢?
1
浸入式教學—建立英語思維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有個性的,語言興趣和思維,都可以通過良好的語言環境和教學方法養成。很多家長在孩子放學回家時喜歡問:「寶貝,今天學了多少單詞?這個用英文怎麼說?」,這種輔導方式,不利於孩子培養真正的英語思維,久而久之,會讓孩子走上傳統"英漢互譯"的誤區,失去興趣。
貝拉之所以小小年紀外語就能脫口而出,養成語言思維,是因為她每天有老師陪伴,在6小時純外語語境中學習知識,這種教學方法被稱為「浸入式教學法」。這一方法最早源於加拿大,是兒童在一段時間內,被"浸泡"在第二語言環境中,教師只用第二語言面對學生,並講授學科知識,培養學生的語言思維。
「浸入式教學法」近年來在各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如今已經在全世界推行。如果我們的孩子,每周接受幾個小時原汁原味的美國幼兒園、小學課程,在這種學習環境裡,一樣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
2
浸入式教學—學科課程
雖然現在很多機構都打著「浸入式教學」的旗號,但真正的「浸入式教學」並不是只說英語那麼簡單。比如傳統的英語卡片教學,重複跟讀單詞,或者情景對話,單一的問答形式,孩子雖然會讀單詞和句子,卻沒有養成思考的習慣。
真正「浸入式教學」必不可少的核心點是:學科課程。用英語作為工具,學習語文、數學、自然等學科知識,引入互動教學軟體高科技輔助手段,讓孩子學會學科知識的表達方式,才能舉一反三,幫助孩子培養英語思維,真正建立中英雙語自由切換兩種思維模式。
未來國際化人才應具備英語語言、學科知識、學科思維、未來領導力等能力,學科英語教學,才是真正的浸入式教學。在純英文環境中培養學生獲得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掌握基本知識和技能,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與思維模式,才能真正地學以致用。
3
浸入式教學≠純外教
很多家長認為,純外教就等同於浸入式教學,孩子一定能學到地道的英語。其實,外國人會說英語不等於能教英語,就像外國的流浪漢和企業高管,一樣是用英語交流,兩者的文化層次卻天差地別。語言本身是工具,而內涵和文化教育所帶來的能力更能決定一個人的價值。
真正"浸入式教學",不單在於是中教還是外教,而要看老師是否懂教育,愛孩子,能否將語言與學科知識和能力結合起來,真正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將所教語言融入孩子的能力中體現出來。好的教師團隊,不僅要專業,更要依託優質的教育資源,經常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確保師資水平接軌國際。
4
浸入式教學—依託優質資源
「浸入式教學」還體現在課堂上,不同於中國的規規矩矩,美國課堂相對更豐富一些,美國特色的Poster+張貼板、多媒體互動白板教學、豐富的教具、書籍,都可以幫助孩子體驗多元文化,增強學習積極性,在玩兒中快樂記憶。
課堂上多人課桌設計,建立競爭合作模式小組,鍛鍊孩子演講能力,學科應用交流能力,完成項目的團隊合作能力,給孩子帶來真正的「浸入式教學」,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養成英語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