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相逢論語中的故人之三

2020-12-25 論語微閱讀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雍也·知之者》

【鸚鵡學舌】孔子說:知道學習的人,不如愛好學習的人;愛好學習的人,不如以學為樂的人。

【畫蛇添足】在這兒,孔子把學習的態度分成三個層次。

在《論語·季氏·生而知之》中孔子又從另一角度,將其分為四個層次: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鸚鵡學舌】孔子說:生下來就有知識的人,是上人;經過學習而掌握知識的人,是次人;遇到困難而學習的人,是又次之人;遇到困難仍然不肯學習的人,那是最下之人。

【畫蛇添足】那麼孔子屬於哪一等的人呢?在《論語.述而.我非生而》中,孔子自我評價說:"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如果再大白話一點就是:我不是生來就有知識的人,而是因為我喜愛古代的文化,勤奮敏捷苦苦以求來的。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論語·述而·我非生而》

【鸚鵡學舌】孔子說:我不是生來就有知識的人,而是因為我喜愛古代的文化,勤奮敏捷苦苦以求來的。

【畫蛇添足】孔子究竟有多麼好學呢?《論語》中至少有幾十處能體現其好學的精神:

為學,可以"食無求飽";

為學,可以"每事問";

為學,可以"不亦樂乎";

為學,可以"曲肱而枕";

為學,可以"樂以忘憂";

為學,可以"不恥下問";

為學,三人中,"必有吾師";

終生,"學而不厭"。

如果孔子都非生而知之者,那至少中國自古以來,就沒有生而知之者了。

相關焦點

  • 習近平: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學習經典】  ——跟習大大學引經據典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一)熱愛學習的三個層次  今年北京高考的作文題目之一,是以"深入靈魂的熱愛"為題進行論述。  人能夠強烈感受到熱愛對象為生命帶來的巨大樂趣,才會為之投入而無怨無悔、為之付出而無止無休。  這就是《論語》裡的一句話: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懂得學習的人比不上喜愛學習的人,喜愛學習的人比不上以此為樂的人。
  • 論語求義|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理解這句話,「知、好、樂」是三字的字義是關鍵。「知」,由矢(打獵、作戰)+口(談論、指揮)組成。生命活動往往是一個拆東牆補西牆的過程,「好之」的定向積累,其實也是一種對「不好之」的削弱,一益一損、一立一破,成就了「好之」的加成。所以,「知之」代表著現狀,「好之」則代表著潛力。正所謂「吾生也有涯,其知也無涯」,「好之」可以作用於更大的時間跨度上、並且更具有持久性。
  • 「李保佳講論語6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
    「李保佳講論語6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翻譯:懂得知識的人,不如喜歡學習的人;喜歡學習的人,不如能在學習中得到樂趣的人。論語中很多篇幅在講學習,這裡孔子提到了學習的三個境界。學習的第一個境界:知之第一個學習境界呢,是知道一些知識,但本身自己並不喜歡學習知識。這個可能就是因為什麼原因不得不學習,比如要考上大學、考證,本身不喜歡學習裡面的知識,但是沒辦法,要學。像我們上學的時候,有的學科自己根本不喜歡,也不擅長,但是沒辦法,還是要學。這種學習,就屬於「知之」的學習境界。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請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結構化面試題目:「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請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參考答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意思是說,對於學習知識而言,知道怎麼去學的人比不上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又不及以此為樂的人。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其實家長才是最好的老師
    祖衝之父親祖朔之是個小吏,如所有家長一樣,望子成龍。祖衝之不到九歲,他父親就逼著他背誦論語。兩個月過去了他也只能背10多行,祖朔之氣得把書摔了大罵:「你真是個大笨蛋啊!」過了幾天,祖朔之才氣消了,把祖衝之叫到跟前說:「你要用心讀書,將來才能出人頭地做大官,我現在再教你,你再不努力,決不輕饒!」時間很快又過去了兩個月,祖衝之越學越厭煩,終於有一天他憤憤地說:「這經書說什麼我也不讀了!」
  • 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讓學習不再與痛苦劃等號
    孔子在《論語·雍也》中講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意思是,懂得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又不如以之為樂的人。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樂之者」都是最高的境界,快樂且享受的心態讓人充滿智慧,讓過程充滿樂趣,也幫助我們走向成功。
  • 王青教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有些時候,他還會主動去看學生們都在朋友圈或微博上發表的內容,對此他頗有感慨:「同學們在自己寫微博微信的時候,表達得優美順暢,風趣幽默,但一到正式寫作文的時候,卻寫的很僵硬死板,在上課回答我的提問時,也只顧埋頭在書中找答案。其實,寫作文最重要的是遵循本心,把自己想要表達的觀點寫出來,而不能一味地按照既定模板去寫。」
  • 淺談職高農學課興趣的培養,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一、多形式激發興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習的動力主要源於興趣,只有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豐富學生的思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用形象講解抽象  農學專業知識中有很多抽象的知識點,如何讓學生產生興趣,記住這些知識呢?最好的辦法就是巧用比喻。比喻可以把抽象的知識轉化為具體、形象的東西,便於記憶。
  • 【世紀學子】劉柏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小小的年紀卻以良好的思想品質,優異的學習成績,全面的綜合素質,成為了同學中的佼佼者。     從幼兒園開始,劉柏君就表現出了廣泛的興趣愛好--喜歡舞蹈、畫畫、彈鋼琴、閱讀……尤其在舞蹈和鋼琴方面更是表現出了突出的天賦和驚人的毅力。
  • 一個中醫帶教者的追求,從知之者,到樂之者!
    孔子早有論斷:「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雍也》「知」是知道,知識大都通過書本上獲得,多是別人的,不一定能變為自己的智慧。如果是為了某種功利和任務去讀書學習,一般是淺讀,沒有用心,這種人只能算「知道分子」,還不能算「知識分子」,因為他僅「知道」而缺「見識」,效果極差。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記2015美國中西部「漢語橋」比賽
    原標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記2015美國中西部「漢語橋」比賽  新華網芝加哥4月19日電 通訊: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記2015美國中西部「漢語橋」比賽   新華社記者邵莉   「這是一首簡單的小情歌,唱著人們心腸的曲折,我想我很快樂……」如果不是置身現場,你可能聽不出來是一個棕發碧眼的美國學生在字正腔圓地演唱這首風靡中國的
  • 去日不可追,來日猶可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興衰成敗,可嘆也,時光之不可追,未來之可期,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活在當下,不要活在夢裡,不是要活在過去。志不可不高遠,夢不可不早悟。君子之志於道,居於德,合於義,遊於六藝,光陰之非虛也。一動一靜,合乎四時,一朝一夕,順乎陰陽。積石成山,積水成海。聖之可為,聖之可期。人貴自明,學貴自得。不亦君子乎!
  • 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讀書學習的最大動力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意思是「懂得學習的人比不上喜愛學習的人;喜愛學習的人比不上以此為樂的人」。一些學校老師和成功學導師,經常會說「熱愛是最好的老師」。此話源於愛因斯坦,他的原話是:「對一切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它遠遠超過責任感」。
  • 正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PMP學習備考心得
    PMP學習和備考心得一、基本心態:好學&樂學的心態從「要我學」變為「我要學」。不是因為考試,所以要我看書要記憶。正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自覺的態度,常常產生積極的正能量,更利於掌握並取得好成績,從而形成良性循環。做到快樂學習。二、整體方法:目標為導向的過程法明確學習的目標:掌握項目管理過程及知識技能,通過PMP考試(甚至爭取拿5P)。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傳華夏國風之精髓。從今天開始,我們的研學會「慢」下來,讓孩子們成為一個有心,有情,有思想的學習者。一大早,初中部全體集中在會議室開始了遊學見聞分享會:這裡到處是文化。人民熱情,有文化底蘊。以及家族間的事,遊學間的成長與收穫。孩子們一邊認真聆聽,若有所思。雖然只有是短暫接觸,但大家都能感受到這裡的生活的方式和文化狀態。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孫繼海只是了解,而高洪波是全身心投入!
    但是,顯然沒有,無論是之前的熱身拉練,還是本次土倫杯的三場小組賽,我們唯一能夠看到的閃光點就是隊員很拼,很努力,但僅此而已。我們要肯定這種拼,也要肯定努力,但是球隊的技戰術呢?戰術風格呢?「能說會道」的主教練孫繼海呢?真正到了主帥的位置上,他的「能說會道」同樣不管用,甚至讓球隊更加乏力。
  • 習近平論"勸學":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學習是文明傳承之途、人生成長之梯、政黨鞏固之基、國家興盛之要」,習近平同志從四個不同層面強調學習的重要性,闡釋我們為什麼要重視學習的原因。   學習是中國共產黨人戰勝艱難的法寶。從延安整風時「改造我們的學習」,到執政之初「必須學會自己不懂的東西」,從改革開放後「認真建立學習制度」,到新世紀階段的「在全黨大興學習之風」,在每一個重大轉折時期,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黨總是號召全黨同志加強學習;而每次這樣的學習熱潮,都能推動黨和人民事業實現大發展大進步。「只有了解人類創造的一切財富以豐富自己的頭腦,才能成為共產主義者」。
  • 關心的話語|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3、井淘三遍吃好水,人從三師武藝高。4、天下之事常成於困約,而敗於奢靡。——陸遊5、學做任何事得按部就班,急不得。6、沒有一個大學,是比擁有我們從未使用過的能力的大自我和人類意志與理智所創造的現實,更能包羅萬象的了。
  • 知之?好之?樂之!
    也只有當走了出去,才會親身感受文化差異的奇特之處,不再是停留在政治課本中的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而是如身臨其境,縱觀千年,其內在氣勢之磅礴,無法溢於言表。記得之前《羋月傳》中有這麼一幕,楚國公主羋姝千裡迢迢與秦國和親,在途中水土不服導致身體不適,歇於驛館(已達秦國境內)。
  • 研究生國獎專訪 | 陳學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學術道路中需要鍥而不捨
    陳學良同學科研成績斐然,曾基於30個OECD國家、7000多所學校、20餘萬名學生的公開數據,考察了與ICT(信息通訊技術)相關的行為和動機因素在培養青少年ICT自我效能中所發揮的作用,成果發表在SCI & SSCI一區頂級期刊Computers & Education上,該期刊影響因子高達5.296,在教育技術類期刊排名全球第一、計算機科學類期刊排名全球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