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
2020年春晚,90歲高齡的歌唱家郭蘭英又一次登臺演唱《我的祖國》,贏得海內外觀眾陣陣喝彩。
當熟悉的旋律再次響起,郭蘭英歌聲中傳遞的真摯情感,穿過了歲月,在每個人的心中激蕩,讓我們無不為之動容。
郭蘭英的歌聲,從解放前唱到解放後,見證了新中國的誕生與成長,是一個時代的標杆。她那帶著獨特山西鄉音的口音,陪伴了幾代人成長。
90年的人生,86年的藝術生涯,這位一心為人民歌唱的老藝術家,卻經歷了令人難以想像的不幸與坎坷。
01
1930年12月,郭蘭英出生在山西平遙的一個貧苦家庭。
在郭蘭英出生前,家裡已有五個男孩,這個掌上明珠的到來,對父母來說無疑是一個驚喜和恩惠。一出生,郭蘭英就有了一個好聽的小名——心愛。
然而,上天並沒有眷顧這個叫心愛的小姑娘,而是給了她無盡的磨難。
家裡八口人,只守著兩畝田地,種的糧食根本不夠填飽肚子。何況,全家只有父親一個勞動力,日子過得異常艱苦。
母親沒有奶水,每天只拿一勺小米做成米湯餵郭蘭英。由於營養不良,郭蘭英從出生起就面黃肌瘦。
沒有辦法,父母只能狠下心,把還是嬰兒的郭蘭英丟棄在村外的野樹林裡,讓她自生自滅。
當時,郭蘭英的姑姑剛生下一個孩子,不幸夭折。還在坐月子的姑姑聽說郭蘭英被拋棄,立即從床上爬下,跑到野地裡去找郭蘭英。
郭蘭英被發現時,已經奄奄一息了。
在姑姑家長到3歲,郭蘭英又被送回到父母身邊。4歲時,她被送去跟著村裡有名的「晉劇大師」郭羊成學習晉劇。
6歲時,郭蘭英已經是個聰明伶俐的小姑娘了。她雖然大字不識一個,卻熟背《三字經》、《百家姓》,還天生有副好嗓子。
但是,在那個物質匱乏、重男輕女的年代,這樣的天賦不僅沒有改變郭蘭英的命運,反而差點讓她與父母骨肉分離。
由於家境貧寒,父母經常帶著兄妹6人出去要飯。為了讓女兒活命,母親打算用8個小錢把郭蘭英賣了。
就在人販子即將帶走郭蘭英時,她抱著母親痛哭:「媽,你已經扔過我一次了,這次別再扔我了,好嗎?我寧可餓死,咱們一家人在一塊兒,不要分開。」
最終,心軟的母親還是沒捨得賣孩子,把郭蘭英又抱回了家。
一家人團聚了,但日子卻過得異常艱難。到了寒冬,吃不飽,穿不暖,連一條像樣的被褥都蓋不上。
無奈之下,母親把郭蘭英賣給了太原一個戲班當學徒,換來5個銅子兒。
在戲班學習的那5年,成了郭蘭英生命中最灰暗的時刻,讓她畢生難忘。
02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郭蘭英能有今天的藝術成就,源於她從小不懈的刻苦磨練。
每天凌晨5點起床,餓著肚子到野外練聲,北方冬天的早晨,寒風颳在臉上像刀子一樣,郭蘭英只能咬牙堅持。
戲班裡沒人識字,學戲只能靠師傅口述,大段的戲文稍有差錯,就會遭來一陣毒打。
練功翻跟頭,師傅拿著鞭子站在一旁,動作有一點不標準,又是一頓皮開肉綻。
不僅如此,師父要求郭蘭英睡覺的時候,也要枕著腳睡,把腿掰到背後,腳枕在後腦勺下。
「小時候練功,晚上枕著腳睡,把腳翻起來翻到後邊睡覺。前半夜左腿,後半夜師父用棍子敲著頭喊「換腿換腿」,天亮後整條腿拿下來的時候,都沒有知覺了。」
在戲班的日子裡,郭蘭英身上沒有一處是好的,有鞭子抽的,有棍子打的,還有火鉗燒的……
師傅打完師娘打,師娘打完師姐打,小小年紀的她,承受了常人難以想像的折磨。
郭蘭英所以能咬牙挺住,只因她心中有著「要想人前顯貴,就要人後受罪」的念頭。
無論三伏酷暑還是三九冰凌,她都堅持練功練唱,她總盼著出人頭地,學成出徒,讓父母過上幾天好日子。
即使膝蓋跪出紫包,臉上滿是傷痕,郭蘭英也從不懈怠。僅僅幾年,郭蘭英便練就了一身好本事,踢腿、下腰、翻跟頭、拿頂,樣樣精通。
慢慢的,基本功紮實的她,逐漸有了名氣,成了當地的「名角兒」。13歲時,郭蘭英便能掛頭牌登臺了。
一時間,郭蘭英的演出,在當地一票難求,她被稱為「晉劇裡的梅蘭芳」。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14歲的郭蘭英,終於在歷盡磨難後,從寒冬中走了出來。
03
1944年,14歲的郭蘭英在師娘的安排下,跟隨戲班子從山西唱到北京,再唱到河北張家口。
沒想到,就在張家口,郭蘭英迎來了她命運的重要轉折。
1945年,在解放軍的幫助下,輾轉多地尋找女兒的母親終於找到了郭蘭英。母女二人喜極而泣,相擁在一起,對解放軍感激不已。
當時,華北聯大文工團正好在當地演出歌劇《白毛女》,郭蘭英也被吸引到了劇院。郭蘭英看得入了迷,喜兒樂,她也樂,喜兒哭,她也哭。
當演到楊白勞去世的那一幕,入戲太深的郭蘭英跑上了臺,一邊哭一邊問演員:「你死了嗎?是真死了嗎?」
從此,郭蘭英愛上了歌劇,她下定決心,放棄名角兒的光環,加入「華北聯合大學文藝工作團」,成為一名小小的文藝兵。
到團裡第一天,郭蘭英就找到團長,深深鞠了一躬:「團長,我參加革命就是為了要演《白毛女》,請讓我演喜兒吧。」
團長沒有立即答應郭蘭英的請求,而是派了許多同志幫她學文化知識。
一份耕耘,一分收穫,機會從來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1947年冬,郭蘭英終於等到了自己夢寐以求的演出機會。
團裡決定讓她出演《白毛女》,可當時已有王昆、孟於擔任喜兒的A、B角,郭蘭英只能作為喜兒的第三人選。
由於演出急任務緊,留給郭蘭英排練的時間並不多。但是,郭蘭英第一次登臺,就驚豔了所有人。
她不僅將劇中喜兒所有的曲調、唱詞和對白都背得滾瓜爛熟,就連表演動作也十分流暢出彩。
隨後,郭蘭英憑藉紮實的基本功,出色的舞臺表演,在《王大娘趕集》中獲得滿堂彩,在歌劇屆嶄露頭角。
19歲時,郭蘭英受邀出演《白毛女》中的喜兒,用她那獨特的嗓音和真摯的情感,將喜兒的悲傷與不幸活生生地展現在觀眾面前。
之後,郭蘭英又相繼出演了《劉胡蘭》、《夫妻識字》、《竇娥冤》,在歌劇屆,郭蘭英其鮮明的個人特色,創造了屬於自己的輝煌。
1956年,電影《上甘嶺》拍攝完成,喬羽作詞,劉熾作曲,為電影創作了主題曲《我的祖國》。為了找到最適合演繹這首歌的聲音,長影邀請了一批擅長民歌的歌唱家試唱,可結果都不太滿意。
就在導演沙蒙記得焦頭爛額時,喬羽提出:要不,讓郭蘭英來試一下吧。
沒想到,郭蘭英一亮嗓子,就驚呆了眾人。第二天,郭蘭英激情澎湃的演唱,就通過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唱遍了全國。
一時間,郭蘭英成為家喻戶曉的歌唱家,風光無限。
04
事業上一帆風順的郭蘭英,卻在感情上經歷了坎坷。兩段婚姻,留給郭蘭英的,除了遺憾還有心酸。
在歌劇舞臺上表演時,郭蘭英結識了演奏家方浦東,兩人一見如故,相談甚歡。
方浦東成了郭蘭英的頭號粉絲,只要有郭蘭英的演出,他幾乎場場必看。漸漸地,兩個有共同話題的音樂人走到了一起,步入婚姻的殿堂。
婚後不久,郭蘭英就懷孕了。夫妻二人沉浸在即將為人父母的喜悅中,方浦東對郭蘭英更是愛護有加。
然而,這樣的幸福並沒有維持太久。一次,郭蘭英去小島慰問海軍演出,在返程途中,遭遇意外,不慎流產。
孩子沒保住,郭蘭英從此也失去了當母親的權利,再也無法受孕。
俗話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方浦東知道後,無法接受,便提出與郭蘭英離婚。
失去孩子又失去婚姻,對郭蘭英來說無疑是雙重打擊,她整日以淚洗面,沉浸在悲傷中難以自拔。
直到遇到萬兆元,郭蘭英才逐漸從悲慟中走出來。
萬兆元是李苦禪的關門弟子,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國畫家。在得知郭蘭英無法生育的事實後,萬兆元表示自己並不在乎。
相比於孩子,郭蘭英對萬兆元來說更重要。
郭蘭英深受感動,這樣一個男人,對她而言就是天賜的禮物。
婚後,兩人的生活平平淡淡,卻幸福美滿。
1986年,郭蘭英在告別舞臺後,和丈夫萬兆元毅然拋棄了北京優越的生活,賣掉全部家產,舉家南遷,在廣州番禺區創辦了「郭蘭英藝術學校」。
從辦學至今,郭蘭英與萬兆元一直保持著最基本的消費,穿著樸素,吃的菜大都是夫妻倆自己種的。
兩人都喜歡聽樂曲《梁祝》,每次郭蘭英聽到這支曲子,都會特別動容。她深情地看著萬兆元說:「真不敢想像,如果今後沒有了你,我該怎麼辦?」
萬兆元握緊郭蘭英的手,暗下決心,一定要和妻子白頭到老。
然而,天不遂人願,66歲那年萬兆元因病去世,留下妻子郭蘭英獨自生活。
如今,這位偉大的人民藝術家已經90歲高齡,依然登上春晚舞臺演出,依然致力於藝術人才的培養,為歌唱事業奉獻自己的餘生。
回顧郭蘭英的一生,絕對稱得上「傳奇」二字。
90年人生,86年藝術生涯,一生無兒無女,命運雖給了她難以想像的磨難,但時間也贈予了她難得的淡定與從容。
在她身上,我們看到了對命運不公的抗爭,看到了藝術的執著追求,更看到了面對苦難的樂觀與豁然。
郭蘭英的經歷就像電影一樣,富有傳奇色彩。這樣的傳奇,值得我們每個人去尊重,去敬仰。
作者:梅子
編輯:小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