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羋月傳》:殺神白起,用70餘戰告訴你啥叫「一將功成萬骨枯」

2020-12-13 歷史滄瀾

01引子

《羋月傳》中,大女主光環在身的羋月,隨手救了一個小孩,都能成為自己日後最大的助力。這個被羋月救的男孩就是日後秦國的戰神白起,羋月作為羋姝的陪嫁進入秦國,半路卻被義渠王翟驪所俘,而在被俘虜期間,在義渠的營地,羋月救下了一個偷羊的小男孩,並帶回了自己的帳篷,了解到這個小孩從小就長在狼堆裡,就給他取了個名字——小狼。

在羋月回到秦國時,小狼被暫時的放在了義渠的營地當中,在之後羋月再次來到義渠之後,把小狼交給魏冉在軍中培養,並將他託名羋氏族人白公勝的子孫,起名白起,正是因為羋月的搭救之恩,才讓小狼日後一直衷心於羋月。

電視劇《羋月傳》中的白起,是天生的軍事家,對戰爭有著野性的直覺,他是把絕世好刀,但卻不是普通人可以掌握的。同時魏冉也是白起的伯樂,因為是魏冉發掘了白起的軍事才能。白起只受羋月控制,在白起被羋月救下來之後,白起就一直追隨著羋月,然而白起的桀驁不馴和嗜血好殺,卻也帶來嚴重的政治後患,令得羋月棄之不舍,用之難掌。

真實歷史上,和影視劇還是有出入的,至少從史書上找不到白起和宣太后有什麼聯繫。但白起的確是魏冉提拔起來的將領。

02白起的機會

白起出身平民,在那個大多數國家講究出身門第的時候,生在秦國的白起,算是趕上了好時候,為啥這麼說呢?因為秦國那時候已經實行商鞅變法,國力強大,而且推行的軍功爵制,給戰場上立軍功的人一個上升的通道。秦昭襄王即位,在雄厚國力的支撐下,開啟了圖謀天下的規劃,這就需要更多的人才,白起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被提拔起來的,當然,首先,他得是塊金子,才會被發掘

秦昭王十三年(前294年),白起擔任左庶長,領兵攻打韓國新城(今河南伊川縣西)。因傑出表現,入了當時秦相魏冉的法眼,這是白起這匹千裡馬被伯樂發現的開始。

秦昭襄王十四年(前293年),秦國的鄰居韓魏兩國聯軍扼守崤函,阻擋秦兵東進,秦國丞相魏冉(宣太后弟弟)推薦白起為主將,出兵攻打韓、魏二國。白起上任後,果然沒辜負推薦他的人,採用避實擊虛、先弱後強的戰法,將秦軍主力軍繞至韓魏聯軍後方,擊破聯軍分隊及後方留守之軍,將韓魏聯軍主力包圍於伊闕,最終滅韓魏聯軍二十四萬人,俘虜魏將公孫喜,又渡黃河攻取韓國安邑以東到乾河的土地,此戰讓白起一戰成名。

之後,白起的軍旅生涯就如同開了掛,在白起的軍事生涯中,大小70餘戰,從無敗績,換句話說,只要六國軍隊和他相遇,就等於遇上了死神。他是戰國殺神,一生共殲滅六國軍隊約165萬!據梁啓超考證,整個戰國期間共戰死兩百萬人,白起一人就獨佔不止二分之一。比如

公元前293年,伊闕之戰,白起率秦軍在伊闕同韓、魏、東周聯軍展開戰爭。此戰斬首韓魏聯軍24萬人,徹底掃平秦軍東進之路前279年-前278年,鄢郢之戰,白起率秦軍伐楚,攻破楚國都城郢、別都鄢,焚毀楚國的宗廟和夷陵,重創楚軍,淹殺楚國鄢城百姓數十萬公元前273年,華陽之戰,白起、魏冉率秦軍在韓國華陽一帶同魏國、趙國交戰。魏趙戰敗,秦國獲勝進佔魏國大片城池,此戰共斬首魏趙聯軍15萬公元前264年,陘城之戰,白起率秦軍攻佔韓國陘城等9座城邑,此戰斬首韓軍5萬人。前262年-前260年,長平之戰,白起率秦軍於趙國長平一帶同趙國軍隊發生戰爭。趙軍最終戰敗,秦國獲勝進佔長平,此戰斬首、坑殺趙軍45萬人。

03白起的戰略戰術

白起用兵,善於分析敵我形勢,然後採取正確的戰略、戰術方針對敵人發起進攻。如伊闕之戰中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鄢郢之戰中的掏心戰術,並附以水攻;華陽之戰長途奔襲。長平之戰以佯敗誘敵,使其脫離既設陣地,爾後分割包圍戰術,殲敵45萬,創造了先秦戰史上最大的殲滅戰戰例,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最徹底的圍殲戰。在世界戰爭史上也是罕見的。

白起對戰役的把握,戰爭的誘導,以及對雙方戰力的戰前料算,在戰國時期幾乎是無人能敵的。白起的戰役不是停留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以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為主要思想。這種打法,在當時爭奪人口的戰國,他是走在前面的,但同時也是血腥的。這也是他被冠以殺神稱號的原因。同時,白起的作戰思想很有現代軍事思想的元素,真懷疑,他不會是穿越的吧。

不以攻城奪地為唯一目標,而是以殲敵有生力量作為主要目的的殲滅戰思想,善於野戰進攻和打打殲滅戰。他是古代戰爭史上運用圍殲戰術最傑出的統帥之一。為達殲滅戰目的強調追擊戰,對敵人窮追猛打,與孫武的「窮寇勿追」及商鞅的「大戰勝逐北無過十裡」,是有明顯差別的。重視野戰築壘工事,先誘敵軍脫離設壘陣地,再在預期殲敵地區築壘阻敵,並防其突圍。此種以築壘工事作為進攻輔助手段的作戰指導思想,在當時前所未有。精確進行戰前料算,不只是預料敵我雙方軍事、政治、國家態勢,甚至外交環境(六國中其他國家的反應)都能精確料算,簡直就是個軍事天才和軍事分析家。能未戰即可知勝敗。「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司馬遷

04總結:

一將功成萬骨枯,白起作為戰國四大名將之首,起戰績遠遠超過其他三位(王翦、李牧、廉頗)。但殺人者終將被殺,能夠取白起性命的,當然是比他更具權威的人物。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為秦國統一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的武安君白起。功高震主,得罪應侯,接連貶官。終被賜死於杜郵

相關焦點

  • 羋月:小狼弟弟白起竟然是個殺人狂魔!
    戰神白起到底殺了多少人?►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戰車轔轔,戰馬嘶鳴,將士一身戎裝,熱血沸騰。此情此景,然而卻遭遇「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幹雲霄」。在那樣的封建社會,出徵的場面愈宏大,為戰爭無辜死亡的人愈多,滿目瘡痍,生靈塗炭。說到戰爭的殘酷,我們不由想起歷史上的「戰神」——白起,又稱「殺神」。他一生經歷70餘仗,從未敗過。
  • 羋月傳:才明白為啥秦王如此寵愛羋月,你看羋月對白起說了啥?
    羋月傳:秦王后宮佳麗三千,為啥只寵羋月,羋月跟白起透露了秘密在春秋戰國時期,民間一直有一種說法,就是楚人擅蠱,楚國的人敬重少司命,也非常相信這一類的所現代人口中所謂的「歪門邪術」,在民間,楚國也有很多專門研究這些的人
  • 一將功成萬骨枯
    在考完之後,很要好的朋友給我發了很簡單的一條回覆:「一將功成萬骨枯」。 很多事如果沒有做成,那就像腰杆挺不值的中氣不足的小老頭,顫巍巍地說著話,拼命想要把這半生的坎坷訴說,到底還是沒有人會慎重對待。9月20號的時候,在等成績的時候,我在朋友圈的文字欄編輯了一條「功不唐捐,玉汝於成」,最終什麼都沒有說。在這些差一分過,差兩分過的日子裡,所有經歷除了對於自己有所助益、有所激勵以外,對於需要用分數被承認的自己來說根本不值一提。雖然我們都知道,過往的付出也好,苦難也好,都是財富。
  • 羋月弟弟魏冉戎馬一生最終卻憂憤而亡,曾是殺神白起的伯樂!
    從他種種的事跡來看,筆者認為,此人既是能力超群的人,又一個貪婪成性之徒;既是功秦國功臣,又是秦國禍害。 因為從小就跟姐姐比較親近,所以在他父母離世後跟羋八子到了秦國。魏冉從小就喜歡看兵書,並有遠大的志向,希望有朝一日可以位居朝臣,有所作為。在秦惠王時,魏冉開始走上政治舞臺,在武王時很受重用。
  • 死磕漢字:電視劇《羋月傳》火了「羋」字,知道啥意思嗎?
    引導:前幾年非常火的電視劇《羋月傳》相信大部分人都看過吧!人們在欣賞該電視劇經典劇情的同時也總好奇:「羋」字是啥意思?怎麼以前沒聽說過?今日我們來一探究竟!《羋月傳》劇照漢字沒見過不代表它不存在,我們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總共漢字據不完全統計約8萬個(沒想到吧),而我們正常人認知的漢字約3000-5000個左右。
  • 「一將功成萬骨枯」的上句是什麼?
    詩人用「樵蘇」之「樂」,來反襯「生民」之「苦」,極具感染力,由此,後二句的出現,也就水到渠成了。戰爭的罪惡不是每個人都能意識到的,像那些以戰功來博求封賞的將帥,並不見得想讓國家太平無事。有評家指出,平叛黃巢之亂有功的高駢,因軍功顯赫而得到僖宗的嘉賞,封渤海郡王。所謂的「軍功」無非是殺敵多而已。此前,高駢在燕國公任上曾濫殺無辜,但因為有幹才,並沒有受到懲處。
  • 有關戰國第一戰神白起的評價,是諸葛亮說的對,還是李世民說的對
    諸葛亮就曾說他「善於攻掠,而不知牧守」,宋太祖趙匡胤則更狠,據《續資治通鑑》記載,有一次趙匡胤公費旅遊到祭奠前朝武將的武成王廟時,指著白起的像說,這傢伙坑殺俘虜,怎麼配掛在這!於是安排下屬撤走。不過在北宋的《百將傳》中,白起卻依然健在。那麼諸葛亮和趙匡胤這麼評價白起,到底對不對呢?駱駝認為不對。因為白起坑殺趙國俘虜,並不是他嗜殺,而是不得已。
  • 一將功成萬骨枯,不許英雄見白頭;盤點歷史上慘死的8位名將
    自古一將功成萬骨枯,奈何不許英雄見白頭;為何這麼說呢?因為名將都是要經歷無數的戰爭才能成長起來的,而在這些戰爭中到底戰死了多少人,很難做出一個確切的統計。此後,徐達屢立戰功,在鄱陽湖之戰中大敗陳友諒,後攻克平江滅張士誠,與副將常遇春一同揮師北伐推翻元朝的統治等等;但徐達的去世卻存在質疑,正史記載是病逝,但世人卻更相信徐達是被朱元璋用一隻蒸鵝所毒死的。
  • 一將功成萬骨枯,醫生的成長也需要這樣嗎?
    「一將功成萬骨枯」,該詩句出自晚唐曹松的《己亥歲》。原文如下:澤國江山入戰圖,生民何計樂樵蘇。
  • 拼多多,一將功成萬骨枯
    剎那間,一石激起千層浪,這條僅僅存活了28秒的回覆,一下子將拼多多釘在了恥辱柱上。28秒後,拼多多帳號刪除了這條回復,但網際網路是有記憶的,截圖已經廣為流傳,每個看到的人都心驚膽寒。沒人能想到,作為國內知名電商,拼多多居然如此冷血,對猝死的員工毫無半點悲憫之情。這不禁讓我想到馬雲的名言:「能做996是一種巨大的福氣,很多公司、很多人想996都沒有機會。
  • 殺神白起被賜死實情!功高震主賞無可賞,死前一句話令人惋惜
    殺神白起被賜死實情!功高震主賞無可賞,死前一句話令人惋惜提起白起,最先想到的就是他坑殺四十萬趙軍,從此被稱為殺神。白起被封為武安君後來甚至改姓公孫。他一生經歷過大大小小70餘場戰鬥,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為秦國的大一統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秦國歷經六代國君,每一代國君手下都不乏能人賢臣,白起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可惜的是白起最後還是功高震主。秦國在殺神白起的帶領下,鐵騎愈戰愈勇,簡直是遇神殺神遇佛殺佛,沒有哪個國家都能抵禦白起的進攻,楚國還被迫遷都,從此一蹶不振。
  • 殺神白起之死
    白起善於用兵,他出生的時候,秦國國力已經非常強大了,因為商鞅變法的緣故,秦國實行「軍功封爵」,不管你是老百姓還是本身就是軍人,只要打仗勇猛,就能拿人頭換富貴;白起也是在這樣的政治背景下崛起的;      歷史上的白起最著名的戰役是「長平之戰」;其實除了「長平之戰」,白起
  • 「殺神」白起的悲慘結局果真是因殺孽太重獲咎於天嗎?
    #作為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白起絕對當之無愧。縱觀整個秦國史,奪地之廣,殲敵之多,無人能及武安君白起。白起一生戎馬徵戰長達34年,一生攻取城池超過七十座,殺敵近百萬,為秦國掃蕩六國立下了不世之功。長平之戰坑殺趙國四十萬降卒後,六國聞白起之名而瑟瑟發抖,冠之以 「殺神」的威名。秦朝對六國的戰爭中,只要有白起指揮,幾乎都以勝利告終。
  • 170期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傳聞一戰百神愁,兩岸強兵過未休。 誰道滄江總無事,近來長共血爭流。譯註澤國江山入戰圖,生民何計樂樵(qiáo)蘇。 富饒的水域江山都已繪入戰圖,百姓想要打柴割草度日而不得。澤國:泛指江南各地,因湖澤星羅棋布,故稱。樵蘇:一作「樵漁」。
  • 羋月原名真的叫羋八子嗎?羋月傳和甄嬛傳的差別在哪裡
    就姓氏這一大家子,氏是這家裡的一個分支。屈原他就應該是按現在說法姓羋,他本名應該叫羋原。但是歷史最後給定三閭大夫屈原,所以這屈原應該是羋家名氣最大的一個。那麼這羋月是什麼來的?電視劇裡寫說的是楚國的公主,其實在歷史上它極有可能跟公主陪嫁的一個丫頭,就是楚國的公主作為政治聯姻,嫁給了秦國人,秦國的王子。
  • 羋月傳:難怪南後鄭袖多次搭救羋月,你看她與莒姬是啥關係?
    文/小海 標題:羋月傳:難怪南後鄭袖多次搭救羋月,你看她與莒姬是啥關係? 《羋月傳》也是鄭曉龍的又一力作,也是掀起了一陣又一陣的熱潮,裡面的人物每一個都值得人細細琢磨,《羋月傳》裡有一個南後鄭袖,可以說數次將羋月救出了水深火熱的處境中,她是真的要幫助羋月嗎,她這樣做又有什麼好處,無意之舉還是有心之作?
  • 原來《羋月傳》是騙人的,年輕有為的秦武王嬴蕩竟然被黑這麼慘!
    看過《羋月傳》的人應該都對裡面那位嬴蕩的印象很不好,其實大家都被騙了,嬴蕩並不是電視劇中說的那麼不堪,反而還是一位比較有作為的君主。雖然嬴蕩的死法並不光彩,但是根據他死後的諡號秦武王可以看出來他的評價並不低。諡號為「武」的一般都是再對外擴張上武力比較出名的君主,比如漢武帝就是這樣的。那麼我們今天就來看看秦武王嬴蕩真實的一面。
  • 「一將功成萬骨枯」:16位不出名的詩人,寫出了16句千古名句
    你一定知道「一將功成萬骨枯」,可是你一定不知道他的作者叫曹松。
  • 羋月傳:怪不得羋姝鬥不過羋月,你看她對秦王說了啥,難怪不得寵
    羋月傳:怪不得羋姝鬥不過羋月,你看她對秦王說了啥,難怪不得寵雖然說,無論是在羋月傳的原著,還是電視劇中,羋月和羋姝這對姐妹的關係,最終還是從親密無間變成了兩看生厭,但在羋月侍寢以前,其實她們兩個人的關係還是很好的,羋月也是真心實意的為她出謀劃策
  • 《羋月傳》:羋月與黃歇的「初戀」也太扯了,歷史有其人但無其事
    《羋月傳》中,開篇就先講述了羋月與黃歇之間青梅竹馬的美好愛情,但最終因楚國太后的惡意幹擾,兩人天各一方。看到兩人因種種原因最後錯過一生,讓初戀黨不僅抓心撓肝。但是,真實歷史上,倆人除了都是楚國人之外,就沒有更多的交集了。根本沒有感人肺腑的「初戀」情節,也不存在什麼青梅竹馬、兩小無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