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2020-12-15 中國管科院德育中心

【原文】

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譯文】

五代時,燕山人竇禹鈞教育兒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個兒子都很有成就,都名揚四海。

【注釋】

竇燕山:竇禹鈞,五代後州周人,他聘請名儒做兒子的老師,後來五個兒子都考中了進士。

義方:教育孩子的方法。

揚:很有名氣,大家都知道的意思。

【感悟】

教育要用好的方法。好的方法就是嚴格而有道理。竇燕山能夠使五個兒子和睦相處,都很孝敬父母,並且學業上都很有成就,是和他的教育方法分不開的。

校稿:遊金地 小揚

本文屬於公益用途,意在發揚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如果您喜歡我們的文章,歡迎關注帳號並在下方評論您的觀點!文章中如有錯別字,歡迎指出,我們將積極改正!圖文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及時刪除。

相關焦點

  • 三字經故事: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富貴長壽興旺怎樣煉成
    《三字經》中有一個著名的故事: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講的是古時候竇燕山改變命運的故事: 他從無子,到有五個兒子; 並且各個考中進士,為官顯貴; 竇燕山也從病弱之軀改變為長壽健康; 家族興旺。
  • 「古代磚雕敘流年」:竇燕山有義方 教五子名俱揚
    因為工作關係,我經常逛博物館,發現古人比今人講究得多,無論是吃飯用的傢伙,還是室內擺件,抑或是民居,都會用美好、吉祥的圖案進行裝飾,看著賞心悅目,圖案內容還有教化作用,中國文化就這樣得到了體現和傳承。
  • 「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竇燕山五子登科的故事
    轉載於:學佛網  在蒙學經典《三字經》中有一句話:「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 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竇燕山教育孩子有好的方法。他所教育的五個孩子,都學有所成,名揚四海。竇燕山出身於富庶的商人家庭,家道昌盛。但他最初為人心術不正,專用大鬥進,小秤賣,費盡心機坑蒙拐騙,以勢壓人。貧民百姓都恨他的為富不仁。
  • 讀《三字經》之「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有感
    原文第7、8句「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出自《三字經》、王應麟原文註解五代時,燕山人竇禹鈞教育兒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個兒子都很有成就,同時科舉成名。作者見解 這一句主要是以竇燕山為例,說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我們常聽到過很多好的諺語:「虎父無犬子」、「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有其父必有其子」、「將門虎子」。
  • 德育故事:第三篇丨竇燕山教子成才的「義方」是什麼?
    「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這耳熟能詳的話是出自我國宋代學者王應麟編著的《三字經》。那《三字經》中的竇燕山是何許人也?今天小D君要講的就是竇燕山教子成才的故事。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過去,漁陽屬古代的燕國,地處燕山一帶,因此後人稱他為竇燕山。竇燕山生有五個兒子,在他的教育培養下,都考中進士,成為國家棟梁。長子竇儀,授翰林學士,任禮部尚書;次子竇儼,授翰林學士,任禮部侍郎;三子竇侃,任左補闕;四子竇偁,任左諫議大夫,官至參知政事;五子竇僖,任起居郎。竇家五子,被稱為「竇氏五龍」。
  • 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三字經裡面竇燕山是中國五代時期的一個人物。其實開始他是為富不仁的那種人,幹的是短斤缺兩的事情。到了30歲那年還沒有兒子。有天晚上他夢到他的爸爸跟他說,你幹的事情太缺德了,所以沒有兒子必須改過,否則不僅沒有兒子還會短命。
  • 竇燕山教子成才的「義方」是什麼?
    「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這耳熟能詳的話是出自我國宋代學者王應麟編著的《三字經》。
  • 我們常說的五子登科有什麼典故?「五子」指的是哪五子?
    《三字經》裡有:「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這12個字道出了「五子登科」這個成語的出處。 古往今來,追求功名的學子不在少數,他們寒窗苦讀十幾載,就是希望自己可以榜上有名。但是,古代的科舉考試就如鯉魚躍龍門一般,不是努力就可以成功。
  • 竇燕山教子有方,五個兒子均金榜題名,他是怎麼做到的?
    《三字經》說:「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竇燕山,即是竇禹鈞,五代時期薊州漁陽(今天津薊縣)人,因薊州地處燕山一代,故又被尊稱為「竇燕山」。五子竇僖,後周廣順初年進士,官至宋左補闕。竇氏五子,當時被稱為「竇氏五龍」,又稱「燕山五桂」。諸子進士登第,義風家法,為一時標表。當時的宰相馮道贈詩讚嘆,曰:「燕山竇十郎,教子有義方。靈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人們競相傳誦。
  • 五子登科是哪五子?有何典故呢?
    《三字經》裡面有這幾句話,「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說的就是五子登科的故事。故事的主人翁就是竇燕山,他是五代後周時期的一個土財主,為人尖酸刻薄,小肚雞腸,為富不仁,魚肉鄉裡,是魯迅筆下「愈有錢愈一毫不肯放鬆」那種人。
  • 創造出「五子登科」的竇燕山,他的「義方」到底是什麼
    提到「五子登科」,現代的含義較之從前已發生了改變,被稱為「房子、車子、票子、妻子、孩子」這「五子」,也代表成為了人生贏家。但最初的含義卻是真正的五個兒子都考中進士,不僅成為大官,而且光耀門楣,自然也成為後世傳頌的教育典範。
  • 古人講「五子登科」,指哪五子,有何來由?被孩子問到了可別蒙圈!
    而「五子登科」的蘊意,則是說一門五子皆金榜題名,《三字經》中也有云:「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宋史·竇儀傳》記載了「五子登科」的故事,相傳五代後周時期,燕山府有一個名叫竇禹鈞的人,他有五個品學兼優的兒子。在他精心教導之下,五子皆先後登科及第,人們為了表達對竇氏一門的歌頌之情,於是將其稱為「五子登科」。
  • 古代說的「五子登科」是哪五子?
    在《三字經》中有這樣一句話:「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這12個詞表明了成語"五子登科"的起源。 《三字經》中的「竇燕山」其實原名叫做「竇禹鈞」,只是他家住在燕山一帶,所以後人就逐漸稱之為「竇燕山」。
  • 古人常講的「五子登科」,指的是哪「五子」?看完瞬間長知識
    「五子」又是指什麼呢?「登科」代指封建社會中,參加科舉考試的舉子被錄取。從這一點可以推斷出,「五子」應該是五個兒子或男子。 因為在當時社會只有男人,才有資格參加科舉取士。據史料記載「五子登科」,出自《宋史·竇儀傳》。說的是五代後周時期,燕山府有一個名為竇禹鈞的人。 竇禹鈞有五個十分優秀的兒子,在科舉考試中先後登科及第。
  • 竇燕山故事您知道嗎?看完受益了!
    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可見竇燕山與孟母並列是教子有方的父親和母親的傑出代表,他的教子經典,不僅在當時被人們所景仰,而且在民間流傳至今,家喻戶曉,激勵著一代一代的世人,其樂善好施,扶危濟困,無私奉獻的優良品德,充分體現了當時的禮儀文化,他的義風家法,成為人們爭相學習的榜樣。
  • 聖賢故事|竇禹鈞崇文重教
    竇禹鈞非常簡樸,家無奢華之物,他熱衷教育興辦學校,建有義塾十楹,聚書萬卷用以講學,供學生閱讀使用。此外,他又請大儒教育遠近的學生,凡四方孤寒貧人不能入學者,讓他們免費來聽學,並提供衣食。竇禹鈞的家教很嚴,他的五個兒子竇儀、竇儼、竇侃、竇偁、竇僖皆聰穎早慧,文行並優,被當時的人贊為「竇氏五龍」。
  • 遵化發現竇燕山故居之佐證
    300年後,南宋著名學者王應麟 (1223-1296年)編纂的《三字經》中「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短短十二個字,高度概括了竇燕山的相關事跡。 關於竇禹鈞故居、竇禹鈞之墓、竇氏義塾存在的時間和地點等原多有疑問。2011年,經多方認定,現在的天津市薊州區西龍虎峪鎮龍前村,被竇燕山文化研究會最終確認為竇燕山的故鄉。西龍虎峪鎮龍前村在1979年由遵化劃歸薊縣(現在的薊州區),故竇燕山的故居龍前村原屬遵化,竇燕山史上為遵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