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真是讓人羨慕得流口水。
於是乎,開始為英語而瘋狂。
那個瘋狂學習英語的年代,真是讓人瘋了。
上小學時,聽到上初中的哥哥姐姐們,說幾句英語,「Hello」,「Good morning」,饒有興趣的鸚鵡學舌搬重複。馬上到小夥伴面前炫耀,看著他們一臉懵懂的樣子,那感覺真是酷斃了。
等上初中的時候,開始學習英語,真覺得是聽天書。為了能繼續玩酷,把所有能對話的英語,全部用中文諧音,最起碼,給人感覺能說點酷酷的英語。
至於英語單詞、英語語法是做什麼用的,一概不知,每次考試都是40分左右,沒辦法,英語實在是太難學習了。
等上了高中,英語每次都是拖後腿,再不想想辦法是不行了。那段時期,學校流行起了「瘋狂英語」,覺著吧,一沒單詞量,二不懂英語語法,從說和讀的層面突破英語應該是最容易的方法,於是,仿效瘋狂創始人的樣子,把英語吼出來,把英語喊出來。
整個操場上,能聽到聲音最大,以最快語速吼英語的,那就是來自我的聲音。每天晨讀,晚讀都是發瘋般的吼。這次是為了高考而瘋狂的學習英語。然而,最終結果還是英語拖了後腿,實在是無力回天啊。
上大學,還是英語拖後腿,到底這個英語要怎麼能趕上去?無奈,困惑。聽說英語系辦的英語角不錯,去看看?在舍友的慫恿下,走進了英語角,這次真是聽天書了,唯一會說的幾句,還是保留在小學時候的水平。
看到英語角幾個口語流利的同學和老外暢所欲言,心裡下定決心,一定要和老外說幾句。每周英語角都來參加,來多了就熟悉了,熟悉了也就慢慢開始說得多了,不會說的直接說中文,反正又不扣分。沒過半年,竟然認識了英語角的老外,直接開練,哇哦!原來這才叫「說英語」,慚愧,以前的英語都白學了。再到後面,竟然不用中文混著說了。
等到實習的時候,實習單位列出的條件:英語交流無障礙的優先考慮。懷著忐忑的心情遞交了申請,沒多久通知過去面試,當場英語面試。第二天,竟然通知我實習。後來才知道,我是那一批既懂技術,又能說幾句英語的唯一人選,也是有點意外的驚喜吧。
到實習單位,擔任印度主管的助理,主要是接待及安排日常工作,好在以前和老外對過英語,雖然印度人的英語發音比較捲舌,但還是能應付。就這樣在這家單位實習、轉正,竟然做起了翻譯。公司只要是對外交流的都讓我去擔任,都不知道,英語,你是虐我千百遍,我待你如初戀啊。
後來,也慢慢悟出個道理,英語只是溝通的工具,重在「說」,要會「說英語」,而我們日常則是學英語,也就是應試英語,以考試為主,這二者截然不同,說英語是多麼自然的事兒,就像中文一樣,普通話說得好和學歷不成正比的,英語只是語言工具,是要說出來的。
恍然覺得,多少年來學英語到底是為了啥,尤其那個瘋狂學習英語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