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環石巖湖綠道:有「智慧」的深圳最長環湖綠道
    深圳特區報2019年4月9日訊 沿著石巖湖畔延伸環繞,碧波萬頃、波光粼粼的石巖湖與巨石聳立、形態奇特的阿婆髻山相映成趣……近日,記者在寶安區石巖街道環石巖湖綠道採訪發現,這條深圳最長的環湖綠道,自然與人文景致應接不暇。與此同時,綠道通過「雨水鏈設計」,將海綿城市理念融入其中,很綠色很「智慧」。
    最長環湖綠道還將延伸
    「我女兒每周都嚷著要來綠道走走,她說這裡可以看到漂亮的『白鳥』,我跟她說,這叫白鷺。我自己也很喜歡到這邊遊玩,主要是空氣清新,景色也美。」自從環石巖湖綠道建成後,石巖市民何女士一家三口就成了這裡的常客。
    「一半山水一半城」是寶安區石巖街道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環石巖湖綠道環繞國家一級水源保護地石巖湖而建,北臨石巖湖路與星湖路,南臨洲石路,東臨松白路,西接洲石路支線,依山傍水,風景秀麗。綠道全長約30.5公裡,其中一段在石巖湖邊,另一段在深圳生態養生園內,兩段綠道曲折有致、寧靜整潔、空氣清新。綠道還建有環湖步道、濱水棧道、觀景平臺等遊覽設施,方便遊人遊覽。
    記者了解到,2015年10月,環石巖湖綠道正式啟動建設,綠道整體鋪設3.5米寬透水軟性路面,部分區域還採用了4米寬的生態木棧道,使得自然氣息更加濃鬱。「環石巖湖綠道很適合騎行,路面寬闊平穩,四周綠樹包圍,我每周都會抽時間來這裡兜幾圈。」騎行愛好者張先生對這段綠道非常滿意。
    這條深圳最長的環湖綠道還將繼續延伸。在今年的規劃當中,寶安擬新建公園綠道24.4公裡,其中環石巖湖綠道將新建15.6公裡。新選線按東西走向分為城市綠脈段、觀湖攬勝段、藍灣綠廊段、山林野區段、郊野風光段、山水攬勝段、綠葉尋蹤段等。結合市民健身出行實際需求,方案還設計了自行車道、車行道及多功能混道。
    值得一提的是,山水攬勝段將從南廣高速橋下鋪設一條4米寬木棧道連接至石巖湖路,並設置服務驛站,為遊客進入環石巖湖綠道提供便利與指引。遊客將能一路騎車健身,一路觀賞由廣州櫻、粉花凌霄、紫花馬纓丹、麥冬等植物組成的優美生態景觀,盡情領略石巖山湖小鎮的郊野風情。
    一條智慧型綠道
    舉目可遠眺碧波萬頃、波光粼粼的石巖湖,耳畔不時傳來啁啾的鳥鳴聲,走在環石巖湖綠道上,在湖光山色的美景中放鬆身心,成為很多市民休閒的一個選擇。
    記者了解到,在串聯起石巖山水的同時,環石巖湖綠道還是一條「智慧型綠道」:建造過程中,綠道結合雨水種植池、滲透鋪裝、濾水草帶等一系列「雨水鏈設計」,將海綿城市理念融入其中。
    什麼是「雨水鏈設計」?相關人員介紹,環石巖湖綠道通過設計生態鋪裝段,生態種植段,生態棧道段三種低衝擊開發的方式,運用海綿城市的理念來組織生態綠環。「比如,距離湖泊近處布置『雨水花園』,這是一種管網系統、植草溝和綠化系統共同構成的『過濾器』,共同攔截、過濾雨水,為清潔湖泊水源創造條件。」
    一系列「雨水鏈設計」,綠道也實現環石巖湖綠道雨洪綜合管理,使之成為功能性與藝術性兼得的綠色基礎設施。與此同時,在植物選擇上,綠道兩邊的植物選用根系發達、莖葉繁茂、淨化能力強的植物,選用既可耐澇又有一定抗旱能力的植物,觀賞花卉植物及蜜源植物等等,為生物多樣性創造條件,同時起到淨化湖水的作用。
    在落實綠色發展理念的同時,環石巖湖綠道還利用智能監控,無線覆蓋、環境監測等科技手段,完善綠道管理與運行,在提升管理功能的同時,也實現與市民遊客互動體驗和智能化展示,讓遊客在遊玩過程中更有樂趣。(深圳特區報記者葉志衛通訊員張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