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三句話:不自知者自負,不自省者自傲,不自律者自滿

2020-12-17 職場找老王

職場人說職場事,人活在世上勢必要遵守這樣,那樣的規則。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一個公司、一個團隊更是如此,但今天要說說關於自己的那些規矩。

不自知者自負。自負者,無知、狂妄也。自負的人盲目的自信,過於高看自己,對於自己的評價往往是過高的。說好聽些是把自己看的過於重要,說不好聽些,就是目中無人,雖然思想上藐視敵人是對的,但身在職場,最好能清醒的認識自己,欲成其重要先擔其責。

不自省者自傲。人有百樣,花有千種,什麼樣的人容易自傲,有專家分析說,生活沒有經歷過坎坷的,情感一帆風順的,沒有社會閱歷的,這三類人容易自傲。說的直白些就是沒有被意識到社會的殘酷性,自我感覺良好,嚴重者甚至認為「就沒有自己辦不到的事」。其實這樣的人會非常讓人討厭,尤其是職場中,如果你是這類人,想要改變自己,那不妨從自省開始,衡量下自己言談舉止,哪些讓同事討厭,哪些讓同事喜歡,並加以改正。

不自律者自滿。自滿?什麼是自滿,自滿其實就是自我滿足的一種感官,說他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也不為過,完成了一點小成就贊贊自喜,恨不得告訴全世界。不是說他做得不對,而是所謂的驕傲在別人眼裡不過是一件小事。容易自滿的人克制力是非常差的,尤其是在創新力、突破力、甚至是責任心上都差很多。如果我是管理者,有一個下屬不懂得自律,那麼他就會被我列為黑名單。

老王說:總結起來,自負的人目中無人;自傲的人不懂處世之道;自滿的人永遠是弱者。但職場人要卻會用發展中的眼光看待自己,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如果意識到自己有這些毛病,那麼改成就好,怕的就是拿藉口搪塞自己。(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侵權請告知刪除)

相關焦點

  • 性格決定命運,註定職場失敗的9種性格,現在改還來得及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在職場中有人表現平平,卻總被領導重用;有人刻苦用功,卻始終原地踏步。職場上,到底喜歡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人才能受領導器重?這恐怕是一門值得好好花時間來研究的技能。除了掌握技能,不同的性格在職場中前進的路程也不盡相同。所謂: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 自省者,即自救!
    深以為然。自省的人,目標更篤定,前進的過程中有更多機會發現問題,排除陷阱。不自省的失敗只是經歷,只有與自省結合的失敗才是經驗。人,不自省,即是自虐;自省者,即是自救。很多人,並非是不想自我檢視,而是懦弱,不敢面對錯誤中,那個狼狽不堪的自己。不懂自省的人,失去的是完善自我的機會。不自省者,人生多憾事。
  • 自省者,即自救
    自省的人,目標更篤定,前進的過程中有更多機會發現問題,排除陷阱。不自省的失敗只是經歷,只有與自省結合的失敗才是經驗。人,不自省,即是自虐;自省者,即是自救。不自省,多憾事知乎上有個問題:「讓自己長久避免出錯的最佳途徑是什麼?
  • 敗,莫大於不自知
    王通答道:「自知者英,自勝者雄。」意思是能夠認識自己、戰勝自己的人,才是英雄。「敗莫大於不自知」,但自知不易,人有時不但不自知,而且安於自欺。晉國的大夫範氏滅亡的時候,有個人準備趁機偷一口鐘。他想要背著鍾逃跑,但鐘太大,沒法背;於是他想用錘子把鍾砸碎,剛一砸,鍾哐哐哐的響聲很大。他急忙把自己的耳朵緊緊捂住,以為捂住自己的耳朵別人就聽不到了。
  •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深度好文)
    原創┃萬紅雲《荀子·榮辱》有段經典名言: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窮,怨天者無志;失之己,反之人,豈不迂乎哉!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有自知之明的人從不抱怨別人,掌握自己命運的人從不抱怨天地;抱怨別人的人則窮途而不得志,抱怨上天的人就不會立志進取。明明是自己的過錯卻反過來責怪別人,這不是錯上加錯,眾叛親離麼?這句話告誡人們,凡事不要怨天尤人,否則只會碌碌無為終了一生,孤家寡人。
  • 職場三句話:不與正直者爭長短,不與小人說是非,不與女人談情感
    職場人說職場事,我們明明很努力,卻不受領導待見,遭同事排擠,生活上就夠困苦了,工作上更是不順心。有時候並不是外在因素,而是你自己,一個職場槓精,讓自己變得很尷尬。不與正直者爭長短,這類人大多是一個技術宅男,缺乏幽默感,當你與他成為同事是,千萬不要跟他起爭執,不然你會發現,你說錯的一點小事他就會教育你半小時。我也算半個槓精,偶爾也會跟同事因為一點小事爭吵,雖然你糾正了錯誤,雖然你是好心,但在同事那裡,你已經被打了上「槓精」,「不好相處」的標籤。
  • 人貴有自知之明,自知者避禍
    自知對於人的一生太重要了,不自知的人常常取禍損人害己,有自知之明的人常能避禍利己悅人。大唐初立之時,長安城風和日麗一片祥和,但太子李建成與秦王李世民的爭鬥卻愈演愈烈,幾乎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而李建成呢,只有皇四子李元吉支持他,而且李元吉也不一定是真心支持他,包藏禍心也未可定,先利用太子搞垮秦王,再收拾能力較弱的太子,自己最後奪取至尊之位。李世民功高蓋主是不爭的事實,就連唐高祖李淵在天下交到誰手裡這個問題上開始搖擺,他甚至私下問過大臣廢太子李建成改立秦王李世民是否可行,大臣們偏執於立嫡立長的宗法制度,有理有據地駁斥了李淵。
  •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其實,在婚姻或者兩性關係中,我們對待自己伴侶通常是這樣的:比如他遲到了,我們可否不要歸咎於他不重視我,或者他就是這樣的人,而是歸因於今天下雨,可能確實今天比較堵,可能遇到什麼事情耽擱了,簡單說就是往好處想。
  • 4月上旬,魅力天成,渾然一體,3星座美而不自知,身邊追求者眾
    4月上旬,魅力天成,渾然一體,3星座美而不自知,身邊追求者眾。金牛座金牛座在人群中仿佛總是不起眼的存在,從來不聲不響的,很少會主動向別人表達自己的想法和主見。不過相處久了就會發現他們的身上那種沉穩內斂的大氣讓人深深迷戀。金牛座從來不會對生活抱有不切實際的想法,他們做事講究原則,並且有足夠的毅力,所以非常容易取得成功。
  • 居家學習證明:自律者,贏未來
    長時間的居家學習,讓我比以往更加堅信,這場較量最終脫穎而出的,必將是強大的自律者。 這些天,我看到有些孩子,讓我倍覺擔心。他本該在電腦的另一端,卻像遠在天涯海角。居家拉開了老師與學生的距離,是不是也把現實與夢想的距離一併拉開了?
  • 打造健康投資文化 營造「賣者盡責、買者自負」法律環境
    報告建言打造健康投資文化:營造「賣者盡責、買者自負」法律環境中新網深圳12月20日電 (記者 王恩博)由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顧問、中國工商銀行原行長楊凱生牽頭,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課題組撰寫的《新規下的健康投資文化培育
  • 侮辱誹謗江歌及其母親者被判刑:網絡「噴子」當自省
    網民譚斌在微博發布醜化江歌母親江秋蓮形象、侮辱江秋蓮人格的系列漫畫,發表與江歌案有關不實內容的文章,被江秋蓮以侮辱罪、誹謗罪訴至法院。近日,上海二中院公開審判認為,被告人譚斌以侮辱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以誹謗罪判處有期徒刑九個月,決定執行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
  • 演講稿:自律者,自強也
    自律者,自強也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要講的主題是自律。我們說自律是什麼?自律,是通過自己要求自己,化被動為主動,來約束自己的一言一行。在座的大多是18級的學生吧,那麼來到大學之後,一個明顯的變化就是可自由支配的時間變多了,對吧。那我想問大家幾個問題:周末的早晨有沒有在床上掙扎著要爬起來,或者說根本就不掙扎,放任自己睡到中午;再一個問題,這學期有轉專業的機會,那有沒有同學不太喜歡自己原來的專業,想轉專業但為自己的成績而苦惱的?肯定有吧!
  • 自省者,即是自救
    自省的人,目標更篤定,前進的過程中有更多機會發現問題、排除陷阱。不自省的失敗只是經歷,只有與自省結合的失敗才是經驗。海涅曾說過:「反省是一面鏡子,它能將我們的錯誤清清楚楚地照出來,使我們有改正的機會。」 「鏡子」讓我們看到自己的不足,並主動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虛心檢討自己,去改正自己的不足,從而讓自己越來越好。
  • 素書:釋己而教人者逆,正己而化人者順,迷而不返者惑
    釋己而教人者逆,正己而化人者順。意思是把自己放在一邊,單純去教育別人,別人就不接受他的大道理,如果嚴格要求自己,進而去感化別人,別人就會順服。略己而責人者不治,自厚而薄人者棄廢。以過棄功者損,群下外異者淪,既用不任者疏,行賞吝色者沮,多許少與者怨,既迎而拒者乖。薄施厚望者不報,貴而忘賤者不久。
  • 如何提升寶寶自知自省智力
    從幼兒期開始,媽媽就可以著手提升寶寶的自知自省智力了。  自知自省智力(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就是一個人認識、洞察、反省自身的能力,表現為能正確地意識和評價自身的情緒、動機、欲望、個性、意志,並在正確的自我意識和評價基礎上形成自尊、自律和自制的能力。
  • 關於所謂「學我者生,似我者死」這句話的認識
    有偽程迷說是程硯秋說的,事實它不是程硯秋說的,你翻遍程先生留下的文獻也不會找到發現有這句話。這句話首先出自於晚清大畫家吳昌碩之口,他說:「學我,不能全像我。化我者生,破我者進,似我者死」。而後,大畫家齊白石也說過這樣的話:「學我者生,似我者亡」他這句話是對他的一位學生說的,這位叫做許麟廬的學生據說模仿齊白石的畫幾能亂真。
  • 透析者說 | 了不起的透析者
    一些年輕的透析者還參與著社會性的工作,一邊透析,一邊工作,我們鼓勵腎友能夠回歸社會,但我深知這其中的不易,偶爾做一件好事很容易,但能堅持做好事就很不容易,我感覺透析也是一樣,能夠自律自覺堅持,遵從醫囑各項指標維持良好,不給家人增加心理和身體負擔,就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所以,經常有人讚揚我們是:了不起的透析者。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請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結構化面試題目:「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請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參考答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意思是說,對於學習知識而言,知道怎麼去學的人比不上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又不及以此為樂的人。
  • 在自知者的字典裡,從來都沒有「迷茫」二字。
    我曾認真仔細的剖析過自己每一次迷茫的原因,得到的結論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因為自己缺少「自知」。當一個人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身上具備的優勢與短板,只是一味的盲目跟風、隨波逐流,自個的心裡都不曉得自己要漂向哪兒去?又最終會漂到哪兒去?這樣苟且麻木的活著,人又怎麼會不迷茫呢?自知者明,自知者智,自知者因為明智而不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