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00億,美國自中國進口額大增46%!製造業回流還有希望嗎?

2021-01-15 新浪財經

來源:金十數據

2008年金融危機後,美國開始反思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脫節的弊病,重新認識到製造業對一國經濟增長和就業的重要性,並「痛定思痛」相繼推出一系列重振製造業的政策。今年初,美國重要人士還表示,這場疫情是減少對中國市場的依賴、且讓製造業回流美國的最好時機。然而,這個數字一出,徹底打臉。

3400億元!美國自中國進口額激增

據環球時報報導,臨近聖誕月,美國從中國進口的商品激增,這是因為美國消費者開始為假期做準備,搶購中國製造的家具和家電,以及芭比夢想屋和自行車。而中國是世界第一製造大國,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在全球500多種主要工業產品當中,我國有220多種工業產品佔據全球第一。

那美國消費者購買商品自然擇優而選。中國官方數據顯示,以美元計價,11月我國貿易順差達到創紀錄的754.3億美元,出口同比增長21.1%;其中增長最快的是對美國的出口,上漲46.1%,達到創紀錄的519.8億美元(約合3400億元人民幣)。

這一數字打破了美國「兩派人馬」早前預測,即認為疫情將減少美國對中國市場的依賴,並最終使得製造業回流本土。與之相反的是,美國持續惡化的疫情使得中國製造業的龍頭地位更加穩固。

畢竟中國是全球率先控制疫情的經濟體,我國大量工廠也得以順利復工復產,恢復程度超過美國企業。而美國實體店卻因疫情陷入癱瘓,大批量倒閉,美國消費者紛紛轉向網購。

此外,我國擁有世界最好的生產供應鏈,是全球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列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在這樣完整、規模最大的工業體系下生產出的中國商品口碑和質量也是有保障的。

美國如何丟失「世界工廠」頭銜?

回顧歷史,上世紀美國憑藉汽車、鋼鐵、飛機、電力等領域的絕對優勢取代英國,成為新的世界製造業霸主。當時的歐洲和日本,百廢待興,全球製造業領域,美國一家獨大。不過和英國一樣,美國世界工廠的地位也維持了一個世紀。

在此期間,美國誕生大批世界級企業,例如至今還活躍在國際市場的通用電氣、福特汽車公司、3M公司等。但美國製造業從業人數比例在1945年達到38%頂峰便迅速下滑;該國製造業增加值比重也在1953年到達28.3%峰值後掉頭向下。

那為何美國會失去「世界工廠」的地位呢?簡單來講有兩點。一是美企為了成本考慮,將製造中心逐漸遷移海外;同時為了穩固美元在國際貿易體系的主導地位,讓美元持續流向世界各國,美國也就成為了全球最大的貿易逆差國。

據統計,1948~1966年期間,美國一直是全球最大的貿易順差國。但1976年起,美國就變成全球最大的貿易逆差國,持續至今,2018年美國貿易逆差超過8700億美元,佔GDP比重超過4%。

二是美國找到一條捷徑,大力發展金融業。1980年,金融、房地產與專業服務增加值在美國GDP 中的佔比首次超過製造業,而進入90年代,信息技術行業崛起成為美國增長的新動力,華爾街和矽谷也成為新的聚焦點。到2019年,美國製造業就業僅佔全部就業的8.4%,工資增長也處於歷史最低。

以美國製造業的代表——波音為例,該公司生產的737MAX飛機在發生兩起空難之後,已遭到全球集體禁飛20個月。

要知道,波音本來是以優異設計著稱的企業,卻在上世紀80年代迅速轉變為一切為股權服務,利潤至上的公司。這家美國巨頭不在飛機設計製造上下功夫,只優先考慮股票期權,一直強調的「安全第一」,也變成了「營銷至上」。可以說,波音衰敗的背後,也是美國製造業敗落的縮影。

文 | 李澤鈽 題 | 黃紫鎵 圖 | 饒建寧 審 | 陸爍宜

相關焦點

  • Nexus Q由美國製造:或預示製造業回流美國
    這款設備的背面鐫刻了一行簡潔的句子:「Designed and Manufactured in the U.S.A」(在美國設計和製造)。谷歌高管和工程師對此稱,希望通過這次試驗給美國製造業一個嘗試的機會。「我們太久沒有在美國本土製造產品了。於是我們想,『為什麼不試試美國製造,然後看看會是什麼情況呢?』」谷歌Android團隊負責人安迪·魯賓(Andy Rubin)說。
  • 美國人正在「狂歡」的時候,中國卻在暴富,3400億不是沒有道理!
    在剛剛過去的11月中,美國人度過了一個"狂歡月",而我國卻是在這個時候不停的賺錢,不不斷的包袱,而對美國出口更是達到了3400億人民幣!
  • 新華時評:中國疫情有助製造業回流美國?冷血!荒謬!
    新華社北京1月31日電 題:中國疫情有助製造業回流美國?冷血!荒謬!  新華社記者劉紅霞  就在中國全力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之時,美國商務部長羅斯卻拋出疫情將「有助於加速製造業回流美國」等言論。這類言論不只冷血,更是荒謬。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本該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道理。疫情發生以來,中國政府一直本著對人民健康高度負責的態度,採取了最全面、最嚴格的防控舉措,很多舉措遠超出《國際衛生條例》要求。
  • 大滿貫,中國製造業交出漂亮「成績單」!美國已「元氣大傷」
    中國製造業交出一份靚麗成績單12月31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最新數據,12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綜合PMI產出指數分別為51.9%、55.7%和55.1%,均連續10個月保持在榮枯線以上。在疫情大考之下,中國還能交出一份靚麗的成績單,實屬不易。
  • 美國製造業回流?意願拗不過規律
    一些美國政客宣稱,借疫情和貿易摩擦可以幫助美國人重新獲得穩定的就業和滿意的工資。但近期美國《外交政策》的一篇文章對這種觀點給了當頭一棒,文章認為,貿易摩擦和疫情都不可能迫使企業大規模地將製造業務遷回美國。
  • 美國製造業衰弱的根本原因:資本家正在掏空美國家底
    19世紀末期,美國接棒英國成為製造業大國,之後的美國製造業發展,就堪稱是一個黃金時代,你能想像嗎 ,29.7萬架戰機、8.7萬艘艦艇、10萬門火炮,420億發各種炮彈,是美國在二戰期間生產的物資,而以上這些數據,美國僅僅用了4年不到的時間,就全部造了出來,而這樣的數據 ,其實還有很多,1941年 美國的橡膠年產量0.8萬噸 鋁產30萬噸,但依舊是4年不到的時間,在1945年,美國的橡膠產量就已經增至
  • 考研英語複習《紐約時報》雙語真題精讀版--因民眾足不出戶,美國自中國進口額激增
    隨著年底的臨近,因待在家中的消費者紛紛搶購中國製造的家具和電器,為假期購買芭比夢想屋和自行車,從而導致美國自中國的進口激增。Leading the jump were exports to the United States, which climbed 46.1 percent to $51.98 billion, also a record.這對中國來說是件好事,中國是許多此類商品的全球最大製造商。11月,中國公布貿易順差創紀錄地達到了754.3億美元,這得益於出口較去年同期意外地增長了21.1%。
  • 韓媒稱韓國玩具進口額創新高:九成機器人玩具中國造
    參考消息網6月28日報導 韓媒稱,雖然韓國經濟不景氣,但今年1至4月機器人等玩具的進口額仍刷新歷史最高紀錄。據文化體育觀光部和韓國文化觀光研究院28日消息,今年1至4月玩具成品進口額為2.759億美元(1美元約合人民幣6.8元),同比增長3.1%,創同期最大值。
  • 首家進口食品研究院:去年進口額最大的水果是櫻桃
    2018年中國進口食品增長迅速,進口總額達735.69億美元,比上一年同比增長19.33%。伴隨著消費食品升級,更多優質進口食品正不斷豐富我們的餐桌,研究院將致力於研究建立食品質量安全標準化體系、進口食品中國標準化系統構建、全球創新性食品研發等課題。
  • 美國服裝製造業現狀及競爭優勢
    2013 — 2016年,美國服裝製造業固定資產投資增加了5%,達到3.01億美元。新投資報告還表明,隨著更多節省勞力的新技術的採用,美國服裝製造業投資可能還會增加。 服裝出貨量方面,雖然2014年達到115億美元的歷史最低水平,且其後兩年增幅均不大,但2017年美國服裝製造業出現了自1998年以來的第1個積極增長趨勢,達到了125億美元。
  • 蔡英文喊話臺商回流投資!在大陸的臺商會聽她的召喚嗎?
    這當然不是蔡英文第一次「吹」臺灣經濟向好,就在8月,她還曾說過臺灣「經濟成長率破3%贏韓國」,當時就有臺灣網友貼出 2018 年世界競爭力排名, " 臺灣退居第 17 名、 2009 年來最差 " 的新聞,諷刺蔡當局 " 自說自話 " 。
  • 美媒:因民眾足不出戶 美國從中國進口激增
    來源:環球網美國《紐約時報》12月15日文章,原題:隨著美國人足不出戶,美國自中國進口額激增 臨近年底,待在家中的消費者紛紛購買中國製造的家具、電器、芭比夢想屋和自行車,為假期做準備,從而使美國從中國的進口激增。
  • 製造業復甦步履艱難 「購買美國貨」為何難以兌現?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研究員劉永濤教授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這是一個競選時的口號,這是否能夠實現還不得而知。一方面,美國現在還處在疫情當中;另一方面,美國製造業廠商是否願意回到美國這都是一系列的問題。我們回頭看歷史,很多總統在競選時期講的話在上臺後並沒有兌現。另外,拜登的議程上還有許多優先事項,可能需要把它們做成後才會兌現這一句話。」
  • 為什麼說製造業不會從中國轉移出去,中國是低端製造業遷移的最後一站
    有人說中國是低端製造業的最後一站,你認同嗎? 在弄清楚這個問題之前,首先我們要對低端製造業有一個準確的認識,通俗的來說,它就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產物,也就是工業化初期的產物。
  • 臺商會回流7000億嗎?洪秀柱4字成語懟得好
    最近蔡英文也不斷渲染她的政績,一會兒表示經濟已經是「亞洲四小龍之首」,一會兒又是外出的臺商把投資目標又放在島內,而且臺商回流資金高達7000億新臺幣。由於各種貿易爭端,全世界經濟都走向衰退期,而島內經濟以外向型為主,受到影響比較大。目前很多外銷中小企業因為沒有訂單,停工不生產,工人只能無薪在家等待。昨天韓國瑜還在臺中重申勞工政策,希望以後能讓待業的勞工得到60%薪水,維持最基本的生活。
  • 中國在美國進行投資解決美國就業問題
    「第三輪中美工商領袖和前高官對話」記者見面會現場 楊佳 攝影第一財經: 我有兩個問題,第一個是關於我在會場上也問了很多與會的商界人士包括美方關於製造業回流的問題,因為我們看到中美學界都在熱議這個問題第二點,我那天聽到商務部部長一位女士談到,美國從長遠來說希望重建製造業的競爭力,而且建立創新以及創造就業,您怎麼看待這個與中國轉型升級的要求,就製造業轉型升級的要求,是否有矛盾之處,而且會不會帶來中國引入來自美國外資下滑的壓力?這是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您如何看待中國企業未來五年對於美國投資的潛力?
  • ​製造業回流美國是天方夜譚
    一、沒有人雖然美國人口是全球第三,但完善的製造業供應鏈需要更多的人。看看福耀玻璃紀錄片中在美國招聘員工的難度與工人的年紀,普遍是40、50歲。再看看富士康在美國,根本招不到多少人,原因是給的錢不夠有吸引力。最主要的,國內某些企業被慣壞了,潛在的有的電子廠只願意要25歲以下的年輕工人,或者30歲以下的工人。
  • 國資馳援大股東增持北向資金回流「抄底」市場現3大止跌信號A股...
    大股東增持,用真金白銀彰顯信心。聰明錢北上資金呈現回流趨勢,頻頻出手「抄底」。此外高科石化、國禎環保、海南海藥、碧水源等接盤方,均有國資背景;合縱科技、海聯金匯通過大股東股份轉讓、定增募資,引入國資背景戰投。隨著地方國資頻頻出手接盤上市公司控制權,相關股價也紛紛上漲。
  • 394億中國口罩抵美,印24架飛機運物資,狂掃貨後,中國成貿易大贏家
    與此同時,數據顯示,中國已向各國提供了2000多億隻口罩、20億件防護服、8億份檢測試劑盒。例如,截至11月22日,中國已累計向美國出口口罩約394.3億隻,外科手套約8億雙,防護服約6.5億套,護目鏡約4676.2萬副。僅口罩一項,相當於每一個美國人都從中國獲得了約120個中國生產的口罩。也就是說,目前已知的,394.3億隻中國口罩運抵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