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在香港,「乞食科」超難找工作?來看看你的專業是不是「乞食科」

2021-02-20 香不香港求職

小夥伴們在香港有沒有聽過這兩個詞

「神科」「乞食科」

其實這兩個詞對應的是學校裡的

「熱門專業」「冷門專業」

熱門專業稱為「神科」好理解,

那為啥冷門專業就叫「乞食科」呢?

從求職的角度來看,

熱門專業畢業的同學,大公司搶著要;

冷門專業畢業的同學,要請求公司好心收留;

難怪香港本地同學自嘲冷門專業為「乞食科」~

香港的各大學校究竟哪些專業算「乞食科」?

「乞食科」畢業的小夥伴真的很難找工作嗎?

和錦鯉學姐一起來看看吧~

顧名思義「乞食科」就是畢業後不知道可以投身什麼行業,找怎樣的工作,又或是一些收入微薄,甚至隨時面臨長期待業的科系。

比如修讀視覺藝術(Visual Arts)、理學( Science)、政治與行政學(Government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哲學(Philosophy)、人類學(Anthropology)、文化研究(Cultural Studies)或其他文科等等。

思考人生ing。。。

大多修讀「乞食科」的人都是為了興趣,專於研究,不太在意薪資的高低,可以說是「用愛發電了」。

就讀「神科」專業的同學們未來就業之路猶如康莊大道。就比如醫學、法律、金融等學科,畢業後投身社會就能成為醫生、律師、金融才俊等,起薪點最少達三萬以上,找工作難度非常低。

舉個慄子,

醫生專業的同學不需要擔心找不到工作,因為社會長期需要大量醫護人手。

對比起「神科」,多數「乞食科」均不需學習專業的知識或技能,任何人都可以勝任,換言之就是工作的替代性高。比如說一個行政文員,無論是誰在經過短暫的培訓之後都可以勝任。

還有一些冷門學科,例如哲學和藝術,更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現實通常很殘酷,不是每個讀哲學的人,都能夠成為偉大的哲學家;不是每個讀藝術的人,都能夠成為偉大的藝術家。

市場上「乞食科」人才往往供大於求,

每年求職季都造成千萬人過獨木橋的局面,

加之今年又有疫情影響,

空缺崗位數減少,

大家找工作就變得難上加難了。

相比於專業性較強的「神科」,「乞食科」的就業出路反而更加靈活。

不少人會將自己讀專業與就業出路劃上等號,

認為是「正路」的選擇,例如讀中文就是做老師。

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的Amy學姐畢業後便加入了《東方》網媒工作,她說,身邊不少同學都去讀PGDE(學位教師教育文憑課程)一心想做老師,但她自己就是一個逆流而行、不想做老師的中文人。

還有一些中文系畢業的學長學姐從事的工作完全與其專業無關,例如人力資源。一般公司的HR工作性質不會那麼有挑戰性,入行門檻不算高,大學讀的專業也不一定需要是人力資源。畢業如果從小公司的HR開始做起,掌握工作經驗後晉升成為人力資源總監,在香港月薪可以達到3萬港幣+。

不過非人力資源專業的同學可能一開始做獵頭公司起步會更難,和普通公司內部的HR不同,做獵頭需要的專業度更高,篩選簡歷的時候就很難出眾。

財會工作也是「乞食科」同學轉型的出路。從學校畢業之後如果對財會有興趣,就可以報考會計師資格證。例如在香港,任何人都可以無門檻報考HKICPA(香港註冊會計師)。

對於非會計專業的同學,可以先修讀基礎課程,修讀完之後即可參加專業考試,最快1.5年可以拿下香港注會,基本上Big4都對你敞開懷抱,月薪高自不必說。

在會計證方面,香港的資源非常豐富,每年除了考香港注會的人很多,考澳洲注會、英國注會(ACCA)的同學也很多,香港基本上所有的會計師事務所都認可這些證書。

在疫情期間,也有不少同學選擇做了「斜槓青年」,身兼多職,收入穩定。其實這樣的情況在我們畢業的留學生中也很常見,比如白天在公司做行政,晚上去兼職教普通話;一邊做著保險銷售,一邊是自媒體博主;平日是RA,周末是代購.

小夥伴們不用特別在意自己的專業是「神科」還是「乞食科」,條條大路通羅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秋招在即,希望「神科」和「乞食科」的小夥伴們都找到好工作!

如果對自己的未來還很迷茫?

想了解更多香港職場的資訊?

快來關注我們的香不香港求職號

香港留學生專屬的求職平臺

每二 四周定時更新的崗位資訊!

最新的香港+內地的崗位,都是經過平臺篩選,適合留學生投遞。

✔ 每周一 三 五分享求職攻略,職場真實體驗,職場資訊!

學長學姐精心準備,最地道的分享,一手的真實經歷,讓你在職場少走彎路。

相關焦點

  • 冷門專業如何在香港找工作?這些崗位不限專業!(附秋招表)
    前段時間,有網友在LIHKG發布帖子稱「千萬不要讀乞食科,不然之後幾十年的路都好難走」。圖源:LIHKG有親身經歷的港人就回復稱,「今年乞食科應屆生難找工作」。Ps,「乞食」可以理解為乞討食物,因香港有些冷門專業較難找工作,所以在香港也可以叫做「乞食科」。
  • 日語中的「乞食」當心別讀錯了!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下日語中的【乞食】的讀法和釋義。こじき*【乞食】乞丐,叫「花子〔化子〕乞食をする/討飯乞食になる/淪為乞丐◇乞食に氏なし:沒有生來的要飯的.◇乞食の系図話:叫花子擺家譜、說也無用.◇乞食の嫁入り:乞丐出嫁,該下不下; 陰沉的天氣; 下不下來的雨.
  • 一天一首古詩詞——乞食
    乞食【晉】陶淵明飢來驅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裡,叩門拙言辭。主人解餘意,遺贈豈虛來。豈虛來:哪能讓你(指詩人)白跑一趟。談諧:彼此談話投機。觴(shāng)至輒(zhé)傾杯:每次進酒總是一飲而盡。觴:進酒勸飲。輒:就,總是。新知:新交的朋友。言詠:吟詠。感:感激。子:對人的尊稱。
  • 狗的乞食行為竟是主人教會的?你是否也在不經意間做了這些事?
    你知道你是在什麼情況下引導狗子養成這種不良的乞食行為的嗎?是不是因為狗狗的大眼睛實在是太可憐了,它看著你的時候,你無法忽視它?剛開始養狗的我也很難拒絕這種表情。但是乞食行為是不好的行為,這裡有幾個原因。
  • 佛陀時代的和尚,為什麼要剃光頭、著糞掃衣、次第而乞食呢?
    而現在呢,我們更習慣於把男性出家人統稱為「和尚」,這麼一來呢,我們還會習慣地把年輕的出家人稱為「小和尚」,而其實呢,依「和尚」的原意,只能有「大和尚」而不會有「小和尚」。即便是年經的出家人,只要德行高崇,也應當稱之為「大和尚」而不是「小和尚」。
  • 託缽乞食、開法會與出坡 聽聖空法師開示
    不管是徒步,不管是託缽乞食,還是開法會,還是我們出坡,對我們修行來說,就像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各種事物不可缺少。我們在不同的環境,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生活適應過程當中,我們來體悟、領悟佛法,以更好地把佛法運用到現實的生活當中,更好的來領悟佛的教育,更好的來體證、證悟佛所講的,對我們現實生活不可以缺少的,我們現在必須要去領悟到的因果、德行,還有我們的福報,還有慈悲、慈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 《金剛經》以世尊乞食開篇給了答案
    《金剛經》以佛祖去舍衛國乞食開篇,佛祖覺悟後的生活與他之前的生活形成了強烈的對比,生活上有天地之別,精神上也形成了同樣的反差,以前的奢靡生活讓他萎靡不振痛苦不堪,現在的清苦生活讓他六根清淨精神飽滿。佛祖弟子撰編《金剛經》時,特意將佛祖乞食放在首篇是有特殊意義的。
  • 香港畢業生都賺多少?原來最高起薪的專業是…
    昨日,香港的大學聯招放榜,4萬多名考生中有近2萬人獲正式錄取資格!今年考獲「狀元」的有3人獲醫科取錄,1人為工學學士;1人獲中大理學院取錄。被高校錄取後,必然逃不過七姑六婆的追問:被哪間大學錄取啦?畢業能做什麼工作呀?可以賺多少錢啊?
  • 有趣的閩南語語音集錦15:長工望落雨,乞食望普度
    長工望落雨,乞食望普度乞食:乞丐。普度:閩臺地區在農曆七月所做的祭祀活動,一般都要供奉三牲等菜餚。只有下雨,長工才能不下田幹活,所以長工要想得到休息,就只能盼望下雨;而「普度」熱鬧得很,有得吃。乞丐就盼望它,並藉此飽餐一頓。也說「乞食望普度,長工望落雨」。①比喻尋找休息或飽餐的機會。
  • 福州蘇蘇滷鴨和乞食雞,你吃過沒?據傳滷鴨用的是「百年老滷水」
    火候 必須適度,否則,不是味道出不來,就是味道太老。其次,蘇蘇滷鴨講究的是滷汁,它不靠陳皮、茴香、桂皮添香,又不放糖求甜,只是用「福州老酒」調上自製的「百年老滷水」,把鮮鴨放入煮成,因而更多地保持鴨的本味,細細嚼起來,滿口奇香,格外有滋味。
  • 【JUPAS選科】2022香港高校聯招選科攻略
    如果同學沒有讀心儀科目要求的選修科目,記得要考慮清楚是不是要選擇這科,不然就可能浪費了一個JUPAS名額!想了解更多香港學校JUPAS 資訊?同學可以點擊以下方連結去各大院校的JUPAS 網站!根據對學科的興趣選科同學應該聽過好多次:JUPAS選科,我們應該選擇自己有興趣的學科。同學可以首先了解自己將來想做什麼,有一些長遠目標,然後先考慮究竟應該報讀哪個JUPAS專業,而這個專業可以怎樣幫助你完成你的目標。
  • 告訴你,香港哪個專業最賺錢!
    藍鵝,不管最後選了什麼專業,畢業後大家都得面對同一個問題——就業。現在正值香港各大高校申請季,本帥就給各位有專業選擇困難症的同學們增添一個新的參考元素:哪個專業畢業後在香港最賺錢!當然,很多像本帥一樣已經畢業的港漂們也可以看看自己有沒有選到那個最「吸金」的專業呢!
  • 行腳乞食露宿野外 海量圖片記錄中國女性苦行僧生活
    道源寺僧團從2000年起開始行二時頭陀,行腳乞食,至今已有15年歷史。目前,道源寺僧團已經走過遼寧、河北、吉林、黑龍江等省份。
  • 香港高考放榜了!今年7個狀元讀哪科?
    (圖源:香港01)今年,香港一共有3女4男,成為7科5**狀元,比去年少5人。其中,香港華仁書院是DSE改革來首次誕生狀元!(圖源:網絡)試想在香港,普通打工仔的收入哪能達到這個水平呢?所以很多香港學生都對這樣一份高薪體面的工作心懷嚮往。
  • 麵包塗辣椒 自寫乞食圖 張大千在海外的「川味生活」
    【張大千和弟子孫雲生在八德園。 (孫凱供圖)】張大千旅居海外時,永遠著一襲長衫,講一口四川話。年過六旬的孫凱回憶,張大千的廚師是位四川的嬢嬢,從四川跟隨他去中國香港、日本、巴西,隨時為他烹飪川味佳餚,比如,加了辣椒的「辣味牛肉乾」。張大千還會親自下廚燒牛肉麵,味道好極了。第一次見到太師父,孫凱只有八九歲。張大千很喜歡這個小朋友,走哪兒都牽著他的手,吃飯的時候讓他坐在自己的右邊。祖籍河北的孫凱小時候雖然挑食,但是受大千的口味影響,也愛吃麻辣鮮香的川菜。
  • 香港創科需要深度思考!
    再看深圳(不是說總拿香港和深圳比嗎),現在人均居住面積只有19.7平米(高於香港人均15平米),房價飛漲,以至於華為都跑了,整個城市已經顯現出空心化危險。你說你表面上標榜是創科中心,一方面又大力發展總部經濟和金融行業,走右手都硬也可以,但是你要解釋如何左右互搏還能大獲全勝?後果是房價這麼高,你讓工程師上哪安家呢?沒工程師,談什麼創科呢?談什麼創科呢?
  • 香港警察公共關系科:警匪片裡的那些牛哄哄鏡頭是這麼來的!
    點擊關注橙新聞帶你認識一個真實的香港
  • 粵港澳大灣區創科合作猶如「接力跑」——專訪香港特區政府創新及...
    中新社香港12月11日電 題:粵港澳大灣區創科合作猶如「接力跑」——專訪香港特區政府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恆  中新社記者 曾平  今年4月履新的香港特區政府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恆是一位機電工程師,擁有30多年的公共行政經驗。這樣的背景讓他談吐間既用詳實的數據作依歸,也有形象的比喻令人易懂要旨。
  • 參考今年新高考省份情況,高中選科到底怎麼選?
    從2017年開始,北京就進行新高考選科的推行了,截止今年,正好是選科高考的第一年,那麼我相信會有很多高一高二的學生,正在等著翹首盼望,看看今年新高考的這批孩子們究竟怎麼樣了,新高考怎麼選才合理一些呢?現在正值快高二開學,開學以後就有一批孩子們要進行選課了,那麼我們今天就用數據來看看,這些選科都有哪些利弊呢?
  • 香港警察公共關系科是一種怎樣的存在?
    當有重大事件發生時,新聞科要有人到現場協助記者採訪,在不妨礙警方工作的前提下,幫記者即時拍到角度最好的照片。相比有些公關人員對記者態度惡劣、不配合工作的情況,公共關系科簡直不要太良心。2014年香港發生違法「佔中」事件,時任公共關系科主管的總警司許鎮德每日下午4時在香港警察總部召開例行簡報會,向香港市民及傳媒匯報相關治安及秩序情況,從而持續獲得媒體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