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在林中 林在園中 武義「一村萬樹」助力綠美鄉村建設

2020-12-19 浙報融媒體

「水南水北重重柳,山後山前處處梅。」在武義縣溫泉度假區溪裡村,只見一條條整潔寬敞的水泥路縱橫交錯,通向農家院落,一棵棵大胸徑樟樹靜靜地聳立在村口,邊上是美麗的小溪,潺潺的流水歡快地奔向遠方,垂入溪水的柳枝也在隨波蕩漾。不遠處的文化廣場上,有三三兩兩的村民坐在太陽底下聊天曬著太陽,也有的在健身器材上活動筋骨,一幅美麗鄉村的畫卷映入眼帘……

截至目前,武義縣已經種植630畝樹苗,財政投入400萬,主要樹種為浙江楠、水杉、銀杏等,溫泉度假區溪裡村、桐琴鎮倪上壠村(原上夫山村)、俞源鄉俞源村、王宅鎮馬昂村等8個村莊的示範村創建取得了成效。在行動過程中,武義縣堅持科學規劃引領,因地制宜,做到一村一品,美化村居環境,推進鄉村振興。

林中小樹營造大生態

在武義泉溪鎮下源村(原下宅口村),溪邊堤岸隨河流的蜿蜒而前伸,新栽的樹木整整齊齊,新鋪的草皮生機盎然。原先,這裡不僅有6宗違法建築和一個水泥預製品加工場,而且堆滿各種垃圾。鎮裡通過種植樹木、建設遊步道等設施,提升堤岸景觀,進行生態修復。

2003年6月,「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拉開了美麗鄉村建設的序幕。15年來,鄉村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一些「髒亂差」現象已經大為改觀。但是從建設高標準、高品位的美麗鄉村角度看,特別是對照萬村景區化建設的新要求,美感和品味依然不足,多數鄉村建築風格不倫不類、布局密集凌亂。還有突出的環境衛生、低端業態等問題,都是「老大難」「硬釘子」。而「一村萬樹」正好是一種小成本、大功效、「短平快」的環境美化方式,通過在村莊周邊、房前屋後的閒置地塊上種樹添彩,既增加了村莊綠化彩化,又能把村莊掩映在樹林裡,在改變村莊風貌方面可以起到「遮瑕造景」的效果,比大動筋骨式的村莊改造更節約成本,且更凸顯自然風貌。

「一村萬樹」是一種新型鄉村綠化模式,是平原綠化的升級版。在實施「一村萬樹」行動中,武義縣立足縣情村情民情,從塑造風貌特色、盤活閒置土地、發動群眾參與、提振鄉村經濟等角度出發,充分利用農村的邊角地、廢棄地、荒山地、拆違地、庭院地「五塊地」,堅持一個村以一種樹為主,以適合本地種植的珍貴樹、產出收益較高的經濟樹、觀賞價值較好的彩色樹為主,力爭村均規模達到1萬棵、戶均10棵以上。」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讓美麗鄉村收穫更多的開放紅利,讓農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這是我們的初衷也是我們的責任!」。要繼續深化「美麗城鎮、美麗田園」建設,貫徹「綠色發展」理念,為大地增添一分新綠,給後人留下綠水青山,留下一座「綠色銀行」。推動美麗鄉村從「一處美」邁向「全域美」,並最終邁向「發展美」。

林中小樹創造大產出

來到武義倪上壠村,只見村道邊、農房後和荒山地已經栽下一定數量的樹苗,村幹部反映,不少農戶種植經濟樹種的意願比較強烈。「以前好多年輕人都走出去打工了,剩下這些年紀大的老人,因為種不動地,成了荒山廢田。現在,水清了,山綠了,田肥了,群眾的觀念也改變了,如今的農村像城市!」 倪上壠村黨委副書記朱子福感慨,「是政府改變了這一切!今年一開春,縣裡就定下『調子』,村莊乾淨了,還得繼續美化,要把綠化與村莊整治相結合,增綠又增色。」

種樹就是種財,既聚人氣,又聚財氣。與其他新農村建設項目少則幾百萬、動輒上千萬的投入相比,「一村萬樹」迸發出「小投入、大產出」的乘數效應,不僅更具生態價值,也更具經濟產值。在這項打基礎、利長遠的生態工程、富民工程中,通過「省裡給一點、區裡補一點、村裡出一點、農民投工投勞」的形式,既不需要政府花費大量資金,又把農戶閒置土地、農村剩餘勞動力盤活起來,老百姓只需出地、出力,未來產出的卻是可觀的經濟效益,增強了農村的造血功能,形成了投入與產出的高效循環。

「一村萬樹」行動開展以來,鄉村自然生態、人居環境、鄉風文明得到了有效改善,實現了從自然的鄉村向成長的鄉村、心靈的鄉村破繭蛻變。小村樹營造大生態。過去開展植樹造林,更多是為了平原補綠,在村莊美化、群眾得益等方面產生的直接作用並不明顯。而「一村萬樹」行動不同於往常就綠化搞綠化,更強調種樹的規劃、規模、規則,是圍繞村莊有重點、有計劃、有品位地種樹,更注重改善自然生態,提升村莊環境面貌,是一舉兩得、內外兼修的工程,目標是打造鄉村版「大花園」,種下萬棵樹,打造萬樹村。因此,實施「一村萬樹」行動,絕不僅是把樹種下去這麼簡單,實際上遵循的是「一村一品」的理念,以樹來塑形、聚氣、提神。種下的不僅是萬棵樹,更是種景觀、種文化、種產業。從景觀上而言,要求各村以一種樹為主,規模達到萬餘棵,這就是特色;從文化上而言,「萬樹村」本身就是村莊文化品牌,這也是特色;從產業上而言,有了景觀和文化,就為發展觀光、旅遊、養生等產業奠定基礎,這更是特色。小小「村樹」,種得更有規模、更有品位、更有特色,打造了「村在樹中、樹在林中、林在園中」的大生態、大景觀。

良好的生態環境不僅讓群眾心情愉悅,更重要的是滋養了人們的精神之美。如今,村民們散步鍛鍊、唱歌跳舞的多了,打麻將賭博、酗酒吵架的少了。隨著武義縣「美麗城鎮、美麗田園」建設的推進,一個個「鄉村美」、「民風淳」、「百姓富」的新農村正在悄無聲息地依次呈現。

相關焦點

  • 綠化創新撬動鄉村振興 衢州柯城區一村種萬樹鄉村綠富美
    夏日午後,走進滿樹果實的香榧林,衢州柯城區溝溪鄉直力村黨支部書記謝富昌的臉上,滿滿都是笑意。  5年前,他發動村民種香榧樹時曾誇下海口,10年之內就能賣錢。現在,10年之約才到第5年,9月就將收穫第一批香榧果。  直力村是柯城區較早探索「一村萬樹」模式的村。
  •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區:「一村萬樹」興鄉村
    「一村萬樹」行動開展以來,鄉村自然生態、人居環境、鄉風民俗得到有效改善,成為打造「強富美和安」新鄉村的典範。鄉村綠化,「一村萬樹」——這個發源於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區的口號,如今已在全省廣大農村家喻戶曉。2017年起,柯城發起「一村萬樹」行動,探索綠色期權,促進鄉村振興,創建新時代美麗鄉村示範區。
  • 衢州柯城五十都村 「一村萬樹」種出鄉村致富路
    鄉村綠化,「一村萬樹」——這個起源於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區的口號,如今已在浙江全省農村家喻戶曉,柯城區五十都村則是「一村萬樹」理念的先行者。  一個村莊,種下一萬棵樹木,這事因何而起?這場鄉村綠化方式的創新,又給當地村民帶來了什麼?近日,天目新聞記者走進了五十都村。
  • 相思園村的鄉村變奏曲
    新華社合肥4月12日電題:相思園村的鄉村變奏曲新華社記者王菲天麻麻亮,安徽省蕪湖縣灣沚鎮的相思園村就在春風中「甦醒」了。44歲的相思園村合作社發起人張國旺說,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讓我堅定了回鄉發展的信心。張國旺的想法得到同村嚴中桂、王次喜、張國佐等17人的認同。
  • 「一村萬樹」種出「美麗經濟」
    本報訊  2018年,浙江省全面開展「一村萬樹」三年行動,我市作為國家珍貴樹種培育示範縣,積極響應上級號召,全面實施「一村萬樹」示範村、推進村創建工作。
  • 為愛萌綠——叢臺酒業捐贈30萬元樹苗助力建設綠美鄉村
    4月3日,叢臺酒業為創建美好生活再度出發,向肥鄉區元固鄉捐贈價值30萬元的樹苗,用於元固鄉生態環境的改善,助力「綠美」鄉村的建設。為鄉村振興貢獻叢臺力量。邯鄲市肥鄉區區委常委、組織部長陳虎清、元固鄉黨委書記宇勇江、河北邯鄲叢臺酒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馬曉寧以及元固鄉全體鄉幹部和27名村支部書記參加本次捐贈儀式。
  • 衡南縣怡海村 村在林中 房在綠中 人在畫中
    怡海村村民享受著美好的新農村生活一棟棟各具農家特色的民居在綠樹竹林中,一條條乾淨整潔的水泥路蜿蜒伸展到村民家門口,一片片青翠的果樹在陽光下隨風搖動,近日,筆者走進衡南縣茶市鎮怡海村,看到的是一幅美麗鄉村畫卷。
  • 【美村心得】對新時代美麗鄉村建設的幾點思考
    >,義烏市、東陽市的成功做法,為十四五美麗鄉村建設提供了一本可複製、可借鑑、可推廣的「教科書」。義烏市通過《義烏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進一步明確市屬國有企業結對共建美麗鄉村有關事項的通知》(義政辦發〔2017〕32號)等一系列政策舉措,由八大國企與村結對共建形成工作聯繫機制,同時明確八大集團為相關項目的投資和建設主體,相關鎮街配合做好政策處理、土地徵遷、村民發動等工作。我認為,一方面解決了錢從哪裡來的問題,減輕鎮村負擔,另一方面由國企操作更具專業性、靈活性、實效性。
  • 王店建林村:沐浴梅花香 聚寶灣田園風光美
    田園農家  編者按:美麗鄉村是「兩美浙江」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小康生活的重要標誌。為充分展示浙江美麗鄉村建設發展理念,傳播浙江美麗鄉村的獨特魅力和風採,省委外宣辦(省政府新聞辦)、省農辦、省旅遊局等單位聯合舉辦「2016·美麗浙江——尋找外國人眼中的最美鄉村」推選展示活動。
  • 介休,一座「城在林中 林在城中 居在綠中」的城市
    2013年介休成功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後,繼續堅持「以人為本、環境優先、生態立市」的原則,持續推進城市綠化建設,不斷提高綠化建設和管理水平
  • 平潭打造「一村一品 一村一特」助推鄉村振興發展
    乾淨整潔的居住環境、獨具特色的農村文創街、別具一格的石頭厝民宿、各種各樣的農漁產品……近日,記者走進平潭多個鄉村發現,不僅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村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  近年來,平潭立足海島實際,秉持「一村一品 一村一特」的發展理念,通過改善人居環境、發展鄉村旅遊、培育特色產業等,走出一條凸顯平潭特點的鄉村振興之路。
  • 騎行定安次灘村,助力返鄉大學生變廢為寶的鄉村共建!
    天涯騎驢積極響應,組織騎友騎行次灘村,助力美麗鄉村共建!12月3日天涯騎驢騎友一行幾十人從和風·江岸出發,騎行到定安龍州基地參觀了蘑菇的培育以及林下靈芝雞的養殖介紹,之後騎達次灘村,與以胡詩澤為代表的返鄉大學生交流,一起參觀在不斷變美中的鄉村
  • 鄉村振興看神木:村美民富幸福來
    如今的納林採當村,已經探索出「招商引資+轉型升級+集體經濟+富美鄉村+雙扶雙脫+幸福康養」的「六維一體」發展模式。近年來,中雞鎮黨委政府特別重視納林採當村的發展,基礎設施方面,主要建設了水電路訊網設施;產業轉型方面,對原有的畜牧業品種、農業品種進行了升級改良;招商引資方面,引進來恆源農豐農業公司、長青健康集團公司等,它們都參與了村子發展,給農戶創造了就業的機會,讓農民有了增收的渠道。
  • 鞏義市觀摩團到魯莊鎮觀摩鄉村林果化建設
    5月10日下午,鄭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鞏義市委書記袁三軍,市委副書記、市長袁聚平帶領全市鄉村林果化建設工作觀摩團,到魯莊鎮南村村觀摩指導鄉村林果化建設、美麗鄉村打造等工作。市四大班子領導、相關委局負責人、各鎮辦黨(工)委書記、市屬媒體記者、魯莊鎮相關工作人員等50餘人參加了此次觀摩活動。
  • 安海前埔村:建微景觀 拓寬硬化村道 美麗鄉村建設迎頭趕上
    如何讓村莊更宜居,去年安海鎮前埔村加入了美麗鄉村建設行列,通過建微景觀、拓寬硬化村道、修繕村史館等一系列舉措。如今的前埔村逐漸迎頭趕上,村莊變美了不少。眼前這個以「世中運」為主題的微景觀是安海鎮前埔村的第一個微景觀,佔地面積200平方米。
  • 一村一韻移步換景,佛山迎美麗鄉村蝶變
    成績背後,是近幾年佛山切實加大工作力度和投入力度,全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切實推動美麗鄉村建設不斷邁上新臺階的生動實踐。目前,總裡程超過100公裡的「百裡芳華」鄉村振興示範帶建設已初步成形。首批47個重點項目成效明顯,已完工和工程過半項目達39個,依託現代農業、美麗鄉村、嶺南文化、粵菜美食等資源稟賦,繪就環境美、發展美、生活美的幸福農村畫卷。
  • 《美蘭美麗鄉村》報導一:海口市美蘭區美貼村
    編者按:藍天白雲下,美麗的鄉村鳥語花香,房前屋後乾淨整潔。近年來,海口市美蘭區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為指導,以生態文明建設引領農村經濟發展,以高標準高要求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工作,探索出了一條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新道路。為此,南海網和海口市美蘭區宣傳部聯手推出系列報導——《美蘭美麗鄉村》。
  • 江西郵儲銀行以「信用村」建設助力鄉村振興
    中國郵儲銀行江西省分行行長、黨委書記肖天星說,堅持「渠道下沉、產品下沉、服務下沉」,讓金融服務走進村民身邊,並堅持以「信用村」建設為抓手,提升農戶信用意識、改善農村信用環境,將金融「活水」引入農村。近年來,中國郵儲銀行江西省分行(以下簡稱「江西郵儲銀行」)持續加大金融產品服務創新力度,通過推進「信用村」建設探索出一條助力鄉村振興的「新路」。
  • 各地打造"一村一品"特色村 美麗鄉村各美其美
    近些年來,各地在加大文明村鎮創建力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過程中,堅持因地制宜,立足農村發展實際,注重挖掘地方文化特色,發揮地區特色和活力,打造出一批村容村貌園林化、家庭院落精緻化、特色文化景觀化、生態旅遊規模化的富有特色、個性鮮明的村莊精品,高標準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工作。
  • 吉林省:建設平安鄉村 「一村一警」織就平安網
    原標題:「一村一警」織就平安網 今年以來,省公安廳以創新農村警務工作為切入點,部署實施「一村一警」工程建設,大力夯實公安基層基礎,推動「一村一警」工程在鞏固基層政權、促進鄉村振興、建設平安鄉村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取得了顯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