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國獎專訪 | 陳學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學術道路中需要鍥而不捨

2021-03-04 浙大外院青年

陳學良,外語學院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2018級碩士研究生,國精班榮譽班學員,師從外語學院百人計劃研究員胡潔老師。

    獲得「國家獎學金」、浙江大學 「優秀研究生」等榮譽稱號。兩年發表6篇高水平論文,兩篇為SSCI一區文章,四篇為ESCI文章,並作為第一作者在國際教育技術領域(含英語教育技術)排名第一的SSCI頂級期刊Computers&Education發文。他曾為印度莫迪總理訪華團隊擔任隨行口譯員,跟隨浙大代表團赴中國外交部、商務部和中國維和警察培訓中心參訪,並在上海合作組織國際司法交流合作培訓基地實習,入選紐約聯合國中國青年全球競爭力提升項目。

    陳學良同學科研成績斐然,曾基於30個OECD國家、7000多所學校、20餘萬名學生的公開數據,考察了與ICT(信息通訊技術)相關的行為和動機因素在培養青少年ICT自我效能中所發揮的作用,成果發表在SCI & SSCI一區頂級期刊Computers & Education上,該期刊影響因子高達5.296,在教育技術類期刊排名全球第一、計算機科學類期刊排名全球十一,文章僅返修一次便被成功錄用,獲得了領域內權威專家的高度肯定和讚賞。

    談到科研經驗,他說靈感主要來自於兩方面:一是廣泛的文獻閱讀;二是在日常生活中對現實問題的思考。他鼓勵大家讀文獻的時候要有針對性,抓住一個方向,不斷細化,了解這個方向主要的理論框架、研究方法和比較出名的學者,在閱讀中思考、發現問題,並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形成自己的研究計劃。

    陳學良同學特別談到,浙大的一大特色就是跨學科思維,這點對他的影響很大。以外語學院為例,既有做傳統理論語言學的,也有做應用語言學的,還有做心理學和教育學,甚至有計算機的。這樣的學科交叉融合給學生提供了很好的成長土壤,開闊了學生的思維,也非常符合當下的研究趨勢。正如做心理語言學的梁君英老師在課堂上說的那樣,現在做研究應該以問題為導向(question-based),而不是以學科為導向(discipline-based)。跨學科就是要打破學科壁壘,以解決問題為導向,任何有助於解決問題的知識或工具,都可以拿來用。陳學良同學回憶自己在科研中經常需要分析大量數據,要熟悉統計學原理,操作統計學軟體,有時甚至要自己編程寫代碼,這使文科背景出身的他最開始感覺很吃力,但還是硬著頭皮堅持了下來,最終發現一切沒有自己想像的那麼難,只要願意花時間,還是可以學會的。正是這種鍥而不捨、文理兼修的魄力,讓他在跨學科研究中遊刃有餘,得心應手。

    陳學良同學不僅科研能力突出,他還做到了成績優異(專業課均分92.33,排名第三),同時輔修了國際組織精英人才培養計劃,做到了對時間的高效利用。在談到提高做事效率的經驗時,他向同學們推薦Getting Things Done, 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以及 The Willpower Instinct這三本書,還有McKinsey’s 7-step problem solving, Ray Dalio’s five-step process這兩種方法,並建議同學們做一件事情要全身心投入,玩的時候就開開心心地玩,不要想工作的事情,工作的時候就不要三心二意,這樣才能確保自己的高效。

    此外,陳學良同學還分享了自己科研的一大」秘籍「——廣泛閱讀。現在他還每年堅持讀20本左右英文原著,比如人物傳記、科普書籍和文學作品等,他說閱讀既是為了更新和拓展自己在不同領域的知識,也是為了保持自己對語言本身的敏感性和熟悉度,對保持和錘鍊自己的語言水平、提高論文閱讀與撰寫能力大有裨益。他鼓勵同學們明確自己感興趣的方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哪怕開始時不知所措,也要勇於探索和嘗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對閱讀的痴迷和對科研成就感的享受,讓陳學良同學如魚得水,樂在其中。

「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為了開闊眼界,陳學良同學參與了廣泛的社會實踐。2018年4月,還是本科生的他報名擔任莫迪總理訪華團隊的口譯員,經過面試後順利通過。他向代表團介紹武漢和中國的一些文化景點與特色,通過和職業譯員一起工作,也讓他意識到優秀的口譯員不僅要語言水平過硬,更要具備良好的專業素養。2018年10月份,他跟隨浙大參訪團訪問了外交部、商務部和中國維和警察培訓中心,近距離了解國家部委的運作情況,以及他們對於人才的招聘要求。陳學良同學談到,外交事業是一項崇高的事業,對於外語專業的學生而言,在就業時如果能夠進入國家部委,也是非常不錯的選擇。2019年8月到9月份,他奔赴上海合作組織國際司法交流合作培訓基地實習,期間主要負責為阿富汗以及其它中亞國家的警務人員提供日常翻譯服務,在相處的那段時間,他了解了很多異域的風俗習慣、生活方式、文化背景,也為自己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國度而感到幸運。

    陳學良同學談到自己的導師角色是多重的,她既是領域內令人欽佩的學界前輩,也是學生的學業導師,同時還不斷給予學生家長般的關懷。他說胡老師深厚的學術功底、對學生科研工作的耐心指導和對科研高標準的恪守給予了他很大的幫助,胡老師像是家長一樣對學生的困難主動伸出援手,對胡老師的傳道授業解惑,他十分感恩。

    陳學良同學寄語同學們要好好利用浙大的平臺,培養自己多方面的能力;另外,儘早確定自己的職業規劃和發展方向,不管是走學術道路還是去工作,都要提早準備,然後有針對性地努力,培養自己相關的技能,積累相關的經驗。

撰稿 | 陳曉芳

圖片與資料提供 | 陳學良

排版 | 梁雪

相關焦點

  • 習近平: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學習經典】  ——跟習大大學引經據典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一)熱愛學習的三個層次  今年北京高考的作文題目之一,是以"深入靈魂的熱愛"為題進行論述。  人能夠強烈感受到熱愛對象為生命帶來的巨大樂趣,才會為之投入而無怨無悔、為之付出而無止無休。  這就是《論語》裡的一句話: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懂得學習的人比不上喜愛學習的人,喜愛學習的人比不上以此為樂的人。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相逢論語中的故人之三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雍也·知之者》【鸚鵡學舌】孔子說:知道學習的人,不如愛好學習的人;愛好學習的人,不如以學為樂的人。在《論語·季氏·生而知之》中孔子又從另一角度,將其分為四個層次: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 論語求義|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理解這句話,「知、好、樂」是三字的字義是關鍵。「知」,由矢(打獵、作戰)+口(談論、指揮)組成。「知」,不僅僅是對經驗、常識、真理的懂得、通曉,更是具備管理、主持事物發展變化過程的能力,也包括了實實在在的管理、主持行為。做到了「知之」,也就是做到了合理地應物。
  • 王青教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1996年任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2002年任教授,同年被評為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新世紀學術帶頭人。2004年擔任博士生導師,2008年被評為青藍工程江蘇省新世紀學術帶頭人。有些時候,他還會主動去看學生們都在朋友圈或微博上發表的內容,對此他頗有感慨:「同學們在自己寫微博微信的時候,表達得優美順暢,風趣幽默,但一到正式寫作文的時候,卻寫的很僵硬死板,在上課回答我的提問時,也只顧埋頭在書中找答案。其實,寫作文最重要的是遵循本心,把自己想要表達的觀點寫出來,而不能一味地按照既定模板去寫。」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請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結構化面試題目:「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請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參考答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意思是說,對於學習知識而言,知道怎麼去學的人比不上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又不及以此為樂的人。
  • 【世紀學子】劉柏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小小的年紀卻以良好的思想品質,優異的學習成績,全面的綜合素質,成為了同學中的佼佼者。     從幼兒園開始,劉柏君就表現出了廣泛的興趣愛好--喜歡舞蹈、畫畫、彈鋼琴、閱讀……尤其在舞蹈和鋼琴方面更是表現出了突出的天賦和驚人的毅力。
  • 「李保佳講論語6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
    「李保佳講論語6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翻譯:懂得知識的人,不如喜歡學習的人;喜歡學習的人,不如能在學習中得到樂趣的人。論語中很多篇幅在講學習,這裡孔子提到了學習的三個境界。學習的第一個境界:知之第一個學習境界呢,是知道一些知識,但本身自己並不喜歡學習知識。這個可能就是因為什麼原因不得不學習,比如要考上大學、考證,本身不喜歡學習裡面的知識,但是沒辦法,要學。像我們上學的時候,有的學科自己根本不喜歡,也不擅長,但是沒辦法,還是要學。這種學習,就屬於「知之」的學習境界。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孫繼海只是了解,而高洪波是全身心投入!
    土倫杯的一勝難求,讓我們不得不關注U21國青的未來,儘管這次參賽的是選撥隊,但是自從孫繼海執教以來,U21國青的表現很難讓人滿意。當然,底子差,人員不整,鍛鍊少等各種各樣的困難我們必須承認,但是這樣的困難並不能夠成為表現不佳的理由與藉口,畢竟組隊磨合也有段時間了,國青也該拿出點「真材實料」來了。但是,顯然沒有,無論是之前的熱身拉練,還是本次土倫杯的三場小組賽,我們唯一能夠看到的閃光點就是隊員很拼,很努力,但僅此而已。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記2015美國中西部「漢語橋」比賽
    原標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記2015美國中西部「漢語橋」比賽  新華網芝加哥4月19日電 通訊: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記2015美國中西部「漢語橋」比賽   新華社記者邵莉   「這是一首簡單的小情歌,唱著人們心腸的曲折,我想我很快樂……」如果不是置身現場,你可能聽不出來是一個棕發碧眼的美國學生在字正腔圓地演唱這首風靡中國的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其實家長才是最好的老師
    祖衝之父親祖朔之是個小吏,如所有家長一樣,望子成龍。祖衝之不到九歲,他父親就逼著他背誦論語。兩個月過去了他也只能背10多行,祖朔之氣得把書摔了大罵:「你真是個大笨蛋啊!」過了幾天,祖朔之才氣消了,把祖衝之叫到跟前說:「你要用心讀書,將來才能出人頭地做大官,我現在再教你,你再不努力,決不輕饒!」時間很快又過去了兩個月,祖衝之越學越厭煩,終於有一天他憤憤地說:「這經書說什麼我也不讀了!」
  • 一個中醫帶教者的追求,從知之者,到樂之者!
    孔子早有論斷:「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雍也》「知」是知道,知識大都通過書本上獲得,多是別人的,不一定能變為自己的智慧。如果是為了某種功利和任務去讀書學習,一般是淺讀,沒有用心,這種人只能算「知道分子」,還不能算「知識分子」,因為他僅「知道」而缺「見識」,效果極差。
  • 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讀書學習的最大動力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意思是「懂得學習的人比不上喜愛學習的人;喜愛學習的人比不上以此為樂的人」。一些學校老師和成功學導師,經常會說「熱愛是最好的老師」。此話源於愛因斯坦,他的原話是:「對一切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它遠遠超過責任感」。
  • 淺談職高農學課興趣的培養,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生產在時代發展和小康社會建設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為此,培養職高學生興趣,加強職高農學專業課學習,提高學生素質十分重要。我在職高擔任農學專業課己有23年,現將我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做法與各位交流,以便得到指教。
  • 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讓學習不再與痛苦劃等號
    孔子在《論語·雍也》中講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意思是,懂得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又不如以之為樂的人。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樂之者」都是最高的境界,快樂且享受的心態讓人充滿智慧,讓過程充滿樂趣,也幫助我們走向成功。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傳華夏國風之精髓。從今天開始,我們的研學會「慢」下來,讓孩子們成為一個有心,有情,有思想的學習者。一大早,初中部全體集中在會議室開始了遊學見聞分享會:這裡到處是文化。人民熱情,有文化底蘊。以及家族間的事,遊學間的成長與收穫。孩子們一邊認真聆聽,若有所思。雖然只有是短暫接觸,但大家都能感受到這裡的生活的方式和文化狀態。
  • 【星·榜樣】師大之星專訪——陳學良:因為有你 心存感激
    他就是第十屆師大之星參賽選手,來自物理與信息科學學院2012級物理學專業的陳學良。 Δt'=Δt/(1-(u/c)²)^½——做時間的掌控者他擔任了物信院的團副這一重任。在物信院團委的部長們的形容中,他是一個非常有魅力、有親和力的上級。
  • 正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PMP學習備考心得
    正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自覺的態度,常常產生積極的正能量,更利於掌握並取得好成績,從而形成良性循環。做到快樂學習。二、整體方法:目標為導向的過程法明確學習的目標:掌握項目管理過程及知識技能,通過PMP考試(甚至爭取拿5P)。
  • 國獎人物 | 劉晶晶:追「光」者
    如何合理安排好自己的學習與生活?追逐夢想,就不怕山高水長。下面讓我們一起走近劉晶晶博士,看他是如何成為一名追「光」者。劉晶晶,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2017級光學專業博士研究生,入選山東師範大學博士學術新人培養計劃,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SCI論文8篇,獲選2019年博士研究生「學術十傑」,在讀期間榮獲2016年碩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2019年博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
  • 去日不可追,來日猶可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興衰成敗,可嘆也,時光之不可追,未來之可期,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活在當下,不要活在夢裡,不是要活在過去。志不可不高遠,夢不可不早悟。君子之志於道,居於德,合於義,遊於六藝,光陰之非虛也。一動一靜,合乎四時,一朝一夕,順乎陰陽。積石成山,積水成海。聖之可為,聖之可期。人貴自明,學貴自得。不亦君子乎!
  • 學習用典︱利於國者愛之,害於國者惡之
    他強調,要千方百計把市場主體保護好,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弘揚企業家精神,推動企業發揮更大作用實現更大發展,為經濟發展積蓄基本力量。在說到希望企業家增強愛國情懷時,習近平總書記使用了典故「利於國者愛之,害於國者惡之」。  本期《學習用典》解讀:利於國者愛之,害於國者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