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道「串聯」起了什麼

2020-12-20 新華社客戶端

北運河健康綠道建成後,將周邊現有的林地、平原造林地、水資源、旅遊資源和人文歷史資源進行了串聯。

《瞭望東方周刊》記者李璇|北京報導

武漢市東湖綠道(肖藝九 / 攝)

即將於2019年10月在武漢舉行的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正吸引著各地的目光。按照籌備計劃,這場國際盛會的自行車賽和馬拉松賽將在武漢市東湖生態旅遊風景區內的東湖綠道上進行。

東湖綠道是我國最長的國家5A級旅遊景區環湖綠道,它與北京環二環綠道、南京環紫金山綠道、上海黃浦江濱江綠道等生態廊道,都是近年來國內綠道建設的典型代表。

對於一座城市而言,綠道的意義不僅在於鋪路種樹,城市規劃的總體思路、生態環境的綜合整治、治理水平的提檔升級,都可以在綠道的建設中一一體現。

多規融合

廣東省是國內較早開展綠道建設的省份之一。2008年,廣州增城的「增江畫廊」綠道便已開始投入建設。

廣東省城鄉規劃設計院城市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羅勇曾多次參與省內的綠道規劃,他對《瞭望東方周刊》說,綠道體現的是幾類功能的結合。

「綠道將城市中散點分布的綠地連接起來,串聯起一個個綠地斑塊,成線再成網,在這樣的過程中,綠道將生態廊道、景觀廊道、慢行廊道、休閒廊道、通風廊道結合在了一起。」

因為綠道具有多種功能,在選線上要相應地考慮市政、水務、交通、綠化等方面的要求,於是,多規融合成為不少綠道在規劃時採取的策略。

多規融合,並非簡單的多種規劃內容的疊加,而是要協調各方來讓綠道實現效益最大化。

北京市通州區園林綠化局綠道工程負責人卜紹瑋對《瞭望東方周刊》說,通州區北運河健康綠道是在規劃時先將北運河沿線的平原造林規劃,漷縣、西集、潞城鎮的鎮域規劃,北運河的水利規劃等整合在一起,統籌協調,然後才歸納出了一條最適合北運河綠道的選線方案。

北運河健康綠道建成後,將周邊現有的林地、平原造林地、水資源、旅遊資源和人文歷史資源進行了串聯。

在綠道整體規劃上,各地也都根據各自的城市規劃特點「因地制宜」。例如,成都計劃以「一軸兩山三環七道」作為綠道主體骨架,將其貫通整個城市;北京市綠道的總體布局為「三環、三翼、多廊」,其中通州區作為城市副中心,又以「四廊六環」為骨架結構。

綠道能否實現最大程度的貫通,關係到項目的成敗,因為綠道的關鍵作用就在於串聯起沿途的綠色空間。

道路的堵點、斷點是綠道貫通中常常需要處理的難題,而在基本已經成型的高密度城市中「擠」出綠道的位置,需要考慮的問題更是紛繁複雜。今年上海在建設蘇州河綠道時,普陀區僅7.5公裡的綠道規劃就需要打通13個斷點。

在羅勇看來,「貫通綠道,首先在選線時就應做好規劃藍圖,儘可能消除一些障礙,在之後的實際操作中,也需要政府和全社會共同推動、參與。」

羅勇注意到了廣州科學城依山而建的「雲端綠道」,一座座空中橋梁架在不同的山體之間,串聯起了公園、廣場、酒店和若干科技孵化器。他認為,「貫通綠道的方式有很多,辦法總是能想出來的。」

一名女士帶著孩子在南京環紫金山綠道漫步

生態優先

綠道串聯起城市中的公共綠地空間,起到了改善環境、固土保水、調解城市「小氣候」等作用,本就是一項生態工程,因此,在綠道建設的過程中,生態優先是基本原則——設施的建立、有別於規劃的設計,背後常常是生態保護的理念。

「在東湖綠道,自行車道與步行道是分行的,按照規劃,步行道寬度不低於1.5米,自行車道寬度不低於6米,而在修建狹窄的磨山道時,為保護路邊的27棵大樹,自行車道為樹木『讓路』,寬度調整為4米。」武漢旅遊發展投資集團東湖綠道公司負責人對《瞭望東方周刊》說。

與一般綠道相比,濱水綠道在提供休閒健身空間的同時,要承擔更多的生態保育功能。例如,北京什剎海西海綠道,在沿岸的淺水區種植了荷花、蘆葦、菱角、菖蒲等水生植物,並為野鴨等動物提供了棲身之地。東湖綠道則打造了13條生物通道,如為野兔、松鼠等小型動物設計了可以穿行的管狀涵洞和箱形涵洞。

此外,水體治理也是濱水綠道建設中不能迴避的關鍵問題。成都「一年治汙,兩年築景,三年成勢」的錦江水治理,與錦江綠道的建設是一體的。廣東省則明確提出要建設「萬裡碧道」工程,形成綠道和碧道交相輝映的生態廊道。

在武漢旅遊發展投資集團東湖綠道公司負責人看來,綠道建設也改變了城市與湖區的關係:「此前,城市更多是在向東湖索取,圍湖造田、圍網養殖、填湖建設房地產等,令城湖關係一度處於緊張狀態,這也是長江經濟帶城市群粗放發展的一個縮影。通過綠道建設並對水體進行治理,目前東湖水質達到了40年以來的最優值。」

從長遠來看,圍繞著城市綠道建設而進行的生態修復,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為城市「留白」的效果。

「建成綠道後,這塊地就誰也拿不走了,可以說是為城市預留了未來發展的空間。」羅勇說。

城鄉一體化

早在2010年,羅勇所在的團隊便參與了《珠江三角洲綠道網總體規劃綱要》的起草工作。2012年,團隊又參與編制了《廣東省綠道網建設總體規劃》,這也是國內第一個省級綠道網規劃。

實際上,國內的綠道在建設規劃之初便帶有嘗試打破行政區劃限制,推進區域內生態環境、公共服務實現系統性提升的特點。

「通過串聯城鄉空間,綠道可以成為帶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紐帶,為市民進入鄉野提供入口。」羅勇說。

近年來,廣東省全面打造綠道「升級版」,其中就包括推動綠道網向綠色基礎設施升級,在綠道網建設的基礎上,開展綠色基礎設施全域覆蓋行動,推進綠色基礎設施建設。

可以說,綠道建設從一種全新的角度推進了城鄉一體化的發展,推動了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吸引了大量的城市居民到鄉村進行休閒健身、旅遊消費。

「通州區綠道建成後,將會有大量遊客到綠道周邊旅遊消費,帶動通州旅遊增長,綠道沿線村集體經濟會進一步增長。綠道建設也將為沿線居民帶來綠道維護、衛生管理、治安聯防等直接就業崗位,以及自行車租賃等間接就業崗位。」卜紹瑋說。

從這個意義上說,綠道與全域旅遊,在理念上也有相通之處——綠道可將區域內重要的旅遊資源一一串聯,並帶動沿線的旅遊觀光、交通、運動健身、餐飲娛樂等產業發展。

例如,廣東「升級版」綠道建設將與南粵古驛道線路相結合,以「雙道融合」帶動沿線鄉村振興和古驛道的活化利用,讓古驛道頗具潛力的旅遊資源得以開發。

值得留意的是,綠道在打通區域生態廊道的同時,也不斷與區域、城市的新定位進行對接。

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公布後,羅勇所在的團隊立刻發現了綠道對於大灣區的意義:「綠道將在粵港澳生態環境保護合作、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我們也在與香港、澳門就綠道進行交流。」羅勇說。

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區的綠道建設,也及時與其新定位和新需求相匹配。

「綠道的整體景觀,已成為通州疏解非首都功能、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一大亮點。」卜紹瑋說。

管理和服務仍需提升

綠道是一項系統工程,包括綠廊系統、慢行系統、標識系統和配套服務設施等,因此在建設之初便要注意到種種細節。

例如,上海滬閔路上的綠道本為地鐵5號線的防護綠帶,樹木濃密,人們「看得見」而「走不進」。為此,閔行區綠化園林管理所調整了植被,抽稀植物密度、增加色葉樹種和觀賞樹種,此後行人四季都能走進綠道,欣賞不同的景致。

與公園相比,綠道空間開放度更高,人車混行是容易出現的問題。對此,武漢東湖綠道制定了規定:綠道全線禁行燃油燃氣機動車,只允許電動觀光車、自行車和行人通行,或從湖面坐船遊覽。

事實上,在不少綠道的設計中,騎行道與步行道是分開設立的,但在具體使用中卻時常出現人車混行現象。

在騎友老竺看來,綠道管理者還需要投入更多心力:「如果像普及垃圾分類知識一樣來普及綠道上騎行道、步行道的使用規則,『亂入』的情況想必會減少很多。」

目前,很多綠道設置了驛站、休憩站。例如,武漢東湖綠道就在沿線搭建了驛站和服務點,每個門戶驛站都設有驛站管家,負責責任片區內的全部物業管理和服務事務。上海浦東濱江綠道上也設置了「望江驛」休憩站,每一個休息站都由所屬街道負責維護,運營管理主要由志願者完成。

儘管如此,對於更為精細的服務需求,綠道也還存在準備不足的問題。

「我們在綠道上騎行,如果車胎爆了,很多時候都需要自己想辦法,驛站裡是有休息的地方,但是這些設備就比較欠缺。」來自新加坡的騎友吳克堯對《瞭望東方周刊》說。

綠道上開展的活動正日益豐富,人們呼喚的,則是更為高效的管理和服務。

相關焦點

  • 皇家園林綠道十一後開放 串聯頤和園玉泉山等景觀
    屆時,周邊約6萬市民將出門就能在親水親綠的綠道上跑步、健走和騎行。  《法制晚報》記者上午從北京市園林綠化局了解到,這條綠道雖屬區級綠道,但卻是串聯歷史名園最多的,也是今年在建的規模較大的一條綠道。  進展  健康綠道 十一後串聯「三山五園」  今年,本市正式啟動健康綠道建設。重點包括二環路濱水綠道、海澱「三山五園」綠道、豐臺園博綠道、溫榆河濱水綠道、東郊森林公園綠道、延慶媯河綠道等,規劃建設綠道總長度達200餘公裡。
  • 串聯綠水青山 勾繪詩意生活 安吉建成綠道30條、總裡程249公裡
    安吉縣遞鋪街道長樂社區居民黃小飛每周都會來這裡跑步,他告訴記者,「我們社區附近是工業園區,許多外來務工人員都居住在此,今年這裡建起了綠道,依山傍水、人氣爆棚。晚飯後,工作了一天的工人們都會到這裡活動活動。」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行走在安吉城鄉的各大綠道上,你便會有這樣的感受。
  • 1307公裡綠道串起市民健康生活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雖已是寒冬時節,但在浙江省嘉興市的城鄉,到處可見這樣的戶外活動景象:市民紛紛走上綠道,或健走或騎車或慢行……綿延在城鄉的1307公裡的綠道,串聯起南湖兩岸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百姓生活。
  • 崇州市榿木河溼地綠道:融入林盤 串聯特色小鎮
    成都新農村很美很安逸」系列活動第三站走進崇州市榿木河溼地綠道。耳邊蟬鳴環繞,蝴蝶蜻蜓飛舞於花叢中,山水相融、田林交錯的綠道體驗正式開始。沿著崇州市榿木河溼地公園南入口往內走,綠道夾岸的稻田和林盤相映成趣,遠處木製棧道蜿蜒盤旋,大片水杉傍水而生,河水在陽光下泛起粼粼波光,宛如一幅動態的山水畫。
  • 泰安將建5條綠道 串聯城區周邊最具特色景點
    大眾網泰安11月9日訊(記者 王洪玲)近日,泰安市規劃信息網《泰安市綠道規劃(2015-2030年)》批前公示,該公示內容為《泰安市綠道規劃(2015-2030年)。現進行規劃批前公示,公示時間2015年11月6日-2015年12月6日。
  • 航拍綠道之美 日照綠道扮靚陽光海岸
    2020年7月23日至27日,航拍日照市陽光海岸綠道。該綠道將日照市沿海優質沙灘景區串聯起來,原貌保留了松林、沙灘、礁石和溼地資源,成為一條生態的「綠絲帶」,不僅扮靚了城市海岸線,還成為市民和遊客健身休閒的好去處。
  • 串聯山與水惠及城與人 全長45.4公裡的灃河綠道建成後到底有多美?
    根據規劃,西安高新區將按照打造「生態城中河、活力新走廊」的目標,在明年4月底前沿灃河建成45.4公裡綠道,讓綠道串聯山與水、惠及城與人。如今,經過數月連續施工,灃河沿岸多個節點已經呈現出灃河綠道的雛形,帶來全新的美景和體驗,更讓人對其多了無限的遐想和期待。那麼,建成後的灃河綠道會是什麼樣子呢?
  • 城市綠道 | 成都綠道:面向公園城市的綠道網絡體系(一)
    「兩化兩可」強調綠道區域的統一性、同一性和面向公眾的開放性、參與性,引領綠道向外向型、多元化發展。在不斷實踐總結的過程中,綠道逐漸擺脫其單一的通行功能,開始與周邊環境形成聯動,並與之成為一個整體。各條綠道也在規劃建設中逐漸貫通、串聯,開始成網、成環。
  • 漫步廣州雲端綠道 繁華鬧市轉身是桃源
    「綠道讓村民的收入翻了十倍。」62歲的村委會主任邱夥永說,增城綠道串聯了56個村莊、69家農家樂,村民的人均年收入從過去的2000多元增至兩萬多元,「以前人都往外跑,現在很多年輕人都抓住綠道的契機回村裡發展,番薯甘蔗這些土特產也有了回頭客」。
  • 綠道串起蓉城勝景 公園城市惠及萬戶千家
    2017年4月,成都市提出,要全面加強人居環境建設,高標準打造天府綠道。成都市隨即開始系統謀劃和推進天府綠道建設,並決定以天府綠道為支撐,構建以綠道為脈絡的美麗宜居公園城市。這是一項宏大的規劃:整個天府綠道工程包括1920公裡區域級綠道、5380公裡城區級綠道、9630公裡社區級綠道,總長度達16930公裡,將分階段建設,到2035年全面建成天府綠道三級體系。「這意味著,成都每平方公裡的土地上至少有1公裡的綠道,要讓市民出門步行5分鐘就可到達綠道。」成都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楊瀟說。
  • 720°全景看武漢|東湖綠道二期
    2016年12月28日,東湖綠道正式建成開放。一期工程全長28.7公裡。2017年12月26日,武漢東湖綠道二期項目向市民開放,這條貫穿森林和湖泊的全新主題綠道,全長73.28公裡。東湖綠道二期分為湖城道、湖澤道、湖町道、湖林道、森林道五大主題,串聯起磨山景區、武漢植物園、馬鞍山森林公園等生態旅遊景區資源,與一期綠道扣環成網,形成百公裡綠道景觀,宛如一條「綠鏈」,盡展大東湖之美。
  • 成都人新玩法,綠道上吃火鍋?來看綠道經濟如何「沸騰」
    》 正式出爐 越來越多的綠道公園 串聯起了年輕人們的生活 也觸碰到他們內心: 「把火鍋店開到森林裡!」
  • 環石巖湖綠道:有「智慧」的深圳最長環湖綠道
    ,碧波萬頃、波光粼粼的石巖湖與巨石聳立、形態奇特的阿婆髻山相映成趣……近日,記者在寶安區石巖街道環石巖湖綠道採訪發現,這條深圳最長的環湖綠道,自然與人文景致應接不暇。與此同時,綠道通過「雨水鏈設計」,將海綿城市理念融入其中,很綠色很「智慧」。&nbsp&nbsp&nbsp&nbsp最長環湖綠道還將延伸&nbsp&nbsp&nbsp&nbsp「我女兒每周都嚷著要來綠道走走,她說這裡可以看到漂亮的『白鳥』,我跟她說,這叫白鷺。
  • 詩畫剡溪綠道成浙江最美綠道之一
    記者從11月12日在安吉召開的2020年全省綠道建設網工作現場會獲悉,住建部正式授予嵊州市「國家園林城市」牌匾。同時,該市的詩畫剡溪綠道也成功躋身浙江最美綠道之列。自開展國家園林城市創建以來,嵊州市十分重視綠道建設,將其作為一項民生實事工程來抓。截至目前,該市共建設各類型綠道13條,共計136公裡,包括城鎮型綠道50公裡、郊野型綠道86公裡。綠道串聯起了艇湖公園、森林公園、剡湖公園、樂活三公裡、美妙三公裡等公園以及越劇小鎮等人文遺蹟、歷史村落,重建剡溪生態,重現「浙東唐詩之路」山水人文美景,為嵊州市民提供了休閒娛樂的上佳場所。
  • 劉華盛:建設婁底綠道 改善人居環境
    為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高人居環境質量,打造體育、旅遊等產業的綠色基礎設施,調整我市經濟結構,促進婁底綠色發展,建議啟動我市綠道建設。一、綠道的概念和功能綠道,是指以綠化為特徵,串聯成網,供居民休閒遊憩、運動健身的慢行道路。
  • 綠道連接「綠肺」 年產氧44萬噸
    ,串聯起散落在廣州各個角落的綠色翡翠。目前,廣州綠道已經串聯各類公園逾百座,形成了以綠道為基礎的城市生態架構,不僅提高空氣品質、改善水環境,還成為人們親水、觀鳥、踏青的好去處。生態之道 南飛「停歇地」棲息177種鳥類被譽為「廣州南肺」的海珠湖,不僅能解決城市防洪排澇問題,發揮雨洪調蓄的作用,同時也是作為景觀湖建設有綠道,成為市民喜愛的休閒娛樂場所。
  • 全山東最美綠道在哪裡?在青州
    2020年1月8日,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公布第一批「山東省最美綠道」評價結果,經各地申報推薦、省級綜合評價、公眾投票、網絡公示,最終認定15條城市綠道達到「山東省最美綠道」標準,青州市長壽路綠道成功入選。
  • 千島湖打造環湖騎行綠道 已部分開通設驛站和觀景臺
    現在多了一項選擇,騎自行車沿環湖綠道慢賞風景。  去年國慶節期間,環千島湖綠道千汾段一期工程(試驗段)及環排嶺半島生態騎行綠道(試驗段)已亮相,不少騎遊愛好者迫不及待地開始在「綠道」上騎行體驗。現在,其餘路段也相繼開工,預計明年環千島湖騎行精品綠道將全面建成。
  • 串起青山綠水 推動城鄉融合丨200公裡綠道繪就金東區和美底色
    「最初的綠道範圍是東關大橋到康濟橋段,考慮到沿江兩岸公園的實際情況,將綠道與原有步行系統有機結合。」新區開發建設中心工作人員何宇說,綠道建設不僅將沿江公園串聯起來,更為居民提供了一處親水、休閒、娛樂、健身的生態空間。
  • 清華大學旁將添一條綠道,直通八家郊野公園!
    這條綠道的魔力在哪裡?一起來看一看聯通郊野公園綠道西起清華新東門,向東穿荷清路、地鐵13號線橋下,再由京張高鐵頂部通過,折向北再沿現狀京張高鐵施工便道敷設,終點與雙清苑南門現狀路接順,長約700米。綠道將與八家郊野公園直接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