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主動選擇還是被動接受

2020-12-13 Android程式設計師日記

而這些有價值的信息又是怎樣浮現的呢?這裡還是以我個人為例吧。

比如,我看到最近各大公眾號推Flutter入門的相關教程的增多。這算不算Android未來的一個趨勢?與此類似還去年有一段時間很多公眾號在推Kotlin相關教程。而最近又看到京東技術公眾號推了關於京東的app集成kotlin的總結,同樣的問題,這又算不算一種Android未來的趨勢?

而在所有的這些公眾號中又一類文章總是在斷斷續續的出現,可以說你從未覺得它是趨勢,但你又永遠無法認為它會過時。這類文章通常都是《Android xxx 模塊源碼分析》。這是不是在告訴我們,Android底層源碼及其分析中的設計模式、數據機構、算法就是我們Android開發者那「萬變不離其宗」的宗?

再有就是像「鴻洋」每天早上7:30;「郭林」每天早上8:00;「玉剛說」每天早上9:00,幾乎都是定點日更,當我看到這個時候,我又在想「自律」是不是讓這些人成為「神」的必要條件?

對於上面這段內容的問題,我也有自己思考後的答案:

當機會或是趨勢來臨時,只有當我們身處在這個信息流中,我們才有可能去把握機會或是調整自己。如果我們從某一篇報導或博客中得知某一趨勢時,那可能只會成為我們茶餘飯後的談資。畢竟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就像並不是沒有人告訴過我源碼的重要性,只不過這哪裡有我自己發現、思考得來的深刻。而最後,對於親眼見證了有人定點日更之後,我也開始問自己。我是否能夠做到定點日更?不能,那我是否能夠做到不定點日更?還不能,那我是否能夠做到以周為單位持續更?這,是否可以嘗試一下?

這就是這些公眾號推文,從多個角度冒出來的價值,帶給我思考和幫助。

現在說回來,公眾號其本質終是一種信息流。而在這個時代,信息流又終將塑造出一個你我。廣告、抖音、快手、得到、公眾號、朋友圈…,如果我們沒有主動去選擇,那就只能被動接受。就像公眾號「MacTalk」作者池建強老師在《關於微信、抖音和新鮮出爐的信息流》寫到的:

你看,你都不在乎自己的時間價值和注意力,那我拿來用好了,還能讓你花錢花時間沉迷。大致如此吧。這個世界上能夠克制自己欲望的、最終成事的人畢竟是少數,或者是極少。你可以想像一下,空閒了是讀本書還是拿起手機刷一會抖音。那你拿起來手機,開始翻閱那些看起來有趣的小視頻,音樂節奏也帶勁,很快兩個小時過去了。如果用這個時間去讀本書,看極客時間或得到的專欄,相信會有不同的收穫。但是並沒有,因為累,因為人性。

所以我也想說,我們都在被我們所接觸到的信息流塑造著,而如果我們對自己要接觸到的信息不做選擇,可能已經是選擇順其自然,隨波逐流。那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其實我倒覺得,如果你主動選擇你當下需要的信息流,那更是順流而下,一日千裡。

可能你會說順其自然,隨波逐流,本身也沒有什麼不好的,可以說這也是一種生活態度。

只是這樣一生到頭,是距離我們想要成為的自己,想要體驗的人生近了還是遠了,也只有我們自己最清楚!

面對這樣的一個爆炸的信息流時代,你做過選擇嗎?不妨留言區一起交流一下!

明天就七夕了,各位,節日快樂!這裡分享一份程式設計師的愛情觀(狗糧高能,慎入)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最後,想對我的她說:

親愛的,我真的想每年都把這段話跟你說一遍,直到與子偕老!

歡迎大家關注我的公眾號

相關焦點

  • 林黛玉第一次去賈家,是一次被動選擇,還是一次主動選擇?
    美女一枚是被動選擇嗎?好像不是。是主動選擇嗎?說不太準了。為什麼?因為文本寫的是一回事,但是按正常情理推測又互相矛盾。《紅樓夢》文本中,林如海是這樣跟賈雨村說,因賈敏去世,賈母念及林黛玉無人依傍教育,所以遣了男女船去來接。打發林黛玉走時,林黛玉是這樣想得:原不忍棄父而去,無奈外祖母致意教去。字面本意好像是賈母要求黛玉必須去,應該是無奈被動選擇。
  • 在感情裡應該主動還是被動?
    慢慢地,朋友發現她對這個清新乾淨又有責任心的男生心動了,但她不知道應該主動表白,還是等對方先開口。其實在感情中總是會有相對主動和被動的一方,產生這種偏向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能是性格使然,但更多的要看個人選擇。在感情中主動的人,可能愛得更多一些,也會更累一些。
  • 暗示,你是被動?還是主動?
    你心中的某些致使你付出行動的觀念是源於自己還是源於別人?是主動還是被動的受到別人觀點的影響?自我暗示李勇在讀大學時,一次食物中毒,又吐又瀉,當時發病者有200餘人,通過幾天治療後就好了。對他人施加暗示術,表面上看,是他人的行為已被我指揮,但仔細分析就會發現:任何人皆如此,只有自己的大腦才能支配自己的行為,他人不論施加什麼樣的暗示,首先要求自己能接受,這樣才可能形成觀念而產生效應。人人都有自己的主觀意識,即使在他人給予刺激的場合下,自己也不見得一定會接受這種刺激;因此,任何一個來自他方的暗示,只有形成了受術者本身的觀念以後,才能發揮作用。
  • 是主動還是被動呢?
    分手是主動提出還是被動被分手呢?是撕逼還是和平呢?遇到不合適的愛人,與其糾纏消耗彼此的能量,不如坦坦蕩蕩離開,各自歡喜,你有你的城堡,我有我的孤島。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感情中,時間是最好的試金石,時間可以衝淡一切的激情,距離可以拉長彼此的牽掛,你就會明白哪些是你珍惜的人和事。無論是主動分手還是被動分手都是不適合自己的一段感情,好好愛自己才能遇到自己心儀的愛人。
  • 積極主動地擁抱生活,拒絕消極被動地接受命運
    答案其實很簡單——就是你自己。是做鋼板、馬蹄掌、鋼針還是手錶指針,完全取決於你的心態:是積極主動地擁抱生活,還是消極被動地接受命運。在美國工商管理學院的入學能力測試GMAT考試中,其中的語法考試有一個特點,就是主動語態和被動語態的對錯考試。
  • 「主動選擇」與「被動選擇」下的——重度玩家
    第一點——「主動選擇」。做任何事情肯定既有代價又有收益,我們的外部條件越好,那麼可選的範圍也就越廣,也就越能不考慮做事的代價而只考慮收益;而如果我們外部條件越差,那麼可選的範圍也就越窄,甚至往往壓根沒得選,迫不得已必須做。因此人們選擇做一件事可能是主動的,可能是被動的。導致我們「被動選擇」的外部條件最常見的有2條:窮、懶。
  • 被動選擇還是遵從內心
    其實不然,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在於,前者經常處於被動選擇,他沒有自主意識或選擇權利被別人剝奪,只能被迫接受別人給他的選擇,從而違心地做自己不願做的事,結果當然不會很好。而後者從來都是遵從自己的內心,從內心出發主動做出選擇,最終命運才會掌握在自己手裡。外在的命運是你的內心在外部世界的投影。
  • 處理一段感情時,喜歡主動還是被動?看看人家怎麼做的
    處理一段感情時,喜歡主動還是被動?看看人家怎麼做的大部分人在感情的世界裡就是一個傻子,因為大家都是有血有肉的人物,在面對感情時不可能做到十足的冷靜,不管是誰在感情的世界裡都會因為一些事情慌了神,而大家在接受一段感情的時候,是喜歡主動還是喜歡被動呢?
  • 在感情的世界裡:你喜歡主動還是被動?
    能被一個人瘋狂的喜歡,瘋狂的追求,說明你這個人很有魅力,很有吸引感。並不代表你自己可以仗著這份喜歡而隨意踐踏別人的感情。往往主動追求的那個人很卑微,也很自卑,其實你不需要卑微也不用自卑,喜歡就要大膽講出來,雖然可能會被拒絕,但是卻好過一個人暗戀。劉雄是我的小學同學,他這個人很內向,做什麼事情都很自卑。
  • 你在人際交往中的被動還是主動,顯示了你的辦事效率
    在人際交往中,有主動與人交往的人,也有被動與人交往的人。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個主動與你交往的人與被動與你交往的人所帶來的交往體驗!先說主動與人交往的人這類人有自己明確的方向與目標,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需要什麼,懂得為自己爭取,而採取積極主動的方式去獲得!當然其中不乏利益與價值,只有利益與有價值的事情才能推動他們的積極心,才能讓他們主動去接近目標獲取利益,這樣的人通常性格外向,做事大膽開放有擔當且不乏上進心進取心,他們也是生活中的受益者,贏家!
  • 在愛情中,你是主動的那個人還是被動的那個人
    那麼到底是主動去追求愛情的那個人快樂一些,還是被動的那個人快樂一些呢?有的人認為主動的那個人更加的快樂不少人相對於被動來說更加喜歡主動去追求。這種類型的朋友,一般都是敢愛敢恨的性格,他們不喜歡躲躲藏藏,像一首歌曲裡唱到,愛要坦蕩蕩。
  • 獎是主動報,還是被動評?
    我國的各種科技獎項和人才「帽子」都是主動申請,就連處於科技隊伍金字塔尖的院士提名其實也有很大的主動申請成分在裡面。  而西方大部分獎勵體系是以被動形式的方式出現,例如舉世矚目的諾貝爾獎、菲爾茨獎和圖靈獎等都以「英語的被動語態」方式出現,公布獲獎名單的剎那間,獲獎人先驚訝後驚喜。
  • 我們是主動孤獨,還是被動孤獨?
    例如無緣社會紀錄片中,高學歷海歸理工男因心理性格問題,失業選擇網聊;活動主持人為了照顧父親,失業選擇直播聊天;四處漂泊的打工者因裁員,失業主動打掃公寓周圍環境和當地小學交流活動;人是群體動物,如果失去了和社會,和他人互動交流的途徑,孤獨的生活狀態會很快侵蝕你的心理狀態,接著導致焦慮,自卑,自閉,抑鬱等負面情緒。最終會導致什麼結果呢?輕微的話,可能讓我們終日臥床不起;嚴重呢,特別是已經沒有經濟來源,山窮水盡的話,自殺是一個很正常的選擇。
  • 男人主動還是被動,就能說明一切
    在愛情裡,男人主動被動,就能看出對你真心還是假意!愛你的,會很主動!主動聯繫你,因為想你,男人為什麼吃醋?因為男人都是隱藏著狼性的,在愛情裡,表現出來的就是徵服,就是掌控,你就是他的!他會想太多,會計較!
  • 一個5分卻主動的人,和一個6分但被動的人,你選誰?
    總結一下,這個問題的核心就是:在兩個人相差不那麼明顯的情況下,你是傾向於選擇更優質卻被動的人,還是沒那麼優質卻主動的人?至於這個問題中還不夠嚴謹的地方,就別那麼糾結啦~(放過小編吧!)6分被動的人不一定會讓你知道TA對你available,也就是說,在你做了足夠多的嘗試之前,你並不知道自己能追得到。所以問題的本質是,5分但你百分百可得的人,和6分你存在一定概率不可得的人,哪個更值得選擇。但其實最佳選擇是:暗中對多個6分進行多線程操作。感覺我的point好像更偏向於誰付出更加多一點。我覺得主動的一方一般會付出更加多一點。其實期許的更加是比較平衡的關係。
  • 來看看,自己在戀愛中是主動還是被動
    第二,一直被約的比較被動。男女在一起,自然是經常提出約會之類的。畢竟這是促進男女關係的好方法,也是情侶之間最常幹的事情。那麼毋庸置疑,誰提出約會次數較多自然就證明了誰比較主動,誰被約的次數較多就誰比較被動。這種情況多數是女生比較被動了。不過一般男生約了女生都願意赴約,這樣一來其實也不存在很被動。不過女孩子們啊,我個人覺得現在的女孩子都是比較大方主動的了。
  • 英語美文帶翻譯:主動的玩樂還是被動的消遣?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英語美文>正文英語美文帶翻譯:主動的玩樂還是被動的消遣?主動的玩樂還是被動的消遣?   Our diurnal existence is divided into two phases, as distinct as day and night. We call them work and play. We work so many hours a day.
  • 2021四川人民銀行校招筆試備考判斷你現在學習狀態是主動還是被動
    2021四川人民銀行校園招聘筆試備考有的人總是在主動學習和被動複習中來回切換,總是見到什麼就複習什麼,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也沒有先了解再「對症下藥」的本領,這就非常容易導致自己「瞎折騰」了一番,而沒有任何效果,聽不懂的還是聽不懂,做不來的還是做不來。
  • 父母都希望孩子健康快樂,你希望孩子是主動快樂?還是被動快樂?
    一種幸福觀是主動快樂,或者叫樂觀主義。主動快樂的觀點認為:快樂是生命的目的,幸福是一種生活態度,不需要和社會與別人認同。另一種幸福觀是被動快樂,或稱功利主義、現實主義。被動快樂的觀點認為:幸福有一個社會的客觀標準,需要追求而來,被動的快樂是外部給予的。主動快樂的人總是與自己比,今天比昨天總是有收穫與成長,把挫敗與喪失也看作是生命體驗的獲得 ,時時刻刻都活在生命的愉悅中。
  • 是主動還是被動?
    超姐覺得見客戶和相親是一樣的,你第一次相親,如果想了解對方,那一定是一直詢問各種問題,這樣才能深入了解。客戶無論通過什麼方式來到售樓處,只要進來了就是想了解,那麼你就需要主動和客戶建立關係,客戶也會主動問你各種問題,如果客戶對這個房子不感興趣,基本啥也不會問,因為確實是無心買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