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二代遭平民學子譏諷:抱歉,這世界原本就不公平

2021-01-08 人民資訊

年度書單重磅推出

快速搶購

文 | 麟郎

成功的人生,從來都不是靠運氣與天賦。

抖音上有一段視頻。

一位來自偏遠地區的平民學子,終於在一線城市紮根。

眼前的生活讓他自信地認為,自己並不比家境優越的城市人差。

一次閒聊,他發現曾經朝夕相處的年輕同事,家中竟有多處房產,只靠收租便足以輕鬆度日。

猝不及防的心理落差令他抱怨起命運的不公,似乎一切奮鬥沒有了意義。看著對方淡定自若的表情,他捻酸的語氣充滿譏諷與不甘。

沒錯,生活從來就沒有所謂的「公平」。

一個起早貪黑辛苦上班的人,不一定會升職加薪;一個廢寢忘食苦練鋼琴的孩子,也不見得一定能夠成為郎朗。

這不是東華門外唱名的年代,寒窗苦讀未必會鯉躍龍門,從此出將入相。

但即便如此,身邊仍有那麼多人在繼續努力,腳踏實地,奮鬥不止。

為什麼?

答案並不艱深。因為只有如此,才能讓我們逐漸變得強大,最終,在這喧囂塵世,知道自己是誰。

不要抱怨這世界會有不公平,任何你所謂的不公平,都不該成為不努力的理由。

生活永遠以實力說話,這一點,很公平。

任何想要的生活,都要付出代價

A和B是兩個年齡相仿的女孩。

A每天五點起床,跑步、做操、聽英文,B在睡覺;

A在7點鐘準時吃定量的早餐,B的早餐很豐富,不計熱量;

A會挑選合適的著裝,認真打點好一切,從容出門上班,B爭分奪秒吞進最後一口包子,頭髮隨便一紮,抓起包飛奔。

偶然一次,兩個女孩在熙攘的街頭擦肩而過,B看著A苗條優雅的背影,在心中嘀咕:「這世界真不公平!」

故事很簡單,但道理很深刻。

許多人都曾鬱悶地表示過,現在擁有的一切並不是自己想要的,但我想告訴你,無論是否敢於承認,目前你經歷的所有境遇,都是自找的。

幸福,從來都沒有捷徑。任何你想要的生活,都要付出相應的代價,沒人可以例外。

小佳,職場新人,剛剛過了試用期便開始訴苦:「我每天又忙又累,卻沒人看到我進步。」

看著無休止的抱怨,我想問:憑什麼?

哪個人不是撞了無數次南牆才積累了一點經驗?誰不是付出了萬般辛苦才領悟到一點心得?

你理所當然地要求著無私與幫助,但這一切,憑什麼?

誰不想倒頭就睡?誰不願享受放縱的快樂?但是,哪一個人生目標不需要克服阻力,對抗惰性,付出代價?

臺灣有一位知名作家,名字很可愛,叫火星爺爺。

他不僅是位暢銷書作家,還是TED的演講者,他錄製的視頻《跟『沒有』借東西》在全世界有幾千萬的瀏覽量。

他還有一個身份是老師,教授孩子們創意,教他們怎麼講出既可愛又生動的故事。

但你不會想到,他是一位因疾病雙腿不能走路的人。

許多人問他這麼多事是如何做到的?他笑著說了六個字:「儲備、付出、得到。」

這世上,任何光鮮亮麗的背後,都有無法言說的艱辛。每一個你羨慕或嫉妒的人,都付出了旁人無法企及的努力,要麼是汗,要麼是淚。

生活教會了所有人成長,過程苦不堪言,但勝負標準很公平,那便是你付出的多少,努力的程度。

看清生活標示出的價碼,有自信、有能力拿走你想要的,這是生活給你的禮遇,也是你給自己的尊重與成全。

比你優秀的人,都比你努力

知乎上有人分享過一段經歷,令人印象深刻。

小周,地地道道的理科生,一個為發量操心的程式設計師。

疫情原因,公司裁員,他失去了工作,職位迅速被人取代。

憤怒、恐慌、抱怨、無措,三天之後,人們看到的,是他四處找工作的忙碌身影。

陰差陽錯,他成為了一名工程設計師,工資沒有之前高,待遇沒有從前好。

面對新領域,幾乎一無所知的他為了按時完成工作,連續三個月,每天睡眠時間不超過四個小時。三十天,讀懂了十一本專業書籍。

如今的他,已經是分公司負責人。

優秀,靠什麼?除了你認為的天分,更多的是簡簡單單的兩個字:努力。

百事集團的女執行長曾笑著調侃自己:「睡眠是上帝賜予的禮物,這份禮物我從未得到過。」

任何一份努力,都如同你在銀行存進一筆資金,它會在未來的某一天回饋給我們巨大的安全感,讓我們面對世事變化,不驚慌、不羨慕,始終從容不迫。

2016年,鮑勃·迪倫以一位作曲家的身份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一位音樂人獲此殊榮,曾讓許多人倍感意外:「鮑勃·迪倫這些神妙的歌詞究竟是怎麼寫出來的?難道他的大腦迴路真的異於常人?」

後來有人解釋,鮑勃·迪倫的確有天才的大腦,但是請不要忽略一個細節,鮑勃·迪倫幾乎每寫一首歌的歌詞,平均需要做50頁的筆記。

一個擁有天才的怪物,居然還那麼勤奮,完全沒有一點浪費自己天賦的意思。這才是真正恐怖的地方。

任何成功的人生,從來都不是靠運氣與天賦。

知乎上有句扎心的大實話:「以大多數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輪不到拼天賦。」

我們時常抱怨的不公平,往往是因為我們想要,卻沒有毅力得到。

蔡康永講過:「如果一想到就怨懟、就不甘、就掉進無力感……那這只是一個和人生無關的妄想;如果一想到就來勁、就迫切感到有事要做、有東西要學、有障礙要排除,那才叫夢想。」

讓一個走向成功的,從來不是毫無意義的喧囂與抱怨,而是你腳踏實地全力付出,以及被人尊重與肯定的實力。

一個是已經習慣的生活,一個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我們總要問問自己,到底要哪一個?

藉口這麼多,是因為你弱

朋友說,他公司一位同事剛來不久便被辭退了,我問原因,他笑著答:「理由太多。」

她看起來總是非常忙,有人給她提供建議,卻毫無效果。無論做錯了什麼事,似乎總能找到理由證明自己的情非得已。

朋友說,忙,不代表努力與效率,任何沒有計劃的盲目努力,只能被稱為作秀。

曾在一本書中看到過這樣一句話,印象很深:

「在年紀輕輕的時候,急著歲月靜好是醜陋的,與之等同醜陋的就是『假裝很忙』。騙觀眾的點讚容易,騙自己很忙更容易,只是,騙這個世界的因果,有點難。」

人生的許多悲劇,往往是性格的悲劇。

努力不夠,才會有諸多藉口,真正的原因,無非是你弱,還不求強大。

豆瓣上有個帖子,是一位全職媽媽的含淚傾訴。

她說,因為在家帶孩子,沒工作、沒收入,想買點什麼婆家人都嫌貴,想跟娘家人要點零花錢又不好意思,覺得很委屈。

留言中,同情她的人很多,但也有人問:「為什麼不自己買?」

她答道:「自己沒有積蓄,丈夫的工資也不高。」

毛姆在《人性的枷鎖》中講道:

「金錢好比第六感官,少了它,就別想讓其餘的五種感官充分發揮作用。沒有足夠的收入,生活的希望就被截去了一半。你得處心積慮、錙銖必較,決不為賺得一個先令而付出高於一個先令的代價。經濟拮据會使人變得渺小、卑賤和貪婪,會扭曲他的性格,使他從一個庸俗的角度來看待世界。」

一個人的底氣,來自於豐富的內涵與足夠的物質,缺一不可。所以,也有人將這種底氣稱之為尊嚴。

但很遺憾,生活中總有人撞了南牆也不知悔改,頭破血流仍舊原地徘徊。

一位作家在寫給兒子的信中說: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古人云:「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生活中所有未知的恐懼與狼狽,都不足以讓我們抱怨命運的不公。

如果我們自己都做不到認真努力地生活,那麼,無論命運如何眷顧,都沒有用。

西方現代繪畫的理想主義畫派有一個大畫家叫愛德華·霍普,如果只看這些作品,你也許會感嘆:「能畫出這種光影的人,鬼知道要有多少天賦。」

但你可能不知道,其實他的草稿紙上,密密麻麻,全是對於光線的角度以及色彩調配的計算,無一例外。

劉同寫過一段話:

「我為什麼每天都要跑步?為什麼每天都寫點東西?為什麼每天睡前都要看點東西?因為大多數人都沒有每天能堅持的事情,所以,任何一種堅持,都能區分別人和自己。」

生活,從來不會憐憫弱者,更不會顧及你所謂的自尊,它只是默默地關注著你的實力。想要贏得尊重,想要換取善意,想要追求公平,你得學會讓自己強大。

命運,也從不會對某個人特別溫柔以待,它既睿智,又刻薄,甚至還很功利。但是,在努力面前,一切又顯得那麼平等,你認真投入,它便無私回饋。

是的,這個世界的確存在著許多不公平,但最公平的就是,我們都擁有二十四小時。

請記住,每當我們伸手向生活索要公平之前,先問問自己,是否已竭盡全力,付出了所有。

點個「在看」,與大家共勉。

相關焦點

  • 全日制碩士:這不公平
    一個拿工資工作三年,一個在實驗室脫產呆三年,要求平等,這對全日制的學生不公平。非全如果真正有能力,為什麼不讀全日制?要麼就是想保工作要麼就是能力不足,想魚和熊掌兼得,這對全日制學生公平嗎?但也有網友表示:很多專業非全分數的第一名還不如全日制的最後一名分高,研究生分數可是在小數點後兩位競爭的,這怎麼能一個待遇?
  • 全日制碩士:這不公平
    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業遭歧視話題持續引發社會輿論高度關注。而杭錦旗招聘考試報名工作已結束,鑑於考試工作組織程序的嚴密性,已不能夠重新組織報名,對給網友帶來的不便表示歉意。教育部發聲呼籲公平目前仍有一些地方及用人單位在人才招聘中,將學歷為非全日制的研究生排除在外,使非全日制研究生無法獲得平等競爭、就業的機會。
  • 「富二代」天生不是「貶義詞」
    「富二代」泛指改革開放以來,最早一代民營企業家「富一代」的子女們,如今他們靠繼承家產,成為擁有豐厚財富的新生一代。近年來,「富二代」這個詞,已越來越頻繁亮相於各大報刊雜誌、網絡媒體,其新聞和言論比比皆是,讓人眼花繚亂,但仔細一看,大多是負面的多,「富二代」如今成為一「貶義詞」。
  • 上帝是不公平的,因為人類不需要公平
    有的人生在大山裡,一輩子走不出去。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每個人的命本身就是不同的,你沒法選擇你的出生家庭,總不能說那些富二代是上帝的親戚?投胎時給他分了個好家庭?世界上一直都有富人和窮人的存在,各種家庭總會有孩子出生,只不過是運氣好壞罷了。有生活比你好的人,同時也有比你壞的人。
  • 美國軍方對七名平民被槍擊表示"非常抱歉"
    東方網4月1日消息:美陸軍指揮官1日接受法新社記者採訪時說,美軍方對發生在伊拉克中部一檢查站的槍擊平民事故表示「非常抱歉」。3月31日,美軍在伊拉克中部城市納傑夫附近一個高速公路檢查站向一輛平民汽車開火,造成7名伊拉克婦女、兒童死亡,兩人受傷。美陸軍第三步兵師指揮官布倫特少將表示,「我們對此事的發生非常難過。」
  • 華裔「富二代」溫哥華飆車遭扣罰
    放言「很開心」毫無悔意華社怒斥:丟華人的臉  近日,加拿大溫哥華13名華裔青年駕駛豪華跑車在繁忙公路上非法飆車遭警方扣查。溫哥華警方稱,這是當地史上第一次有如此多數量的豪車集體同時進行非法賽車。但由於缺乏有力超速證據,難以控告車主危險駕駛等嚴重控罪,警方給予罰款196加元和扣車7天處理。
  • 寒門學子被名校錄取,彰顯高考公平
    從隋唐開始的「科舉制」,看似為平民提供了一條入仕的途徑,但限於當時的階層固化和生產力,底層群眾通過科舉考試走上仕途也絕非易事,以至於出現「範進中舉」的喜極而瘋。可見,中華上下五千年,沒有那個朝代能像今天的中國,底層群眾能夠享受全覆蓋的義務教育,能夠低成本、便利地參加高考,階層流動如此井然有序,社會面貌生機勃勃、欣欣向榮。
  • 晏陽初,不應遺忘的「世界平民教育之父」
    他一生中耗七十餘年的光陰,兢兢業業、不離不棄、無怨無悔地致力於中國乃至亞非拉美多個國家的平民教育和鄉村建設,曾獲得中華民國政府、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美國數任總統、多個國際組織與知名大學及亞非拉美多國領導人的高度評價;1943年他與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等人一起被評選為「最具革命性的世界十大偉人」;1955年他還被《展望雜誌》評選為「當代世界100位最主要人物」;他也成了亞非拉美數以億計平民百姓心中的「
  • 寒門學子逆襲指南:如何追上有幾代人積累的富二代?
    可能有人會懷疑態度,覺得不可能,富二代要啥有啥,怎麼追得上。確實不容易,但不是沒有可能。舉個例子,富二代就像上市的大公司,財力雄厚;寒門學子如同一窮二白的創業公司,手裡的牌少得可憐,可創業公司一定比不過大公司嗎?答案顯而易見。
  • 遭政論名嘴譏諷三流大學 東吳大學表達最嚴正抗議
    遭政論名嘴譏諷三流大學 東吳大學表達最嚴正抗議 2012年03月20日 14:25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梁江濤:「高考拼富二代」是一個時代的符號
    (2月23日浙江在線)  這是白巖松說過的一句話,如今成了「高考勵志標語」,可見它還是能引起共鳴的。的確,如果高考成功的話,以後有可能會比富二代過得好,但如果不去高考,就財富而言,肯定比不過富二代。這句勵志標語之所以引發爭議,就在於它是一句「大實話」。雖然這所學校已換上了「這是一個只承認強者的時代,學習正賦予我們做強者的原始資本」,但它的潛臺詞還是能讀出「靠高考拼富二代」。
  • 她原本是富二代,卻成了小三專業戶,敗光人品把一手好牌打爛
    無論男女富二代,喜歡的就要去追求,管他什麼當小三插足之類的行為。這個不說有錢人了,就連很多普通老百姓,如果真正遇到喜歡的對象了,還不是照樣去橫刀奪愛,只不過有錢人可能會任性很多而已。自然的,娛樂圈中的明星也是人,而且他們比普通人都要有錢很多,更何況他們當中的很多人都還是富二代官二代等,所以他們要做起任性的事情來,那真是讓觀眾們大開眼界了。
  • 四年大學花84萬 中國大學怎麼管好「富二代」
    中國政法大學的網友評論,「如果把這84萬拿出一半捐給西南旱災區,不知能給多少旱區人民解渴。大學生原本是一個有思想、知識,價值觀、人生觀明確的代名詞。他這樣的事實告訴我們,大學生正在迷失自己的價值觀,他自己有責任,老師有責任,父母也有責任,價值觀培養應受到重視。」
  • 王健林兒子VS董明珠兒子,富二代的「兩極人生」!
    當兩個人,他們原本都是一個出生「大環境」,卻各自走上兩個完全不同的人生,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去思考,為什麼會造成現在這樣的局面呢?
  • 你放縱自己,也別拿這個世界不公平當藉口
    我有一個朋友,前段時間跟我說,她辭職了,原因就是她的工作每天都要加班,老闆還時不時查崗,這讓她煩透了,終於,她把心一橫,辭職了!這個世界的本來就是不公平的,有的人生下來就是富二代,就算你拼盡全力也趕不上人家。但是,千萬別把這些不公平當作放縱自己的藉口。我們雖然很反對這些不公平,卻又沒什麼持久的信心去改變這些不公平,最近變成退縮、迴避,讓自己活成自己曾經討厭的那群人。
  • 寫給高考學子——遠方沒有詩,詩在去往遠方的路上
    不論應試教育如何遭人詬病,它們始終是寒門子弟最後的公平,最後的希望。可能有人會說,真正有能力的人應該下海經商,自主創業,讀什麼書,考什麼公務員。這是尚不能果腹下何不食肉糜的奢談。今天,作為一個過來人,想跟高三學子,尤其是寒門子弟說幾句心裡話。 十二年苦讀,三天定勝負,高考自然重要。
  • 如果你苦讀十年就可以追上我們家三代人的努力,那才叫不公平
    今天,頭條上看到了背母上學寒門學子成最美教師的消息,首先很為他高興,他通過自己的努力跨越了父母給他的階層,過上了比上一輩更體面更好的生活。我的觀點是,每一個寒門學子都可以通過奮鬥實現階級跨越,但是真的沒有必要和富二代富三代比,別人的父母不管是努力拼搏還是運氣好換來的,但是總歸是別人有一代或者幾代人努力過,所以別人的起點現在比你高,這沒有什麼好抱怨的,你能做的只有從自己這一代開始努力拼搏,在你這一代人上前進一步,你的下一代再前進一步,通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追上別人,而不是整天抱怨不公平。
  • 歷史照進現實:所有詬病高考的平民百姓都是傻子
    歷史告訴我們:只有考試才有可能公平,並且越標準化的考試越公平。所以,所有詬病高考的人,都應該回顧一下這段歷史。
  • 農村學子的心聲:這社會什麼都可以不公平,唯獨高考不行
    今年的高考因疫情推遲了一個月,但終究還是來臨了,這個被視為社會最公平的一次競爭方式,將牽動著千萬學子的心。高考之所以意義重大,是因為它給了許多寒門學子「逆襲」的機會,農村的孩子想要到城市發展,最終融入城市,高考無疑是最好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