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羅浮山國學院附屬學校辦學的
第1129天
今天是生態化教育團隊陪大家走過的
第4789天
今天是曾仕強教授國學智慧影響世界
第10661天
觸中華千年之文脈,傳華夏國風之精髓。羅浮山國學院附屬學校山東泰安、曲阜的朝聖之旅的第四天,孩子們今天將研學孔府與孔林。
從今天開始,我們的研學會「慢」下來,讓孩子們成為一個有心,有情,有思想的學習者。一大早,初中部全體集中在會議室開始了遊學見聞分享會:
這裡到處是文化。人民熱情,有文化底蘊。以及家族間的事,遊學間的成長與收穫。孩子們一邊認真聆聽,若有所思。雖然只有是短暫接觸,但大家都能感受到這裡的生活的方式和文化狀態。
在大家的分享與交流中,孩子們的發言各有千秋,有些話題看似輕描淡寫,但讓我們能感受到,當面對不順,孩子們越來越可以一笑而過,只要想辦法,我們都可以好好解決。孔府又稱衍聖公府,位於孔廟的東側。孔府是孔子嫡系子孫居住的地方。
孔府保存下來的建築主要是明清時代所建。孔府佔地面積達約180畝,各類建築463間。府內樓堂廳軒櫛次鱗比,長廊曲徑,撲朔迷離,雕梁畫棟,富麗堂皇,是一座典型的中國封建貴族莊園。它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建築最豪華的封建官僚貴族府第,號稱"天下第一家"。孔府內還藏有自明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至1948年的文書檔案,是世界上持續年代最久、範圍最廣、保存最完整的私家檔案。還有大批歷史文物及明清的衣冠等。因而孔府不僅是我國的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而且還於1994年被世界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他們迎來了一個挑戰,背誦論語三十條,可以免門票。家族內有兩個孩子通關成功。
對待未能通關免票的孩子,大家並沒有指責抱怨。但背誦論語是遊學之前就告知孩子們的,所以,面對這樣的結果,孩子們趁著吃飯的空檔,也各抒己見。
「啊,我覺得背30條不合理,也沒多大的感覺。」孩子戲謔而言。「提前通知的任務,沒有完成通關,事後沒有感覺,看來你要好好反思自己了。」「開始我的心情特別緊張,怕背不好拖累家族。但背完後我特別激動,可以說是激動萬分。」「我通關後自己很自豪,很有成就感。雖然中間也有沒有發揮好的時候,但後來還是想起來了。」「我以後要及時完成作業,不能太拖拉。按時完成作業。」開始訕訕地反思自己。
生活就是一件事接著一件事。我們並沒有多做休息和停留,就直奔孔府而來。出發前,包老師也給孩子們帶來了風趣幽默的歷史課。孔子被奉為大成至聖先師,千年之前,就已經預見當代社會價值觀。雖然用德志衡量一個人很難,但孔子還是提出一系列的評判標準:為了百姓,為了自己的理想,孔子周遊列國,往往被人拒之門外,自己形容,惶惶如喪家之犬,但還是堅持去做。他的一生,都在實踐什麼是「道」——做人,做事,行事的良知,希望天下太平。都告訴我們只要符合併根據自己的特點,就會成為一個人才。孔子作為先行者,很多智慧道理,無論哪個時代都可以普世眾人。帶著滿滿的啟示和感悟,孩子們在接下來孔府和孔林的遊學中,看到,聽到,感受到之處,都在思考孔家文化為什麼這樣源遠流長?今天活動的主題,就是讓孩子們去建設家風,家訓,家規,以史為鑑,建小家以觀大家。感受我們炎黃子孫的文化自信。
在研學中,孩子們了解的不僅僅只有知識。更多的是對歷史人文的思考和孕化,對家國文化的情懷,對那些未知知識的興趣和好奇。
「啊,原來《中庸》是孔子的孫子寫的,孔伋,孔鯉,好有趣。」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也許就是這樣的感覺。看著孩子們沉浸在求知的滿足和喜悅的衝勁兒幹勁兒,路人也被孩子們的朝氣蓬勃吸引。「要麼這是歷史文城,你們要好好學習,繼續傳承啊。」
在下一個更具有挑戰的任務中,也沒有絲毫的退卻——
把自己了解的故事作為小導遊講解給遊客。孔林,本稱至聖林, 位於山東省曲阜市城北1.5公裡處, 是孔子及其後裔的家族墓地,是世界上延續時間最長的家族墓地。
自泰山發脈,石骨走二百裡,至曲阜結穴,洙泗二水會於其前,孔林數百畝,築城圍之。城以外皆孔氏子孫,圍繞列葬,三千年來,未嘗易處。
這裡的靜寂讓孩子們因為疲憊而躁動起來的心一下子變得肅敬。遊學下來孩子們最大的改變之一就是學會了「發展」,千年前的一磚一瓦皆有情,一處一景皆歷史。互相交換一個眼神,大家一致決定,請一個導遊。因為是臨近關門才到達孔林,可以看出幫我們講解的阿姨十分疲憊,嗓音也是有些沙啞。輕聲低語的講解,讓孩子們的步伐也輕柔了許多,問出的問題更加恭敬謙遜。在孔子墓前,孩子們正衣冠正心志以祭拜,這份油然而生的敬畏,讓人為羅浮君子感到欣慰。當孩子們正躊躇滿志要將滿滿的收穫分享給陌生人時,才發現遇到了一個大麻煩——沒有人!滿心歡喜滿心憂,但孩子們的堅持並沒有辜負自己的付出和努力。終於在一處快到大門的轉角遇到了入林的遊客。可他們並沒有第一時間接受孩子們的「推銷」。「我們是免費講解,我們是來鍛鍊自己,要完成一個任務。」在孩子們真誠的態度和「死纏爛打」的攻勢下,遊客的態度也軟化轉變。孩子們趁勢乾脆調轉行進路線,跟著他們原路返回還邊走邊說。「老師,原來剛才那個爺爺是我的老鄉,他還交給我另外一個知識。」「下次咱們要說清楚目的,要不別人以為我們要錢呢。」
當問到孩子們今天收穫了什麼?
他們收穫的太多:孔子的故事,子貢手植楷的來歷,中庸的作者,鎮宅神獸的寓意,如何與陌生人更好的交流,如何讓陌生人放下戒備心,我們這一程感受到什麼特別的……
看著孩子們發光發亮的眼睛,充滿求知憧憬的眼神,學有所成的滿足感,就像一臺馬力十足運轉的發動機,點燃孩子們的生命!- END-文字 |鄒暢
編輯 | 鄧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