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公布的「共和國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建議人選名單中,作為唯一入選的歌唱家,郭蘭英為祖國歌唱了一輩子!當然,現在她還力挺山西民歌走向世界。那麼,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位讓山西人驕傲的藝術家!
郭蘭英1929年12月出生於山西省平遙縣,17歲開始演出,曾先後在張家口戲曲團、華北聯大文工一團石家莊演出歌劇。1956年,首次在電影《上甘嶺》演唱主題曲「我的祖國」。
郭蘭英出生於山西平遙一個貧苦農家,生活所迫,六歲開始學戲,在太原師娘家裡受盡折磨,舊戲班中有「好功夫是打出來的」或「身上不脫層皮,難得學好戲,」的說法。而蘭英所以能咬牙挺住,是她心中有個「要想人前顯貴,就要人後受罪」的念頭。
無論是在三伏酷日下或三九冰凌上,她都堅持練功練唱。也是由於她本人的喜愛,總盼著出師後能讓父母過上幾天好日子。即使膝蓋跪出紫包,臉上留下傷痕,也從不懈怠。
她認為對待藝術要有橫下一條心的狠勁,不是靠挨打,要自己發狠才行。她把「鐵杵磨成針,功到自然成」、「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當成座右銘,真是一滴血汗一分藝術。她13歲還不識字,只記得「郭」字右邊的大耳朵,「蘭」字頭上的兩個小辮子,「英」字下面有兩條腿,看到戲園子門前「戲碼」牌子上的「象形」字,才知道自己第一次掛上頭牌。
但掛了頭牌也仍然是班主的「搖錢樹」。直到他參加革命,才徹底擺脫苦難,獲得攀登藝術高峰的自由。
郭蘭英,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她創造了一個自己的時代,是我國一位被億萬人民所熱愛的、傑出的人民藝術家。郭蘭英的演唱藝術具有中國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蘊,特別具有山西黃河文化的基礎,對山西民歌和山西梆子的繼承與發展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郭蘭英的歌從解放前唱到解放後,從戰爭時期唱到建設時期。幾乎中國革命的任何一個時期都有郭蘭英的代表作品。在這一點上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與她相提並論。甚至在一些歷史紀錄片中也會不止一次地使用郭蘭英的鏡頭。
郭蘭英在60年的從藝生涯中,不懈地努力探索,為中國民族歌劇表演體系的建立和民族演唱藝術的發展做出了開拓性的貢獻。她塑造的喜兒、小芹、胡蘭子等光輝奪目的舞臺藝術形象,受到廣大群眾的喜愛。她是中國民族新歌劇的傑出代表人物。她深入生活,在全國各地巡迴演出;她遍訪五大洲各國,傳播中華民族文化藝術,多次受到國內外的藝術嘉獎。
在民族歌劇舞臺上,她塑造了眾多光彩奪目的藝術形象,在表演藝術上善於運用剛強、柔和、深沉、甜潤、清亮等不同的音色,演繹不同的人物感情,從聲樂、表演臺詞上,以豐富的實踐經驗不斷繼承民族唱法和創新,為中國新歌劇藝術完整體系的建立作出了歷史性和開拓性的貢獻。
在舊社會受過無數苦難的郭蘭英,對黨和祖國有著發自內心的愛。「我一出生就被扔掉了,4歲就進了戲班,後來又被賣給人販子,幾次差一點就死掉了。確實是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我的一切,黨就是我的媽媽,所以一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首歌,我就激動,就想流淚。
當年我給自己做了一身軍裝,還拔掉了兩顆金牙,一心就想參加革命,就覺得什麼也沒有革命好。我是一輩子感黨的恩,一輩子歌頌黨,歌頌祖國。」
在2018年12月22日晚,人民大會堂大禮堂暖意融融,座無虛席。由中共山西省委宣傳部、中國音樂學院主辦,郭蘭英藝術發展基金會承辦的「為人民歌唱——中國樂派聲樂大師郭蘭英藝術成就音樂會」在此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6000餘名觀眾一起聆聽了本次音樂盛典。
郭蘭英1929年出生於山西平遙縣,6歲開始學唱山西中路梆子,因成功演出《白毛女》而聞名,是我們黨培養的德高望重的人民藝術家。在八十多年的從藝生涯中,郭蘭英為中國民歌歌劇表演體系的建立和民族演唱藝術的發展做出了開拓性的貢獻。
郭蘭英始終自覺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以真摯的愛國情懷和熾熱的赤子之心,滿腔熱情地為祖國歌唱、為人民歌唱。
音樂會在序曲《我的祖國》中拉開帷幕,通過老中青三代歌者對作品的師承演繹,生動闡釋了郭蘭英熔鑄在中國民族聲樂事業中的精神財富和輝煌業績。歌曲《南泥灣》《人說山西好風光》《汾河流水譁啦啦》、歌劇選曲《北風吹扎紅頭繩》《清粼粼的水藍瑩瑩的天》等一首首經典曲目,讓觀眾共同重溫了藝術大師的卓越成就。
著名歌唱家 張目:
郭蘭英老師在民族聲樂方面是中國的、民族的代表,郭蘭英的這個音樂會就是發揚、繼承優秀的民族文化。
著名藝術家 謝芳:
郭蘭英老師是我們偉大的人民藝術家,也是山西省人民的驕傲。
一首首經典曲目,也讓觀眾共同重溫了藝術大師的卓越成就。閻維文、雷佳、張也等傾情演繹,把晚會一次次推向高潮。
喬羽、李光曦、胡松華、李谷一等老藝術家向郭蘭英致以崇高的敬意。
郭蘭英:
唱,唱給人民聽,人民接受,他們會唱,這就是我的想法。
《我的祖國》這首歌在61年前傳遍大江南北,如今仍然家喻戶曉。郭蘭英曾說過,我的祖國完全代表了我的生命。最後,89歲高齡的郭蘭英登臺與眾人合唱壓軸曲目《我的祖國》。郭蘭英一開口,全場頓時掌聲雷動,經久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