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請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2020-12-22 中公教師網

結構化面試題目:「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請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參考答案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意思是說,對於學習知識而言,知道怎麼去學的人比不上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又不及以此為樂的人。孔子的這句話,說明了學習的三種境界——「知」「好」「樂」,更強調了興趣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一旦對某件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地去求知、去探索、去實踐,並在這個過程中獲得愉快的體驗。因此,古今中外的教育學家無不重視興趣在智力開發中的重要作用。這就對教師的教學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根據學生的個性化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引導其將這種興趣內化為不斷開拓進取的驅動力,最大化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要想達到這一目標,我認為,可以從「培養」和「強化」兩個方面著手。前者,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合理地設計課程,從學生接受的角度出發,適時引導,巧妙設問,以此來調動學生參與探索的積極性,從而激發其潛在的學習興趣;後者則是在學生已有興趣的基礎上,通過鼓勵、拔高等方式,不斷強化學生對自己的心理認同感,避免出現「三分鐘熱度」的情況。這樣,學生就可以帶著濃厚的興趣參與學習活動,並收穫較好的學習效果。

我的回答完畢!謝謝!!

關注微信:「qgjsks」回復「結構化面試」可獲得七大類型試題答題思路及試題解析

推薦:[答辯技巧] [試講亮點] [說課] [結構化技巧] [面試技巧] 

掃一掃輕鬆關注「qgjsks」微信-領結構化面試資料

>>>更多教師招聘面試備考資料請查看教師招聘頻道

相關焦點

  • 論語求義|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理解這句話,「知、好、樂」是三字的字義是關鍵。「知」,由矢(打獵、作戰)+口(談論、指揮)組成。生命活動往往是一個拆東牆補西牆的過程,「好之」的定向積累,其實也是一種對「不好之」的削弱,一益一損、一立一破,成就了「好之」的加成。所以,「知之」代表著現狀,「好之」則代表著潛力。正所謂「吾生也有涯,其知也無涯」,「好之」可以作用於更大的時間跨度上、並且更具有持久性。
  • 習近平: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學習經典】  ——跟習大大學引經據典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一)熱愛學習的三個層次  今年北京高考的作文題目之一,是以"深入靈魂的熱愛"為題進行論述。  人能夠強烈感受到熱愛對象為生命帶來的巨大樂趣,才會為之投入而無怨無悔、為之付出而無止無休。  這就是《論語》裡的一句話: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懂得學習的人比不上喜愛學習的人,喜愛學習的人比不上以此為樂的人。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相逢論語中的故人之三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雍也·知之者》【鸚鵡學舌】孔子說:知道學習的人,不如愛好學習的人;愛好學習的人,不如以學為樂的人。在《論語·季氏·生而知之》中孔子又從另一角度,將其分為四個層次: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 王青教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正因為他的這一段個人經歷,王青老師相信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他覺得教育的作用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專業興趣,由興趣支撐的學習動力能持續一生。刷微看圈愛回復現今,我院大部分師範生都一門心思考編,對實用性的課程非常重視,但對某些基礎理論學科則缺乏興趣,對此,王青老師也表示理解:「考編決定了你的工作方向,當然是至關重要的。」「那麼理論類課程呢?」「如果想要更加高層次的追求、獲得更廣闊的前景,就必須要有堅實的基礎理論知識」。
  • 「李保佳講論語6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
    「李保佳講論語6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翻譯:懂得知識的人,不如喜歡學習的人;喜歡學習的人,不如能在學習中得到樂趣的人。論語中很多篇幅在講學習,這裡孔子提到了學習的三個境界。學習的第一個境界:知之第一個學習境界呢,是知道一些知識,但本身自己並不喜歡學習知識。這個可能就是因為什麼原因不得不學習,比如要考上大學、考證,本身不喜歡學習裡面的知識,但是沒辦法,要學。像我們上學的時候,有的學科自己根本不喜歡,也不擅長,但是沒辦法,還是要學。這種學習,就屬於「知之」的學習境界。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其實家長才是最好的老師
    祖衝之父親祖朔之是個小吏,如所有家長一樣,望子成龍。祖衝之不到九歲,他父親就逼著他背誦論語。兩個月過去了他也只能背10多行,祖朔之氣得把書摔了大罵:「你真是個大笨蛋啊!」過了幾天,祖朔之才氣消了,把祖衝之叫到跟前說:「你要用心讀書,將來才能出人頭地做大官,我現在再教你,你再不努力,決不輕饒!」時間很快又過去了兩個月,祖衝之越學越厭煩,終於有一天他憤憤地說:「這經書說什麼我也不讀了!」
  • 淺談職高農學課興趣的培養,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職高農學專業課內容比較枯燥、抽象,有些內容確實很難理解,以致學生不願意深入鑽研,同時也給教學工作帶來很大難度。那麼,如何培養學生學習農學專業課的興趣呢?  一、多形式激發興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 【世紀學子】劉柏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孔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永遠是最老的老師。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哪一個舞臺上搖曳曼妙的舞姿,不是臺下揮灑汗水苦練基本功換來的呢?摔傷,磕腫,蹭破皮都是家常便飯,每次放棄退縮時都有老師和家長在身後為她加油打氣。在2020年濰坊電視臺舉辦的「未來之星」春節聯歡晚會上,劉柏君參演的舞蹈獲得了最佳演員獎。
  • 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讓學習不再與痛苦劃等號
    孔子在《論語·雍也》中講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意思是,懂得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又不如以之為樂的人。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樂之者」都是最高的境界,快樂且享受的心態讓人充滿智慧,讓過程充滿樂趣,也幫助我們走向成功。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記2015美國中西部「漢語橋」比賽
    原標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記2015美國中西部「漢語橋」比賽  新華網芝加哥4月19日電 通訊: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記2015美國中西部「漢語橋」比賽   新華社記者邵莉   「這是一首簡單的小情歌,唱著人們心腸的曲折,我想我很快樂……」如果不是置身現場,你可能聽不出來是一個棕發碧眼的美國學生在字正腔圓地演唱這首風靡中國的
  • 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讀書學習的最大動力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意思是「懂得學習的人比不上喜愛學習的人;喜愛學習的人比不上以此為樂的人」。一些學校老師和成功學導師,經常會說「熱愛是最好的老師」。此話源於愛因斯坦,他的原話是:「對一切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它遠遠超過責任感」。
  • 一個中醫帶教者的追求,從知之者,到樂之者!
    孔子早有論斷:「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雍也》「知」是知道,知識大都通過書本上獲得,多是別人的,不一定能變為自己的智慧。如果是為了某種功利和任務去讀書學習,一般是淺讀,沒有用心,這種人只能算「知道分子」,還不能算「知識分子」,因為他僅「知道」而缺「見識」,效果極差。
  • 正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PMP學習備考心得
    PMP學習和備考心得一、基本心態:好學&樂學的心態從「要我學」變為「我要學」。不是因為考試,所以要我看書要記憶。正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自覺的態度,常常產生積極的正能量,更利於掌握並取得好成績,從而形成良性循環。做到快樂學習。二、整體方法:目標為導向的過程法明確學習的目標:掌握項目管理過程及知識技能,通過PMP考試(甚至爭取拿5P)。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請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Q:鄭老師平常治學嚴謹,對學生嚴格要求,上課時候十分嚴肅,學生們都很害怕他不願意和他親近,對此,你怎麼看?【參考答案】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的教學風格,鄭老師治學嚴謹,對學生嚴格要求,體現了他的責任心和對學生的愛護。
  • 去日不可追,來日猶可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興衰成敗,可嘆也,時光之不可追,未來之可期,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活在當下,不要活在夢裡,不是要活在過去。志不可不高遠,夢不可不早悟。君子之志於道,居於德,合於義,遊於六藝,光陰之非虛也。一動一靜,合乎四時,一朝一夕,順乎陰陽。積石成山,積水成海。聖之可為,聖之可期。人貴自明,學貴自得。不亦君子乎!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孫繼海只是了解,而高洪波是全身心投入!
    這絕不是潑冷水,而是事實如此,沒有鮮明的技戰術,沒有自己的打法風格,國青的比賽除了讓我們看到拼勁,年輕外,我們什麼都看不到,一場又一場的失利,更是讓人絕望。對於國足,他更是全身心的投入,兩次執教的落寞散場,他沒有後悔,更沒有絲毫的怨言,因為他是好之者。也許他沒有孫繼海球員時期的輝煌,他的專業能力或許也不及孫繼海,但是他的執教能力,他對於球隊的整體規劃,可以說是盡心盡力,並不只是了解而已。
  • 習近平論"勸學":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學習是文明傳承之途、人生成長之梯、政黨鞏固之基、國家興盛之要」,習近平同志從四個不同層面強調學習的重要性,闡釋我們為什麼要重視學習的原因。   學習是中國共產黨人戰勝艱難的法寶。傳統文化中,讀書、修身、立德,不僅是立身之本,更是從政之基。習近平同志深刻指出,在現代政治文明中,「領導幹部的人格力量對於做好領導工作越來越重要,而人格力量的形成很重要的途徑是讀書學習」。   而面對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面對改革發展的艱巨性、複雜性、繁重性,學習對於我們更為重要。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傳華夏國風之精髓。從今天開始,我們的研學會「慢」下來,讓孩子們成為一個有心,有情,有思想的學習者。一大早,初中部全體集中在會議室開始了遊學見聞分享會:這裡到處是文化。人民熱情,有文化底蘊。以及家族間的事,遊學間的成長與收穫。孩子們一邊認真聆聽,若有所思。雖然只有是短暫接觸,但大家都能感受到這裡的生活的方式和文化狀態。
  • 關心的話語|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3、井淘三遍吃好水,人從三師武藝高。4、天下之事常成於困約,而敗於奢靡。——陸遊5、學做任何事得按部就班,急不得。6、沒有一個大學,是比擁有我們從未使用過的能力的大自我和人類意志與理智所創造的現實,更能包羅萬象的了。
  • 知之?好之?樂之!
    知道了這些差異,本就於情於理,不如傳承文化特色,並樂在其中。秦國的知之,使他早早關注這些差異,逐漸好之,決心統一六國,統一其文字、度量衡、貨幣等,最終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終為樂之。放在而今我們個人身上,「知道」、「喜歡」、「樂在其中」,這是對一件事、對知識、對學問深入程度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