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創科需要深度思考!

2021-12-22 香港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學會HKSAIR

      本來小編我想題目叫「香港創科需要重新思考!」,但覺得好像太打擊積極性了,畢竟好不容易搞出的報告,要被推翻重來,不要嘛。還是「香港創科需要深度思考!」這個題目比較得體,畢竟凡事都需要深度思考嘛,基本上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說法,非常得體,還顯得深刻,以至於是句廢話,因為信息量基本為零,熵為零。

一、香港一直在假裝創科。

      正如一直在假裝抗疫!不入境單獨隔離,不全民篩查,不是假裝抗疫,那是啥?

      那創科為何也是假裝呢?因為創科中心,不可能誕生在房價高的地方。

      我們先看看矽谷吧,矽谷是科創中心的代表吧,下圖是矽谷房價的走勢圖,2018年舊金山獨棟房屋的房價中位數是160萬美元,基本上家庭年收入15萬美金(稅前)以下就亞歷山大了。矽谷之所以成為矽谷,不是看現在,現在發展已經被房價嚴重製約了,要看個人電腦的爆發期,從1971到1990年,以英特爾、蘋果等公司的崛起為代表,但你看那時房價有多低啊!

      再看深圳(不是說總拿香港和深圳比嗎),現在人均居住面積只有19.7平米(高於香港人均15平米),房價飛漲,以至於華為都跑了,整個城市已經顯現出空心化危險。你說你表面上標榜是創科中心,一方面又大力發展總部經濟和金融行業,走右手都硬也可以,但是你要解釋如何左右互搏還能大獲全勝?後果是房價這麼高,你讓工程師上哪安家呢?沒工程師,談什麼創科呢?談什麼創科呢?談什麼創科呢?

       再舉個例子,北京!中國矽谷在北京西二旗,那西二旗原先是什麼地方呢?是城鄉結合部,旁邊有個軍隊大院,是釘子戶,路一直無法拓寬,所以天天堵,交通不便,於是房價就很低。房價低,碼農才能住過來,才能發展高科技,後來百度等網際網路公司為降低成本就紛紛建立總部基地。原先西二旗的中小學學校是很差的,在海澱當尾巴,後來碼農來了,孩子都很爭氣,愣是把西二旗的很多學校給拱成了重點學校。

       回頭再看香港,香港是世界生活消費最貴的城市,沒有之一,沒有之一。就問你工程師住哪?就問你工程師住哪?小編我招募過美國的工程師來港工作,人家說美國租的房子的廁所,都比香港的兩室一廳大(23平米)。就問你人家憑什麼來?沒有工程師,談創新都是扯淡。

(此圖來自香港規劃署2019年統計)

      香港真的小到無地建房嗎?非也。香港土地只有7%用於住房。說很多野地都是私人持有,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是誰在阻撓香港民生?到底是誰在阻撓香港創科?必須承認香港的環保做得非常好,但是我們要問,考慮到目前香港尚有30萬人住在籠子裡(劏房,約10平米),人住得不如動物,可人也是動物吧,是不是也應該保護一下人類?

      這麼看來,當前的香港,既不像1990年的矽谷,也不像2000年的西二旗,那你憑什麼說自己能成為國際創科中心?

      其實,香港不成為國際創科中心,實在太可惜了,因為香港700萬人口,有5所QS top100的大學,相比之下,內地14億人口,只有6所QS top100。矽谷灣區,是因為有史丹福大學,西二旗矽谷,是因為背靠清華北大,香港有5所頂級高校,應該建造5個科創中心、5個大灣區,而不只是「融入大灣區建設」。

       香港就是這麼神奇的地方。有人說香港的最大優勢在於西方建立的金融市場和司法民主,這麼說好像也對,但是我始終有疑問:一個美國人和一個歐洲人做生意,有必要偏偏來香港開分公司嗎?顯然,歐美人來香港設立公司,就是為了和內地做生意(內地外資70%來自於香港哦),這就是通道優勢。但是通道優勢取決於外部環境,那麼內在優勢呢?我看只有一個就是香港的這幾所好大學!

       一個世界級的大學,就會有一個世界級的科創灣區。

二、鼓動青年創業是個偽命題!

       最近港府公布最新失業率升至6.4%,當中20至24歲市民失業率更達20.1%。五個年輕人中一個失業。我們都知道這幾年香港經歷了什麼!在這麼高的失業率下,再鼓動青年創業,有沒有感覺不對勁兒?就好比一個人家裡解不開鍋了,餓得面部浮腫,還對外說自己堅持吃素是為了健康嘛。

         你鼓動青年創業,有沒有問過企業家們的感受?企業願意接收曾經是董事長總經理的青年人嗎?有沒有問過父母的感受?父母花了畢生積蓄供孩子讀書之後,還要擔心孩子經歷創業隨時失敗居無定所的巨大壓力?你鼓動人家創業,你咋不創業呢?你咋不創業呢?

        有人說你看比爾蓋茨、扎克伯格。。。,要真是這樣的天才,還需要你鼓勵嗎?

       年輕人,剛畢業,最要緊的是什麼?是做個好員工,做個合格的員工,做個合格的工匠。想當元帥的士兵裡,絕大多數都不是好士兵。現在就是個兩難的境地,小編在大企業也混過,一方面公司招不到人,一方面年輕人找不到工作!小編也曾經給一個國際頂級投資公司評審科創項目,看著這幫小孩上竄下跳,白白浪費青春實在可惜。我記得有一個項目是用腳環來測嬰兒生理特徵防止睡眠窒息,我說好好好好,然後問了一句:你能做實驗證明該產品有效嗎?

       事實上,香港是具有深厚科研底蘊的,香港創科參與者,不是這些普通年輕人,而是香港高校的中堅力量。他們都是常青藤畢業,為了拿終身教指,近10年苦心孤詣練就了絕世武功,他們才有獨步天下的硬科技黑科技,才有成為獨角獸的可能基因。我們知道香港曾經以娛樂業聞名於世,很多明星是由星探發現的。現在香港就需要星探,去挖掘高校裡的絕世高手。港府拿100億,投100個這樣的科研老炮,10個存活下來成為獨角獸,香港的創科面貌立馬煥然一新。現在似乎什麼人都在湊熱鬧呼籲創科,你也不問問創科需要你呼籲嗎?創科只需要對的人、拿對的錢、做對的應用!

三、香港需要重點研發專項

       香港是小政府、大平臺模式,這個模式的確曾經發揮了成功的歷史作用,對香港扮演通道角色,起到了支撐作用和公平示範。然而,然而,時過境遷,時過境遷,過去20年已經證明: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更由於國際形勢的變化,香港的通道角色正在逐漸減弱、減弱。。。那這個模式還適用嗎?

        當然不再適用!

        放眼當今世界,已經進入高科技爭霸的冷戰階段!香港憑藉高校雲集,完全可以掙得一席之地的!然而,玩高科技,前提是燒錢的,燒大錢!必須要把錢集中起來,聚焦於幾個重點,集中衝鋒,才能拿下戰略要地。因此,小政府、大平臺模式,已經無法完成當前的歷史使命。再固步自封,就是刻舟求劍(船都開哪了,還刻記號呢?)。「金融科技並舉,重點研發專項」,這才是香港未來之路。

        香港彈丸之地,你知道嗎?有40多位中科院院士。但是港府從來沒有請這些院士,為香港的明天制定一個高科技發展計劃。全部重點,就是沒重點,有重點未必有收穫,但沒重點一定沒收穫!

        因此,香港不要再鼓動年輕人創業,要發掘、幫助、資助高校科學家創創新創業;香港不要再四處撒糖空談公平,要匯聚院士、專家的真知灼見,為香港的高科技發展,斷取捨、望未來、做當下。

        如此,以700萬香港人計,功德無量。

下面是一位港府創科局朋友轉發的施政報告要點,我看非常精煉生動,轉發供參考。點讚!

友情提示,微信信息繁雜,請謹慎關注本會微信號,本會有兩個微信號:

1)HKSAIR,經常更新內容,比較實時

2)HKSAIR_for_iHKSAR,每月更新4次內容(官方認證限制,很奇怪)

===============================

《2020 施政報告》

拓環球和大灣區機遇 建國際創科中心

1️⃣ 「 一區兩園」概念,由香港科技園公司作二房東,管理深圳科創園區部分樓宇,協助企業盡早開拓大灣區市場🌇🌇

2️⃣ 「傑出創科學人計劃」招攬全球科研精英 [勾引][勾引]

📌政府與大學共同出資20億元,招攬傑出STEM學者和其研發團隊落戶香港

📌提供5年薪金津貼,以及設立實驗室的開支

3️⃣ 「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強]

📌連繫在港及大灣區均有業務的科技企業,特設400個創科職位

📌提供工資每月至少HK$26,000,當中HK$18,000由政府資助

📌 為期18個月,在港及在大灣區工作時間各佔約半

📌協助青年投身創科行列及親身體驗和把握大灣區創科發展機遇

4️⃣ 建設智慧城市

📌公布《香港智慧城市藍圖2.0》,提出超過130項措施💡

📌推出「智方便」一站式個人化數碼服務平臺

📌探討利用科技解決鄉郊和偏遠地區生活上的問題

5️⃣ 公營部門改革

📌推動所有商業牌照申請在18個月內電子化

2020施政報告 : 

https://www.policyaddress.gov.hk/2020/chi/policy.html

相關焦點

  • 亞洲大學聯盟峰會在香港舉行,林鄭邀頂尖大學共拓創科
    政府新聞處昨前兩日,亞洲大學聯盟在香港科技大學舉辦「亞洲大學聯盟2019年峰會」。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昨日與會致辭時強調,創科是本屆香港特區政府的重要政策,港府支持本地大學與內地及海外大學加強合作,港府近年亦推出了一系列措施促進大學創科研究,期待有更多頂尖海外大學和科研機構參與香港科研發展。
  • 「三重機遇」開啟香港創科黃金時代
    香港特區政府看準方向,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多管齊下推動創新科技發展,在特首林鄭月娥日前發表的2020施政報告中,28次提及「創新」,48次提及「科技」。在中央全力支持、粵港澳大灣區通力合作、特區政府聚力發展的三重機遇下,香港建設國際創科中心正邁向廣闊新天地。
  • 國際創科中心:香港手握「三重機遇」
    香港特區政府看準方向,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多管齊下推動創新科技發展。在中央全力支持、粵港澳大灣區通力合作、特區政府聚力發展的三重機遇下,香港建設國際創科中心正繪製廣闊新藍圖。  香港的「新名片」  「在特區政府投入超過1000億港元後,目前香港創科發展生機勃勃,已是處於慢慢開花結果的階段。」
  • 香港創科局長:發展創新科技 惠及市民及特殊社群
    中新網7月8日電據香港《星島日報》報導,近年不少商業項目應用創技技術,香港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楊偉雄7日在網誌指出,局方鼓勵業內人士利用「創科生活基金」,開發能惠及市民及照顧特殊社群需要的方案,體現創科對提升社會價值的精神。基金至今共批出21個項目,總資助額超過7000萬港元。
  • 粵港澳大灣區創科合作猶如「接力跑」——專訪香港特區政府創新及...
    粵港澳大灣區創科合作猶如「接力跑」  薛永恆舉例稱,香港創科初創企業數目由2014年的1000多間增至2020年的3000多間,所聘用人數由兩千多人增至一萬兩千多人;風險投資基金在香港的投資額由2014年的12.4億元增至2018年的163億元;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獨角獸」企業由2014年的零間增至七間。
  • 創科局局長詳解香港創科發展新動向
    匯聚科技人才 發展創科,人才必須先行。特區政府去年推出了科技人才入境計劃及科技專才培育計劃,在爭取全球所需的科技人才之時,也積極培育本地科技人才。科技人才入境計劃擴大後,將涵蓋更闊與更新的科技範疇。 提供創投資金 為支持青年人創業,特區政府通過創科創投基金與風險投資基金合作投資香港的創科初創企業,並為初創社群提供配套齊全的共享工作空間,鼓勵他們合作、協作共同創新。資源方面,特區政府在上個財政年度,進一步加強支援初創企業,提供多元化的創業指導及財政資源。
  • 香港科技大學校長史維:創科發展必須要多元化和創新思維
    新華社香港10月23日電(記者張雅詩 仇博)香港科技大學校長史維22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創科發展必須要多元化和創新思維,以滿足社會需求,而香港高校擁有強大的競爭力,可攜手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在創科發展方面更上層樓。  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日前在深圳舉行,史維是參會的香港高校代表之一。
  • (港澳臺)陳茂波:香港特區政府將繼續努力培育人才推進創科發展
    新華社香港12月23日電 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23日表示,特區政府將繼續努力培育和匯聚人才,壯大香港的創科人才庫,讓創科發展更蓬勃。 陳茂波23日在「創新科技嘉年華2020」開幕禮上致辭時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固有的營商和生活模式。
  • 香港新財政預算案大力促創科 學者稱至少新增445億港元
    中新社香港2月27日電 (龍曼)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27日在香港特區立法會宣讀2019年至2020年度財政預算案。香港科技界學者當日對中新社記者表示,初略估算今年財政預算案對創科投入至少新增445億元(港幣,下同),對香港科技界來說如同一場「及時雨」。中新社記者 麥尚旻 攝資料圖: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
  • 創科局局長:大灣區創科合作穩步向前
    這將是香港有史以來最大的科學園,料將成為港深創科合作的最大舞臺。「粵港澳大灣區創科合作已經穩步向前,我預期在疫情之後,這個合作將得到更好的深化。」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恆近日接受中新社專訪時如是說。此外,利用國際金融中心優勢,香港在創科公司的集資和市場推廣等專業服務等方面也能作出貢獻。依靠位置相近加速創科園區建設之餘,港深在政策方面亦醞釀強強聯手推出吸引海內外人才的聯合政策包。「已經寫好初稿,應該毫無懸念會在今年度出臺,我自己期望會在第二季或第三季完成。」
  • 全國人大代表、香港公開大學校長黃玉山:大灣區創科發展需要兩地...
    除了這幾個學校外,我覺得以後別的學校也可以有合作的機會,因為這幾個學校都是研究型的學校,他們在內地基本上都是想發展研究生的教育,而且是收內地學生,那我覺得除了研究型大學,教學型的大學(方面)香港和內地也是有合作的空間,要發展高質量職業學校,本科發展以外職業學校的發展也很重要,創新、科技發展和工業發展不僅需要高尖人才,也需要技術人員,那麼中國的技術人員其實不夠,發展空間還是很大的。
  • 香港政務司長張建宗籲學生激發創新思維 為創科作貢獻
    香港政務司長張建宗籲學生激發創新思維 為創科作貢獻 2019-05香港新一代文化協會26日舉辦第5屆香港大學生創新及創業大賽頒獎典禮,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出席致辭表示,2018年《施政報告》強調特區政府會加強支持年輕人創新及創業,並宣布注資青年發展基金,以推出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業資助計劃,加上創科創投基金,提醒年輕人抓緊「一帶一路」及大灣區的機遇。資料圖片: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張建宗。
  • 深度思考| 香港教育局對「毒教材」出手了……
    據香港「橙新聞」23日報導,香港教育局副秘書長康陳翠華表示:現在的通識科教科書無需送審,市面上流通的多套所謂高中通識教育科「教科書」也都未經局方審批,但這些「教科書」卻被頗多學校採用,並成為一些人煽動暴力的宣傳品。此前,就有港媒多次曝出,一些別有用心者利用通識教育「不送審、無標準」的漏洞,製作出稱為「教材」的政治宣傳品,煽動學生參與「抗爭」甚至激進、違法行為。
  • 香港創科星星之火,「出海」匯聚燎原之勢!
    從智能測溫機器人、居家檢疫電子手環、到互動疫情地圖、3D 列印防護口罩,香港創科研發及應用的優勢在此次「戰疫」中立下了汗馬功勞。有鑑於此,香港貿易發展局將與香港特區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商經局)及創新及科技局(創科局)合作推出宣傳活動,向海外市場分享香港的抗疫經驗並示範相關技術,為提供防疫抗疫產品及服務的香港科技企業帶來新機遇。
  • STEM專業同學專屬創科實習計劃!
    創新科技署發言人昨日(八月二日)表示,今年暑假展開的新一輪「創科實習計劃」,在過去兩個月吸引逾
  • 如何深度思考?
    最近,有讀者問我:如何才能做到深度思考?這是個好問題。如果說什麼能力對一個人的成長、創業最重要,那可能就是深度思考的能力。思考的質量,甚至會決定人生的質量。但是,什麼才是「深度思考」?怎樣做到「深度思考」?
  • 2020香港高考DSE放榜!7名狀元考獲7科5**,香港考生選內地升學人數創7年新高!
    今屆有七位狀元,四男三女考獲七科5**,其中一男一女在數學延伸亦取得
  • 香港廣東社團慶創會十周年 桌球賽弘愛國精神
    中新社香港五月三十一日電(記者 梁今) 為慶祝香港廣東社團總會創會十周年,及紀念五四青年節,弘揚愛國精神,香港廣東社團總會青年委員會與香港桌球總會、香港警察公共關系科和香港大專體育協會,三十一日聯合舉辦「香港廣東社團總會慶祝創會十周年系列活動之紀念五四青年節桌球團體邀請賽」。
  • 今年在香港,「乞食科」超難找工作?來看看你的專業是不是「乞食科」
    從求職的角度來看,熱門專業畢業的同學,大公司搶著要;冷門專業畢業的同學,要請求公司好心收留;難怪香港本地同學自嘲冷門專業為「乞食科」~香港的各大學校究竟哪些專業算「乞食科」?「乞食科」畢業的小夥伴真的很難找工作嗎?
  • 提高深度思考能力,推薦書單《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
    特別是現在,信息流更快地在各個網際網路平臺傳播,我們更加需要有深入思考的能力,不人云亦云,讓流言止於智者。其實,我們無論生活,還是工作,都是需要深入思考的能力的。有時候,我們不能這麼浮躁,需要靜下心來,安靜下來,多深入思考,很多事情我們可能處理的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