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個卡通包裝、標註「兒童」字樣就貴好幾倍,「兒童食品」真的適合...

2020-12-22 新華社

新華社廣州9月3日電題:換個卡通包裝、標註「兒童」字樣就貴好幾倍,「兒童食品」真的適合兒童?

新華社記者胡林果

又到開學季,不少家長開始採購兒童用品,從兒童書包到兒童牛奶、兒童水餃,與「兒童」相關的產品都被放入購物車中。  

記者發現,很多家長在給孩子購買食品時更青睞冠以「兒童」字樣的食品,認為它們更符合孩子的身體發育需要,而這類食品往往價格較高。這些打著「兒童食品」旗號的食品是否真的適合兒童?記者展開了調查。

(小標題)有的家長被「洗腦」 對兒童食品深信不疑

記者走訪了廣州一些大型超市,發現冠有「兒童」字樣的食品確實不少,與同類的普通食品相比,這些食品無一例外有著頗受兒童喜愛的卡通圖案包裝。

記者在廣州市天河區一家大型超市看到,零食區貨架上一款盒裝的「兒童餅乾」吸引了不少孩子的圍觀,餅乾盒封面顏色鮮豔,並印有精美可愛的熊貓圖案。正在挑選該商品的何女士告訴記者,「小孩買東西就喜歡可愛的包裝盒,無論多貴都嚷著要買。」

除了孩子喜歡,媽媽們似乎也願意為此買單。這些「兒童食品」大多在顯眼處標有「含多種兒童成長必需的營養元素」「媽媽呵護寶寶的首選」等字樣,相比普通食品,價格也普遍高出一大截。

號稱「添加多種礦物質、完全無菌、源自高山或地下水」的「嬰兒水」,出現在各大超市、電商平臺,售價高達二三十元一瓶。廣州的劉女士似乎「著了魔」一樣,對商家宣稱的「無菌」深信不疑,甚至連給寶寶衝奶粉、煮粥都要用「嬰兒水」。2019年4月,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對2003名受訪兒童家長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4.8%的受訪家長更傾向於給孩子購買有「兒童食品」字樣的產品。

上過當的肖女士則認為買「嬰兒水」這樣的「兒童食品」等於交「智商稅」。最近肖女士購買了一款12.5元的「壽桃」牌兒童胡蘿蔔面,據超市促銷人員介紹,該款麵條不含添加劑,且含有大量兒童所需的營養元素。但肖女士回到家仔細檢查配料表才發現,除添加了2%的胡蘿蔔粉,其他配料和普通麵條一樣,「何來更加營養呢?」

(小標題)自造概念、炒作噱頭 「兒童食品」市場魚龍混雜

記者採訪發現,一些企業把「兒童食品」當成了宣傳噱頭,宣稱產品「營養價值高」「孩子更愛吃」,這背後其實與商家營銷手段密切相關:

——炒作概念,部分「兒童食品」與普通食品成分無區別。記者在某電商平臺看到一款「欣和零添加減鹽型天然親寶有機醬油」,客服告訴記者,該醬油含鹽量比較低,適合一歲到三歲的寶寶。然而記者查看成分表後發現,「鈉」的含量達到了每10毫升500毫克,不僅與普通醬油無異,更稱不上「低鹽」——根據食品營養標籤的國家標準,每100克或100毫升食品中鈉的含量小於或等於120毫克才屬於「低鹽」。

江蘇省消保委2018年發布的醬油產品比較試驗報告顯示,5款宣稱為「兒童醬油」的產品在營養元素等指標上與普通醬油並無太大差異,甚至一些「兒童醬油」鈉含量比普通醬油還高。江蘇省消保委提示,目前我國沒有「兒童醬油」的相關產品標準,記者查詢相關國家標準發現,現有的醬油分類標準主要依據成分和製作工藝分為釀造醬油、再制醬油等,並沒有依據食用者年齡劃分的醬油類型。

——名不副實,部分產品宣稱適用人群與實際不符合。第三方嬰童產品測評平臺小紅花測評從網上選購了10款熱銷的寶寶麵條,價格在6.8元/件至119元/件之間,這些產品均在產品詳情頁面宣稱適用於6個月以上的寶寶食用。然而,平臺委託珠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技術中心檢驗發現,測評中一半麵條的鐵含量都不符合嬰幼兒輔食國標要求。

——部分兒童食品為了增加口感加入多種添加劑。記者在廣州某超市冷凍區發現一款「兒童菲力牛排」,從牛排配料表成分來看,與該品牌的其他牛排產品幾乎一致,且含有食用香精等8種食品添加劑。

華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教授柳春紅表示,一些產品為了迎合兒童口味,可能加入更多食品添加劑如色素、調味料等。事實上,目前食品添加劑國家標準的制定是基於體重60公斤的成年人為參考而設定的,並沒有針對兒童制定添加劑限量標準。「若兒童食用含有過多添加劑的食品,可能產生急、慢性毒性,當然這些都與最終攝入的劑量有關。」

(小標題)「兒童食品」市場亟待整治 莫讓商家鑽空子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國內國際對於兒童的年齡劃分界限比較模糊,商家為了開拓消費市場故意製造概念、營造噱頭,自造「兒童食品」概念。柳春紅等專家認為,必須在「兒童食品」管理上下功夫:

首先,建立兒童食品標準或者兒童食品指南。廣東省食品安全質量協會執行會長、廣東省食品安全專家蔡高斯建議,針對兒童不同生長階段的營養需求,制定相應的食品安全標準,規範標籤標識和銷售宣傳。

其次,加強兒童食品的源頭監管。專家表示,伴隨著消費升級、差別化消費市場的不斷開拓,有關部門應對「兒童」相關字樣出現在食品包裝上做更嚴格的規範,同時在廣告法等相關法律法規中加入關鍵詞限制,遏制有誤導傾向的兒童食品標籤「漫天飛」。

最後,加強對消費者的引導。市場監管部門提醒家長在選擇兒童食品時,不要被卡通包裝和宣傳口號所迷惑,注意看配料表進行選擇。(參與採寫:劉珊)(完)

相關焦點

  • 兒童食品,真的「兒童專屬」嗎
    兒童醬油、兒童牛奶、兒童麵條、兒童餅乾……這些包裝精美的「兒童專用」食品不僅價格高昂,外包裝上更是以「兒童食品」或「低鹽」「低鈉」為賣點,引得家長們慷慨解囊。然而,也有不少市民提出質疑,兒童食品除了價格高外,品質和安全性真的會更高嗎?
  • 在兒童食品包裝上標註糖分含量及警示語
    安庭說,目前我國並沒有制定兒童食品的專門定義,對「兒童食品的營養指標、安全指標、添加劑使用應遵循的標準」並無明確說法。這就導致以追求「口感」為市場目標的兒童零食類商品中,其糖分含量及其表達不受約束,兒童與家長不易從包裝中識別,從而很容易受到商品包裝信息的誤導。造成兒童食品消費的不科學、不合理,極易造成少年兒童攝入過多的糖分,誘導肥胖問題的發生。
  • 「兒童食品」,真的適合兒童嗎?
    又到開學季,不少家長開始採購兒童用品,從兒童書包到兒童牛奶、兒童水餃,與兒童相關的產品都被放入購物車中。記者發現,很多家長在給孩子購買食品時更青睞冠以「兒童」字樣的食品,認為它們更符合孩子的身體發育需要,而這類食品往往價格較高。這些打著「兒童食品」旗號的食品是否真的適合兒童?記者展開了調查。
  • 這些兒童食品不僅沒營養還貴,兒童食品的坑你都避開了嗎?
    親貝網小編了解到,很多爸爸媽媽在給寶寶挑選食物的時候,因為擔心孩子吃到對身體不好的添加劑,會儘可能給寶寶選擇兒童專屬食品。在超市裡,我們也經常可以看到標註兒童二字的零食。但是不禁讓人有了疑問,這些兒童食物真的適合兒童嗎?其實我國並沒有針對兒童食品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和食品標準,單單憑藉兒童專用四個字,就認為適合孩子,可能會有潛在風險。
  • 兒童食品值不值得買?標稱「兒童」可能只是換了包裝和名稱
    琳琅滿目的兒童食品□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孫煊哲實習生張陽文記者吳國強攝影在剛剛過去的中秋節裡,包裝精緻、外形卡通、口味甜蜜的「兒童月餅」走紅市場,雖然價格往往為一般月餅的3~5倍,但還是引來了大批家長爭相購買。
  • 「兒童」食品真的適合兒童嗎?我們有權威檢測結果
    隨著我們國家二胎政策的全面放開,新生兒日益增多,各位家長對兒童食品的關注度也是逐年上升。作為二胎媽媽的我,發現很多家長在給孩子購買食品時,通常會偏向選擇包裝上標有「兒童食品」或相似logo字樣的產品,例如兒童牛奶、兒童醬油等。問其原由,都回覆說感覺這些「兒童食品」應該會更安全,對孩子的身體健康更有保障。
  • 「兒童專享」食品,配方特別、價格高是否真的適合寶寶成長?
    食品包裝袋上標註著「兒童」字樣,或者在這些「兒童專用」食品的包裝上直接印有兒童動畫……這些「兒童專用」食品較之同品牌的成人食品,無論從價格或口感上都有區別,花樣繁多的兒童專屬食品日益成為兒童食品中的重要部分,
  • 食品不得標註零添加等字樣 食品包裝將出新規!
    食品質量安全問題,是消費者一直關注的焦點,然而,在很多食品的外包裝上經常會見到零添加的字樣。但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為規範食品標識的標註,食品包裝將出新規!目前正在網上公開徵求意見,其中,包括食品不得標註零添加等字樣。
  • 共築兒童食品安全柵欄
    「發現寶貝成長中的聰明因子——DHA」……這些科普知識為兒童食品增色不少,成為一些家長選擇的依據。 在調查中記者發現,購買兒童食品的人群具有較高的消費水平且更注重產品品質。他們不惜重金要買「放心」食品,但是也會擔心購買的商品並沒有商家宣傳得那麼好。例如,食品包裝上標明的營養元素是真的嗎?「有機」「天然」的賣點可信嗎? 據了解,我國的食品標準和國際標準的體系基本一致。
  • 國內兒童零食團體標準發布 「兒童零食」或將真正適合兒童
    正在採購零食的梓興媽媽告訴記者,孩子9歲了,平時買零食會更關註標有「兒童」字樣的產品,雖然價格更貴,但感覺更安全可靠、營養健康。除了零食,「平時的飲用水、麵條、糕點和牛排,能買兒童款都會買。」梓興媽媽補充說。 家有二胎的趙媽媽告訴記者,她對比過配料表,發現孩子的零食與大人吃的零食沒有太大差別,即使標明「兒童」的產品,也只是包裝上多了迷你款,配有卡通畫。
  • 食品包裝將出新規:食品不得標註特供 零添加字樣
    &nbsp&nbsp&nbsp&nbsp透過銷售包裝,不能識別包裝內各獨立包裝食品標識內容的,應當在銷售包裝上分別予以標註。透過銷售包裝,能夠識別包裝內各獨立包裝食品的標識內容的,可以不在銷售包裝上重複標註。&nbsp&nbsp&nbsp&nbsp第七條食品標識標註的文字和標誌顏色,應當與背景顏色對比明顯。
  • 3歲女孩每天吃兒童餅乾被查出鈉嚴重超標!「兒童食品」你還在給...
    剛進超市,表姐直奔兒童食品專區,買了一大堆兒童醬油、掛麵、牛奶、肉鬆等「兒童專用」的食品。我問她這些兒童食品和普通食品有什麼區別?是不是更健康一點?她吞吞吐吐地回答我說她也不知道,說是標了兒童食品應該就比平常的好些吧!一分價錢一分貨,貴點總有貴的道理吧!只要對小孩子好就行,不管那麼多!
  • 這些兒童食品別再買了,又貴又不健康,教你如何辨別各種食品
    但是劉女士看了之後,卻覺得這些零食並不是真正適合孩子的,老人應該是聽了賣家的忽悠。許多賣家把兒童兩個字當做是營銷的手段,但實際上這些食品貴還不健康。其實是兒童醬油也是醬油罷了,只是換了個外包裝。而且孩子的飲食我們提倡的就是原汁原味,儘量的讓小孩子少攝入一些鹽分。許多兒童醬油說自己是低鹽低鈉,但是如果你認真的去看醬油瓶上的配料表,你就會發現它的這些物質的含量,並不會比我們吃的醬油低。
  • 「不求最好,但求最貴」的兒童專供,確定不是在收「智商稅」嗎?
    如今,生活條件好了,人們都開始注重生活品質的提升,手機要用蘋果的,衣服要買品牌的,房子要選三室二廳的。而有孩子的家庭,對孩子的投入更是有著一股執念,兒童就要用「兒童」的東西,兒童手錶、兒童醬油、兒童溼巾、兒童牛奶、兒童掛麵、兒童榨菜、兒童蚊香、兒童塗料……家長們不難發現,不論什麼只要加上「兒童」兩個字,就會比正常東西價格貴上許多,「兒童專用」真的是對孩子好,還是收家長們的「智商稅」呢?
  • 兒童蚊香液包裝上標註微毒,醫生不建議嬰幼兒長期使用
    看到蚊香液上「微毒」字樣 關閉了蚊香器 前幾天天氣又悶又熱,市民趙女士2歲的孫子眼睛上和臉蛋腫起了大包,看著讓她很心疼。兒子在母嬰店買了一盒蚊香液,裡面裝有5小瓶蚊香液和2個蚊香器。晚上,家裡點起了蚊香液。20多分鐘過去了,孩子的爸爸媽媽在屋裡聞到了一股淡淡的氣味,他們感覺和以前家裡使用的蚊香差不多。一家人納悶:不是兒童蚊香液嗎?跟普通的蚊香液怎麼一樣的味道?趙女士的兒媳婦拿起蚊香液的包裝仔細地看,在正面看到了成分0.6%氯氟醚菊酯,看到後面「微毒」二字時,嚇了一跳,怕對孩子健康有影響,立刻關閉了蚊香器。
  • 「兒童食品」標籤亂飛 家長選擇需謹慎
    又到開學季,不少家長開始採購兒童用品,從兒童書包到兒童牛奶、兒童水餃,與「兒童」相關的產品都被放入購物車中。這些打著「兒童食品」旗號的食品到底有何特殊之處呢?  記者走訪了南京一些大型超市,發現冠有「兒童」字樣的食品確實不少,與同類的普通食品相比,這些食品無一例外有著頗受兒童喜愛的卡通圖案包裝。
  • 「兒童食品」不一定適合兒童,這些標準家長要注意
    近些年來,越來越多的年輕父母在選購一些給還是使用或者食用的商品時都分外上心,不僅要選大牌子,還很喜歡選擇「兒童專用」的商品。許多商家為了迎合這些父母的需求,不斷推出許多「兒童食品」,但是這些生產「兒童專用」的食品,是否就真的適合給孩子吃到肚子裡呢?
  • 兒童食品的坑,你踩過嗎?
    家長們好,我是奶爸阿熠。 很多家長覺得,食品包裝上只要有兒童兩個字就更健康,更適合孩子。 但是很多兒童食品非但沒有給孩子提供更豐富的營養,反而會妨礙孩子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甚至給孩子的身體造成損害,今天阿熠就跟大家講一下幾種充斥在廣告中和超市裡的兒童食品。
  • 這些被推崇的兒童食品,真的對寶寶健康有益嗎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大家對寶寶食品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很多寶媽們認為兒童食品最適合寶寶使用,殊不知,「兒童食品」是商家宣傳的概念和噱頭。其實,一些兒童食品的營養成分和普通食品並沒有太大的區別,為了迎合兒童的口味,一些食品反而含有更多的糖和香精等增加口感的食品添加劑。讓我們看看,有哪些我們認為的健康兒童食品,正在無形中損害孩子的腸胃。
  • 首個兒童零食標準出爐 家長選購時將有據可依
    金山網訊 近日中國副食流通協會出臺了一則關於兒童零食新標準規定——《兒童零食通用要求》,這是國內首份關於兒童零食的團體標準,其中首次提出了「兒童零食」的定義,新標準將於6月15日起實施。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鮮有家長知曉「兒童零食」這一概念,目前市場上尚無專門標有「兒童零食」的產品。六一兒童節當日,記者在市區多家大型超市看到,不少兼具零食和玩具功能的產品吸引不少孩子駐足。不過,記者發現,幾乎沒有一種食品或飲料會明確標註「兒童零食」等相關字樣,也很少有食品飲料會註明適合食用該產品的人群的年齡等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