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每個人都會犯錯,一個人犯了錯,能夠反躬自省,努力改正,這是一個人成熟的標誌。
偉大的人物之所以偉大,不是因為他們不犯錯誤,而是因為他懂得時刻反省自己。
自省是植根於內心的修養
中國有句老話: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我們常常會把責任歸咎於他人,為自己犯的錯誤開脫,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常常因此而起。
所以懂得自省,是一種難得的修養。
在自省這點上,晚晴重臣曾國藩做到了極致。
他在每天的日記中,都要將自己一天的言行,進行一番徹徹底底的反思、清掃。
有一次,曾國藩與朋友小珊因小事產生嫌隙,經自省,認識到自己是犯了「盡人之歡,竭人之忠」的過錯,「宜速改過,走小珊處,當面自認不是」。
曾國藩的一生,就是自省的一生,日日自省,方才慢慢的修正自己,成就後來的曾國藩。
孔子說: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反省自己,不苛責他人,是修養自己的法門,也是良好人際關係的基礎。
懂得自省的人,待人寬厚,與人為善,自然會收穫更多的善意。
不推諉責任,時刻反省自己,是一個人不可多得的教養。
自省才能自明
一個人勇於承認自己存在的問題並不丟臉,能自省才能自明。
只有躬身自省,才能不被蒙蔽,看到真實的世界,真實的自己。
齊白石88歲的時候,詩人艾青帶著一副齊白石早年的畫上門,請他鑑定真偽。
齊白石一看,確實是自己幾十年前的作品。他當即提出,要拿自己剛完成的兩幅畫交換。
艾青趕緊把畫收起來,抱在懷裡說:「您就是拿20幅,我也不換。」
艾青一走,齊白石對家人說:我幾十年前的畫,比現在好太多了。我出名之後,走到哪裡都是讚譽,從沒人說過我半點不是。
今天看了我年輕時候的作品,發現自己實在退步太多了。
從那天之後,齊白石開始從最基礎的描紅做起,苦練繪畫,毫不懈怠。
正是憑藉著這樣一種孜孜不倦,謙虛好學的態度,即使是在晚年,齊白石的作品依舊繼續得到人們的尊重和喜愛。
《論語》中有一段話說: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用現代比較通俗的話來說,這實際上就是從敬業精神、人脈關係、學習能力三個方面反省自己。
一個人,哪怕是一個資質普通的人,如果每天能從這三個方面反省自己,並加以改進,必能取得驚人的成就。
自省讓我們更加清晰認識自己,更準確的修正自己。
相反如果不懂自省,就看不到自己的問題,更不能自救,只能一直沉淪,終至無可救藥。
自省,才能不斷進步
夏朝的時候,伯啟受禹之命,率軍平諸侯有扈氏的反叛,不幸大敗而回。
事後,他沒怨天尤人,也沒諉過於人,而是進行深刻的反省:
國家兵多地廣,又佔盡天時、地利與人和等優勢,可是卻強不敵弱,一定是個人德行和才能不夠所致。
因此,他勵精圖治,興利除弊,禮賢下士,體恤百姓,終使國漸富,兵日強,政通人和,眾志成城。
有扈氏聞知,頓時打消進犯之念,自縛其身,俯首請降。
老子說:大道之行,不責於人。
真正有修養的人,從不會苛責他人。他們不怨天,不尤人,躬身自省,不斷改正自己。
只有這樣的人,才能不斷修正自己,提高自己,不斷進步,超越自我。
自省,能潛移默化地改變一個人,這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境界。
善於自省,才能少摔很多跟頭,少走很多彎路。
魯迅先生說:我的確時時解剖別人,然而更多的是更無情面地解剖我自己。
自省是一次自我解剖的痛苦過程,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不難,但要用一顆真誠的心去面對它,卻不容易。
懂得自省,是大智;敢於自省,則是大勇。願你我都有這樣的自覺,每日三省吾身,成為一個更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