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神白起被賜死實情!功高震主賞無可賞,死前一句話令人惋惜

2020-12-11 歷史深處有洞察

殺神白起被賜死實情!功高震主賞無可賞,死前一句話令人惋惜

提起白起,最先想到的就是他坑殺四十萬趙軍,從此被稱為殺神。白起被封為武安君後來甚至改姓公孫。他一生經歷過大大小小70餘場戰鬥,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為秦國的大一統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秦國歷經六代國君,每一代國君手下都不乏能人賢臣,白起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可惜的是白起最後還是功高震主。

秦國在殺神白起的帶領下,鐵騎愈戰愈勇,簡直是遇神殺神遇佛殺佛,沒有哪個國家都能抵禦白起的進攻,楚國還被迫遷都,從此一蹶不振。之後的長平之戰,白起一舉殲滅趙國45萬士兵,開創了中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的包圍殲敵戰先例,這也達到了他人生的巔峰。本來白起打算一鼓作氣,直接滅了趙國,可惜的是秦昭王聽從了謀士範睢的建議,接受了趙國割地求和的請求。

史書記載他「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他一生徵戰37年,未嘗一敗,打得六國無人敢掛帥迎敵,為秦國的統一大業立下不世之功;是百戰百勝的「戰神」,也是殺戮無度的「殺神」。但是不能否認的是白起對秦國作出的貢獻,可以說沒有白起,秦國在對外擴張的道路上推遲幾十年。

正所謂功高不賞,白起所立下的功勞,遠遠超過了一個臣子應有的程度。正如蘇代為了韓國趙國持重金賄賂範雎時說的,不管秦王能不能統一六國,白起的功勞已經太大了,必定會位列三公。這裡就可以看得出來白起已經功高震主了,即使他沒有反叛之心,但是皇帝也是不信任的,一旦他再立功不僅範雎心裡不踏實,秦王更不知道該封賞什麼。

從長平之戰以後,白起和範雎算是徹底對上了,白起並無二心,只是想替秦王一同六國,範雎則是擔心白起一再立功地位超越自己,而且白起殺神的名字也使得他在當時人緣並不好。秦王心裡也擔心,白起真的統一六國了自己該怎麼封賞他。這麼多情況交織在一起,促成了秦王賜死白起的決定。

大秦的殺神在臨死前,回顧自己一生戎馬生涯的時候,除了那些遠去的刀光劍影,除了千軍萬馬的嘶鳴,他也想起了長平之戰中絕望的趙軍,他也會懊悔自己在長平之戰中坑殺四十萬趙軍。「我固當死」,想不到這四個字會出自殺氣冠絕五千年青史的白起之口。白起的遺言中,我們看不到他對秦王的一絲抱怨,有的只是一句懊悔與自責。

白起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徵戰沙場殲敵過百萬的將領,不管是殺神還是人屠,都是人們對他的敬畏之情,這樣的一個人最後卻被刺死,小編是感到可惜的,遇到一個明主還是很重要的,君臣之間最怕的就是猜忌,特別是對白起這種領兵在外的。

相關焦點

  • 史上8大功高震主被處死的猛將,韓信死法不是最慘,還有被做肉湯的
    因此產生了一大批傑出的將才,但是這些將才因為功績太突出,最終以至於到了讓老大感到受威脅的程度,因此,功高震主之後,結果基本都不太好,都是一個字:死。但是死卻也有不同的死法,比如韓信死法還不算最慘,最慘還要屬第一的他。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8大功高震主的猛將都是誰。第八:死於農夫之手的一代猛將——英布。
  • 白起為什麼必須死?不是功高震主,而是因為跟錯了人
    長平之戰後,趙國四十五萬大軍灰飛煙滅,秦軍兵分三路,一路進攻晉陽,一路進攻武安,白起親率一軍進攻邯鄲,趙國滅國在即。就在這時,秦昭襄王傳來一條命令:即刻撤軍。白起大急,上書秦王此時撤軍將功虧一簣,以後再滅趙就難了。
  • 「殺神」白起的悲慘結局果真是因殺孽太重獲咎於天嗎?
    縱觀整個秦國史,奪地之廣,殲敵之多,無人能及武安君白起。白起一生戎馬徵戰長達34年,一生攻取城池超過七十座,殺敵近百萬,為秦國掃蕩六國立下了不世之功。長平之戰坑殺趙國四十萬降卒後,六國聞白起之名而瑟瑟發抖,冠之以 「殺神」的威名。秦朝對六國的戰爭中,只要有白起指揮,幾乎都以勝利告終。
  • 殺神白起之死
    為什麼被稱為「殺神」以及「人屠」的原因之一;此戰奠定了白起作為一代名將的基礎;      白起一生經歷大小戰役無數,但每次戰爭勝利之後,白起都要做一件事情,就是屠殺敵軍青壯年,白起為什麼要屠殺呢?      白起為秦國統一六國立下汗馬功勞,那最後是怎麼死的呢;      白起之死,有私仇,也有公憤;      「長平之戰」後八個月,秦軍再次出徵,徵討趙國,此次的領軍大將是王陵(孤陋寡聞,沒聽過),據說白起病倒了。
  • 《羋月傳》:殺神白起,用70餘戰告訴你啥叫「一將功成萬骨枯」
    秦昭襄王十四年(前293年),秦國的鄰居韓魏兩國聯軍扼守崤函,阻擋秦兵東進,秦國丞相魏冉(宣太后弟弟)推薦白起為主將,出兵攻打韓、魏二國。之後,白起的軍旅生涯就如同開了掛,在白起的軍事生涯中,大小70餘戰,從無敗績,換句話說,只要六國軍隊和他相遇,就等於遇上了死神。他是戰國殺神,一生共殲滅六國軍隊約165萬!據梁啓超考證,整個戰國期間共戰死兩百萬人,白起一人就獨佔不止二分之一。
  • 探究白起之死,有助於我們對政治和歷史,有更深的認識
    在眾多著名將領中,白起無疑是較耀眼的那一位,他這一生,立過赫赫戰功,打過無數勝仗,是秦國百姓心中的「戰神」。但同時,白起也殺過無數人,手上沾滿了鮮血,致使有些人提起他,就戰戰兢兢,不知所措,認為他是一位兇神惡煞的「殺神」。兩種評價放在白起身上,都是合適的。他這一生,就是在矛盾中度過,在世人的掌控中飄搖。
  • 白起的經歷來告訴你真相。
    武安君白起,一生戰功彪炳。伊闕之戰殺敵24萬、華陽之戰15萬、長平之戰45萬,作為秦王手下的「打工人」,他的工作成果是相當的可以,但是他最後下場卻是慘不忍睹。這是為什麼呢?讓我們先來分析一下白起作為「打工人」的幾條錯誤示範。
  • 一句話點評勾踐、趙括、白起、項羽,韓信等十大名將
    長平之戰,趙王不用趙國諸多名將,卻用一位紙上稱雄的趙括導致趙國大敗,四十萬趙軍被秦將白起坑殺。誤了趙國也誤了趙括,趙括若從小戰爭打起,戰鬥十年用兵必不在白起之下。(殺神白起)三,殺人最多的名將-殺神白起。
  • 殺神白起殺了一百多萬人,滅掉了戰國時期的一半軍隊
    秦國名將白起以殺神人屠為名,那麼他為何會有此稱號?據說他以一己之力就滅掉戰國一半軍隊,在引雀之戰中斬首韓魏聯軍二十四萬,在華陽擊殺趙魏聯軍二十萬,公處三次使楚國只剩下十萬餘人,最出名的應該是在長平之戰中坑殺了四十萬趙軍,也因此被稱為人屠。那麼白起是如何坑殺的四十萬趙軍?
  • 秦朝歷史上四位功高震主的名臣,最後都善終了嗎?
    但在秦孝公去世後,功高震主且位高權重的商鞅就倒黴了,不是說秦惠文王沒有容人之量,是因為商鞅影響力太大了,商鞅不死,秦惠文王無法真正掌權,所以商鞅就這麼被害了,死後還被車裂…… 第二位:魏冉
  • 殺神白起和列奧尼達誰更厲害?當秦軍與300斯巴達勇士交鋒時
    白起是戰國時代秦國的軍事天才,綽號「人屠」「殺神」,他曾在長平之戰中坑殺趙國40萬軍隊,使敵人聞風喪膽;列奧尼達,斯巴達國王,他親率300名斯巴達勇士在溫泉關與數萬波斯軍展開殊死搏鬥,最終幹掉波斯軍隊兩萬人。
  • 功高震主的魏冉,為何能夠全身而退?說說秦昭襄王不殺他的原因
    秦昭襄王在位期間,任用白起,消滅了六國的大部分有生力量;又重用了範睢,制定了「遠交近攻」的外交方針,避免了與齊國一樣的命運。然而,白起和範睢功勞雖大,卻依舊逃不開君王的猜忌之心,白起被賜死,範睢則被棄用(另一種說法是範睢受鄭安平投敵之事株連而被賜死)。總之,下場都不怎麼樣。
  • 死前26字揭露真相
    」正是因為之前在上黨有先例,趙軍降了又不聽從秦國安排,白起才會殺他們。而且白起真的像機器人一般冷漠嗎?他是否真的心性殘忍呢?恐怕不是這樣,死前他說了26個字,足以證明並非如此:「我固當死。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人,我詐而盡坑之,是足以死。
  • 歷史人物簡歷:秦昭襄王18歲當王,32歲重用白起,65歲長平破趙
    前325年,生於秦都鹹陽(今陝西省鹹陽市)。母親羋八子,出生地楚國丹陽(在今湖北省)。秦昭襄王年幼,在燕國做人質。秦昭襄王18歲,兄秦武王死。秦武王的突然死去,又無子,秦王王位之爭陷入白熱化。白起登上歷史舞臺,殺神的外號開始震驚天下。秦昭襄王37歲,秦王稷稱西帝,齊為東帝。派秦相魏冉送稱帝文書給齊王,齊王不受。齊趙魏韓燕五國攻秦,史稱第三次合縱攻秦之戰。秦王稷被迫也取消帝號,恢復稱王。魏冉因此被免職,不就又再次任為秦相。秦昭襄王41歲,樂毅伐齊,派尉斯離與三晉、燕伐齊,破之濟西。
  • 秦昭襄王殺了白起,真的是秦國的損失嗎?其實他得到的更多
    長平之戰秦相範睢因與白起不和,秦昭王也畏懼白起功高震主,長平之戰雖然秦國勝利但也付出了慘重代價。秦王為與民生息同意與趙國議和(以趙國獻出五城為代價),但白起不滿秦王與趙議和。因而在趙國方面毀約後秦王意欲請白起掛帥,但白起因為不滿之前秦王的作為於是拒絕出徵。此時趙國也聯絡了諸多力量,秦軍一連幾月都無法攻下邯鄲,秦王無奈再次請白起出徵但仍遭到拒絕,白起甚至說寧死不做敗軍之將。
  • 將軍自覺已經功高震主,主動請求解甲歸田,皇帝表示,你留下,我不殺你
    身為君主跟前的人,既要努力建功立業,又要時時謹防功高震主丟掉性命。 歷史上有很多功臣都死於功高震主,最有名的如韓信,雖然他從未有過不臣之心,但最終還是難逃一死。誰讓他的存在讓皇帝寢食難安呢!
  • 有關戰國第一戰神白起的評價,是諸葛亮說的對,還是李世民說的對
    另外在這場大戰的趙國參與者,前有「尚能飯否」的廉頗,後有「紙上談兵」的趙括,可謂流量十足,而且還有白起這個大「殺神」。據記載,白起在這場大戰中,曾坑殺了數十萬人(史書說前後死了四十五萬,坑殺的那部分估計要佔大頭),秦國在此戰之後,聲名再次大振,而白起的「惡名」也開始世人皆知。
  • 中國歷史上四大殺神:對手一旦遇上「寧可戰死也不投降」
    但是今天要說的這四位殺神,處理方式就有些恐怖,要是打仗遇到這四位,那是寧可戰死也不投降。 第一位白起:戰國時期秦國名將,喜歡殺戰俘,所以又被叫做「殺神」
  • 將軍自覺功高震主,主動請求解甲歸田,皇帝:你留下,我不殺你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老王觀歷史」,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免費收到最新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