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書單重磅推出
快速搶購
文 | 麟郎
成功的人生,從來都不是靠運氣與天賦。
抖音上有一段視頻。
一位來自偏遠地區的平民學子,終於在一線城市紮根。
眼前的生活讓他自信地認為,自己並不比家境優越的城市人差。
一次閒聊,他發現曾經朝夕相處的年輕同事,家中竟有多處房產,只靠收租便足以輕鬆度日。
猝不及防的心理落差令他抱怨起命運的不公,似乎一切奮鬥沒有了意義。看著對方淡定自若的表情,他捻酸的語氣充滿譏諷與不甘。
沒錯,生活從來就沒有所謂的「公平」。
一個起早貪黑辛苦上班的人,不一定會升職加薪;一個廢寢忘食苦練鋼琴的孩子,也不見得一定能夠成為郎朗。
這不是東華門外唱名的年代,寒窗苦讀未必會鯉躍龍門,從此出將入相。
但即便如此,身邊仍有那麼多人在繼續努力,腳踏實地,奮鬥不止。
為什麼?
答案並不艱深。因為只有如此,才能讓我們逐漸變得強大,最終,在這喧囂塵世,知道自己是誰。
不要抱怨這世界會有不公平,任何你所謂的不公平,都不該成為不努力的理由。
生活永遠以實力說話,這一點,很公平。
任何想要的生活,都要付出代價
A和B是兩個年齡相仿的女孩。
A每天五點起床,跑步、做操、聽英文,B在睡覺;
A在7點鐘準時吃定量的早餐,B的早餐很豐富,不計熱量;
A會挑選合適的著裝,認真打點好一切,從容出門上班,B爭分奪秒吞進最後一口包子,頭髮隨便一紮,抓起包飛奔。
偶然一次,兩個女孩在熙攘的街頭擦肩而過,B看著A苗條優雅的背影,在心中嘀咕:「這世界真不公平!」
故事很簡單,但道理很深刻。
許多人都曾鬱悶地表示過,現在擁有的一切並不是自己想要的,但我想告訴你,無論是否敢於承認,目前你經歷的所有境遇,都是自找的。
幸福,從來都沒有捷徑。任何你想要的生活,都要付出相應的代價,沒人可以例外。
小佳,職場新人,剛剛過了試用期便開始訴苦:「我每天又忙又累,卻沒人看到我進步。」
看著無休止的抱怨,我想問:憑什麼?
哪個人不是撞了無數次南牆才積累了一點經驗?誰不是付出了萬般辛苦才領悟到一點心得?
你理所當然地要求著無私與幫助,但這一切,憑什麼?
誰不想倒頭就睡?誰不願享受放縱的快樂?但是,哪一個人生目標不需要克服阻力,對抗惰性,付出代價?
臺灣有一位知名作家,名字很可愛,叫火星爺爺。
他不僅是位暢銷書作家,還是TED的演講者,他錄製的視頻《跟『沒有』借東西》在全世界有幾千萬的瀏覽量。
他還有一個身份是老師,教授孩子們創意,教他們怎麼講出既可愛又生動的故事。
但你不會想到,他是一位因疾病雙腿不能走路的人。
許多人問他這麼多事是如何做到的?他笑著說了六個字:「儲備、付出、得到。」
這世上,任何光鮮亮麗的背後,都有無法言說的艱辛。每一個你羨慕或嫉妒的人,都付出了旁人無法企及的努力,要麼是汗,要麼是淚。
生活教會了所有人成長,過程苦不堪言,但勝負標準很公平,那便是你付出的多少,努力的程度。
看清生活標示出的價碼,有自信、有能力拿走你想要的,這是生活給你的禮遇,也是你給自己的尊重與成全。
比你優秀的人,都比你努力
知乎上有人分享過一段經歷,令人印象深刻。
小周,地地道道的理科生,一個為發量操心的程式設計師。
疫情原因,公司裁員,他失去了工作,職位迅速被人取代。
憤怒、恐慌、抱怨、無措,三天之後,人們看到的,是他四處找工作的忙碌身影。
陰差陽錯,他成為了一名工程設計師,工資沒有之前高,待遇沒有從前好。
面對新領域,幾乎一無所知的他為了按時完成工作,連續三個月,每天睡眠時間不超過四個小時。三十天,讀懂了十一本專業書籍。
如今的他,已經是分公司負責人。
優秀,靠什麼?除了你認為的天分,更多的是簡簡單單的兩個字:努力。
百事集團的女執行長曾笑著調侃自己:「睡眠是上帝賜予的禮物,這份禮物我從未得到過。」
任何一份努力,都如同你在銀行存進一筆資金,它會在未來的某一天回饋給我們巨大的安全感,讓我們面對世事變化,不驚慌、不羨慕,始終從容不迫。
2016年,鮑勃·迪倫以一位作曲家的身份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一位音樂人獲此殊榮,曾讓許多人倍感意外:「鮑勃·迪倫這些神妙的歌詞究竟是怎麼寫出來的?難道他的大腦迴路真的異於常人?」
後來有人解釋,鮑勃·迪倫的確有天才的大腦,但是請不要忽略一個細節,鮑勃·迪倫幾乎每寫一首歌的歌詞,平均需要做50頁的筆記。
一個擁有天才的怪物,居然還那麼勤奮,完全沒有一點浪費自己天賦的意思。這才是真正恐怖的地方。
任何成功的人生,從來都不是靠運氣與天賦。
知乎上有句扎心的大實話:「以大多數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輪不到拼天賦。」
我們時常抱怨的不公平,往往是因為我們想要,卻沒有毅力得到。
蔡康永講過:「如果一想到就怨懟、就不甘、就掉進無力感……那這只是一個和人生無關的妄想;如果一想到就來勁、就迫切感到有事要做、有東西要學、有障礙要排除,那才叫夢想。」
讓一個走向成功的,從來不是毫無意義的喧囂與抱怨,而是你腳踏實地全力付出,以及被人尊重與肯定的實力。
一個是已經習慣的生活,一個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我們總要問問自己,到底要哪一個?
藉口這麼多,是因為你弱
朋友說,他公司一位同事剛來不久便被辭退了,我問原因,他笑著答:「理由太多。」
她看起來總是非常忙,有人給她提供建議,卻毫無效果。無論做錯了什麼事,似乎總能找到理由證明自己的情非得已。
朋友說,忙,不代表努力與效率,任何沒有計劃的盲目努力,只能被稱為作秀。
曾在一本書中看到過這樣一句話,印象很深:
「在年紀輕輕的時候,急著歲月靜好是醜陋的,與之等同醜陋的就是『假裝很忙』。騙觀眾的點讚容易,騙自己很忙更容易,只是,騙這個世界的因果,有點難。」
人生的許多悲劇,往往是性格的悲劇。
努力不夠,才會有諸多藉口,真正的原因,無非是你弱,還不求強大。
豆瓣上有個帖子,是一位全職媽媽的含淚傾訴。
她說,因為在家帶孩子,沒工作、沒收入,想買點什麼婆家人都嫌貴,想跟娘家人要點零花錢又不好意思,覺得很委屈。
留言中,同情她的人很多,但也有人問:「為什麼不自己買?」
她答道:「自己沒有積蓄,丈夫的工資也不高。」
毛姆在《人性的枷鎖》中講道:
「金錢好比第六感官,少了它,就別想讓其餘的五種感官充分發揮作用。沒有足夠的收入,生活的希望就被截去了一半。你得處心積慮、錙銖必較,決不為賺得一個先令而付出高於一個先令的代價。經濟拮据會使人變得渺小、卑賤和貪婪,會扭曲他的性格,使他從一個庸俗的角度來看待世界。」
一個人的底氣,來自於豐富的內涵與足夠的物質,缺一不可。所以,也有人將這種底氣稱之為尊嚴。
但很遺憾,生活中總有人撞了南牆也不知悔改,頭破血流仍舊原地徘徊。
一位作家在寫給兒子的信中說: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古人云:「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生活中所有未知的恐懼與狼狽,都不足以讓我們抱怨命運的不公。
如果我們自己都做不到認真努力地生活,那麼,無論命運如何眷顧,都沒有用。
西方現代繪畫的理想主義畫派有一個大畫家叫愛德華·霍普,如果只看這些作品,你也許會感嘆:「能畫出這種光影的人,鬼知道要有多少天賦。」
但你可能不知道,其實他的草稿紙上,密密麻麻,全是對於光線的角度以及色彩調配的計算,無一例外。
劉同寫過一段話:
「我為什麼每天都要跑步?為什麼每天都寫點東西?為什麼每天睡前都要看點東西?因為大多數人都沒有每天能堅持的事情,所以,任何一種堅持,都能區分別人和自己。」
生活,從來不會憐憫弱者,更不會顧及你所謂的自尊,它只是默默地關注著你的實力。想要贏得尊重,想要換取善意,想要追求公平,你得學會讓自己強大。
命運,也從不會對某個人特別溫柔以待,它既睿智,又刻薄,甚至還很功利。但是,在努力面前,一切又顯得那麼平等,你認真投入,它便無私回饋。
是的,這個世界的確存在著許多不公平,但最公平的就是,我們都擁有二十四小時。
請記住,每當我們伸手向生活索要公平之前,先問問自己,是否已竭盡全力,付出了所有。
點個「在看」,與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