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5月11日訊作家
張曉風疾呼「保留都市肺葉」,「府院」高度重視,馬英九昨天赴二○二
兵工廠實地了解後,親自致電張曉風,說明「政府」堅持兼顧生態和「國土」開發平衡的立場,並允諾邀請民間專家學者組成監督委員會,兩者兼籌並顧,不會有所偏廢。
張曉風向馬下跪磕頭,望馬高抬貴不過,昨天下午張曉風透過媒體向馬英九下跪磕頭,希望馬英九高抬貴手,她說,雖然馬英九中午來電,但她寧願六月一日不動工、違約賠款,也要保持這片土地的自然生態。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張曉風「驚天一跪」震驚「總統府」,當時「行政院長」吳敦義正在「總統府」開會,幕僚看電視緊急告知,馬吳兩人才知悉,但「府院」立場已定,希望「用最小的開發面積,確保最大的自然生態」;為再次表達重視張曉風意見,馬英九指示發言人羅智強回應。
羅智強表示,張曉風四月初曾就二○二兵工廠沼澤及綠地保存寫信給馬英九,馬英九理解張曉風的關心與出發點,昨天實地了解後,還親自致電張曉風,說明相關狀況。
稍晚馬英九召集「府院黨」五人小組會議,指示「環境生態與國土發展等各面向,都要兼籌並顧」,並要求「行政院」邀集民間人士組成監督小組或委員會,監督開發計劃的執行,力求透明化,期盼相關作為能取信於民,並安排記者實地參訪。
羅智強指出,馬英九隻做原則性指示,對溼地存廢或開發幅度並未裁示,未來將尊重「行政院」的專業,希望「行政院」儘量尋找折衷點,找到兼籌並顧的可行方式。
[1] 張曉風:臺北有101,也要有202據臺灣《聯合報》報導,「作家張曉風為二○二兵工廠綠地請命,昨天透過媒體,向馬英九下跪磕頭,希望馬英九重視綠地生態,「不要做破壞自然的幫兇」。
我都七十歲了,我求什麼?只是希望喚起良知和對土地的尊敬。」為了保留綠地,日前寫信給馬英九的張曉風說,總統昨天親自打電話給她,說會找一個「兩全其美」的作法。「雖然他覺得自己要顧全大局,可是生態是很脆弱的,希望總統不要做幫兇。」
張曉風說,她不曾向任何人下跪,但保留這塊綠地是她「卑微的乞求」,她選擇下跪,不只是向馬英九請求,也是向「中研院院長」翁啟惠和所有相關單位請求,希望臺灣的生態環境不要再被破壞下去。
「拜託一下!我們只有這塊土地,不要像敗家子一樣把它賣掉!」張曉風說,這片肥美綠地,「讓很多人就像蒼蠅見了血,誰都想咬一口」,但溼地生態不能以經濟利益計算,它應是屬於公眾,而不是特定的對象,臺灣人應對生態問題有危機意識,「每一個人都應該跳出來講話」。
張曉風說,為了臺灣的土地,「自己只能憨憨做」,就算不成功還是要繼續下去,讓臺北不要只有一○一,「還應該要有二○二」。
「行政院」將組監督委員會二○二兵工廠爭議延燒,「中研院長」翁啟惠周四將向「行政院長」吳敦義報告生技園區開發案,「行政院」表示,將依馬英九指示,近日邀集民間人士組成監督委員會,秉持透明原則,監督開發執行。
「行政院」發言人江啟臣表示,兵工廠土地釋出供「中研院」使用部分,現勘並無溼地,但「行政院」希望能達成環境生態、「國土」利用及科技發展三者兼顧。
[2] 張曉風跪求馬英九202兵工廠仍要動工作家張曉風在聯合報副刊撰文,希望維護二○二兵工廠的溼地生態,反對「中研院國家生技園區」進駐。馬英九高度重視,昨天實地勘察並聽取簡報後,表示這塊綠地「不是溼地」,仍將釋出給「中研院」,作為「國家生技園區」預定地,六月一日動工;張曉風對此決定激動到當著電視鏡頭,跪求馬英九。
但馬英九強調,他要求「行政院」邀集民間人士,組成監督小組或委員會,聽取每次相關會議的內容和決策過程,共同確保開發過程中沒有溼地被佔用。
馬英九昨天乘車繞行一圈北市南港「國家生技園區」預定地後聽取簡報,並主動走向媒體說明,強調此行是要釐清一些問題,「釋出的土地有沒有溼地?如果是溼地,開發後會不會被佔用?如果都不會,開發是否影響環境保育?」
在聽取相關單位說明後,馬英九指出,在「國防部」釋出的廿五點二公頃用地中,「中研院」只會使用九點六公頃;其中三分之二是二○二廠已開發使用的土地,剩餘的三分之一,也就是滯洪池及旁邊整片平坦的綠地,經專業單位評估,不屬保育溼地,因此仍會釋出。
馬英九表示,五月下旬「行政院」將與臺北市政府召開專案會議,就全案的都市發展細節做最後確定。他希望相關土地的釋出能「兼籌並顧」,既維持生態保育,也能讓「國家生技」發展取得更好的結果。
馬英九隨後親自致電張曉風,說明此行心得,但張曉風下午禁不住激動情緒,透過媒體向馬英九下跪三拜,眼眶泛紅、聲音微顫表示:「那是一塊廣義的溼地;寧可拆掉總統府,也不該去毀壞這塊綠地。」
張曉風透露,馬英九中午親自撥電話跟她溝通,「他說六月一日工程就要發包了,如果不照計劃執行,好像要賠不知道多少億?」一向溫和的張老師忍不住說:「馬英九是好人,但是他常常會做幫兇!」
對於張曉風的大動作,「總統府」下午四時許舉行記者會回應,但立場並未改變,強調「兼籌並顧」原則;綠地開發成生技園區的政策,幾已確定。
[3] 跨「部會」邀張曉風會勘據臺灣「中央社」報導,202兵工廠開發爭議引發外界關注,「行政院長」吳敦義已請「內政部長」江宜樺、「國防部長」高華柱與「中央研究院長」翁啟惠,明天下午與作家張曉風及媒體前往現場會勘。
202兵工厂部分土地原本規劃給「中研院」作為生物科技園區使用,張曉風日前在媒體投書,提到「讓這塊臺北最後的綠野成為我們的第2片肺葉吧」,引起馬英九重視,昨天率吳敦義、高華柱等人實地視察。
馬英九聽取簡報後表示,202兵工廠釋出的土地並無溼地,「溼地不會列入生技園區的開發範圍」。他要求「行政院」邀集民間人士組成監督小組或委員會,監督相關開發計劃的執行,看看到底有沒有佔用溼地情況。
吳敦義上午在臺北國際會議中心出席「理念與願景:當前國家政策研討會」後,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張曉風寫信給馬英九前,「政府」就已有全盤考量,一定要兼籌並顧。
他說,已請江宜樺昨晚拜訪張曉風,約好明天由負責鑑定溼地的「內政部」、「國防部」、翁啟惠與「行政院新聞局」,請張曉風與媒體一起進去看看。「中研院」會提出完整規劃報告,約25.2公頃土地中,約9.6公頃是開發區域,另有10幾公頃不會動。即使這樣,開發也要經過環境影響評估程序,基本原則是「最小開發,維持最大生態」。
吳敦義,張曉風下跪很感動至於張曉風昨天下跪哭求保留溼地,並質疑「政府」處理誠意,吳敦義表示,世間常有兩全其美的事,如會求速度也求安全,不可以要求快卻不顧安全,但若只要求安全,不用高速度交通工具,那也不可能。
他說,最重要是兼籌並顧,既顧工作又能顧家,一方面維持「國家」產業健全發展,但須兼顧環境保護與生態平衡,「政府」決策就是要兼顧,不兼顧怎麼行?
吳敦義表示,張曉風下跪他很感動,也很尊敬張曉風,「政府」已盡最大努力希望兼籌並顧,且一定要經過環評,但假如臺灣全部保留溼地,經濟能發展嗎?有就業機會嗎?不能只看一端,要看全局。
「行政院」發言人江啟臣說,202兵工廠開發案牽涉範圍面向複雜,「行政院」希望邀媒體與相關「部會」前往現地會勘,釐清社會不同疑慮。明天說明會將請「國防部軍備局」、「中研院」、「內政部營建署」等單位簡報,並安排媒體實地採訪,並開放提問。
[4] 不是誰的肺蔡正元:本是埤塘蛇比鷺鷥多張曉風跪救兩片肺,昨天陪同馬英九視察的國民黨「立委」蔡正元表示,張曉風過度美化兵工廠土地,那裡不是生態溼地,是早期農民為灌溉挖掘埤塘來蓄水。「兵工廠的土地不是誰的肺,是農民含淚被迫離開的家。」
蔡正元說,「我從小在那邊長大」,張曉風看到白鷺鷥景象是個美麗錯誤,那裡蛇比白鷺鷥多,小時候大人警告他們不要溜到那邊玩。
他說,張女士看到的埤塘,並不是天然溼地,二○二兵工廠四面環山,哪來的溼地?兵工廠水塘是早年農民人工開挖埤塘,山洪來蓄水,乾旱時灌溉。
蔡正元指出,二○二兵工廠的土地,早期是政府軍隊強行徵收農民的土地,十年前,一位八十幾歲的阿公老淚縱橫說,土地被強制徵收時,許多農民都是流淚、帶著祖墳離開。
他表示,那裡不是什麼旅遊聖地,如果臺北市民需要綠肺,信義區的四獸山就夠了,「不是當地人,不要對土地如何處分指指點點。」
蔡正元表示,他向馬英九提出兩點建議:第一,公地公用,如公園學校等;第二,若要釋出,應還土地給農民,以公告現值優先讓土地所有人的子孫承購;農民拿回土地要做農業使用,政府可輔導開發「有機農業園區」或其他符合環保和生態的用途。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