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陌生的中國公司,美國人喜歡在美國公司中尋找同類來了解和認識它們。
於是,美國投資者把當當網稱為「中國版的亞馬遜(AMZN)」。優酷網剛開始被比喻為「中國版的YouTube」, 之後因為股價上揚又被形容為「中國版的Netflix (NFLX)」。百度(BIDU)向來都被美國人視為「中國版的谷歌(GOOG)」,又把它稱為「中國版的Twitter」。
美國的商業媒體,特別是承銷或者包銷這些公司IPO的投資銀行家,非常喜歡使用這種語言,因為這樣做或許能幫助他們銷售手頭上的股票。一旦某種銷售手段被證實有用,它就有可能被迅速採納並推而廣之。
因此,當上星期五市場傳言來自中國的人人網(RENN)將在美國上市,很多美國媒體立即將其形容為「中國版的臉譜(Facebook)」也就不足為奇了。
不過,請大家切記一點,當人們把一家公司比喻成另一家公司的時候,往往過於簡化地只看表象而不看本質,這樣就容易掛一漏萬,疏忽許多重要信息。
看看實例吧。我們真的能把優酷網比喻為Netflix嗎?在我看來,這兩家公司的盈利模式截然不同,Netflix是依靠它良好的品牌實力和可靠的銷售渠道來給用戶提供DVD租賃或者給像微軟(MSFT)Xbox這類家庭式機頂盒供應商提供電影串流服務。而優酷網只提供單一的視頻下載,並且還面臨來自其他中國競爭對手嚴峻的挑戰。
鑑於這樣的差異,我目前沽空優酷網,並認為其股價在未來幾個星期會下滑,特別是當IPO鎖定期在六月初解禁之後,許多優酷網的創投家和內部人員就可以通過二級市場拋售他們手上的股票。
人人網是另一個錯位比喻的例子。我相信很多僅僅因為其「中國版的Facebook」公司的標籤而投資該公司股票的人,在未來幾個月將會大失所望。
如果一切順利,人人網將在兩個星期內上市,融資近6億美元。這樣下來,公司市值將超過40億美元。
這段時間,大型中國網際網路公司,像優酷網、當當網和奇虎360(QIHU)的股價在它們上市當天都上漲一到兩倍。因此,那些能抽到人人網新股的投資者應該也能夠獲得不菲的收益。但是,從人人網上個星期五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遞交的F-1文件中,我們也看到不少令人擔憂的問題。
我們先看看人人網的正面消息。其去年收入為7,700萬美元,同比上漲64%;息稅折舊及攤銷前利潤為800萬美元;截至今年3月份,註冊用戶數量達到1.17億。根據iResearch諮詢公司的數據,人人網的頁面訪問量是他們最大競爭對手的2.3倍。
但是,人人網的發展似乎開始停滯,在剛剛過去的三個季度,其收入分別為2000萬美元、2200萬美元和2100萬美元。
最令人意外的是,人人網在F-1文件裡還提到,其瀏覽用戶數量大幅少於註冊用戶數量。人人網稱:「在2008年12月、2009年12月以及2010年12月,我們每月用戶登錄數量為1700萬、2200萬和2400萬。在2011年3月份,我們每月用戶登錄數量為3100萬。」
這些實際用戶數量要明顯遜色於騰訊QQ和Facebook。
在網際網路世界裡,當一家公司的發展速度下降至停滯,這家公司很難再從低谷裡爬起來。因此,人人網要趕緊採取措施,力保自己的市場份額。雖然人人網已表示他們能在網絡社交空間與百度一較高下(即使百度真的與Facebook達成協議成立一家合資企業),不過,它還沒有想出超越QQ的策略。
因此,不管投資銀行家如何吹捧人人網是下一個「中國版的Facebook」,我都暫不考慮買入人人網。
(責任編輯:蕭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