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直以來被國人看做一次可以改變人生的機會,國人對高考的重視不言而喻。一般而言,高中的質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該校高考成績的高低,這也導致了天價學區房的現象層出不窮。可見人們對於名校的認可,而如今南京一中卻因為高考沒有考入清華北大的考生而向家長認錯了。
今年高考由於疫情延遲了一個月,特殊時期的學生成績格外引人注目,高考成績出來後,湖南留守女孩全省第四名,因報考自己鍾愛的考古專業爭得全國考古文博單位祝福和網友的熱議,江蘇文科狀元因為一門選修B+報不了清北復交,最終戲劇性獲得香港大學100萬獎學金資助,除了這些消息之外,南京一中也因為高考成績火了,但是這所南京名校的火可不是因為成績好。而是該校的家長成績公布之後,到南京一中校門圍堵要求校長下課而火的。
家長在學校門口
江蘇自古以來人才輩出,人傑地靈,古代的狀元,現代的院士大多為江蘇人,作為江蘇省會南京市的一所重點中學,南京一中可不是一所等閒之輩的學校,它與南師附中、南京金陵中學、南京中華中學被南京人稱為「南京老四所」。是當之無愧的南京第一流水平的名牌高中,這屆考砸的考生3年之前的中考成績也是相當優秀,南京中考滿分700分,當時南京一中的中考錄取線是631分,在南京排第三名。可以說學生底子並不差。甚至可以說非常優秀。
南京一中
但是在今年的高考中,老四所的其餘三所南師附中、金陵中學成績在400分之上的是147人、75人、南京一中400分以上人數為20人,而且沒有考入清華北大的學生。
在高考成績中,更讓家長氣憤的是,作為素質教育代表的南京一中400分以上為20人,另外一所應試教育的代表南京二十九中今年400分以上人數竟然多達68人,你要知道這屆考生中考時,南京二十九中錄取分數線遠遠低於南京一中的631分,僅有589分。
面對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到底哪個更好的爭論,支持和反對的聲音同樣多,那來看一下世界上發達國家的科學研究和教育如此發達,看看他們的教育是否是應試教育還是素質教育。
前蘇聯物理學家朗道被稱作愛因斯坦之後,最後一個全能物理學家,有人曾這樣評價他,別人獲得諾貝爾獎是他個人的榮耀,而諾貝爾獎頒發給朗道,則是諾貝爾獎的榮耀!
大物理學界朗道
朗道為了招收博士生,專門設立了一門考試,由於該考試難度極大,被稱為「朗道勢壘」,這場考試由一門數學和八門理論物理考試組成。為了通過這場考試,成為朗道的博士,前蘇聯的學生通常在大學本科就開始刷題鑽研考試。
由於朗道水平實在是太高了,全世界不僅蘇聯本國學生刷題,國外的來參加考試的也非常多。
朗道與通過勢壘考試的學生
朗道自己準備了一個筆記本,裡面記錄的是最終通過考試的姓名和通過時間。從1933年到1961年底,將近30多年的時間裡全世界一共有43個人通過刻苦努力,鑽研刷題,以應試教育的方式通過了朗道勢壘物理學博士招生考試,其中至少有18人後來成為蘇聯科學院院士,一位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而中國只有一位通過了該考試,他就是中科院院士郝柏林。
看到這裡,還能說所謂應試教育選拔出來的人才不優秀嗎?
1979年4月初,華人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著名物理學家李政道教授應邀回到祖國開物理學討論班。在這次物理學討論班中,李政道與國內合作達成了「中美聯合招考物理研究生項目」。
80年代留學可是新鮮事,全國所有名牌大學的理工學生躍躍欲試,但是其中物理、化學、生物成績最為突出並且連續多年排名全國第一的的竟然不是清華大學,也不是北京大學,更不是東部其他名牌大學,而是地處我國西北的蘭州大學。
為什麼會有這麼奇怪的現象?清北等名校紛紛找原因,最後得出的結論是蘭州大學成立了由知名教授代課的中美聯合招考物理研究生項目培訓班,比如物理培訓班,就由蘭州大學物理學教授錢伯初任教,北京大學等東部名校知道後紛紛效仿,效果顯著!
項目實施的10年時間裡,美國著名大學一共錄取了我國915名不怕考試的優秀物理博士生。這部分特殊考試招進美國大學的基礎紮實的博士受到美國教授的廣泛讚譽。這群應試教育選拔出來的公派留美博士,出現了文小剛等世界級的大科學家!甚至可以說培養出了中國物理學界的半壁江山。
1982年全國前五名合影
英國是老牌發達國家,更是現代科學的發源地,有牛頓、瓦特、湯姆生、法拉第、焦耳、麥克斯韋霍金等大科學家,同時作為世界高等強國,英國也是我國學生的留學熱門選擇,但是關於英國初等教育的一則新聞非常有意思。
英國首相卡梅倫回答9乘以8時這樣說
《紐約時報》報導,英國的學校準備由中國引入一部叫《真實上海數學》的教材,科技大國教育大國的英國從中國引進中學數學教材,說明咱們國家的中學教育還是很有水平的。英國《衛報》更是這樣說:中國的中小學培養了世界上數學成績最好的學生,而英國學生遠遠比不上這些同齡人,因此英國決定一字不差的翻譯中國數學教材,用於英國本國的中小學教育。
英國教育和兒童事務部副部長莉茲·特魯斯更是親自到上海中小學訪問學習上海基礎教育均衡發展和學生數學優秀的原因。
總結來看,雖然「應試教育」飽受詬病,似乎只有上課少,放假多的素質教育、快樂教育才是正確的,其實從世界上發達國家的教育和科學研究中可以看出,課本知識學習與考試訓練是非常必要的,是最基本的基礎,我國改革開放40多年以來取得的巨大成就,絕對離不開通過高考選拔出來的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龐大的高等教育學生群體,在高考指揮大棒存在的前提之下,對於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的爭論,你有什麼見解,可以發表在評論區和大家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