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寶寶出生,觀察寶寶的屎尿屁,不知不覺就成了媽媽們共同「興趣」。看一看,聞一聞,對比一下,從寶寶的大便中,機智的媽媽能發現許多的問題。
沒錯了,當媽之後,誰還沒有點特殊「技能」吶。也有媽媽在觀察寶寶大便時發現一個問題:
有時候寶寶一天可以拉好多次,剛換了紙尿褲不到一分鐘,又要換了;而有時候,寶寶一天就拉一次。
我寶剛出生一個月不到,從昨晚到現在拉了有5、6次了,這是不是拉肚子啊!
我寶貝兩天沒便便了,母乳餵養的,是不是便秘了啊?
月齡、餵養方式等影響排便規律
寶寶的大便次數和年齡、飲食結構有關。在純母乳餵養的新生兒期,寶寶24小時內大便上限是十次都是正常的。
寶寶的腸胃本就在不斷發育的過程中,要讓他的大便次數跟成人一樣,未免強人所難!觀察寶寶的排便規律,還需結合月齡,並且考慮母乳餵養or奶粉餵養。
簡單來說,寶寶的排便次數是不規律的,因人而異,甚至因時而異。
一般來說,寶寶出生後的24小時內就會排出粘稠的、墨綠色的胎便,3天左右可排完,一周後逐漸變為普通的嬰兒大便,每天排便次數2-5次。
母乳餵養的寶寶,大部分是每天1-2次大便,但具體次數沒有要求。只要保證每天有1次就可以,每天2-8次也可以。
如果寶寶只是單純排便時間間隔加長,或者偶爾排便很用力的話,不需太擔心,大多數都是正常情況。只要寶寶狀態良好,可以正常吃睡、精神好就ok。
隨著寶寶月齡增長,每天大多排便1-2次,也有寶寶可能2-3天排一次大便,這主要與奶粉配方差異有一定關係。只要寶寶大便性狀正常,媽媽一般無需過於擔心。
另外,吃母乳的寶寶大便會比較軟,很少出現便秘的現象。吃奶粉的寶寶,考慮到奶粉配方、衝調方法不當等原因,可能更容易出現便秘情況。等到寶寶開始添加輔食了,大便的次數就會減少,1歲之後每天會減少到1次左右。
觀察生長發育狀態,判斷寶寶健康狀態
每個寶寶的大便次數都有所差異,就算是相同月齡體重相近吃的食物也類似的寶寶,大便次數和份量也不一定完全相同。
有的媽媽發現寶寶便便時特別難受,小臉漲得通紅,就認定寶寶是便秘了。其實,這是因為寶寶神經系統發育不成熟,無法控制四肢自由活動的原因導致,大多數發生在寶寶2個月左右。
還有的寶寶排便時很用力,但是排出的便便卻是軟的,也不是便秘。這是寶寶控制肛門括約肌的協調能力還比較弱,這種現象隨著寶寶長大會消失。
所以,不管採用何種方式餵養,比起觀察寶寶的大便次數,媽媽們更應該關注的是寶寶的精神狀態以及生長發育情況。只要寶寶生長發育正常,沒有出現發燒和嘔吐、腹瀉的情況,並且精神狀態也良好的話,大便次數的多與少,家長沒有必要過於擔心哦。
成人每天大便幾次正常
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在的人們工作忙碌壓力大,缺乏運動,這樣的狀況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的各個方面,當然其中就包括了大便,大部分的人還養成了大便的時候玩手機的壞習慣,一大便玩起來就忘了時間,這就致使大便也變得不那么正常了,那麼成人一天大便幾次天正常了,今天在這裡就來說一說這個方面的問題。
每天正常的排便次數為1-3次。
專家指出,根據個人體質、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的差異,每個人每天排便的次數也是有差異的。總體來說,每天大便1-3次都屬正常。但是據臨床研究表明,60%以上的健康人每天排便次數為一次。如果一周的大便次數小於三次,那麼基本可以診斷為明顯的便秘,需要引起重視了。
如何保持每天正常的排便次數?養成健康的如廁習慣。正常的排便情況與人體的健康是息息相關的。專家建議,養成健康的如廁習慣,才能保持每天正常的排便次數,培養健康的腸道和強壯的身體噢。
1、有便意的時候要及時如廁,以免造成習慣性便秘。尤其是工作繁忙或者長期處於如廁地點較遠環境的朋友,每天要按時解決,不要常忍便意噢。
2、排便要專心,不要看書看報或者玩手機、ipad等。現在不少人都有排便時「自帶娛樂」的習慣,如打電話、看書看報、玩手機等等。這種習慣非常不健康,會使得排便時注意力分散,便意消失,增加排便困難,導致排便時間過久。
3、將每次排便時間控制在5分鐘即可。如今不少人動輒需要十幾分鐘甚至半個小時來解決大便問題,把排便歸結為一項費時間的「大工程」,其實不然。專家指出,每次的排便時間五分鐘就夠了,如果五分鐘還沒有排便也不要勉強。排便時間過久會引起痔瘡等疾病。
4、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多做運動。在飲食方面,定時定量,忌食辛辣、生冷等食物能夠有效避免便秘情況的產生,幫助大便正常。另外,多出門走走,適量運動,對於腸胃系統的正常運轉也是非常有幫助的喔!
上面說了成人一天大便幾次正常,是1到3次,而對於由於各種原因倒致的大便次數不正常,上面也給出了比較誠懇的建議,不要小看了大便這個問題,它不光是排出體內食物的殘渣,還是一個排毒的過程,也是給身體減負的一個辦法,如果這些都堆積在身體裡的話,是很容易出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