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銳評|鼓譟美企離開中國?庫德洛們又開始夢囈了

2021-02-26 國際銳評

「與中國脫鉤,美國準備好為此買單了嗎?」3日,《華爾街日報》以此為題發出一個非常犀利的提問。文章警告說,美國安全方面的鷹派人士應當意識到,切斷兩國供應鏈和教育聯繫的廣泛行動將對美國自身的競爭力造成重大損失。

(《華爾街日報》文章標題截圖)

《華爾街日報》這篇文章發表的背景是: 美國一些政客面對疫情衝擊不去想著怎麼開放合作爭取更多支持,反而抱著冷戰思維和零和博弈觀念,不斷鼓譟「經濟脫鉤」「產業鏈去中國化」等謬論。比如,美國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日前再次慫恿美企從中國回流。還有一些美國政客提議設立250億美元的「回流基金」,聲稱「美國就業崗位離岸的時代已經結束」等等。

這些政客喊話喊得嗓子冒青煙,但在清醒的國際經濟界人士看來,怎麼分析也是在一廂情願,如同夢囈一般。從經濟角度看,當前全球供應鏈和產業鏈是世界各國通過市場配置和分工協作形成的。跨國企業基於市場經濟規律在全球配置資源,目的是實現利潤最大化。它們怎麼可能聽從美國政客喜怒無常的指揮棒,讓往東就往東,讓往西就往西?

正如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教授鄭永年近日在接受採訪時所指出的,美國企業是從本輪國際勞動分工當中獲利最大的,硬性與中國脫鉤實際上違背資本邏輯。對於任何企業而言,談「經濟脫鉤」首先要考慮成本問題。《華爾街日報》的文章指出,美國對中國的依賴不僅僅在於採購口罩或iPhone供應鏈。中國公司是美國高科技行業的主要客戶,來自中國的留學生也有助於增加美國大學的收入,緩解數十年來基礎科學和數學教育投資不足的問題。如果推進「脫鉤」,美國可能需要更多的聯邦資金用於基礎研究,美國消費者也要拿出更多錢為奢侈的安全和多元化供應鏈埋單。這個成本不知道需要多少個「250億美元」才能承擔。

更令美國企業內心難以平復的是,如果推行「經濟脫鉤」,意味著美企很可能會失去中國這個規模巨大、潛力無限的消費市場。沒有哪個企業願意主動讓出這麼大的市場,美國政客能空手提供一個嗎?

榮鼎集團近期發布的報告顯示,即使在疫情陰霾之下,今年一季度美國公司宣布的中國的投資項目金額仍高達23億美元,僅略低於去年的季度平均值。報告指出,「美國公司看起來並沒有考慮要大幅度減少它們在中國的投資。」另外,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在於,今天美國的經濟結構決定了它很難承接一些就業工作崗位的「回流」。在過去半個世紀裡,美國已經從一個工業超級大國發展為主要依靠金融等服務業支撐經濟發展的國家,基建存在巨大缺口,製造業人才也很短缺。要是和中國「脫鉤」自己搞製造業,美國可能連勞動力也找不到。

正因此,本屆美國政府上任以來雖然不斷鼓動美企回歸本土,但美國企業對這些政客的反應卻是愛理不理,權當茶餘談資而已。數據顯示,到2019年美國製造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反而下降到11%,為1947年以來的最低水平。美國商會近日向美國政府發出警告,不要在「大舉將美國供應鏈從中國撤走」問題上做得過火,這可能會損害美國自身經濟。

美國《外交政策》雜誌網站也發文稱,美國官員認為冠狀病毒大流行將「把工作機會帶回美國」只是一廂情願的想法,沒有任何證據表明有公司因疫情而急於將業務遷回美國。

(《外交政策》文章標題截圖)

事實上,許多美國企業對庫徳洛們的回應是用腳投票,反其道而行之。近期,美國企業霍尼韋爾公司的新興市場總部暨創新中心落戶武漢;特斯拉公司宣布擴大上海工廠產能;埃克森美孚廣東大型乙烯項目正式開工;開市客積極籌備在上海開設第二家門店;星巴克公司宣布將在華建設一座咖啡創新產業園……正如中國美國商會總裁畢艾倫所言,「中國取得疫情防控戰略性成果後,走在了全球經濟復甦曲線的前面。許多公司最初選擇在中國的原因今天仍然適用。」

對於跨國企業來說,中國這個擁有14億人口大市場的吸引力,不僅來自完善的基礎設施和配套產業的「硬實力」,也來自不斷擴大開放和不斷優化經營環境的「軟實力」。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並沒有改變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上的比較優勢,而中國所展現的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堅定保護以及推進更高水平開放的姿態,更加提振了外企深耕中國市場的信心。

人們注意到,今年中國政府工作報告強調,面對外部環境變化,要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穩定產業鏈供應鏈,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近日,在中德兩國政府的積極推進下,已有兩架包機載著數百名德國企業高管回到中國復工。

除此之外,中國還與日本、韓國等有關國家建立了返華「快捷通道」,以幫助在華外企更好的復工。這被國際社會評價說「為全球復工積累了經驗,樹立了合作的典範」。

還值得關注的是,中國政府近日發布《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在部分產品零關稅、稅收優惠、人才吸引、通關便利、極簡審批、跨境服務、金融業開放等方面都做出明確規定。這是中國以實際行動來推進更高水平開放、推動經濟全球化,無疑會進一步增強中國市場的吸引力,給跨國企業帶來更多發展機遇。

「中國巨大的市場容量是不容忽視的。」《華爾街日報》文章這樣寫道。這既是客觀現實,也是全球共識。庫德洛們狹隘偏執的雜音動搖不了包括美企在內的跨國企業深耕中國市場的決心。美國政客鼓譟的所謂「經濟脫鉤」,無非是一次次的夢囈,連鬼都騙不了!

(國際銳評評論員)





【長按點擊下圖「國際銳評」二維碼,存儲到手機,然後點擊微信掃一掃,選擇「從相冊選取二維碼」,再選中剛剛存下的的二維碼,即可瞬間訂閱「國際銳評」公眾號啦】


相關焦點

  • 國際銳評丨紐交所撤銷中企退市決定說明了什麼?
    按照紐交所2020年12月31日發布的聲明,將最遲於當地時間2021年1月11日4時,停止中國三大運營商——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的交易,以遵守美國政府去年11月頒布的一項行政令。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
  • 總臺《國際銳評》持續批美政客
    最近一個時期,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際銳評》連續推出《散播「政治病毒」的蓬佩奧正把自己變成人類公敵》《背負「四宗罪」的蓬佩奧已經突破做人的底線》《病急亂投醫!《新聞聯播》連續播發系列《國際銳評》,國際視頻通訊社發布《新聞聯播》口播畫面和中國國際電視臺(CGTN)銳評英文版報導以及多語種版本報導,引發國際輿論高度關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英國廣播公司(BBC)、法國24電視臺、義大利廣播電視公司、全俄國家廣播公司、卡達半島電視臺以及美國《華爾街日報》《新聞周刊》、英國《泰晤士報》、法新社等100多家國際主流媒體廣泛轉載。
  • 國際銳評批美政客 境外媒體廣泛傳播
    最近一個時期,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際銳評》連續推出《散播「政治病毒」的蓬佩奧正把自己變成人類公敵》《背負「四宗罪」的蓬佩奧已經突破做人的底線》《病急亂投醫!《新聞聯播》連續播發系列《國際銳評》,國際視頻通訊社發布《新聞聯播》口播畫面和中國國際電視臺(CGTN)銳評英文版報導以及多語種版本報導,引發國際輿論高度關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英國廣播公司(BBC)、法國24電視臺、義大利廣播電視公司、全俄國家廣播公司、卡達半島電視臺以及美國《華爾街日報》《新聞周刊》、英國《泰晤士報》、法新社等100多家國際主流媒體廣泛轉載。
  • 總臺《國際銳評》持續批美政客 境外主流媒體廣泛傳播
    原標題:總臺《國際銳評》持續批美政客 境外主流媒體廣泛傳播   最近一個時期,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際銳評》連續推出《散播「政治病毒」的蓬佩奧正把自己變成人類公敵》《背負「四宗罪」的蓬佩奧已經突破做人的底線》《病急亂投醫!
  • 國際銳評三連發 直指莫裡森「神經錯亂」全球多國主流媒體積極轉載...
    12月3日,央視中文國際頻道《中國新聞》摘播《國際銳評:那些給莫裡森撐腰的西方政客真的是「睜眼瞎」?》。評論指出,美英等國與澳方沆瀣一氣,不過是想通過對華示強,來防止自身罪行暴露、「人權」假面被揭開。
  • 《新聞聯播》《中國新聞》播發國際銳評:美國是全球合作發展的絆腳石
    7月26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新聞聯播》、《中國新聞》播發國際銳評,題目是《美國是全球合作發展的絆腳石》。
  • 「黨建銳評」推行霸凌主義是開歷史的倒車
    一旦危機爆發,資本主義國家就會撕下偽善的面具,露出猙獰的面貌,拋棄任何國際道義,不顧任何國際規則,千方百計轉嫁國內矛盾和危機,走向巧取豪奪的霸凌主義道路。霸凌本質上是一種「說服」策略,通過威脅、物質和智力力量的壓制、文化上的誘惑等手段來達到自身不可告人的目的。近年來,由於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和中國的快速發展,引起了美國的極度焦慮與不安。
  • 國際銳評:中國7月1日下調日用品進口關稅!誰笑了?誰急了?
    國際銳評:中國7月1日下調日用品進口關稅!誰笑了?誰急了? 原標題:   中國國務院常務會議5月30日決定,從今年7月1日起,較大範圍下調日用消費品進口關稅,更好滿足國內居民多樣化消費需求。
  • 國際銳評丨「中國確定性」讓世界更踏實
    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穩步復甦本身就是一劑能夠有效緩解衰退焦慮的良藥。近日,中國官方公布了前11個月經濟數據,工業、零售、投資等多個領域都出現增長。德國財經網撰文說,這是中國「送給世界經濟的一份禮物」。中國經濟保持持續增長趨勢,是在當今世界各種不確定因素交織之中難得一見的確定性,加之新冠疫苗接種已在多國開啟,人們有理由期待2021年世界經濟出現好轉。
  • 央視國際銳評:謊話連篇的美國政客想給歷史留下「甩鍋大王」之名嗎?
    央視新聞聯播節目5月20日播發國際銳評《謊話連篇的美國政客想給歷史留下「甩鍋大王」之名嗎?》。 銳評指出,因疫情防控雜亂無章,謊話連篇的美國政客輕車熟路地上演「大甩鍋」的帽子戲法,中國、世衛組織、歐盟以及美國國內政敵統統成了他們眼中的「背鍋俠」。
  • 國際銳評丨制裁成癮的美國政客終將遭受反噬
    來源:央視原標題:國際銳評丨制裁成癮的美國政客終將遭受反噬眼看任期還剩不到一個月,某些美國政客的 「制裁大棒」掄得愈發瘋狂。從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宣布對中方官員實施進一步籤證制裁,到美國商務部將58家中國實體列入首份所謂「軍事最終用戶清單」,正如《星島日報》所評價,「本屆美國政府好像要將抽屜裡所有制裁中國的手段都使出來」。
  • 眾多境外媒體轉發《國際銳評:中美要共同扛起大國的責任》
    央視網消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際銳評」4月4日刊播題為《中美要共同扛起大國的責任》的文章。眾多境外媒體和網站轉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近日警告說,全球經濟天氣越來越「不穩定」,已經失去進一步增長的動力。馬來西亞貿易部長達雷爾·萊克日前也呼籲美中兩國要有更大的「全球責任感」。美國蘭德公司高級經濟學家霍華德·沙茨認為 ,美中任何一國陷入衰退,全世界都會受到影響,「這意味著,雙方必須找出能夠解決分歧的方法,並使各自經濟穩定、持續增長。」
  • 境外媒體廣泛轉發《國際銳評:在亞太發展的十字路口,「中國方案...
    央視網消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際銳評」11月17日刊播題為《在亞太發展的十字路口,「中國方案」指明方向》的文章,多家境外媒體轉載和引用。11月17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用這句表達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比喻,開啟了他在巴布亞紐幾內亞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的主旨演講。在這篇近40分鐘的演講中,習近平以「同舟共濟創造美好未來」為主題,以史為鑑,剖析了百年未有的世界變局,提出以開放、發展、包容、創新、規則為導向的「五點主張」,為亞太各經濟體如何把握世界經濟發展方向、找到有效的全球治理思路,提供了「中國方案」。
  • 「國際銳評」美國政客打「臺灣牌」是在玩火!
    眾所周知,一個中國原則是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按照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美方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在此範圍內美國人民僅同臺灣人民保持文化、商務和其他非官方關係。中方一貫堅決反對美臺官方往來。作為美國負責衛生事務的部長級官員,阿扎此次打著「防疫合作」的旗號赴臺,意圖為其真實目的打掩護。
  • 國際銳評丨謹防政治偏見侵害全球公共利益
    來源:央視原標題:國際銳評丨謹防政治偏見侵害全球公共利益 1月下旬,在義大利帕多瓦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曹文芳回到湖北武漢與家人團聚。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她無法及時返回義大利進行畢業論文答辯。結果,學校專門在2月中旬為她安排了視頻答辯。
  • 境外媒體連續轉發總臺有關中美經貿摩擦國際銳評
    央視網消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際銳評」5月9日、10日、11日連續刊播題為《談談打打,或許成中美經貿摩擦的常態》《企圖利用臺灣問題牽制中國的冒險必將是條死路》《關稅大棒損人害己》《解決中美經貿摩擦 關鍵在照顧彼此關切》等4篇有關中美經貿摩擦評論文章。眾多境外媒體和網站陸續轉發。
  • 國際銳評丨蓬佩奧「末日瘋狂」綁架不了中美關係未來
    從大肆詆毀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到推出所謂的限制中共黨員及直系親屬赴美旅行新規;從暫停五項中美文化交流項目,到對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實施所謂「制裁」,蓬佩奧之流上演的「末日瘋狂」,徹底暴露了他們窮兇極惡的真面目。 人們注意到,蓬佩奧近日口出狂言,稱美國對華政策不可逆轉,這實際上表露了其欲綁架中美關係未來的險惡用心。
  • 國際銳評丨對歷史搞「雙標」的推特莫非已喪失基本良知?
    國際銳評丨對歷史搞「雙標」的推特莫非已喪失基本良知?這一天,中國上下深切緬懷83年前遭日本侵略者屠殺的30多萬同胞,表達以史為鑑、珍愛和平的心願... 12月13日是中國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 國際銳評丨屢屢表演「人來瘋」,澳大利亞政客患上了反華「狂想症」
    國際銳評丨屢屢表演「人來瘋」,澳大利亞政客患上了反華「狂想症」央視新聞客戶端  作者:  2020-07-05 在此背景下,澳大利亞右翼政客跟華盛頓反華勢力沆瀣一氣
  • 【國際銳評】關於新冠疫苗,中國對世界的承諾正在兌現_國際新聞...
    據阿聯媒體報導,該國衛生和預防部9日宣布正式註冊中國國藥集團研發的新冠病毒滅活疫苗。而在此前幾天,來自中國的第二批100萬劑新冠疫苗運抵巴西聖保羅州;來自中國的首批120萬劑新冠疫苗運抵印度尼西亞首都雅加達……「我們將履行承諾,向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幫助和支持,努力讓疫苗成為各國人民用得上、用得起的公共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