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法語分為兩段:前四行是拿諸佛諸教和彌陀稱名相比,顯示稱名法門的殊勝超越;最後三行又分為三節,是顯明一遍上人對於善導大師「無疑無慮,乘彼願力,定得往生」這句法語的理解,還有怎樣正確理解「臨終正念」和「念佛往生」,對我們都非常有啟發。
首先標示出來,說「他力稱名者,不可思議之一行也」。我們稱念南無阿彌陀佛,本身就是乘佛的願力,不是自己的力量。這裡的「他力」就是阿彌陀佛的本願力、光明攝取力、名號功德力。這種行法,不可以按照一般自力修行的方法、原則或效果來思維它,它遠超出眾生的思議境界,所以叫「不可思議之一行也」。
但凡稱名之人,總在思議。比如「出家能往生,在家不能往生」,這是可思可議。總是有很多條件,達到了才能往生。「道心好才能往生,修多善才能往生,反之,道心弱,不精進,沒有很多善,或者念佛有妄念,就不能往生」,條件、標準就多了,這一切都是可思議之法。
如果是這樣,那不就叫可思議了嗎?「他力稱名」遠超思議,本來不能往生的人,只要稱名,通通都能往生,這才叫作「不可思議」。
善導大師講「眾生稱念,必得往生」,多麼乾脆徹底!這是絕思絕議,就直接簡單說「眾生稱念,必得往生」。
那麼,這是一種果上的利益,這是因為第二句「超世本願者,凡夫出離之直道也」。名號之所以有這樣的功能作用,是因為阿彌陀佛因地發的本願超越十方諸佛。有人說「諸佛的名號怎麼不能這樣呢?」那當然,因為阿彌陀佛的本願不一樣,諸佛沒有發此本願。阿彌陀佛的本願超越十方諸佛的本願,因地的本願超越諸佛,果上的名號就超越諸佛。
這種本願名號的功能成為凡夫所有,所以是「凡夫出離之直道也」。否則凡夫出離要待何日?「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永遠沒辦法出去。「直道」就是不繞彎,也就是絕思絕議。如果需要這樣做、那樣做才可以往生,那就繞彎太多了。稱名法門也可以說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這乃是佛最極點的法門。
一般聖道法門講的諸法實相,或者般若第一義諦,都是甚深微妙、絕思絕議的,也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而念佛法門似乎還可以琢磨,其實恰恰相反。
「諸佛深智非所測,三乘淺智豈能窺」,連諸佛甚深無礙的智慧都沒法測度阿彌陀佛超誓本願他力稱名之功,何況是聲聞、緣覺、菩薩這些三乘因地淺短智慧的人,他們怎麼能窺測這句名號的功能力用呢?更何況我們凡夫在這裡如此思議,如此計度,認為這樣能往生,那樣不能往生,作種種擬議,這都毫無必要,白費功夫。
這兩句話,其實經文是這麼說的:「二乘非所測,唯佛獨明了」。這裡的「二乘」就是指三乘,聲聞、緣覺加菩薩是三乘,如果合起來就是聲聞乘和菩薩乘。
「唯佛獨明了」,佛佛平等,佛與佛之間不是能明達嗎?怎麼說「諸佛深智非所測」呢?這說起來就多了。
這樣講是有經典依據的。第一就是前面說的「超世本願」,經文說「我建超世願」「名聲超十方」。因地的本願超越十方諸佛,果上的名號就超越十方諸佛,這當然是諸佛深智所不能測的。
再來,《無量壽經》說「諸佛光明所不能及」。光明者,智慧之相也。既然「諸佛光明所不能及」,自自然然就是諸佛深智所不能測度的。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景象呢?善導大師給我們回答了,他說諸佛所說深淺我們凡夫不知道,而是「望存化益,或可故隱彼為優,獨顯西方為勝」。諸佛都是看怎樣能利益眾生,怎樣能利益眾生就怎樣顯示。所以我們也不要為諸佛打抱不平了,不用打這場官司了。
作這種極端的比較,是讓我們死絕一切偷心,不要在凡夫這方面想很多。「測」是測度,「窺」是窺測。有人想拿繩子去量,凡夫豆大的智慧,就那麼一點,怎麼測量不可思議之法?
由此得出結論:
「莫留諸教之得道於耳底,唯稱本願之名號於口中」,因為你沒有辦法思維它,只有口稱「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諸教」,若禪,若密,若天台,若華嚴等等,這個宗派、那個宗派,證得什麼樣的高深果位,這叫「諸教之得道」。聽到就聽到了,但是莫留於耳底,什麼意思呢?左耳進,右耳出,耳朵裡根本就不殘留,也不入腦入心。
我們一般聽說哪裡來了一位上師,摩頂加持很有加持力,手一摸頭上就發燙,就趕緊跑去了;聽說某某大德來了,能傳什麼樣的秘法,讓我們怎樣修行,能提升一個檔次,就蜂擁而去了,像群蜂一樣跟著去了。這都是因為不了解自己的根機,也不了解稱名念佛的法門,所以才這樣茫然無緒,隨緣修雜善,隨風東西。所以,一遍上人這裡說得很乾脆,連耳根底都不留著。
為什麼?第一,「諸教之得道」再怎樣殊勝,再怎樣高妙,都非我等之分,聽了有什麼用?所以乾脆聽了就過了。第二,我們念佛了就充分圓滿了,這是「凡夫出離之直道」,是諸佛深智所不能窺、不能測。所以,即使是「諸教之得道」也不稀罕,因為內心已經滿足了。
印光大師也講,任你吃香喝辣,是龍肝鳳膽、法宴法餐,怎樣飽餐一頓,但是我就念佛,每天就吃白飯,這是我用得著的。其實是內心對這個法有充分的信心,也是對自己的根機有充分的了解,也是對一代佛法有充分的信心和了解。
所以,即使大多數人像潮水一般東跑西顛,聽說這裡有密宗上師,那裡有禪宗悟者,哪裡又有講經的大法師來了,一會兒往東,一會兒往西;而這裡有一個老和尚,或者一個老居士、長者、老太婆,拿著一串念珠,如如不動地稱念南無阿彌陀佛,不被一切風潮所動,這就是大智者。
在古代,各門或許還有真善知識;像今天這樣腳跟淺、信心弱,被人潮湧動,說不定就被人騙了。
如果真正抱持這樣的態度,就可以不被一切人騙,能破除一切迷信。一切怪力亂神、裝神弄鬼,或者誰有神通,很了不起,也不會吸動你,這樣就非常穩當可靠。所以,古德就說「修行以念佛為穩當」。
「稱名之外不用我心,此云:無疑無慮,乘彼願力,定得往生』」,這說得也特別好。什麼叫「稱名之外不用我心」呢?就是只管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在稱名之外一點心思都不動。比如「我的心不清淨怎麼辦?我臨終的時候不能正念怎麼辦?我這麼懈怠怎麼辦?我還不能吃素怎麼辦?」這就是心思用得太多了。
所以,一心歸命,一心稱名,我們集中所有心力,所有這一切都歸在名號當中。就像分股票一樣,一點都不把心思分給「清淨心不清淨心,善惡不善惡」,都沒有。我就是全身心地投入這句名號當中,想用善惡、智愚、淨穢、迷悟這些來吸動我,不可能,我所有的心都用在南無阿彌陀佛當中。
再來,這些事不是我們要考慮的,這樣用心是瞎用心,叫瞎操心。「善惡怎麼辦?臨終怎麼辦?有妄念怎麼辦?」這一切都是阿彌陀佛因中五劫思惟要考慮的事,是他要用心的事,跟我有什麼關係?所以,這叫作「稱名之外不用我心」。
不用瞎操心這些,通通用不著,只管念佛。甚至「我什麼時候往生?阿彌陀佛為什麼還沒來?我臨終會怎麼樣?能不能讓我預知時至?我能不能聞妙香?」這些都是妄想。
稱名就像坐船一樣,就老老實實坐在上面,怎麼自在怎麼舒服怎麼來。你坐在船的甲板上,坐在凳子上,說「我使勁坐」,你怎麼使勁?沒辦法使勁,這都是用不著的。所以,稱名就是很簡單、很自然地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不再盤算,不再計較,不要再頭上安頭,這叫「無疑無慮」。
只要起一丁點心思、心念,就叫作「有疑有慮」。一切疑慮都從妄心所生,你為什麼要起這個心思?不就是有疑有慮才起心思的嗎?比如「萬一我臨終不能正念怎麼辦?」這就起疑慮了;「我雖然念佛,但是妄念還沒斷,怎麼辦?」這些想法通通都是對阿彌陀佛信靠不過,對他力不思議稱名救度之法還不了解。
所以,善導大師教我們「無疑無慮」,什麼叫「無疑無慮」?就是「稱名之外不用我心」,就像傻瓜一樣。只怕你不傻,只怕你太聰明了,所以才「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
今天遇到阿彌陀佛了,就把你的「十八般武藝」全都廢了,因為那些都是妄念紛飛養成的三惡道的本事,沒有一樣是好東西。凡是起心、用心,都是妄念妄為的作用。現在好了,遇到阿彌陀佛就天下太平了,一切都省事了,「稱名之外不用我心」。
很多人還不會,還很不習慣。希望大家省省事,歇歇心,只管這樣「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這就好了。
「稱念南無阿彌陀佛而無我心,此雲『臨終正念』」,很多人都盼望說「我要臨終正念」,但是要正確理解什麼叫「臨終正念」。有人說「等我要死的時候,我的喉嚨管能冒出這句佛,這就叫作『臨終正念』」。這樣的話,你還真「死」不了。這樣的人就是懈怠,有後心,根本就不想死,這口氣真的很難出來。
那種理解都是站在身見的立場,而這裡講的「臨終正念」是站在名號法義的立場說的。就是稱念南無阿彌陀佛,不用盤算自己的心思,把「我的心」死絕了,這叫「臨終」,這當下稱念的南無阿彌陀佛就是「正念」。如果用「我的心思」,這麼想,那麼想,這就不是正念,是歪念、邪念,你這口氣就死不乾淨。
所以,我們每個人來檢測檢測自己,是不是臨終正念?不要等待十年、二十年之後,現在當下就可以檢查。到底是誰死不掉?就是這個「我」死不掉,有「我的心」在這裡;如果「我」沒了,就死得乾乾淨淨、徹徹底底了。
「此時蒙佛來迎,往生極樂,謂之『念佛往生』也」,「此時」就是在這當下,你稱念南無阿彌陀佛不用「我心」,無「我心」,這叫「臨終正念」,在這當下就有佛來迎接。
當然,我們現在沒看到,即使沒看到,佛也來了,在這當下就有念佛往生。
「念佛往生」,一遍上人在後面解釋說「念佛即往生也」,不是等待十年、二十年之後,或者什麼時候。當然,我們說有二次往生:現在當下你的心行跟阿彌陀佛合一,成為一體的時候,就達成往生了,「南無阿彌陀佛」本身就達成往生。所以,善導大師解釋說「言『南無』者,即是歸命,亦是發願回向之義;言『阿彌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義故,必得往生」。在這句名號當中,當下已經達成往生了。這樣的狀態相續下去,到你命終的時候,那時候你在娑婆世界的報體謝去,誕生到淨土。我們一般講的「往生」是指這一次。但它是從現在平生業成,從現在這句名號當中延續到那裡的,並不是有一個新的往生來了,是現在的「往生」到那時顯現出來。
這種理解就非常乾脆,我們心裡就非常安心、踏實,也死得痛快。不然都死得很難過,脖子伸得很長,「我什麼時候、怎樣達到臨終正念啊?」總覺得二十年死不掉,「大概是什麼時候?我今年五十歲,可能得活到七八十歲吧?還有三十年」,真難死。
現在稱念南無阿彌陀佛,無「我心」,現在就死了。「死了?不是還活著嗎?還在說話」,那就是一個屍體、傀儡,就是一個影像,也可以稱為「活死人」。
序文當中說,一遍上人曾經寫了一首和歌,表達自己對念佛的體悟。他怎麼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