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省,對一個人有多重要?

2021-02-19 中華傳統文化

《左傳》: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每個人都會犯錯,一個人犯了錯,能夠反躬自省,努力改正,這是一個人成熟的標誌。

 

偉大的人物之所以偉大,不是因為他們不犯錯誤,而是因為他懂得時刻反省自己。

自省是植根於內心的修養

 

中國有句老話: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我們常常會把責任歸咎於他人,為自己犯的錯誤開脫,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常常因此而起。

 

所以懂得自省,是一種難得的修養。

在自省這點上,晚晴重臣曾國藩做到了極致。

 

他在每天的日記中,都要將自己一天的言行,進行一番徹徹底底的反思、清掃。

 

有一次,曾國藩與朋友小珊因小事產生嫌隙,經自省,認識到自己是犯了「盡人之歡,竭人之忠」的過錯,「宜速改過,走小珊處,當面自認不是」。

 

曾國藩的一生,就是自省的一生,日日自省,方才慢慢的修正自己,成就後來的曾國藩。

孔子說: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反省自己,不苛責他人,是修養自己的法門,也是良好人際關係的基礎。

 

懂得自省的人,待人寬厚,與人為善,自然會收穫更多的善意。

不推諉責任,時刻反省自己,是一個人不可多得的教養。

自省才能自明

 

一個人勇於承認自己存在的問題並不丟臉,能自省才能自明。

 

只有躬身自省,才能不被蒙蔽,看到真實的世界,真實的自己。

 

齊白石88歲的時候,詩人艾青帶著一副齊白石早年的畫上門,請他鑑定真偽。

 

齊白石一看,確實是自己幾十年前的作品。他當即提出,要拿自己剛完成的兩幅畫交換。

 

艾青趕緊把畫收起來,抱在懷裡說:「您就是拿20幅,我也不換。」

艾青一走,齊白石對家人說:我幾十年前的畫,比現在好太多了。我出名之後,走到哪裡都是讚譽,從沒人說過我半點不是。

今天看了我年輕時候的作品,發現自己實在退步太多了。

 

從那天之後,齊白石開始從最基礎的描紅做起,苦練繪畫,毫不懈怠。

 

正是憑藉著這樣一種孜孜不倦,謙虛好學的態度,即使是在晚年,齊白石的作品依舊繼續得到人們的尊重和喜愛。

《論語》中有一段話說: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用現代比較通俗的話來說,這實際上就是從敬業精神、人脈關係、學習能力三個方面反省自己。

 

一個人,哪怕是一個資質普通的人,如果每天能從這三個方面反省自己,並加以改進,必能取得驚人的成就。

 

自省讓我們更加清晰認識自己,更準確的修正自己。

 

相反如果不懂自省,就看不到自己的問題,更不能自救,只能一直沉淪,終至無可救藥。

 

自省,才能不斷進步

 

夏朝的時候,伯啟受禹之命,率軍平諸侯有扈氏的反叛,不幸大敗而回。

 

事後,他沒怨天尤人,也沒諉過於人,而是進行深刻的反省:

國家兵多地廣,又佔盡天時、地利與人和等優勢,可是卻強不敵弱,一定是個人德行和才能不夠所致。

 

因此,他勵精圖治,興利除弊,禮賢下士,體恤百姓,終使國漸富,兵日強,政通人和,眾志成城。

 

有扈氏聞知,頓時打消進犯之念,自縛其身,俯首請降。

老子說:大道之行,不責於人。

 

真正有修養的人,從不會苛責他人。他們不怨天,不尤人,躬身自省,不斷改正自己。

 

只有這樣的人,才能不斷修正自己,提高自己,不斷進步,超越自我。

 

自省,能潛移默化地改變一個人,這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境界。

 

善於自省,才能少摔很多跟頭,少走很多彎路。

魯迅先生說:我的確時時解剖別人,然而更多的是更無情面地解剖我自己。

 

自省是一次自我解剖的痛苦過程,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不難,但要用一顆真誠的心去面對它,卻不容易。

 

懂得自省,是大智;敢於自省,則是大勇。願你我都有這樣的自覺,每日三省吾身,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相關焦點

  • 【夜讀】自省的力量
    一個人犯了錯,不推諉,反省自己,努力改正,這是一個人內心的修養。 只有這樣的人,才能不斷修正自己,提高自己,不斷進步,超越自我。 懂得自省的人,待人寬厚,善待他人。 不推諉責任,時刻反省自己,是一個人不可多得的教養。
  • 自省者,即是自救
    有句格言說:「如果每個人都能把反省提前幾十年,便有50%的人可能讓自己成為一名了不起的人。」自省的人,目標更篤定,前進的過程中有更多機會發現問題、排除陷阱。不自省的失敗只是經歷,只有與自省結合的失敗才是經驗。海涅曾說過:「反省是一面鏡子,它能將我們的錯誤清清楚楚地照出來,使我們有改正的機會。」
  • 自省者,即自救!
    不懂自省的人,失去的是完善自我的機會。不自省者,人生多憾事。夏朝時候,諸侯有扈氏率兵入侵,夏禹派他的兒子伯啟抵抗,結果伯啟被打敗了。 伯啟的部下很不服氣,要整兵再戰。伯啟卻說:不必了,我的兵比他多,地也比他大,卻被他打敗了,這一定是我的原因。
  • 自省者,即自救
    有句格言說:「如果每個人都能把反省提前幾十年,便有50%的人可能讓自己成為一名了不起的人。」深以為然。自省的人,目標更篤定,前進的過程中有更多機會發現問題,排除陷阱。不自省的失敗只是經歷,只有與自省結合的失敗才是經驗。人,不自省,即是自虐;自省者,即是自救。
  • 自省有力量(深度好文)
    但就是這樣一塊無名的墓碑,卻影響了無數人: 它的墓志銘是這樣寫的:當我年輕的時候,我夢想改變這個世界,當我成熟以後,我發現我不能改變這個世界,我將目光縮短些,決定只改變我的國家,我甚至可能改變這個世界。人生真正的悲哀,不是未曾經歷千山萬水,而是明白太晚。 如果一開始墓中人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再著手做出改變,結局或許大有不同。海涅曾說:「反省是一面鏡子,它能將我們的錯誤清清楚楚地照出來,使我們有改正的機會。」
  • 積極自省,完善自我
    一一谷歌產品高級副總裁喬森納·羅森伯格 一個人無論有多能幹、多成功、難免都會有缺點、會犯錯誤。對於缺點、錯誤或優點、成功,愚者往掩耳盜鈴,聽之任之、活在虛偽虛自我麻醉中;智者則會積極自省,不斷完善自我,讓自已變得更加出色。
  • 胸懷,熱愛,自省,一個人成功者的三個特徵
    同時人不僅要好好學習,還要學以致用;人不僅要有知識,還要有修養;人不僅要知樂,還要會樂。只有懂得樂的人,才能樂得其所。3.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解讀: 語出《論語》,大意是見到賢人就想一想如何與他看齊,見到不賢的人就應該反省一下有沒有與他相同的毛病。在生活中,不斷自我反省,才可以令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 如何提升寶寶自知自省智力
    古語道:「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其中「知己」強調的就是一個人要善於正確認識自己、調整自我,以及自我反思。  從幼兒期開始,媽媽就可以著手提升寶寶的自知自省智力了。  自知自省智力(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就是一個人認識、洞察、反省自身的能力,表現為能正確地意識和評價自身的情緒、動機、欲望、個性、意志,並在正確的自我意識和評價基礎上形成自尊、自律和自制的能力。
  • 見識對一個人有多重要?
    你知道見識對一個人有多重要嗎?見識決定著你的圈子,你會接觸到什麼樣的人,最後你會成為怎麼樣的人。你說重不重要,不然你永遠只能看到眼前的一角。你知道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背井離鄉,去往陌生的大城市嗎?對於不同年齡階段的人有不同的理由,年齡大一點的可能是覺得大城市工資高一點,而大部分年輕人是因為想增長自己的見識。課本上了解到的永遠沒有真正見識到的愜意,真正接觸到的才是有生命的。年輕人在城市獲得的更多的東西就是見識,見識這玩意跟經濟地位,跟什麼多聰明的人接觸,其實並沒有多少關係,就是你是否在大城市生活。
  • 一個人的人品到底有多重要?
    那麼,一個人的人品到底有多重要?首先,我們先了解什麼是人品?人品,簡單來講是一個人的品格和能力,品格又指一個人的思想和道德,能力是指為人處世和利他的能力。如果一定要追更到底,人品到底是個什麼的東西,可以閱讀有關這方面的書籍。本文我所要講的是人品到底有多重要。
  • 自律對一個人成長,學習來說有多重要?一看便知
    人們之所以一直去討論它,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自律真的真的太重要,它在一個人後天的努力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無法衡量的。一:首先來說,什麼是自律?三:不自律會有什麼危害?「破罐子破摔」這個俗語相信大家都聽過,其實這也是人性的一個方面。怎樣去理解呢?每個人在面對逆境時都不會像順境時那般從容,冷靜。當我們有了一個極低的起點時,當我們身處泥潭時很多人大概率會選擇放棄,然後一蹶不振。
  • 常自省保持長清醒
    我國古語也有云:人貴有自知之明。如何實現自知?關鍵就要自省。只有時時自省,反思自己的錯誤、審視自己的言行、檢視自身的缺點,才能真正清醒地認識自己,從而掃除心靈的灰塵,校正人生的坐標。先賢們都非常重視自省。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這強調了在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學問、提高道德修養的過程中,自省的重要作用。
  • 自省能潛移默化地改變一個人,這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境界
    文/兵哥自省,是一種忍痛的自我解剖。孔子說過,「觀過而知仁。」意思就是:日常生活中看見人家犯錯或發現自己過失,便作出深刻的反省,提醒自己不犯同樣的錯誤,有這種學習能力才能成就真正的學問。自省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境界。曾國藩一生,將自省與克製做到了極致,能成為清末重臣,與他的自省不無關係。他每天都會在日記當中反思,當天的所作所為,並以自己的不足鞭策自己。一次,曾國藩的朋友竇蘭泉來拜訪,曾國藩未理解朋友來意,便「詞氣虛吐,與人談理」。原為增益學業,結果卻適得其反,二人只得不歡而散。
  • 心靈雞湯勵志短文章:人貴有三知,知自愛,知自尊,知自省
    心靈雞湯勵志短文章:人貴有三知,知自愛,知自尊,知自省 人生在世,
  • 學歷對於一個人來說到底有多重要
    學歷就是每個人求學的經歷,從小學、初中、高中等等都是每個人的學歷證明,這些學歷不僅僅是對於一個人學識深淺的一個梗概。每個人求學都是有目的的,而學習的目的從學習知識到對於事物正確的判斷都是有很大幫助的。學習不僅僅是對給人的提升,也是對於個人今後發展關鍵所在。
  •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如何修身養性,方法路徑很多,因人而異,《論語》中關鍵和重要的話不少,從通俗易懂和含金量的綜合角度看,我以為第一句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把它作為我解讀《論語》的開篇。文章寫到第16篇,第二句就是今天分享的「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這句話指明了兩條修身路:「思齊」之路和「自省」之路。
  • 事實告訴你一個人的出身有多重要
    出身,與一個人有多重要?漢高祖劉邦在幾千年前就給了答案。漢初三傑,張良、蕭何、韓信。是的,這是有順序的。為何有順序?看完您就明白了。大漢初定,高祖劉邦一天問群臣自己如何得到的天下。他說我有三個人傑,張良、蕭何、韓信,有了他們幫助我,我才得的天下。劉邦原話應該是這麼說的: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裡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劉邦自謙不如他們。但您看出來問題了嗎?
  • 髮型對一個人來說有多重要?有什麼具體例子嗎?
    再看看補發之前帥哥的形象,是不是看起來有五十多歲?戴了假髮後瞬間年輕二十歲的感覺有木有?這就是髮型的重要性,這個例子就是很好的證明,下面我們再看一個動圖。圖中這位帥哥剪髮前,就像一個乾癟的老頭子,剪完髮型造型後,年輕帥氣,完全沒有之前那種邋遢的形象,這就是髮型的重要性,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外在形象。
  • 成長體驗,對於一個人到底有多重要?
    想到自己年齡越來越大,同齡人都陸續小有成就,別人家的孩子也是各種榮譽傍身,再看著別的夫妻恩愛,還有年邁的父母身體萬一有個什麼……她覺得自己已經被現實擊垮了,只是還咬牙硬撐著。她迫切想要改變,卻不知該如何改變。
  • 自省—勇於面對錯誤,改變人生!
    在我國的歷史上就有許許多多善於自省的著名人物。比如被稱為「聞過則改第一臣」的廉頗。其實自古高官多矜恃。在位專橫路扈者有之,貪婪養尊者有之,好大喜功者有之,粉飾太平者有之,這些人高高在上,盛氣凌人,文過飾非,我行我素,成了一個視國事如常物、視百姓如草芥的特殊階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