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有這樣的經歷,上完廁所才發現大便黏在馬桶上,用水衝根本衝不掉,趕時間去上班,準備等下班回來再好好整理,可是下班了才發現,之前黏在馬桶上的大便已經發硬,再去清理顯得困難重重。
偶爾有一次這樣的情況問題不大,可總是出現這樣的情況,很多人就會擔心是不是自己的腸道出現了病變,比如是不是得了大腸癌?
有些人是這樣認為的,大便之所以會黏附在馬桶上,是因為大腸癌產生了很多的毒素,這些毒素會像膠水一樣黏,時間長了,會導致大便變得一點都不光滑。
還有很多人擔心「大便粘馬桶是不是腸癌的前兆」。
停!這裡便便可就要喊一聲「且慢,聽我解釋」了。
醫生在診斷結直腸癌時,便便的確是一個參考依據(比如是否有腹瀉或者便秘、便便變細、便血、黑便等)。
但是正如前面所說,大便變黏原因很多,飲食、腸道黏膜功能、消化液分泌功能都有關係,消化道的惡性腫瘤所佔的比例非常低,沒有必要過分焦慮。
如果突然出現便便不正常,與其胡亂猜測自己嚇自己,不如到專業醫院檢查排除病因。
作為消化科醫生,我想說的是,這樣的觀點並不正確,毫無科學依據。
一天便便幾次算正常?
★ 每天1次,理想狀態
每天拉1次是最理想的狀態,但不意味著只有這樣才最健康,畢竟每個人的體質、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都不同,排便的次數有差異也正常。
★ 每天3次或者每周3次(即2~3天1次),都算正常
肛腸科醫生認為,次數不是最關鍵,關鍵的是「質量」。只要沒有排便困難,明顯的拉稀等情況,1天3次或者2、3天便便一次,都屬於正常範圍。
★ 每周<3次,要小心了
如果一周的大便次數小於3次,那麼基本可以診斷為明顯的便秘,需要引起重視了。
排便時,大便粘在馬桶上衝不乾淨,說明了什麼?
1、高熱量的肉類
大便的形成,主要是平時吃進去的食物,經過腸胃代謝、分解,有用的物質被人體吸收,沒用的物質被排出,而這些廢棄物混合一起,達到一定量的時候,就會發出排便信號。
因此當糞便出現問題時,我們需要考慮一下是不是因為吃錯了食物。平時喜歡吃高脂肪、高熱量的肉類以及各種油炸、小零食的人,要注意點。
2、糞便中的溼氣重
體內溼氣過多也會導致糞便問題,比如馬桶粘乎乎。特別是那些飲食不規律的人,經常吃生冷、刺激性的食物,而且有些人工作和休息不規律,以致身體的脾胃紊亂。
脾胃受損,進而會造成代謝水平下降,水液不能及時的代謝出,堆積在身體中,溼氣會夾雜在糞便中,使得大便出現前硬後軟的情況。糞便中的溼氣重,就容易粘在馬桶上,衝水是不容易衝乾淨的。
3、可能是腸炎導致
在生活中,如果你的腸道出現了問題,伴隨著腸炎的出現,也是一件比較糟糕、比較危險的事情,腸炎的出現,會導致你排便過程中,就陷入了排不乾淨的情況,而就排出來的糞便來說,往往會一直沾黏在馬桶上。
如何調理身體,改善大便黏膩?
1、多喝水,提高腸胃的蠕動力
想要大便正常的運作,腸胃的能力一定要好,平時少吃垃圾食品,生冷食物不能再吃,多吃點含有維生素以及纖維素的食物,多喝水,提高腸胃的蠕動力,促進廢棄物排出,大便排出順暢,基本不會有粘馬桶的情況。
2、清熱利溼,助脾運化為基本原則
老中醫推薦祛溼小食方,食療補身體,祛溼千載難逢
赤小豆中含有石鹼酸、纖維素和皂鹼,可增加胃腸蠕動,減少便秘,促進排尿,因此可消除心臟性和腎臟性水腫,肝硬化腹水,腳氣病,浮腫等症狀。
薏仁薏仁可促進體內血液循環、水分代謝,發揮利尿消腫的效果,有助於改善水腫型肥胖。薏仁水是不錯的排毒方法,直接將薏仁用開水煮爛後,適個人口味添加少許的糖,是肌膚美白的天然保養品,除此處,虛寒體質的人溼氣重吃薏米紅豆茶或食物就沒事了如生薑,紅棗等。
中醫講究藥食同源,能食療則不藥補,祛溼必然先調脾胃,以健胃養胃、利水滲溼為主。
中醫祛溼早就有了嚴密的邏輯和方法,《黃帝內經》認為:脾主運化,根除溼氣,關鍵在脾臟。
脾胃好了,人體自身的排溼能力自然就變強了。我們知道紅豆薏米可祛溼,但熬煮麻煩,體質不合或用錯原料只會加重溼氣。
所以除了紅豆薏米,還需合理、周全的添加其它食材,講究君臣佐使。消除溼氣的主要病因,並輔助改善其它症狀,提高整個機體的功能,合力抵抗溼氣,才能達到平衡、快速祛溼的狀態。
緩溼茶,採用了中醫裡藥食同補的原理,更好地調理脾胃去溼氣。
緩溼茶出自名醫組方,採用了中醫裡藥食同補的原理,在赤小豆、薏米的基礎之上,選用苦蕎麥、橘皮、荷葉、玉米須、茯苓、白扁豆、山楂、魚腥草、藿香、萊菔子、山藥、甘草、紅棗、蓮子、砂仁、芡實等16種道地食材,科學配伍,使其性質更為溫和、平性。
長期食用具有健脾、益氣、溫中、理氣、祛溼之效,可全面調和五臟六腑,根除溼氣的同時修復受損。經常失眠多夢的人,每天喝一杯,益氣養血、緩解疲勞、吸附身體濁氣,睡眠質量越來越好。
最後,最好給大家提出一個好建議,如果你提前一天喝了很多酒,或者進食了很多高脂肪食物,那麼在第二天排便的時候可以在馬桶側壁鋪上能水溶性的紙,這樣就能防止大便粘在馬桶上,避免清理的尷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