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我上篇推文的小夥伴應該都知道我辭職了,沒有找下家,直接「裸辭」了。在30歲來臨前,想結束打工人的身份,自己搞事業了。
創業真的是有風險,我們為了做這個線下名師集訓營,整了倆別墅,裝修好、買床鋪、買桌椅、買上課設備、安裝各種必要設施,已經投入很多很多了。如果招不上學生,那這些錢不都打水漂了?
明明可以輕輕鬆鬆拿工資,工資也不低呀,萬一失敗了,豈不是血本無歸?既丟了一份好工作,又賠錢?
這是我之前不敢放手去創業的原因,即便我和我的學霸朋友們早就看到了考研培訓行業內的很多問題,很早就想創建一個與眾不同的課堂。但是真的去做,確實需要考慮很多,畢竟成家了,上有老下有小的,稍稍做錯選擇,可能就會承受不必要的風險。
而我這種心態直到我父親做了心臟搭橋手術,才徹底發生了改變。醫生找我籤字的時候,說了很多手術風險,也告訴我手術會帶來的益處。我很緊張,我問醫生:萬一手術後發生了讓我後悔的事怎麼辦?他年齡已經很大了,不願意做手術,是我堅持讓他來的,如果真的有危險,我可能永遠都沒法原諒自己。
負責談話的年輕醫生認真地告訴我:我們不能只看風險,要看收益和風險的比較,以你們現在的狀態,做這臺手術,收益是遠遠大於風險的,就看這一點就夠了,如果過分去考慮不重要的事情,什麼事兒都沒法推進。
那一刻我好像突然想通了,對啊,我不能只想最糟糕的結果,什麼都不想失去何時才能有新的突破呢?我應該認真思考自己現有的資源、現有的優勢、以及有一天我可能會成功以及這個成功會給我帶來的收益,然後再去考慮我是否能夠承擔這個風險。
而且再轉念一想,就算失敗了,也無非就是虧些錢,大不了明年我和Allen重新回歸打工人的身份,反正我們的學歷、經驗以及實打實的知識是不會跑掉的。我們還年輕,也不怕吃苦,上學的時候吃了那麼多苦不照樣樂在其中?
(圖:大學的每個暑假我們都在北京新東方的講臺度過)
想通了以後,我們立刻視頻聯繫了摯友老張和小紅,兩個留美博士,我笑稱他們為「學歷收集愛好者」,因為小紅光碩士就讀了兩個,如今又在拿著全額獎學金讀著美國名校的博士。而老張呢?已經是上外的本碩博了,又全獎讀了一個美國名校的博士。這可不就是「學歷收集愛好者」嗎?
玩笑歸玩笑,他們二人對學術的追求和對教育的態度是我們非常欣賞的。人品也非常過硬,是我們一生的摯友。我們四個一直想要一起做番事情,所以我們從我2019年懷孕的時候就開始一起研究和編寫考研分級教材。我們當時就覺得很多考研課都很浮躁,學生也浮躁,總想著一上來就能搞真題,但實際上總是被真題搞。英語基礎還沒打紮實,一篇考研文章搞幾天也搞不明白,還在那裡硬搞,既低效又很難出結果。
沒想到我們研發的一整套分級教材還沒得及出版,就已經要派上大用場了,我們的線下集訓營將使用我們的全套分級教材!只要學生具備四級的水平,就能跟著我們一路循序漸進、過關斬將,最終達到考研高階要求。也希望我們的學習習慣和認真踏實的風格能夠影響到學員,一起變得更優秀。
而沒有達到四級水平的學員,我們會要求入學前先完成我們布置的學習任務。比如今天我就給已報名學員發出去幾項作業,單詞打卡和基礎文章閱讀就已經開始進行了。這是我今天發的朋友圈👇
雖然最開始有一些膽怯,但是我們盤算了一下:我們有最具競爭力的師資團隊、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科學分級的教材和課程體系(這是目前市面上最缺的)、有平均十年的教學經驗、有從學生角度思考和為學員著想的意識。最關鍵的是,我們不急,不急著立刻成功。雖然迫切但是不焦慮、不著急,視口碑為生命。
所有這些都是我們成功路上的基石,我們還怕什麼呢?勇敢往前衝吧!我們期待更多的同學發現我們,加入我們,如果你對我們的#嚮往的考研生活#感興趣的話,歡迎在此公眾號後臺回覆:「集訓」,回復後即可獲得相關細節和報名信息。
最後,也歡迎大家在評論或者後臺告訴我你們對線下課的期待和不滿,我們將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學習好的方面、拋棄市場上不好的一些做法,爭取做考研培訓界的一股清流。
忘了說了,我們的創建的課堂名叫「喬本書院」,寓意培養學生向高大的「喬」木看齊,育人如培育樹苗,用正確的方法帶領大家茁壯成長。同時,回歸教育的「本」質,不浮躁,靜心、精心、盡心呵護好每一個小苗。
謝謝大家。
最後,即便我們的重心會放在這些線下課,我的公眾號仍然會全年為大家提供免費的考研乾貨,祝所有同學付出皆有回報。你所走的每一步都算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