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拍過一個視頻,分享我是如何學語法的:
其中我推薦了張滿勝老師的語法書《英語新思維》系列。為什麼推薦呢?最主要的是書中提倡的學習思路:把語法當作工具而不是死學語法。至於學多深、怎麼學完全就是個人的選擇。
最近收到了滿勝老師的新書《語法體系及底層邏輯全解密》:
這本《語法體系及底層邏輯全解密》很厚,共 598 頁,從三大主題出發講有關語法最核心的知識。
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信息量大,知識點密集,整體體系性很強。核心目的是幫讀者理清思路,建設語法框架,最終讓語法成為服務於閱讀和寫作的工具。此書可以當書一頁頁讀查漏補缺,也可以當參考書看,遇到問題翻翻書。
作為一名英語博主/老師,我會特別關注兩個問題:
我把我的閱讀心得總結成這樣幾點,希望對你的語法學習、英文學習也有所幫助。
張滿勝老師在語法教學上的權威性不必多說。他選擇了語法細分領域,天天都在研究語法以及表達背後的英語思維:
正是因為專業,他知道語法本身之複雜,學生學習時會面臨的各種困難。他需要在枯燥的術語和接地氣的解釋中做好平衡,讓讀者讀的進去,從講解本身就能有所收穫。
對書中這個例子印象深刻:I have been coming to Beijing for 14 years 啥意思?並不是「我來北京有 14 年了」。張老師說「這件事給我的英語學習帶來了很大的衝擊和影響」,這樣的鑽研、反思和分享態度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書中列舉了一些權威詞典中的翻譯錯誤,也有一些讀者問答,張老師從它們出發以小見大,探索問題的根源、總結同類問題的解決方法。這本書中對介詞的講解很全面,從語言習慣說到隱喻思維。輔以大量的例子,讓讀者感受到中英語言的異同,語言的邏輯和特例,這個梳理和總結本身就是學習的榜樣。
張老師還從實用角度出發,用自成一派的視角補充了傳統語法的知識體系。這些小心思和小優化初看覺得彆扭,但是看完就覺得「這招太好用了!」:
甘地的名言、歐巴馬就職的軼事、段子書籍熱播英美劇電影,以及日常生活中見到的英文標語、和外國友人的聊天記錄,在張老師這裡都成了語法學習素材。這樣不僅讓語言學習變得有趣,也言傳身教示範了到底該如何學習英語。這讓我想到他在《語法難點妙解》中說到的一句話:
我是怎麼學習英語的?若要用一個字概括,那就是「思」,用兩字概括就是「思考」,用三個字概括就是「多思考」,若要用一句話概括,那就是「見人皆所見,思人未所思」。這就提醒我們:學好語法絕不只是看語法書學好的。有了基本的知識後,要多去接觸更多原汁原味的英文,然後用語法這個工具去理解語言背後的思維,最終為自己所用,讓自己的英文更符合這個語言的表述習慣。
如果你一直有被語法支配的恐懼,還沒讀過張滿勝老師的語法書,可以考慮買這本。無論是學生還是老師,你都能有所收穫。如果你之前就買過張老師的語法書,讀完了嗎?如果沒讀完先讀完再說吧。如果你剛知道張滿勝老師,可以多關注他的微博,有語法相關的問題也可以向他提問:
語法學習是件小事。學知識重要,更重要的是學習這個技能。我們不需要通過學習語法成為語言學家、英語老師,但是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學習語法,提升學習意識、習慣、態度,這樣的收穫可以讓我們更會學習也更自信。
感謝張滿勝老師一直在做這件小事,也希望更多人可以看到這份努力和誠意,開始享受語言學習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