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次跟娃娃在小區花園玩,突然一股異味飄散過來,娃娃問這是什麼味啊?我說這是臭豆腐的味道,它雖然聞著臭但是吃著很香。娃娃問臭豆腐為什麼聞著臭吃著香呢?我當時真的沒回答上來,但是帶她去賣臭豆腐的小攤上買了一小碗,她捏著小鼻子連連說不吃不吃,好臭好臭!我鼓勵她說,你試一試吃一塊,就吃一塊,她這才勉強吃了一塊。頓時,變一臉愁容為一臉笑容,並且連說真好吃、真好吃……。
臭豆腐,外陋內秀、平中見奇、源遠流長,是一種極具特色的風味,古老而傳統,一經品味,常令人慾罷不能,一嘗為快,被吃過的人念念不忘。更重要的是它被稱為中國的「素奶酪」,它的營養價值甚至比奶酪還高。全國各地的臭豆腐經營都以「不臭不要錢」為宣傳口號,更有宣傳稱:姿色越佳的美女越鍾意吃臭豆腐。特別是紹興有個「吳字坊臭豆腐」,留下來「嘗過吳字坊臭豆腐,三日不想肉滋味」之美名。有「臭」名的臭豆腐,不僅沒有因臭而臭,反而以臭的特色、香的實質,紅遍大江南北(我地個天喲)。
由此,讓我想到了現階段我們該如何正確認識複音口琴的問題。當前,複音口琴在大眾眼裡,尤其是從來沒有接觸過複音口琴的人們眼裡,它就是個玩具,還是個不入流的玩具。好多同學羞於在眾人面前吹口琴除了技術不成熟以外的,還有原因就是人們奇怪的眼神讓自己拿不出手。這一點和不了解臭豆腐特性的小孩子何其相似啊?要讓沒吃過臭豆腐的小孩子吃臭豆腐,並且因此而喜歡吃臭豆腐,怎麼做到的?根本是臭豆腐它吃著真是香啊!它要是不香,任我怎麼鼓動,小孩子終究是不會吃的。那我們在複音口琴的認識上呢?我想,首先是我們喜歡複音口琴的朋友要從根本上改變自己的觀點:玩具歸玩具,但凡拿起來吹拉彈唱的哪一個不是玩具呢?但是我們自己不要單一的當它玩具看,這是首要的,這是其一。
其二是,我們要努力提高自身複音口琴的水平,這是改變自己乃至別人對複音口琴有認識偏差的根本。當你通過自身努力和琴友們的幫助將吹奏水平不斷提高了的話,你對它的認識也會逐步加深,進而更進一步有信心去影響別人。當然了,複音口琴作為樂器來說確實存有一定瑕疵,但哪件樂器沒有缺點呢?它作為日常老百姓接觸音樂、了解音樂的一個大眾型娛樂工具是完全勝任的,流行、古典一樣都落不下。
其三就是大膽地吹琴。好多琴友在互相交流的時候總是你推我、我推你,不想或不敢展示自己。你想,自己都羞於吹琴,和琴友交流都不敢拿出來「獻醜」,更別談敢和不懂的人說自己在練複音口琴了。關於第三點,倡議口琴愛好者要抓住一切機會,特別是有和琴友交流的機會時,一定要敢於吹琴,要不,就像學遊泳不敢下水、學開車不敢上車一樣一樣的,不僅學不會學不好,還最終留下個複音口琴不好玩的印象,假如他留下這樣不好的印象了,不要說指望他去正面推動複音口琴的發展了,能不說「它就是個玩具,沒意思」就不錯了。
說了這麼多,我總結一句:臭豆腐需要你敢吃肯吃才能體會它香的實質,複音口琴也同樣需要你刻苦努力、堅持下去,敢吹肯吹才能真正體會它的美。假如你沒有堅持下去,沒有體會到它的美,那是你還沒有爬到複音口琴這座小山包的一定高處。如若這樣,也請你不要負面宣傳它,因為它畢竟曾經陪伴過你,請善待給過你快樂的它,假如你不再愛它,只需三緘其口足矣。(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