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涅曾說過:
「鏡子」讓我們看到自己的不足,並主動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虛心檢討自己,去改正自己的不足,從而讓自己越來越好。齊白石是我國著名的書畫大師,晚年即使已經享譽盛名的他,也沒有被讚譽衝昏頭腦,沒有忘記自省。1952年的一天,詩人艾青帶著一幅齊白石很久以前的畫,拜訪已經88歲高齡的齊白石,請他鑑定真偽。齊白石很認真仔細地拿出放大鏡看了半天,確實是自己年輕時候的作品。他回憶起自己當年做這幅畫的情景,當即想用自己剛剛完成的兩幅畫和艾青交換。艾青趕緊把畫收起來,抱在懷裡說:「您就是拿20幅,我也不換。」他不禁感嘆道:「現在人們對我的評價都很高,連我自己都有點洋洋自得了,那天看了艾青的一幅十年之前的我畫的畫,讓我感觸很深啊,今天和以前相比,退步實在是太大了」。從那以後,他開始練習最基礎的繪畫技術描紅,每天都堅持畫畫,從不懈怠。正是憑藉著這樣一種孜孜不倦、謙虛好學的態度,即使是在晚年,齊白石的作品依舊繼續得到人們的尊重和喜愛。
一個人需要不斷地從思想上檢討自己,從行為上糾正自己,才可以在正常軌道上前進。
一個人只有懂得了自省,才能在錯誤中成長,走向成熟。
魯哀公曾問孔子:「你的學生中,哪一個能真正繼承你的學問?」
只有經過省思內化後的認知能力,才能做到:不諉過他人,不犯第二次同樣的錯誤。在每天的日記中,他都要將自己一天的言行進行一番徹徹底底的反思、清掃。有一次,曾國藩與朋友小珊因小事產生嫌隙,經自省,認識到自己是犯了「盡人之歡,竭人之忠」的過錯,「宜速改過,走小珊處,當面自認不是」。曾國藩的一生,就是自省的一生,最終,他的人生修養和事業都達到了一定的高度,成為一代中興名臣。電視劇《大明王朝》有句臺詞說:
文官有三思:說的是思危,思退,思變。
思考之前做的事不對的地方,危險的地方;
知道危險的地方,就要退到安全的地方等待機會;
一旦有機會,就要努力抓住去改變當前的處境。
我們可以通過自省,從走過的路裡,總結經驗,給成長的路指明方向。
無過的人,是因為有意隱藏;有過的人,是因為心中坦蕩。
春秋時期,越王勾踐不聽屬下的勸阻,發動對吳國的戰爭,被吳國戰敗,成為奴僕。他每天舔嘗,提醒自己不斷反省所犯的錯誤,一門心思改過自新。終於慢慢匡正自己的錯誤,走向強大,後來一舉滅掉吳國,洗雪了恥辱。或許你我也需要找到,能時時提醒我們自省反思的「苦膽」。
古人說:「吾日三省吾身,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別人苦口婆心說的多有道理都沒有用,只有經過自省後,自己悟到的,才真正屬於自己。
來源 / 人民論壇網,資料:師父曰、十點讀書、讀者
總監製 / 王瑋
執行主編 / 張燕
副主編 / 躍升
責編 / 佔華
光明日報 · 閱讀公社工作室
微信:yuedugongshe01 QQ:2223488253
版權聲明:【閱讀公社所使用的文章、圖片及音樂屬於相關權利人所有,因客觀原因,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敬請相關權利人隨時與我們聯繫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