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高驊達受邀出席2020煙臺名優海產品推介會,大會成交額近2億元
12月2日,深耕海洋牧場、助力藍色經濟---2020煙臺名優海產品推介會在成都市大鼎世紀大酒店舉辦。此次推介會由中共煙臺市委宣傳部、煙臺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主辦,四川省水產局、四川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以及四川省、成都市有關協會、有關企業300餘人參加了推介活動,成都市與煙臺市兩地企業成功籤訂了合作協議。山高驊達現代食品產業園攜園區海參企業出席此次推介會。煙臺市35戶知名企業參加推介活動,10戶企業做了介紹。
-
「煙臺海參鮑魚」驚豔巴蜀大地
原標題:「煙臺海參鮑魚」驚豔巴蜀大地 26戶企業籤訂供貨協議,成交額近2億元12月2日,深耕海洋牧場、助力藍色經濟——2020煙臺名優海產品推介會在成都市大鼎世紀大酒店舉辦。此次推介會由中共煙臺市委宣傳部、煙臺 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主辦,四川省水產局、四川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以及四川省、成都市有關協會、有關企業300餘人參加了推介活動,煙臺市26戶 企業與成都市採購商籤訂供貨協議,成交額近2億元。成都市50多戶經銷商與煙臺企業達成了合作意向。
-
"煙臺海參鮑魚"驚豔巴蜀大地 26戶企業籤訂供貨協議,成交額近2億元
水母網12月3日訊(YMG全媒體記者 劉曉陽 攝影報導)12月2日,深耕海洋牧場、助力藍色經濟-2020煙臺名優海產品推介會在成都市大鼎世紀大酒店舉辦。此次推介會由中共煙臺市委宣傳部、煙臺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主辦,四川省水產局、四川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以及四川省、成都市有關協會、有關企業300餘人參加了推介活動,煙臺市26戶企業與成都市採購商籤訂供貨協議,成交額近2億元。成都市50多戶經銷商與煙臺企業達成了合作意向。
-
深度經略海洋 賦能深藍經濟 煙臺海參產業推介會
8月16日,深度經略海洋、賦能深藍經濟---煙臺海參產業推介會在北京京都信苑飯店舉辦。此次推介會由中共煙臺市委宣傳部、煙臺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主辦,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局、漁業(水產)等行業協會以及北京市飯店旅遊有關單位600餘人參加了推介活動,北京與煙臺兩地企業成功籤訂了合作協議。
-
亞洲最大海洋牧場項目落戶煙臺開發區!
4月16日下午,一張帶著油墨餘溫的營業執照由煙臺開發區招商局工作人員轉交到了煙臺經海海洋漁業公司海洋牧場項目經理孫大偉手中,宣告著總投資過百億的海洋牧場項目正式註冊落戶煙臺開發區。孫大偉介紹說,該項目總投資100億元,分海陸兩個板塊,重點布局海洋牧場、智慧漁場、休閒漁業、育苗、海產品加工、貿易等全產業鏈條,項目以推動海洋漁業轉型升級為發展目標,匯集了海工裝備、智能管理、颱風防護和水產養殖等最先進的技術,代表了現代新興漁業發展的新方向。
-
海洋牧場建設走在前列 「煙臺模式」在全國推廣
煙臺海域面積2.6萬平方公裡,近1/10海域適宜建設優質海洋牧場,擁有海參、鮑魚、對蝦等各類海洋生物資源500多種,海洋生態環境優良,海洋資源豐度指數較高。據了解,煙臺是全國最早開展海洋牧場建設的城市之一。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煙臺作為全國首批試點地區,在部分海灣開展了人工魚礁試驗和中國對蝦增殖放流活動。
-
亞洲最大海洋牧場項目落戶煙臺開發區
17日,記者從煙臺開發區黨群工作部獲悉,4月16日下午,一張帶著油墨餘溫的營業執照由煙臺開發區招商局工作人員轉交到了煙臺經海海洋漁業公司項目經理孫大偉手中,宣告著總投資過百億的海洋牧場項目正式註冊落戶煙臺開發區。
-
煙臺「十三五」成就巡禮:海洋牧場產業鏈產值突破500億 打造海洋...
新聞發布會現場煙臺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局長李傳強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王豔 湯淼 陳曉 煙臺報導12月10日,煙臺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十三五』成就巡禮」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三場,發布「十三五」時期海洋經濟大市建設情況
-
煙臺規劃建設4條海洋牧場帶 重點建五大類型海洋牧場
海洋牧場,打造「藍色糧倉」新平臺我市朝著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海洋牧場示範之城大步邁進煙臺日報記者 苗春雷 攝影報導下一步,我市將繼續推進煙臺中集藍智能網箱、萊州明波智能休閒圍網等重點項目,年內爭取5個以上項目投入運營,煙臺四十裡灣海域、廟島群島海域、萊州灣東部海域、煙臺南部海域等4個海洋牧場示範區初具規模。 「三大模式」走向全國。 「海工+牧場」聯動模式,提高牧場裝備化水平。
-
煙臺構建起海洋牧場「全國看山東,山東看煙臺」的新發展格局
海洋經濟大市建設總體情況到2019年底,煙臺全市實現海洋生產總值1808億元,位居全省第2位,佔到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23.6%,居全國沿海地級市前列。海洋工程裝備與製造、濱海旅遊、海洋生物醫藥與製品等產業產值居全省地級市首位。
-
煙臺海洋牧場作為山東模式被全國推廣
海洋牧場的「煙臺模式」也位列其中。 在大力發展海洋牧場的實踐過程中,煙臺市闖出了「海工+牧場」聯動模式、「陸海接力」兼容模式、「大漁帶小漁」共享模式等一批具有煙臺特色的海洋牧場發展新模式、新路子。
-
行走海岸線|海洋牧場的「煙臺模式」,為何被全國推廣
該網箱年產成魚800噸,產值達到4000多萬元,同時可帶動休閒垂釣、旅遊觀光等產業,促進漁業三產融合,助力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其實,「長鯨一號」等海工裝備的投用,是煙臺海洋牧場發展的典型縮影。海工裝備+牧場,儼然成為煙臺海洋牧場發展的一個重要模式。
-
發揮人才引進作用 深耕海洋牧場構建起現代海洋產業體系
構建起現代海洋產業體系 山東富瀚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深耕海洋牧場 曼氏無針烏賊的苗種繁育 人工魚礁效果圖 建設人工魚礁 膠東在線10月14日訊(通訊員 王朋祥 劉作華 由依卓) 從過去的「獵捕」到如今的「農牧」,近年來,山東富瀚海洋科技有限公司通過人才引進,深耕海洋牧場這一新動能,讓海洋經濟在綠色、智慧、多元融合的發展道路上闊步向前,構建起現代海洋產業體系。
-
「海洋牧場建設—科技支撐與挑戰」論壇在青島成功舉辦
中國科協年會是我國科技領域高層次、高水平、大規模的科技盛會,年會由中國科協與省級人民政府聯合舉辦,每年舉辦一屆,已舉辦二十一屆。第二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於8月10~15日首次在非省會副省級城市——山東省青島市舉辦,本屆年會主題為「改革開放創新引領——合作發展科技賦能」。
-
煙臺海參產業推介會現場成交近5億元合作
新京報訊(記者 王思煬)8月16日,煙臺海參產業推介會在北京舉辦,兩地數十家企業達成合作。其中,10家煙臺海參生產企業現場成交額接近5億元。據推介會介紹,煙臺是全國唯一的「海參苗種之鄉」, 煙臺海參位列「海產八珍」之首 ,是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2018年,煙臺主要海洋產業產值達3814億元,增長11.8%,海洋生產總值達2241億元,增長11%。目前,煙臺已建設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11處,佔全國的1/8;海洋牧場總面積突破100萬畝,居全國首位。
-
「長鯨一號」在煙臺交付 助力「海上糧倉」建設
「長鯨一號」在煙臺交付國內首座深遠海智能化坐底式網箱 「長鯨一號」交付25日上午,中集來福士為長島弘祥海珍品有限責任公司(簡稱「長島弘祥」)設計建造的智能網箱「長鯨一號」在煙臺基地交付。助力「海上糧倉」建設「長鯨一號」是中集來福士通過自主創新、進行新舊動能轉換的成果,也是山東省和煙臺市大力建設藍色海洋經濟的成效。在新舊動能轉換的浪潮中,中集來福士積極進行「油轉漁」,首創了多功能海洋牧場平臺,引領了全國第六次海洋漁業浪潮。
-
煙臺牟平發揮資源優勢、調整區域布局、發展海洋經濟 傳統海洋產業...
煙臺東宇海珍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效平說:「在海洋牧場養海參,不用投喂,品質還好,價格也好!」 目前,牟平擁有「國家海洋牧場示範區」1處,「省級海洋牧場示範區」2處,省級休閒海釣場2處。全區海洋牧場總面積11.4萬畝,其中省級以上海洋牧場示範區總面積7.5萬畝,年刺參產量2900多噸,產值7億元。
-
海洋牧場:科技打造「藍色糧倉」
中科院海洋所提供把海洋建設成人類獲取優質蛋白的巨大「藍色糧倉」,這是我國幾代海洋科學家的夢想。這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在海洋牧場建設原理、關鍵裝備設施研發、建立資源評估與養護、生態安全與環境保障技術體系等方面取得全面突破。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楊紅生研究員帶領的科研團隊20年來在這一領域耕耘:「我常常思索,中國特色的海洋牧場應該是什麼樣子?
-
以高質量發展獻禮黨的生日④|經略海洋,煙臺向深藍進軍
向來開風氣之先、立時代潮頭的煙臺人,積極響應總書記的號召,深耕藍海、連接五洲,全力建設海洋牧場示範之城、海工裝備製造之城、海洋旅遊品牌之城、海洋環境優美之城,塑造了活力迸發的煙臺,繪就了一幅氣勢恢宏、波瀾壯闊的絕美畫卷。
-
楊紅生:海洋牧場 科技打造「藍色糧倉」
把海洋建設成人類獲取優質蛋白的巨大「藍色糧倉」,這是我國幾代海洋科學家的夢想。這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在海洋牧場建設原理、關鍵裝備設施研發、建立資源評估與養護、生態安全與環境保障技術體系等方面取得全面突破。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楊紅生研究員帶領的科研團隊20年來在這一領域耕耘:「我常常思索,中國特色的海洋牧場應該是什麼樣子?