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些有價值的信息又是怎樣浮現的呢?這裡還是以我個人為例吧。
比如,我看到最近各大公眾號推Flutter入門的相關教程的增多。這算不算Android未來的一個趨勢?與此類似還去年有一段時間很多公眾號在推Kotlin相關教程。而最近又看到京東技術公眾號推了關於京東的app集成kotlin的總結,同樣的問題,這又算不算一種Android未來的趨勢?
而在所有的這些公眾號中又一類文章總是在斷斷續續的出現,可以說你從未覺得它是趨勢,但你又永遠無法認為它會過時。這類文章通常都是《Android xxx 模塊源碼分析》。這是不是在告訴我們,Android底層源碼及其分析中的設計模式、數據機構、算法就是我們Android開發者那「萬變不離其宗」的宗?
再有就是像「鴻洋」每天早上7:30;「郭林」每天早上8:00;「玉剛說」每天早上9:00,幾乎都是定點日更,當我看到這個時候,我又在想「自律」是不是讓這些人成為「神」的必要條件?
對於上面這段內容的問題,我也有自己思考後的答案:
當機會或是趨勢來臨時,只有當我們身處在這個信息流中,我們才有可能去把握機會或是調整自己。如果我們從某一篇報導或博客中得知某一趨勢時,那可能只會成為我們茶餘飯後的談資。畢竟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就像並不是沒有人告訴過我源碼的重要性,只不過這哪裡有我自己發現、思考得來的深刻。而最後,對於親眼見證了有人定點日更之後,我也開始問自己。我是否能夠做到定點日更?不能,那我是否能夠做到不定點日更?還不能,那我是否能夠做到以周為單位持續更?這,是否可以嘗試一下?
這就是這些公眾號推文,從多個角度冒出來的價值,帶給我思考和幫助。
現在說回來,公眾號其本質終是一種信息流。而在這個時代,信息流又終將塑造出一個你我。廣告、抖音、快手、得到、公眾號、朋友圈…,如果我們沒有主動去選擇,那就只能被動接受。就像公眾號「MacTalk」作者池建強老師在《關於微信、抖音和新鮮出爐的信息流》寫到的:
你看,你都不在乎自己的時間價值和注意力,那我拿來用好了,還能讓你花錢花時間沉迷。大致如此吧。這個世界上能夠克制自己欲望的、最終成事的人畢竟是少數,或者是極少。你可以想像一下,空閒了是讀本書還是拿起手機刷一會抖音。那你拿起來手機,開始翻閱那些看起來有趣的小視頻,音樂節奏也帶勁,很快兩個小時過去了。如果用這個時間去讀本書,看極客時間或得到的專欄,相信會有不同的收穫。但是並沒有,因為累,因為人性。
所以我也想說,我們都在被我們所接觸到的信息流塑造著,而如果我們對自己要接觸到的信息不做選擇,可能已經是選擇順其自然,隨波逐流。那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其實我倒覺得,如果你主動選擇你當下需要的信息流,那更是順流而下,一日千裡。
可能你會說順其自然,隨波逐流,本身也沒有什麼不好的,可以說這也是一種生活態度。
只是這樣一生到頭,是距離我們想要成為的自己,想要體驗的人生近了還是遠了,也只有我們自己最清楚!
面對這樣的一個爆炸的信息流時代,你做過選擇嗎?不妨留言區一起交流一下!
明天就七夕了,各位,節日快樂!這裡分享一份程式設計師的愛情觀(狗糧高能,慎入)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最後,想對我的她說:
親愛的,我真的想每年都把這段話跟你說一遍,直到與子偕老!
歡迎大家關注我的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