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幾年的教學工作經歷中,有相當比例的學生存在粗心丟分的情況,但是大部分情況下,家長以及學生並不把這個事情當回事。
有一些還會略帶驕傲的說「如果不粗心,考試絕對能拿滿分!」覺得自己又不是不會做,只不過是大意了,下次注意就好了!
可悲的是,粗心大意這個毛病一旦成為了習慣,長大之後都很難改掉,將有可能伴隨一身,而絕不是想的那麼簡單。
但是,這個看著不嚴重卻總是會壞事的壞習慣,想要讓孩子改掉,卻是難倒了很多家長。
事實上,如果家長能夠搞清楚是什麼原因造成的粗心大意,那麼就可以找到解決的辦法了。
1 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學生粗心大意的習慣
多年的經驗,我對造成學生粗心大意的原因總結為以幾個方面:
第一類,由於態度不端正造成了粗心大意。
這類孩子從學習心態上就存在問題,做什麼都是馬馬虎虎,全科都會出現丟三落四的問題。
通常這類孩子還會同時帶有厭學情緒,貪玩,上學遲到,放學不願意回家,不是今天拉下本,就是明天找不見作業。
是最危險,最需要重視的一類。
第二類,由於性格急躁造成的粗心大意。
這類孩子的問題是性格問題,由於急躁的性格造成總是匆匆忙忙急於完成,而造成粗心大意丟分的情況。
通常這類孩子不會像第一類孩子一樣出現牴觸學習的心理,相反是非常希望好的成績的,但是習慣性急躁。
這類孩子需要針對習慣進行鍛鍊。
第三類,由於心情焦慮造成的粗心大意。
由於心情焦慮造成粗心大意的孩子大多集中在中上遊學習成績的學生,這部分學生接收到的來自家庭的壓力較大。
粗心大意主要是由於心理負擔過重而造成,需要家長改變與孩子的溝通方式來進行調整。
第四類,由於所學知識點不夠熟練造成的粗心大意。
最後一類孩子實質上已經算不上粗心大意了,他們是由於所學知識點的不紮實造成的。
由於知識學習不夠牢固,在答題的時候就需要格外的認真,稍有分心就會出錯。
這類學生主要還是需要繼續加強知識的學習。
2 如何來糾正孩子粗心大意的行為呢?
雖然粗心大意的行為可能是由於學習不踏實、性格原因、心理素質等各種原因造成的,但是畢竟處於學習階段的孩子年齡還小,可以通過制定規範的機制來克服這個習慣,並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第一,從家長到學生都要意識到粗心大意的危害嚴重性
想要具體的實施糾正的方法,首先從家長到學生都要改變之前對於馬虎大意這個毛病不以為然的態度。
家長自己應該認真閱讀一下關於粗心大意這個毛病到底有多大危害的資料,來加深內心認知。
然後由家長和學生,通過舉例、觀看案例等能夠加深印象的方式,讓孩子認識到粗心大意的危害性,從內心做到警覺,積極配合家長的指導意見。
第二,形成規範的做題習慣
家長要幫助孩子建立系統的答題步驟,用機制來擺脫習慣的影響。
首先,讓孩子養生認真審題的習慣。要求孩子在做題的時候必須至少對題目認真閱讀不少於兩次,確定看清楚了題目的內容,找到題目的解題思路,再動手。
其次,幫助孩子學會自檢。要求孩子必須在做完題目之後進行檢查,通過用相對應的計算方式、重新做、代入檢查等不同的方式,來確認題目解答的正確性。
第三,編寫錯題集,經常提醒
好記心不如爛筆頭。
對於由於粗心大意造成的錯題,要求孩子必須製作錯題本。
這個錯題本不是為了讓孩子再去簡單的抄題解答就可以,而是必須要讓孩子在匯總錯題的過程中深究犯錯的原因。
在這個過程中,一遍遍加強孩子對於錯題原因的認識,多次提醒自己的改掉壞習慣。並且要時常翻閱,將讓錯題本越來越薄作為孩子的一個目標。
良好的習慣都是一點一滴的積累起來的,任何一個小的毛病,都有可能給孩子一生帶來嚴重的影響。
通過機制的制定來克服不良習慣引起的丟分和對成績的影響,是一種直接有效的幫助孩子提高成績的方法,家長們不妨試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