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部工作一個月了,每天和小學的孩子們待在一起,還挺充實的。小學的孩子和學齡前的特點又不同,他們多了自主學習的意識,還能參與到課程的討論中。跟他們相處的過程,我自己也在成長。很喜歡這些孩子們,他們有缺點,也有閃光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今天就分享一下我在蒙特梭利小學日常的點滴,有開心,有難忘,有溫暖。
班上有一個小男孩,每天中午的午飯盒裡都會收到一張來自媽媽的便籤,從開始第一天到現在,一天都沒有落下過。媽媽擔心孩子剛來新的學校不適應,為了鼓勵小朋友,每天留一張紙條,和自己的孩子互動。上面畫一幅圖片,下面寫一段文字,落款是永遠愛你的媽媽。真的是很溫暖。
這份便籤也成為了我和他的媽媽溝通的橋梁,小男孩開始的時候不太適應新的環境,比較敏感,愛哭鼻子。讓他學習的時候也比較牴觸。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小男孩慢慢變得開朗了,也愛主動學習了。每天中午他都會讀媽媽的文字,然後跟我說能不能寫我今天在學校過的很開心?「好啊!我來給你寫上。」 小男孩特別的開心,每天來學校都認真主動的學習,中午自己也會在便籤後面寫一些文字。這樣小小的儀式感讓人感動。
開學的時候我們在講宇宙的形成,地球的形成,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還是挺難理解的,有一些詞語例如原子,粒子等都是比較難懂的詞彙。我們的目的不是要讓他們都能懂裡面的知識,只是拓寬他們的視野,開發他們的想像力,讓他們對以後要學的內容有個基本的概念。
但是其中有一個孩子真的是超級喜歡這個課程,宇宙的形成,黑洞,大爆炸等等他都了解,上完課後他自己拿白紙做了一本小書,然後畫出裡面的圖片。老師說他的理解力至少超出了其他孩子好幾年,他對科學領域的興趣比其他孩子大的多,自己坐在那裡可以研究很久。他是老師眼中的「genius」
但是呢,這個孩子在其他大人的眼裡有點像「笨孩子」。他說話有時候吞吞吐吐,不善言辭。閱讀呢,也只會拼三個單詞的詞語。在小學裡,其他的孩子已經可以順利的閱讀文章了,而他還停留在拼寫簡單的單詞上面。
所以小朋友不能一概而論,一方面,我們不要埋沒了他對探索科學的熱情,另一方面,也多鼓勵他在其他方面的學習,現在他的閱讀能力也進步了。希望家長也可以看到他的閃光點,不要太焦慮。
每天上完circle time,小朋友就會按照自己的學習計劃選擇要做的課程,看著他們忙碌的背影,背景聲是悠揚的鋼琴伴奏,陽光撒到教室,太溫馨了。蒙特梭利說孩子是教室的主題,老師只是幫助和引導他們。當他們沉浸在學習的過程中時,我就站在外面看他們忙碌就可以了,當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再去幫助他們。
好喜歡這樣自由的學習環境,他們可以選擇自己要做語言還是數學,可以選擇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也鼓勵他們不斷的探索科學,去研究感興趣的主題。
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女孩子一個個都坐在自己位置上認真寫作業,男孩子都愛「搗亂」 ,更需要老師的幫助和引導。這是因為同齡的女孩比男孩更加成熟,他們有更好的自控能力和服從力。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就會去完成。男孩子就會找一些藉口,比如想吃點東西,想去廁所等離開自己的座位,然後在教室開始晃蕩,我再把他們「抓回去 」,或者有時候想偷懶,挑簡單的內容做。學習完以後,很多女孩都是在桌子上安靜的畫畫,男孩就不一樣了,在教室裡來回走動,有消耗不完的卡路裡。這些老師們也都是看在眼裡。男孩子相對於女孩子來說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提醒,這是因為他們大腦發育的程度。所以家裡有男孩的父母還是需要多提醒,多點耐心等待他們的成長。
班上有一個孩子被診斷為ADHD,即我們所說的多動症。這個孩子的特點很明顯,就是坐不住。他一會兒就要起來,儘管老師不停的跟他說坐回到你的座位,他一會兒又會站起來在教室晃。可是如果強迫他做到座位上,你看著他坐在座位上,思緒也早就飛了。這樣的孩子,要怎麼辦?
多動症在孩子裡面也比較常見,能夠越早診斷,對孩子以後的發展越好。在美國,如果診斷出多動症,是建議找一個助教來幫助孩子。有時候他們需要一對一的幫助,助教會根據這些孩子的特點有一些介入手段,幫助他們學習進步。目前在中國,大家知道多動症,但是去看醫生還不是很普及,有時候會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針對這些孩子,首先我們要理解的就是雖然他們是多動,但是不代表他們不聰明,只是他們的專注力不夠強,不如別的孩子坐得住。他們同樣會對事物感興趣,他們在某項領域裡也會很精通。家長理解了孩子的大腦發育,也就更多一些耐心去陪伴自己的孩子,或者設定一些孩子可以夠得到的目標,不要讓他們太有壓力,今天進步一點,明天進步一點,久而久之也會看到質變的!
不知道這樣的分享你們喜歡嗎?
如果想看我更多的蒙特梭利小學介紹,請關注我的小紅書,掃描就可以添加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