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曾經離我們很遙遠的抑鬱症,現在感覺離我們很近?

2020-09-13 柚媽書影世界

抑鬱症這個詞,曾經是離我很遙遠的一個詞。

但伴隨著我的成長,這個詞也漸漸從陌生到熟悉。

01

最開始聽到這個詞,是張國榮自殺事件。

那時我才知道,世上有種疾病,會讓一個人無助、絕望,最後到自我毀滅的境地。

可那時這個詞其實還是離我很遙遠的,那時正讀大學的我,是同學口中的「睡神」,在沒上課的很多時間裡被問起行蹤,都是在宿舍睡覺。無憂無慮、沒心沒肺,遇上再難受的事,去睡一覺保準好了。

02

後來畢業了,工作了;情緒伴隨著人生經歷有起有落,對生活的感受也漸漸複雜了起來。

雖然之後在心理學書籍裡看到過這個詞,但還是停留在科普認識層面。

第二次對抑鬱症這個詞有所觸動,是一個好友跟我說起,她的高中同學抑鬱症自殺了。她的高中同學我剛好也認識,那是我們大學快畢業時,一起去北京旅行,她的高中同學在北京讀大學,接待了我們。

如今已經不記得他的樣子,只記得他略微有些胖,個子不高,雖然其貌不揚,但談起人生、理想時是意氣風發的。

聽到他自殺的消息,我有些震驚。原來在我心中,他就是那種「別人家的孩子」,讀好的學校,畢業了在一線城市工作,有學識、有事業;不知道是什麼原因讓他得了抑鬱症,只是從朋友口中得知,他自殺時,家裡有老人住院了,自己的孩子也才2歲多。

03

日本電影《丈夫得了抑鬱症》裡,講了一個有關抑鬱症的故事。

丈夫堺雅人因為在網絡公司日復一日的枯燥工作得了抑鬱症,妻子宮崎葵支持他辭掉工作畫漫畫,用自己最大的耐心陪伴他,拯救他,治癒他。

這部電影,讓我對抑鬱症有了更感性的認識。

抑鬱症的人,很容易陷入自責裡,很害怕自己成為別人的負累,所以很多時候學不會求助。

他們甚至會擔心,當全盤託出自己的感受,自己得不到理解時,會更加受傷。

而事實上,他們需要情感支持,傾聽和陪伴對他們來說非常重要。

雖然無法感同身受,但有位網友的話,也讓我更能了解抑鬱症一點。

他說:「抑鬱症是希望的完全喪失,溝通的不可能,意識裡的黑洞。不是去徵服人生裡的某一個敵人,而是感覺生活四面楚歌,在不停地查缺補漏」。

04

前段時間得知,有個親戚得了抑鬱症;她看起來和我們沒什麼兩樣,如果不是她告訴我,她長期在吃抗抑鬱的藥,我大概不會相信,她也得了抑鬱症。

她工作壓力大,生活上的事也有很多煩惱,教育孩子,應對領導,夫妻關係,都在消耗著她的精力;看起來波瀾不驚的生活,其實都是力挽狂瀾後,努力維繫著的成年人的體面。

我建議她去看醫生,給她推薦了一些心理學的書,然後在心裡默默地祈禱她能慢慢好起來……


05

記得以前曾有一個領導開玩笑說,像我這樣樂天派的個性,估計可以活到99歲。

其實我也有過一段很長時間的情緒陰霾期。那是小柚子生下來到他2歲的那段時光,我沒法形容那種感覺,只知道自己的每一天,都是在數著日子過的。

我把深陷情緒沼澤的這種感覺,盡力隱藏起來,直到它變得越來越糟。

失眠、哭泣,迴避社交,這些負面情緒的提示牌也一一出現過。

後來,我嘗試寫文章,作為自己的情緒出口;於是學會從另一個角度,來審視自己的生活。

終於,也慢慢地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調節方式。


06

前段時間《脫口秀大會》上,李雪琴講了一個段子,她說老闆半夜3點給她發微信,她沒回,老闆就說:「完了,李雪琴死了」。

看這段時,我以為李雪琴是在吐槽老闆沒人性壓榨員工,半夜還不讓人睡覺。

後來才知道,原來李雪琴曾有一段時間深陷抑鬱症,還自殺過;那段時間她長期失眠,所以老闆認為她半夜3點應該是醒著的。

果然喜劇的內核是悲劇啊!

就像卓別林說的:「人生遠看是喜劇,近看是悲劇」,一點也不假。


07

抑鬱症離我們越來越近了。

據世衛組織估算,目前全球大概有3.5億名抑鬱症患者;作為一種常見病,抑鬱症已成為僅次於癌症的,人類第二大「殺手」。

青少年、孕產期婦女、老年人、高壓職業人群,是4類重點人群。

為什麼越來越多人抑鬱了呢?

壓力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現在的大環境都是「贏在起跑線」、「同齡人正在拋棄你」的焦慮,對於學業壓力大的青少年,以及職場生活壓力大的中年人來說,都是很不利的環境因素。

再加上現在的網絡發達,人與人之間的社交減少,人的內心其實更封閉了。

此外,多數人長期在一種腦力消耗的狀態,身體又是少運動的亞健康狀態。

綜合作用下,自身的「情緒免疫力」下降,就很容易衍生出抑鬱之類的負面情緒了。

08

抑鬱症是心靈的一場感冒,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會和它不期而遇。

怎麼讓自己可以更好地擁有對抗它的免疫力呢?

以下幾個辦法是親測很有效的。

①多運動;做自己能堅持的運動,比如每周2-3次,快走30分鐘。

②曬太陽;每天在陽光下曬10分鐘也好。

③保持充足睡眠;在自己還可以順利入睡的時候,千萬少熬夜,以免讓自己的生物鐘紊亂。

④多一些面對面的社交;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可以讓我們的心靈城牆更堅固。

⑤活在當下;多花時間欣賞眼前的美食美景,少一點時間思慮過去。

站在臺上說脫口秀的李雪琴是抑鬱症患者,臺下聽脫口秀的馬思純也同樣是抑鬱症患者。

無論如何,我們總要想辦法和自己和解;不管是通過消解壓力,還是通過注入活力。

我是柚子媽,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正面管教講師。

專注育兒相關的書評、影評、熱點事件分析;擅長兒童心理學、個體心理學;

歡迎關注@柚媽書影世界,一起學習和成長!

相關焦點

  • 淺談抑鬱症,抑鬱症離我們並不遙遠
    在心理學中抑鬱症被歸為最常見的心理疾病之一,有著「心理頭號殺手"「心靈感冒」等稱號,抑鬱症是由於多種因素所引起的(例如:遺傳因素、生活環境、生理周期、個人的性格特徵等)就像邱吉爾曾說過:「心中的抑鬱就像只黑狗,一有機會就咬住我不放」一樣,抑鬱症一旦患上就不好擺脫。
  • 抑鬱症離孩子和我們並不遙遠【早班車802】
    各大新聞底下的網友評論也是多數認為「現在的孩子太脆弱了!」這充分表明了,整個社會對抑鬱的認識仍然需要加強,尤其是有孩子的家長,學習一點簡單的關於抑鬱的常識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抑鬱症已經不是成年人的專利。近年來抑鬱症有明顯的低齡化趨勢。
  • [心情]wow 你何時離我們如此遙遠?
    上次發稿距離今天已經有17天了,第一次發稿,題目是《潛水3年,告別九城wow的第一天,浮出水面談談wow》,今天,第二次敲動鍵盤寫這篇稿子,是因為突然發覺,wow,你何時離我們如此遙遠?魔獸了3年,從wow的世界裡體驗到了快樂、悲傷、激情和驚異,為認識了遠方的朋友感到快樂,為一些好友的afk感到悲傷,為一次次推到陌生的boss感到激情湧動,為自己當初的小白變成現在的大白而感到驚異,3年過去,代理的更換第一次讓我體驗到wow離我是如此的遙遠,而這遙遠的距離也不知何時才會消失!其實,我也輕信了不知是哪個大神偷漏的網易6月23日開啟第一批伺服器的謠言,好吧!
  • 抑鬱症其實離我們很近
    十幾年前公司曾經有位同事患有抑鬱症,不經意的一件事可能就會觸發病情。他有漂亮的老婆和可愛的女兒,每次見到他們,都覺得真是幸福的一家人。有一段時間他沒有去上班,過了大概一個多月才又重新出現。同事們都很好奇的問他這一個多月幹什麼去了,他也不肯說。後來無意中聚餐的時候,他老婆才告訴我們幾個關係比較好的同事,說他抑鬱症犯了,好不容易才挺過來。
  • 我們離抑鬱症有多近!
    整天吵嚷著自己有抑鬱症的人,往往是健康的。真正被抑鬱症折磨的人,拼命讓自己看起來和正常人一樣。我印象中的抑鬱症患者:沉默寡言,不合群,憂鬱獨行……可最近老師上課提到一個新的名詞「陽光型抑鬱症」。天哪,那些看起來陽光的人可能正在與抑鬱症作鬥爭。
  • 別讓抑鬱毀掉你:抑鬱症,離我們到底有多近?
    我時常在想,人為什麼要自殺? 世界衛生組織報導:全球每年超過 80 萬人自殺。也就是說,平均每過 40 秒,就有一個人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
  • 客戰拜仁,3分曾經離我們那麼近
    客戰拜仁,3分曾經離我們那麼近 2020-12-17 19:01  沃爾夫斯堡足球俱樂部
  • 原來我們曾經離愛情那麼近,只是青春早已過去
    我們曾經離愛情那麼近,最後又因為怯懦變得那麼那麼遠,青春不回首,為何不選擇勇敢愛?昨天朋友拉我出來聊天,我們突然談起了校園時代的感情,她感慨地說:「當初的不勇敢,真的讓我錯過了很多美好的感情,現在想想還是覺得好遺憾。」
  • 它,離我們並不遙遠……
    古老歌謠唱出了其中的憂傷這就是土地荒漠化的生動寫照它離我們並不遙遠
  • 其實「恐怖症」離我們並不遙遠
    一位40多歲的會計,10年前的春運回家,由於旅途疲勞,近傍晚時突然感到心裡發慌在這我們就不得不提到一個關鍵詞「恐怖症」,即對於特定事物育有強烈的恐懼情緒,患者通常採取迴避行為,並伴有焦慮症狀和植物性神經功能障礙的一類心理障礙。一般來講,患者並沒有真正處於一個危險的境地,但是他們仍感到恐懼,儘量迴避,並且他們自己也很清楚這樣的害怕是不合理的,但是仍然害怕。
  • 飢餓的難民兒童 離我們並不遙遠
    飢餓的難民兒童 離我們並不遙遠
  • 宇宙最遙遠的星繫到底離我們有多遠?
    一束光的冒險之旅——來自最遙遠的星系宇宙大得驚人。當我們仰望夜空,肉眼所見的一切——恆星,星團或是星雲,幾乎都只是我們星系的一部分,只有少數例外。而其中的一些——比如說上面的三角星系,就可以通過我們銀河中的恆星被間接地觀察到,從而自黑暗中顯現。
  • 你覺得「抑鬱症」離我們近嗎?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抑鬱症患者高達3.5億人!每年因抑鬱症自殺的人數高達百萬!抑鬱症是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徵,是心境障礙的主要類型。抑鬱症可以被治癒,但75%-80%的患者多次復發。
  • 同性戀和抑鬱症離孩子多遠
    很多家長覺得心理問題離自己的孩子很遠,什麼抑鬱症什麼精神問題那是不可能發生在自己孩子身上,可是,現在社會的競爭壓力無處不在,父母有生存壓力,小孩子也會過早地開始承受,如果家庭中得不到及時的釋放,遇不到關心和給予孩子溫暖的父母,這些疾病就會更多地發生,這樣的病不是和感冒那麼明顯,甚至無聲無息,但是得這種病的孩子經受的是煉獄般的痛苦,無人能體會到這種煎熬的滋味,焦慮抑鬱
  • 一周「避坑」指南:原來,洗錢離我們這麼近!
    很快,我們就要踏入2020年的最後一個月,在這不平凡的一年裡,你是否過得平安、順利?一周來,浙檢新媒體人推出了系列日常風險提示,幫大家避坑前行:洗錢離我們很遠嗎?身邊有哪些秘密不能觸碰?銀行卡能隨便賣嗎?
  • 全球3億人受困、每年100萬人喪命:抑鬱症,離我們到底有多近?
    我時常在想,人為什麼要自殺? 世界衛生組織報導:全球每年超過80萬人自殺。也就是說,平均每過40秒,就有一個人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
  • 抑鬱症請你離我遠一點!
    你為什麼那麼不懂事!姑姑說我大腦有病,該去醫院看看,鄰居說我是個不好的孩子,叫自家孩子離我遠點…我真的不明白為什麼我當時才10歲…要受那麼多的語言攻擊…和排斥…真的,這個世界上沒人理解我…絕望極了…15歲,我因為精神分裂症出現了很多幻覺,沒人相信我說的話,他們都在說我腦子有病,我每一天都在忍受周圍異樣的眼光,找不到一個可以理解我的人
  • 抑鬱症離我們有多遠?
    全球預計有3.5億人患抑鬱症,卻只有不足一半患者接受有效治療,社會對精神疾患的歧視是影響治療的因素之一。作為一種常見病,抑鬱症已成人類第二大「殺手」…每年大約有100萬人因為抑鬱症自殺, 張國榮、陳琳、喬任梁……皆因抑鬱症而選擇結束了生命!還有更多抑鬱症患者選擇無差別殺人,嚴重危害社會公共安全。
  • 歐巴馬夫人自曝患輕度抑鬱症,抑鬱症離我們遠嗎?
    《紐約郵報》消息稱,當地時間8月5號,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的夫人米歇爾·歐巴馬自曝患「輕度抑鬱症」,她透露因受到新冠疫情、美國嚴重的種族歧視,並表示部分原因在於川普,她說自己的情緒起起伏伏,經常會因擔心一些事情而半夜驚醒。
  • 有目標的發展,其實成功離我們並不遙遠
    對於現在的我們,早已有了做出偉大事業的決心,我們從小被那些做出一番大事業的人感染著,看到他們對自己所做出的事業欣慰的笑容。我們小時候都聽過狼來了的故事,故事中的小男孩因為覺得騙人好玩,多次將村民們騙上山。村民們認為小男孩那麼小不會無緣無故去騙人,因此去忙著幫小男孩趕狼,怕狼會傷害小男孩。一次又一次的欺騙,一次又一次的上山,小男孩與村民之間的基本信任已經沒有了。當狼真正出現的時候,小男孩的竭力嘶吼,可是這次不會有人再上山了,最後小男孩被狼吃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